分享

惧内皇帝,有人说他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有人说他有安万世之功

 北雁寄南书 2024-02-19 发布于湖南

隋文帝杨坚,生于541年,逝于604年,出身于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也就是历史上极其有名的弘农杨氏。杨坚的先祖杨震在东汉时期曾官至太尉,家族显赫。自此之后,杨家历代皆有英才,位列朝廷重臣。杨家源自北魏六镇之一的武川镇,家世渊源深厚。在六镇起义后,杨坚的父亲杨忠随独孤信南下暂居于梁国,以避东魏军队。后返回长安,在西魏朝廷担任要职,为家族的辉煌历史再添一笔。但也有考证说杨坚家本是山东寒门,为了抬高身份对出身进行造假。但不管怎么说,作为隋代的开国皇帝,他引领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在位期间,他开创了先进的选官制度,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进入了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

杨氏的崛起

西魏恭帝初年,杨忠因赫赫战功被赐予普六茹姓氏,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他个人的荣耀,更是杨氏家族崭露头角的标志。杨忠出身于武川镇,在鲜卑族统治下的西魏社会,普六茹这一鲜卑贵族姓氏赋予了杨忠更高的社会地位与政治资本。这一转变,不仅预示着杨氏家族在政界的崛起,更象征着他们逐步融入统治集团的过程。

在变幻莫测的南北朝时代,杨忠凭借在侯景之乱、平梁之役等关键战役中的出色表现,逐渐获得了西魏丞相宇文泰的青睐。宇文泰作为西魏的实际掌权者,深知军队与武将的重要性。他不仅欣赏杨忠的军事才能,更看中了杨氏家族的潜力。

随着宇文泰建立府兵,这支国家精锐力量成为了稳定政权与对外扩张的中坚。杨忠凭借连场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不仅赢得了宇文泰的绝对信任,更荣升为府兵中十二位大将军之一。

在北周取代西魏的时代变革中,杨坚之父杨忠被授予柱国大将军及隋国公的崇高荣誉。而后,在568年,杨忠辞世,他的儿子杨坚继承了隋国公的封号,成为了国家的新一代中流砥柱。

在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选定宇文赟为太子,并在第二年为他迎娶了杨氏作为太子妃。这位杨氏并非寻常之辈,正是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此时的杨坚,不仅承袭了隋国公的尊贵封号,更在军中担任要职——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实力。

深受猜忌

据史书记载,杨坚天赋异禀,相貌堂堂,自幼便才识超群。年少时便因家世背景而踏上仕途。14岁那年,他成为京兆尹薛善的郡功曹,15岁便因父荫被封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并获封纪县公。短短一年后,他又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并荣获开府之殊荣。

成年后,杨坚的军事才能和领袖风范使他威名远扬,但也引来了他人的猜忌。曾有一位名叫来和的下大夫对杨坚说:“您的双眼犹如启明星,光芒四射,具备称王天下的风范。”杨坚听后默然不语,但内心却铭记此言。周武帝宇文邕对杨坚颇为宽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开始对其心生疑虑。齐王宇文宪私下对周武帝进言:“杨坚相貌非凡,每次相见总让我心生不安。恐怕他不会长久居于人下,望陛下早日决断。”

自从宇文赟被立为太子,他日渐堕落,整日饮酒作乐。周武帝的近臣王轨忧心忡忡地对武帝说:“皇太子不堪社稷之重任,且杨坚恐有反心。”周武帝经过深思熟虑,无奈地选择了妥协。他认为其他儿子皆才疏学浅或年幼无知,无法担当大任。于是叹息道:“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然而,王轨的预言最终成真,此事暂且不提。

杨坚对朝廷中的风吹草动洞若观火,深知皇太子昏庸无能,而周武帝还能掌控大局。为保全自身,他选择了韬光养晦,尽量低调行事。

宣政元年(578年),周武帝驾崩,太子宇文赟继位为宣帝。宣帝初登大宝,因少了周武帝的管束,更加荒淫无道。此时,太子妃杨氏已被册立为皇后,其父杨坚也因此成为“国丈”。除了担任亳州总管外,他还被封为上柱国、大司马。然而伴君如伴虎,周宣帝生性多疑且性格暴戾。杨坚越是位高权重,宣帝便越加猜忌。有一天,宣帝突然召见杨坚,并在事先吩咐侍卫说:“若杨坚神色有异,立即诛杀!”然而杨坚不愧为一代人杰,深知自己被皇帝猜忌,稍有应对不当,必定身死族灭,所以虽然内心波澜滔天,但面不改色,不露丝毫破绽,这才逃过一劫。

宇文赟乱政

周宣帝宇文赟刚刚即位不久,便因过度放纵欲望而陷入生命的危险边缘。这位周宣帝,虽然才能平平,德行乏善可陈,却也是个可怜人。北周武帝宇文邕深知他无法承担皇帝的重任,因此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教育。每次朝见时,宇文赟都必须严格遵守行为举止的要求,与大臣们无异。无论是严冬酷暑,都不准许他休息。

宇文赟生性喜好饮酒,但北周武帝却禁止酒及与酒相关的物品送至东宫。宇文赟每次犯错,北周武帝都会用棍棒、鞭子痛打他。有一次,北周武帝曾对他说:“以前被废掉的太子有很多,我其他的儿子难道不能立为太子吗?”于是,他命令东宫官员记录宇文赟的言行,并每月向他汇报。

宇文赟因畏惧北周武帝的威严,每天的言行举止都只是按照规矩表演,无法表达真实的感情。因此,许多严重的恶行都不为外人所知。尽管如此,仍有大臣如王轨等人劝谏宇文邕易储,但宇文邕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他的次子宇文赞也不怎么样,其余诸子尚幼,所以并即使废黜了宇文赟,也没有人合适的储君人选。

