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绍基,为何既是诗人与画家,又被称作“晚清第一书法家”呢

 李叔狠生气 2024-02-20 发布于云南

图片

何绍基(1799-1873)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人书法家兼诗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一作猿臂翁,因其执笔县肘,若开劲弩,故取李广猿臂弯弓之义。官至文渊校理,武英殿篆修、学政等职。曾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寓长高码头东洲草堂。

   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史年作品传世较多。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何氏博学多才,尤工于诗。有《东洲草堂集》。何氏晚年寓沪,卒于吴县,归葬长沙南郊石人冲。

   他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 化,不可测已。”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中年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何是一位大书法家,但他的诗名为书名所掩。在晚清宋诗派中他是一位健将,擅于描绘山川。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惊山外天”一联,上句比喻人世风波之复杂、险恶,下句又展示人类进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

   何绍基为官,因言事降调,于是远离官场,周游各地,以书法著作自娱,晚年倦游,在长沙生活,与黄道让、王先谦、王闿运等人相唱和,成为长沙诗坛雅韵之一章。

【作品欣赏】↑TOP
诗翰手札
《太史诗翰册》(部分) 上海刘海栗美术馆藏
《重谒三苏祠诗稿》 1855年 21×24cm
《书苏轼和子由论书等杂诗册》 1847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诗稿横披》纸本行书 22.5×110.5cm 同治三年(1864) 湖南省博物馆藏
《课卷批语册》纸本 11.7×1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草诗稿》
《苦雨奇晴诗稿册》
《行书手札》纸本行书 13.5×23.2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书手札》纸本 3开 辽宁省博物馆藏
《行书手札》 广西桂林图书馆藏
《行书手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手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手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致平斋书》 22.5x11cm
《行书手札》
《致石桂书札》
《致石梧书札》

五言联
《隶书蕴真赏心五言联》纸本隶书 120×24cm×2 朵云轩藏
《篆书稻凉柳老五言联》 上海刘海栗美术馆藏
《楷书“鹏鹗龙鸾”五言联》
《隶书嘉言游好五言联》纸本隶书 105×2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书“迹岩窥野”五言联》纸本 行书 88.7×21.2cm×2 江苏省美术馆藏
七言联
《行书一无舍短七言联》 159.7×22.2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儿童七言联》
《楷书四面一庭七言联》
《行书小海层楼七言联》纸本行书 98.8×18 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月异书七言联》
《行书山中海外七言联》
《行书杜陵韩子七言联》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世事古人七言联》
《行书红颗绿苞七言联》
《行书侧身独立七言联》 行书 湖南省长沙博物馆藏
《行书因山激水七言联》
《隶书“清心穷理”七言联》
《行书雨后秋深七言联》
《行书子美右丞七言联》
《行书软炊浅酌七言联》
《行书山雲湖水七言联》 136×30.3cm×2
《行书九品六书七言联》 128×28cm×2
《篆书渐于不假七言联》139×32.7cm×2 扬州市博物馆藏
《行书“小池隙地”七言联》蜡笺行书 123×30cm×2 常州博物馆藏
《行书一亭幽室七言联》纸本行书 122.2×28.5cm×2 南京博物院藏
《为研生书七言联》 142.8×33.8cm×2
《隶书灯前眼底七言联》
《行书前江万壑七言联》 146×29cm×2
《楷书“安得壮哉”七言联》纸本楷书 337×51.3cm×2 道光十五年(1835) 湖南省博物馆藏
《红树黄河七言联》纸本 125×31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楷书乘兴济世七言联》纸本楷书 127×28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书“蕉鹿莼鲈”七言联》纸本蜡笺行书 124.5×30.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书“炼句心似”七言联》纸本行书 129.5×30.7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书室无庭有七言联》纸本行书 120×27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篆书“金钟翠竹”七言联》纸本篆书 133.5×30.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隶书交游诗赋七言联》纸本隶书 163.8×45.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楷书留得相于七言联》纸本楷书 同治元年(1862) 四川省博物院藏
《隶书“四面一尊”七言联》纸本隶书 128.3×31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
八言联
《行书春风流水八言联》
《行书偃泊澄清八言联》
《隶书讲道研书八言联》纸本隶书 242×40cm×2 1871年 上海博物馆藏
《楷书玉版祥河八言联》冰梅笺本 176×40cm×2 青岛市博物馆藏。
《楷书典册紫芝八言联》纸本楷书 326.2×51.6 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书“如写若纳”八言联》纸本蜡笺行书 165.2×34.7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书“山春兰气”八言联》纸本蜡笺行书 205.5×40.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书“道契竦同”八言联》纸本蜡笺行书 165×34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楷书“为乐去古”八言联》
《行楷“勾深破疑”八言联》
《行书“河水霍山”八言联》纸本 行书 171.5×40cm×2 江苏省美术馆藏

