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陶罐和铁罐》《猎人海力布》《巨人的花园》《将相和》。 师:大家这节课学习怎么表演课本剧。齐读课题—— 生:《怎么表演课本剧》。 师:大家先读读教材第 35页的讨论内容。 (生读) 师:谁来说说怎么表演课本剧? 生:先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适合表演的故事,再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和性格分配角色,接着设计人物的台词、表情和动作,借助服装和道具进行表演。 师:你说得很清楚,也很有条理。 (板书:选课文、分角色、怎么演) 解析:学生都喜欢课本剧,但怎么表演,对他们来说比较难。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怎么表演课本剧,最后教师板书小结。这样,充分利用教材,提升教学效率。 1.随机询问,了解所选故事。 师:我先问一个小组,组员说说选哪个故事。生:我选《景阳冈》。 生:我选《西门豹治邺》。 生:我选《草船借箭》。 生:我选《猴王出世》。 2.小组讨论,共同确定故事。 师:这个小组的成员选择的故事不一样,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生:小组讨论。 师:这是个好办法。大家看讨论要求。 (出示) (1)各小组推选一个同学做主持人,主持讨论选哪个故事。 (2)小组内每人说清楚选哪个故事和理由。 (3)意见不同时,一起协商,形成一致看法。 (小组讨论,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汇报? 生:我们小组选《草船借箭》,因为我们都觉得诸葛亮神机妙算。 师:你们根据内容选择。你们小组讨论开始时意见一致吗? 生:一致。 师:有没有意见不一致的? 生:我们小组意见不一致,但讨论后决定选《西门豹治邺》。 师:为什么选这个故事? 生:我们觉得这个故事虽简单,但很有趣味。 师:你们小组学会了一起协商,值得点赞! 解析:选个大家都感兴趣的故事,是各小组表演的前提。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如何在讨论中达成共识,这是学习难点。推选一名主持人,可以有效引导小组成员人人发表意见,有助于达成共识,提高讨论的实效性。 1.引导发现,探究剧本特点。 (播放《西门豹治邺》课本剧片段视频,主要内容是西门豹对新娘子不满意,让卫士送巫婆去见河神) 师:这段课本剧内容节选自《西门豹治邺》,剧本如下: (出示) 西门豹:(威严地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巫婆:(把哭泣的姑娘推上来,满脸堆笑)大人请看。 西门豹:(低头打量姑娘的脸)这个姑娘不漂亮,怎么能献给河神呢? 巫婆:(皱眉,摆手)可是河神娶亲的吉时快到了,到哪儿去找姑娘代替呀? (假装生气)冒犯了河神,他发起脾气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西门豹:我看这么办吧,麻烦您老人家去向河神通报一声,(巫婆吓得后退)我们过几天再选个漂亮的给他送去。(严厉地说)卫士!送巫婆见河神! 巫婆:(急忙下跪,大声叫喊)哎呀,不要啊,不行啊! 大人,饶命啊! 大人,饶命啊…… 两卫士:是! (架起巫婆拖下台) 师:课文这样叙述这段故事。 (出示)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师:比较剧本和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生:剧本里有许多表情、动作。 师:在什么地方? 生:人物语言前面的括号里。师:人物的语言叫台词。台词前面的表情和动作有什么作用? 生:提示怎么表演。 师:你真聪明! 谁还有新发现? 生:剧本中全是对话。课文中的句子改编成了人物的台词、表情和动作。 师: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怎么改编?大家看看这两句话。 (出示)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课文) 西门豹:(威严地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剧本) 师:发现了什么? 生:剧本中西门豹的话和课文中的一样。 师:对。我们可借用原文语言作为人物台词。 (板书:借用课文语言。出示) 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课文) 西门豹:(低头打量姑娘的脸)这个姑娘不漂亮,怎么能献给河神呢? (剧本) 西门豹:我看这么办吧。麻烦您老人家去向河神通报一声,(巫婆吓得后退) 我们过几天再选个漂亮的给他送去。(剧本) 师:又发现了什么? 生: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变换成了剧本中的台词。 (板书:变换课文语言。出示) 巫婆:(把哭泣的姑娘推上来, 满脸堆笑)大人请看。(剧本) 巫婆:(急忙下跪,大声叫喊)哎呀,不要啊,不行啊! 大人,饶命啊! 大人,饶命啊……(剧本) 师:发现了什么? 生:课文中没有这两句话,是添加的。 (板书:添加自己语言) 师:发挥想象,给角色添加符合其性格特点的表情和动作,会更好。 2.尝试练习,改编人物对话。 (出示)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师:谁能给《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加上台词、表情和动作? 生:诸葛亮皱起了眉头,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师:这是表情,可以加上什么动作? 生:诸葛亮微笑着摇摇头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生:诸葛亮扇着扇子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师:大家觉得诸葛亮是“摇摇头说”还是“扇着扇子说”比较合适? 生:扇着扇子说。 师:同意的举手。 (生举手) 师:经过协商,我们就能形成一致看法。怎样表现周瑜的高兴? 生:周瑜暗暗自喜,对诸葛亮说——“很好!那就劳烦您造十万支箭, 请当面立下军令状。”并转身对侍卫说——“快上酒招待诸葛先生!” 生:周瑜大笑道——“哈哈,先生好爽快! 既然您说了三天造十万支箭,那就请您快立下军令状吧! ”并转身对侍卫说——“快点,笔墨纸砚伺候。准备酒菜,我要与诸葛先生畅饮一番!” 师:你们的发言很好! 周瑜只是因为诸葛亮帮他承担造箭任务高兴吗?不是的话,原因何在? 生:周瑜认为诸葛亮落入他的圈套,自己的阴谋要得逞了。 师:是的。表演时要通过文字把握人物内心。 3.深入讨论,编排本组剧本。 师:在小组内讨论怎么表演选的故事,大家看讨论内容和讨论要求。 (出示) 讨论内容: (1)根据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分好角色。 (2)设计人物的台词、表情和动作,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3)选用简单道具,排练、表演。 讨论要求: (1)主持讨论时要引导每个人发表意见。 (2)意见不同时,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1.温馨提示,知晓表演要求。 师:大家准备表演,我有两点提示。 (出示) (1)表演前,主持人介绍课本剧名称和人物角色;表演后,演员面向观众鞠躬谢幕。 (2)观看时保持安静,结束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2.创设情境,教师客串主持。 师:有请第一小组闪亮登场! (组长介绍剧目和角色分配) 师:我们拭目以待,看看他们什么地方演得好,什么地方有待改进。 3.音乐渲染,学生表演故事。(出示《草船借箭》背景图,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伴奏,生表演《草船借箭》中“受命造箭”的情节) 4.互动交流,师生评价表演。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演出如此有文化底蕴的历史剧,大家很了不起! 谁有话对他们说? 生:他们演得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师:他们会表演,你会评价。大家都很棒! 解析:这个环节,不仅让上台表演的学生过了一把戏瘾,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让观看的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评价,再次激活其思维,并提高其表达能力。 师:在我国数千年文明长河中有大量的历史名著和文学作品,其中包含着许多经典故事,大家课下选择感兴趣的故事和同学读一读、演一演。 (出示四大名著及其中的经典故事画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