宣政元年(578年)六月一日,北周武帝驾崩。六月初二,皇太子宇文赟继位,尊奉嫡母皇后阿史那氏为皇太后,生母李娥姿为帝太后。自此年起,改元大成。然而,新君宇文赟在北周武帝逝世次日便匆匆即位,仅十天之后,便结束了对先皇的安葬仪式,为自己登基而欢庆,显然忽略了古礼规定的守孝一月之期。

即位后,宇文赟生活颓废,沉湎酒色。他下令禁止仪同以上官员的女子婚配,以便自己挑选入宫。他在后宫设立五位皇后,打破了前赵皇帝刘聪“三后并立”的历史记录。宇文赟深居后宫,任用宦官,大兴土木,极尽奢华之能事。他严苛刑罚,大臣上书错一字即可定罪,甚至经常派遣亲信监视大臣言行,颇有些后世大明朝的锦衣卫的行事作派。

在宣政元年(578年)六月二十八日,宇文赟不顾伦理,对皇叔齐王宇文宪痛下杀手。随后在次年(大象元年,579年)五月,又强迫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离开长安,各自前往封地。这一举措看似防止了宗室作乱,但实际上却导致宗室势力日渐衰落,为权臣的上位移除了障碍。

夺权建隋

宇文赟病入膏肓后,一场无声无息的政变在暗潮涌动。宣帝在病榻之上,召集了他的亲信刘昉、颜之仪,欲交代后事。然而,当这两位忠诚的臣子赶到他的病床前时,他已无力言语。刘昉深知杨坚在朝中的威望无人能及,便与内史郑译、御史大夫柳裘私下密谋,欲让杨坚在宣帝逝后辅佐朝政。杨坚听闻此事后,坚决拒绝,自称无力承担如此重任。然而,刘昉威胁道:“你若愿意,便速速答应;若不答应,我便自取辅政之职了。”杨坚明白刘昉并无多少才华,而且机不可失,便答应了下来。

当夜,宣帝驾崩。刘昉、郑译等人篡改了诏书,使杨坚掌管全国军机大事,官拜左丞相,朝廷百官皆受制于左丞相。于是,杨坚手中握有了军事和行政的实权。与此同时,年幼的周静帝继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大权在握后,皇帝的宝座近在咫尺,但杨坚清楚时机尚未成熟。此刻,他决心完成两件事情:一是收买人心,培养自己的心腹势力;二是清除异己,平定反叛之军。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国家政治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杨坚出任顾命大臣后,便派人向御正下大夫李德林传达了意愿,他说:“我被委以文武重任,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希望能够与你共同谋划国家大事,你不得推辞。”李德林那里敢有二话,马上欣然应允,并表示愿意誓死效忠。郑译和刘昉是杨坚最初篡改周宣帝遗诏的得力助手,自然成为了杨坚的心腹。而且,郑译与杨坚早年是同学,这进一步加深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此外,杨坚还将内史下大夫高炯、太史中大夫庾季才等人拉拢到了自己的阵营。

在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后,杨坚开始铲除称帝的绊脚石。北周皇室诸王虽然大多无才无略,但为了防患未然,杨坚借千金公主远嫁突厥之事,将诸王从外地召入京,最后将他们全部杀死,斩草除根,彻底消灭了宇文氏的势力。此刻尚有几位在外的大将,手握重兵,对杨坚的合作抱有观望态度。其中,相州总管尉迟迥和益州总管王谦的威胁最大。杨坚决定派遣韦孝宽担任行军元帅,并任命高炯为监军,统领大军前去征讨尉迟迥。

在580年七月,韦孝宽的军队驻扎在河阳,与尉迟迥的部将薛公礼等人在怀州展开激战。韦孝宽派遣精兵击退了敌人,并进军至怀县永城桥东南的战略要地。该城地势险要,城墙坚固,已被尉迟迥的守军严密把守。众将士认为这座城池是关键,请求先行攻占。然而,韦孝宽却认为:“此城虽小而坚固,若攻而不下,必挫我军锐气。唯有破其主力,此小城之敌则无所作为。”他果断率军转战武陟,果大败尉迟迥之子尉迟惇所部,致其狼狈逃往邺城。尉迟迥亲自出战,却再次败在韦孝宽手下,最终走投无路而自杀。城中守军被俘后,在游豫园被处以活埋之刑。对于尚未归顺的地区,韦孝宽依情施策,予以征伐,终使关东全境平定。

待朝廷内外异己尽除后,杨坚称帝的良机终于来临。大定元年(581 年),北周静帝颁下诏书逊位,将皇位禅让给杨坚。杨坚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开皇,沿用之前的爵号名,定国号为隋,自此成为隋文帝。

结语

自晋室南渡以来,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导致南北政权割据,战乱频仍。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事件,更是让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然而,常言道:历史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是在这一关键的历史节点上,隋朝的奠基人杨坚应运而生,担负起了统一南北的历史使命。

杨坚出生于北周贵族之家,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与智慧。他曾在政治斗争中崭露头角,最终成功篡位称帝,建立了隋朝。在杨坚的英明领导下,隋朝迅速崛起,国力日益强盛。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

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杨坚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他首先征服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长达百年的分裂状态。随后,他又北征突厥,成功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在统一南北的过程中,杨坚展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隋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成就,杨坚还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他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不再受门第限制,使得更多有才华的人得以施展才华。同时,他还大力弘扬儒学,倡导忠孝仁义的道德观念,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善。

在杨坚的治理下,隋朝成为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文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杨坚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他统一了南北,更在于他为后世盛唐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杨坚的大一统功绩,李唐王室是不可能实现大唐三百余年的统治和传承。

#讲好中国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