《行楷破半同两联九言联》
《行楷书“初未有不”十一言联》
《行楷“看第得五”十四言联》
《为问鸥书十二言联》 洒金纸行楷书 166.5×38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书集争座位帖字长联》纸本行书 168.5×45.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立轴
《论画语中堂》 纸本 94×57cm 私人藏
《篆书论书轴》 103.3×62.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杜甫早起五言诗轴》 169.3×39.5cm 首都博物馆藏
《行书七绝轴》纸本行书 129.5×32.7cm 天津博物馆藏
《行书录李之仪跋语轴》洒金笺行书 164×39.5cm 常州博物馆藏
《行书录黄山谷语轴》纸本行书 129×61.3cm 山东省博物馆藏
《隶书轴》 115.5×5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节录苏轼答杨君素三首选轴》纸本行书 128×6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录黄庭坚题伯时画揩痒虎诗轴》纸本行书 124×3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录黄庭坚题摹燕郭尚父图轴》 纸本行书 153×86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书立轴》 纸本行书 126×54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录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诗轴》 纸本隶书 128×63.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录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之蓼屿诗轴》纸本行书 103.6×4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节选轴 》纸本行书 138.3×6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书录陆龟蒙高道士诗一首》纸本 行书 165.8×43.2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行书题梅花诗轴》
《郡不产谷行书轴》
《民有争讼行书轴》
《行书立轴》
《隶书立轴》

横幅
《以俟知奧横幅》纸本隶书 40.5×114.4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枕湖草堂隶书匾》
《喜闻过斋题匾》
《“澹香书屋”横披》 行书
《楷书爱莲堂题匾》
《楷书泉山墓表》
《楷书“读书延年”横幅》
《行书论书横披》行书
《节录韩愈进学解语横披》纸本隶书?67×13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隶书大字卷》纸本隶书 31×51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隶书卷》 25.1×309.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楷书格言卷》 45.6×345.6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楷书杜甫诗三首横披》

扇面
《节录宗炳画山水序扇面》行书 上海博物馆藏
《行书陶渊明诗扇面》纸本 行书 18.9×53.8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行书扇面》
《行书论书扇》
《楷书陶渊明诗扇面》

屏条

《节录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四条屏》篆书 126.3×31.5 cm×4 湖南省博物馆藏
《铜鼎文屏》 纸本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书录黄庭坚诗五首四条屏》纸本 行书 131×30.8cm×4 江苏省美术馆藏
《楷书赤壁赋四屏》
《山谷题跋四屏》
《行书五言诗屏》
《行书四屏》
《隶书四屏》
《为芸阁篆书四屏》 133×30.3cm×4 湖南省博物馆藏
《篆书四条屏》 纸本篆书 114×27cm×4 同治丁卯年(1867年)湖南省博物馆藏
《散文屏》
《行书苏轼留别黄州雪堂词八条屏》 132.5×29cm×8 湖南省博物馆藏

其他

《临汉碑》
《临张迁碑》
《临礼器册》纸本 42.7×29.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临郑固碑四条屏》纸本隶书 138.3×35cm×4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临衡方碑四屏》 1869年 128.8×32cm×4
《临鲁峻碑》
《临道因碑》纸本 30×29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临争座位帖》

《种竹日记》 30.5×17.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楷书西园雅集图记》
《金陵杂述四十绝句》
《行书端州石室记》
《小楷黄庭内景玉经册》纸本 25×13.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楷书册》(贡院清白堂) 纸本 16×17.3cm 42开 咸丰五年(1855) 四川博物院藏
《邓石如墓志铭》册 纸本楷书 30.6x30.3cm 7开 同治四年(186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楷书封禅书册》
《楷隶书律诗册》
《重葺辰沅会馆记》
《咏落花七律十五章》

【拍卖精品】↑TOP
《篆书水浅山寒五言联》 127×31.5cm×2 嘉德国际2005春拍
《临张黑女墓志》页(选一),纸本,23×27cm×7 上海道明拍卖2007春拍
《隶书四屏》127.2×24.8cm×4中国嘉德拍卖2005春拍]

【相关文章】↑TOP
何绍基绘画
何凌汉书法
常用印鉴
何绍基年表

图片

太史诗翰册(部分) 上海刘海栗美术馆藏
转自刘海栗美术馆网站

图片

何绍基《重谒三苏祠诗稿》 1855年 21x24cm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书苏轼《和子由论书》等杂诗册 1847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
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诗稿横披》纸本行书 22.5×110.5cm 同治三年(1864)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老蝯家在潇嶷乡,游踪汗漫遍四方。近来手订旧诗草,江风海雨何汪洋?
故山息影爱闲冷,时事满怀空激昂。酒间论议偶一发,似箭离弩难收藏。
城南昔贤讲学处,正在妙高峰之阳。聊与诸生共破砚,时复远眺登崇冈。
骚情未歇兰芷馥,文笔亦有湖岳苍。止愁士气快速化,两科四举秋赋场。
但期拔擢不培养,有类灭裂荒土疆。明知学校是根本,且为军兴筹橐囊。
武功赫烜震寰宇,懋赏稠叠颁庙廊,安得行省兵火焰,尽化横宫书传香。
今年菊花太冷落,酒人无处寻壶觞。庭前新竹颇得气,掀舞解为清风狂。
秋来亢热乍得雨,暂可把卷憩竹旁。一年游事遂抛废(前年游桂林,去年适岭南回,计从前无岁不游也),老翁诗气何由昌?
羡君吕仙亭上坐,纳尽洞庭湖水凉。近者捷书走吴越,即看醇化跻虞唐。
铭勋纂懿有公等,纪实传信示弗忘。写中兴碑拙腕尚可任,谓宜希轨颜笔何敢当?
研生老弟得南屏仁兄书惓惓,蝯叟又寄示吕仙亭游宴诗,辄次韵奉答请教定。时甲子冬孟月二日,何绍基草稿。
吕翁城南老树之诗,放翁黄杉仙翁。幸无总袖剑,近到城南亭。
研生老弟得南屏仁兄书惓惓,蝯叟又寄示吕仙亭游宴诗,辄次韵奉答请教定。
时甲子冬孟月二日,何绍基草稿
吕翁城南老树之诗,放翁黄衫仙翁。幸无总,袖剑近到城南亭。

   此为何绍基66岁所作,时任城南书院主讲。这一年,湘军大败太平军,新疆回民反清起义爆发,俄国趁机入侵中国西部地区。何绍基诗文中流露出对时事的焦灼以及为军兴尽一己之力的决心。可见,忠义之人在江湖之远仍忧心社稷。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课卷批语册》纸本 11.7×1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

   同治元年(1862)至同治八年(1869)间,何绍基返回湖南,执教长沙城南书院。授课之外,勤习隶书。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图片

何绍基《诗稿》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苦雨奇晴诗稿册》

释文: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手札》纸本行书 13.5×23.2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漱六大兄大人阁下,一别多年,不料殚洽雅才,翩然作郡,而恢恢余地,不负所学,尤堪佩慰也。书来拳念恳至,并惠销寒之具,适当盛暑之时,化炭为冰,尤纫雅爱,敬谢敬谢!弟既甘闲散,本可听其所如,无如时事未清,江湖何处着闲躯,无地觅安心法也。春明小住,朋旧往还,诗酒清狂,正业久纵荒落,如□游非远,当回快晤耳。漫颂台祺不具。弟基顿首,五弟另复,闰五廿九

   何绍基一生经历年份中有闰五月的为1827、1846、1857、1865,从信札中“弟既甘闲散”、“诗酒清狂,正业久纵荒落”等内容看,应为何绍基罢官后的情形。咸丰五年(1855)何绍基在四川学政上,因屡陈时务十二事,上责以“肆意妄言”,因谪官,四川士民纷纷挽留,赞其“是真名士,可谓大臣”,然其复官终无望,晚年因寄托于诗书。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手札》纸本 3开 辽宁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资料由得意忘形提供

图片

资料由得意忘形提供

图片

资料由得意忘形提供

图片

图片

何绍基《致平斋书》 22.5x11cm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行书手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致石桂书札。转自中华博物网

释文:
石桂仁兄亲家大人侍右:月底月初,手书再至,翔肫切,感何可言。近惟荩勚之时,随事珍卫,为颂。弟到此倏已半月,安置清妥,披卷拈毫,延师课侄,稍觉清气复来,夜酬绝少,劳人小憩之时,得子愚书,家慈十一月初十方得启行,果尔,则此时亦到清河上下矣。转眼同处,相商再定去留之策。弟本欲春初溯流而上,但家口过多,支持不易,且将来或隐或仕,或上或下,亦恐各有所见。即如此时到湘中,而子贞仍欲回京供职,则往返之劳,恐有咎弟者矣。是以专信走问子贞,请示而行,出处进退,总以贞兄之言为主。人生在世得闲且闲,到那不当闲时,只得呵出来了,却也要於事有济。若弟自家,则定然舍去,不但不敢与国事,亦不欲久理家事矣,至爱如兄者,将何以教之耶?现在署中一切自然安善,惟时事之难,无怪书来形诸愁叹。弟以为此时吴门不过差务过烦,臬署自有专政,万一浙西报警,则一切调度得为即为,得言即言,恐不能自居疆界之内矣。袖手旁观之人如此纵恣畏葸,若依弟意,竟当直达九阍,不复问将来祸福、人言是非。(海秋才大兴高,宜乎若此,要之更事多则心益明耳。)特此间所闻恐亦过甚,未必皆实也。使星转向湘中,所为何事?子愚书来,言粤东矿匪数千逼近桂、郴一带,弟亦未敢遽信,不知亲家所闻如何?老矿如此,尚可开新矿耶?白下方伯甚静,太守甚勤,故民情甚为安帖。草此布复,并候 台安
文郎均候。
弟制绍祺叩 十二月八日
梅生书来致月裳,言堂上下佳。

图片

图片

石梧书札。转自中华博物网

释文:
十八日奉复一函,并寄挽联,后家君又手泐一函,后菊言丈寄去信并幛。顷得亲家廿七日书,知三番信俱尚未入览也。督运遄行,远惟履吉翔和,公私均适,定如所祝。梅生兄弟次第就痊,茕立可怜,亦聊堪慰念。西事处分,该省不俟查取,即行入奏,可谓恪遵功令者。始甚为阁下踌躇,既而知毫无所碍,噫!此等事真无处说起也。令媛於初六日成服,哀慕所不待言,幸近日身子渐佳,不似正月之时有不适耳,无庸过於罣念也。潞河小聚,亦情理所应有,惟堂上爱怜殊常,非侍所能专辄,容婉禀达。承讯及兰梦,揭晓尚无定期,想当在春杪,时能荣从抵通,想可到京一晤否?悼亡名作,必当继响河阳,文生於情,凄恻可想,。近日仙游者,多属修到无疾而终,王云榭丈、毛芾村阁学、徐晓村太守皆是。宜乎右军《兰亭禊序》感怀修短,令人不能卒读也。大考谣言已久,近渐帖然。侍折楷虽工,竟无用处,如何如何?专复。
近安,馀不尽。
石梧新家前辈大人阁下
姻侍基顿首 初九

图片

何绍基《隶书蕴真赏心五言联》纸本隶书 120×24cm×2 朵云轩藏

释文;蕴真惬所遇 赏心如有馀
何绍基隶书源自《张迁碑》,用功尤勤,浸淫所致,风貌自成。此隶书联,寓流动于平正,藏精巧于古雅,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落笔楚楚,皆出自肺腑,鉴赏此书,犹与通人答话,自觉有清雅之气,正如此联所云:“赏心如有余”。

【资料来源】资料来自《中国传世书法》(外文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篆书稻凉柳老五言联》 上海刘海栗美术馆藏

释文:稻凉初吠蛤 柳老半书虫

【资料来源】刊于《何绍基墨迹.一》(湖南美术出版社)
转自刘海栗美术馆网站

图片

何绍基《楷书“鹏鹗龙鸾”五言联》

释文:鹏鹗厉羽翼,龙鸾炳文章。何绍基。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嘉言游好五言联》纸本 105×2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嘉言登五岳 游好在六经
  何子贞隶书颇具深度和系统性,隶书五言联:“驾言登五岳,游好在六经”,寓流动于平正,藏精巧于古拙,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落笔洒脱,皆随意而自然,观赏此书,自觉有清雅之气。
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行书“迹岩””窥野”五言联》纸本 行书 88.7×21.2cm×2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迹岩劳傅想,窥野访莘情。
款识:次垣世四兄同年属,子贞弟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朱文)、子贞(白文)

【资料来源】江苏省美术馆《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2023.9.23-10.29

图片

何绍基《行书一无舍短七言联》 159.7×22.2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一无所有无不有,舍短取长短化长。蝯。

图片

行书七言联

图片

何绍基《楷书四面一庭七言联》

释文:四面雲山供点笔,一庭花鸟助吟诗。何绍基。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行书小海层楼七言联》纸本行书 98.8×18 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的聯文:「小海銀魚吹白浪,層樓珠酒出紅霞」,充滿了愜意之趣。何紹基的行書,用中鋒筆,微有顫動之勢;字常不為繩墨所拘,有著從容閒適的感覺,並時有欹斜之態,本幅正為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图片

何绍基《明月异书七言联》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行书联 纵123厘米、横32厘米。
转自中华博物网

图片

行书联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图片

何绍基 行书世事古人联

图片

何绍基 行书红颗绿苞联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行书侧身独立七言联》 行书 湖南省长沙博物馆藏

释文: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款识:荫潭二十兄属 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朱文) 子贞(白文)
【资料来源】长沙博物馆“独立苍茫”湖南近代名人书法展

图片

行书七言联 刊于《艺坛》2004年第5期历代入粤名人墨迹

图片

何绍基 《隶书“清心穷理”七言联》

释文:清心始信幽栖乐,穷理方知俗学非。

   何绍基曾曰:“如写字用中锋然,一笔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安得不淡远?这事切要握笔时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盘曲纵送,自运神明,方得此气。当真圆,大难,大难!”,由此可见其对中锋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

图片

何绍基 秋深雨后七言联

图片

何绍基《子美右丞联》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 輭炊浅酌联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行书七言联》 136x30.3cmx2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九品六书七言联》 128 x28cm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七言篆书联》 139x32.7cm 扬州市博物馆藏

图片

何绍基《“小池隙地”七言联》蜡笺行书 123×30cm×2 常州博物馆藏

释文:小池已种鱼千亩,隙地仍栽芋百区。
款识:子贞何绍基。
【资料来源】《常州博物馆50周年典藏丛书-书法》(文物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行书一亭幽室七言联》纸本行书 122.2×28.5cm×2 南京博物院藏

释文:一亭尽揽山间趣,幽室能观世外天。
款识:何绍基集字。

【资料来源】南京博物院《墨池鸳鸯》——清代对联书法专题展

图片

何绍基《为研生书七言联》 142.8 x33.8cm 刊于日本《中国法书名迹全集.九》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灯前眼底七言联》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前江万壑七言联》 146x29cm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楷书“安得壮哉”七言联》纸本楷书 337×51.3cm×2 道光十五年(1835)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安得仙人九节杖,壮哉昆仑方丈图。集杜句,恭介坦斋老伯大人雅寿,即请诲书,姻愚姪何绍基顿首拜。

   据何绍基《乙未日记》记载:“道光十五年乙未八月十八日送大寿对一付给欧阳坦斋”,即此七言联。欧阳坦斋,时任岳麓书院山长,他与何家是姻亲,非常欣赏何绍基的书法。3年前, 34岁的何绍基曾受欧阳山长之托,为其父母合葬墓撰写墓表。从何绍基晚年回忆山长的诗作可知,他一生对这位湖湘教育的泰斗充满钦佩之情。

   欧阳坦斋,即欧阳厚均(1766-1846),字福田,号坦斋,湖南安仁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曾任户部主事,浙江道监察御史等职。嘉庆十九年(1814)以母老辞官归里。嘉庆二十三年(1818)52岁时出任岳麓书院山长,连续掌教达27年之久,培养学生着录在案者三千余人,清末经世之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李元度皆出其门下。欧阳坦斋为书院建设和教书育人奉献了全部的精力,可谓湖南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类对联属于榜书,气象雄伟,场面非常震撼。榜书在古代叫“署书”,又称“擘窠大字”,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榜书最初主要用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苑囿,后来发展到题写宅第、寺庙、城楼、园林、山川等,最后进入寻常百姓家。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红树黄河七言联》纸本 125×31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红树雁声当夕起 黄河诗思共秋高
  何绍基对篆书的书法创作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在其传世墨迹中,这类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品位高。体势上,大篆小篆都写;书写形式上,书联、屏条、横幅等都具备,如篆书七言联:“红树雁声当夕起,黄河诗思共秋高”。结构谨严,布局沉稳,用笔挥洒自如,且富有变化,颇具韵味。
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图片

何绍基《乘兴济世七言联》 纸本楷书 127×28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乘兴遣画沧州趣,济世宜引英俊人。
款识:屏山师命书,受业何绍基。
  这副字体清秀、尚未完全成熟的行楷书联比较引人注目,内容为:“乘兴遣画沧州趣,济世宜引英俊人”。上款题“屏山师命书”,下款署“受业何绍基”,无印。这应是一幅何绍基早期的作品,原因有三:其一,就其书风而言,是在颜体中融入了欧字,还没有形成后来的“何体”,这正是他早期书法的特征。其二,上款注明是受老师之命而作;下款的“受业”表明何绍基当时的身份,即还未获取“功名”。他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那时其年满三十六岁。接着翌年中进士,从而踏入仕途。该对联应是在此之前所作。其三,其早期书作常常不盖印。类似这幅对联的一些行书作品,在众藏品中可谓“别具一格”。
【资料来源】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行书“蕉鹿莼鲈”七言联》纸本蜡笺行书 124.5×30.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蕉鹿梦回天地枕,莼鲈兴到水云舟。子贞何绍基。

   这幅对联写的是“蕉鹿梦回天地枕,莼鲈兴到水云舟”,取自元朝诗人仇远的作品。“蕉鹿”是《列子》里的一个故事,用来形容梦幻之境。“莼鲈”出自《世说新语》,是思念故乡的意思。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行书“炼句心似”七言联》行书

释文: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室无庭有七言联》纸本 120×27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室无长物堆黄卷 庭有清阴满绿萝
  据称,何绍基所作的书联以数千计,且句无雷同,体现其不仅书艺精湛,而且语句绝妙,是其诗文才学的显现。如这幅行书七言联:“室无长物堆黄卷,庭有清阴满绿萝”,是其自身的写照;此联在书法上得力于颜真卿,旁及欧阳询、李邕,并参以《张黑女》,体势遒劲,峻拔流动,将篆隶融会于行书之中,别具风格。
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图片

何绍基《篆书“金钟翠竹”七言联》纸本篆书 133.5×30.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金钟大镛在东序,翠竹老梅生此堂。蝯。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网站“《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 《隶书七言联》 纸本 163.8×45.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交游倦后存真率 诗赋年来近老苍
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图片

何绍基 《楷书“留得相于”七言联》 纸本楷书 同治元年(1862) 四川省博物院藏

   此联为好友杨翰所作,集焦山瘗鹤铭字为联。
   杨翰(1812—1879),字伯飞,一字海琴,号樗盦(chū ān),别号息柯居士,原籍直隶河间,生于四川。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湖南永州知府、湖南辰沅道员。一生为官清廉,性喜山水,于金石书画浸染颇深,著有《息柯杂著》《归石轩画谈》《九九消寒集》等。

释文:留得铭词篆山石,相于仙侣急江亭。海琴世仁兄构篆石亭成,集焦山鹤铭字为联。壬戌晚春宴余于此,属为书之即正,蝯叟何绍基。

资料由书友“风入松”提供

图片

何绍基《隶书“四面一尊”七言联》纸本隶书 128.3×31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王芗泉捐赠)

释文:四面不通车马迹,一尊来对芰荷香。
款署:蝯叟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贞子
【资料来源】浙江省博物馆网站

图片

何绍基《春风流水八言行书联》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偃泊澄清行书联》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释文:偃泊山水敖游风月 澄清流品提挈纪纲

图片 图片

何绍基《隶书讲道研书八言联》 242×40cm×2 纸本 1871年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讲道毓德立诚垂范研书赏理敷文奏怀同治辛未立秋后五日补署绲叟志于邗江运閞
钤印:何绍基印(朱) 子贞(白)

图片

何绍基 楷书八言联冰梅笺本 纵176 横40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资料来自青岛市博物馆网站

   此联楷书,是为李璋煜(方赤)而作,其书法韵味出自于张黑女碑和颜真卿。用笔多逆锋,刚劲规整。气势紧密。

图片

何绍基《典册紫芝八言联》纸本 326.2×51.6 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典册法书众英聚集,紫芝朱草太平机关
  巨幅楷书八言联:“典册法书众英聚集,紫芝朱草太平机关”。其字心尺寸高为326.2cm,宽为51.6 cm。这大概是他四十岁左右的作品,无上款,所钤印中,有一方为“臣绍基印”,这在他的作品中是极为少见的。有趣的是,在湖南省博物馆藏品中还有一幅内容、字体、书款与该作品完全相同的对联。所不同的是那一幅书作没有钤印。“臣”字款的作品想必是献给当朝皇帝的,故特别慎重。该书联气势宏伟,力能扛鼎,纯用颜体书风完成,已没有欧字的痕迹,是其壮年期的榜书力作。
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图片

何绍基《行书“如写若纳”八言联》纸本蜡笺行书 165.2×34.7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如写阳春识者已领,若纳水輨来之不穷。北海三兄雅属。子贞何绍基。

   这幅对联是“如写阳春识者已领,若纳水輨来之不穷”,大概是说,阳春白雪这类事物只有明白人才能领会,水车不停的转动可以使水源不断绝。作者想表明,书读到一定的境界自然能领会其中含义,不断学习可以保持进步。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行书“山春兰气”八言联》纸本蜡笺行书 205.5×40.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山春初和可以放带;兰气极静为之不觞。瑞堂二兄属。何绍基集字。

   此幅对联写的是“山春初和可以放带;兰气极静为之不觞”。意思是,春和景明的日子可以放风筝舒缓情绪,在花香四溢的环境里不用美酒也能醉人。这反应了何绍基的文人情趣。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行书“道契竦同”八言联》纸本蜡笺行书 165×34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道契书绳祥擒戴玉 竦同跂鹤蔚若据龙

   这幅对联上写道“道契书绳祥擒戴玉,竦同跂鹤蔚若据龙”。这十六个字看起来比较费解,上联是说,我们彼此默契,都爱读书,是志趣高洁的人。下联取自唐人褚亮的《圣德颂》,作者想要表达,见贤思齐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智慧达到博大的境界。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楷书“为乐去古”八言联》

释文:为乐及时令德无极,去古不远直道在斯。蝯叟。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行楷“勾深破疑”八言联》

释文:勾深攫微理纷振肥,破疑儆怒节爱平矜。子贞何绍基集字。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行书“河水霍山”八言联》纸本 行书 171.5×40cm×2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河水经天聚金碧气,霍山镇地多珠玉林。
款识:蝯叟。
钤印:何绍基印(朱文)、子贞(白文)

【资料来源】江苏省美术馆《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2023.9.23-10.29

图片

何绍基 破半同两联

图片

何绍基《行楷书“初未有不”十一言联》

释文:初未尝感人以言故听者悟空,有不及致察之事是极其清。集稧叙字,子贞何绍基。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 行楷龙门对

图片

何绍基《为问鸥书十二言联》 洒金纸 166.5x3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行书集争座位帖字长联》纸本行书 168.5×45.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行路有何难,我曾从天柱、九疑(嶷)、三涂、太室、紫阁、终南,直到上京王者地;得师真不易,所愿与高堂、二戴、安国、子长、相如、正则,同依东鲁圣人家。

斗南仁世兄属,绍基集坐(座)位帖字

   何绍基自37岁登进士第至57岁从四川学政任上被罢,20年间淡泊名利、刚直不阿,被士民称赞“是真名士”。48岁在国史馆任史馆提调时,曾建言史馆总裁穆彰阿为三品以下大臣作传,遭拒,当日即愤然离官。55岁简放四川学政的任上。不仅视学各地、督学有功,使四川僻壤“文教蔚兴”,还关心民生、严劾贪官,终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官。

   此为集颜真卿《争座位帖》字所作的行书长联。从内容可知,何绍基的底色是一名儒士,他以孔孟之学为宗旨,不惧艰险,于游历中磨砺自己的心性。上联起句便是惊人之语,直称行路不难,以自己得中进士、做了京官、见了皇帝为例,从“天柱”出发,走过“九嶷”,登上“三涂”,途经“太白”,攀援“紫阁”,跨越“终南”,最后到达帝都。下联指出“得师真不易”,开列先贤名单,即秦末鲁地精通《礼记》的高堂伯,西汉删订《礼记》的戴德、戴圣叔侄二人,对《诗经》、《尚书》造诣极深的孔安国,着《史记》的司马迁(字子长),还有汉赋名家司马相如及战国时伟大的诗人屈原(又名正则)等等。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立轴

图片

何绍基《论画语中堂》 纸本 94×57cm 私人藏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此幅行书用笔洒落自然,挺秀雄沉,有篆籀笔意。用笔老辣,履险如夷,当为其中晚年之精品。

图片

何绍基《篆书论书轴》 103.3x62.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轴录书评一则,款署“竹朋世仁兄前辈正篆 绍基”,钤“何绍基印[朱文]”,“子贞[白文]”印。篆书非何氏所长,但到晚年喜作篆,故传世作品不多。

图片

何绍基《行书杜甫早起五言诗轴》 169.3×39.5cm 首都博物馆藏
释文:春来常早起,幽事颇相关。帖石防隤岸,开林出远山。一丘藏曲折,缓步有跻攀。童仆来城市,瓶中得酒还。癸卯秋九,子贞何绍基。

【资料来源】转自首都博物馆网站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行书录李之仪跋语轴》洒金笺行书 164×39.5cm 常州博物馆藏

释文:吾友陈瓘尝谓余曰行已有耻不懈于位建安陈师锡伯修也异日当遇之一日清羸少年邂逅叶唐懿中美之座则伯修也后历官坚劲岂弟。
款识:仙舫仁兄正书。弟何绍基。
【资料来源】《常州博物馆50周年典藏丛书-书法》(文物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行书录黄山谷语轴》纸本行书 129×61.3cm 山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後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语耳。古之能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不可不知其曲折也。
款识:秀钿大兄属。何绍基。
【资料来源】《山东省博物馆藏珍.书法卷》(山东省文化音像出版社)

图片

清 何绍基《隶书轴》 115.5×5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隶书,笔力浑厚。前人形容其字如屈铁枯藤。此幅得以见之,而结字纵横欹斜,从容又出於绳墨之外。
释文:惟君之轨迹兮。如列宿之错置。易建八卦。揆肴毄辞。述而不作。彭祖赋诗。秋粟馆丈属书。弟何绍基。
注:谭伯羽、谭季甫先生于1982年捐赠予台北故宫博物院。

【资料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图片

何绍基《节录苏轼答杨君素三首选轴》纸本行书 128×6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闻尊体康健异常,不胜庆慰。知骑驴出入,步履如飞,能登树自采荔支,此希世奇事也,虽寿考自天,亦由身心空闲,自然得道也。何绍基。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录黄庭坚题伯时画揩痒虎诗轴》纸本行书 ?124×3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猛虎肉醉初醒时,揩摩苛蛘(痒)风助威。枯楠未觉草先低,木末应有行人知。皞臣姻世兄属,何绍基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录黄庭坚题摹燕郭尚父图轴》行书纸本 153×86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凡书画当观韵。往时李伯时,为余作李广夺胡儿马,挟儿南驰,取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观箭锋所直发之,人马皆应弦也。伯时笑曰“使俗子为之,当作中箭追骑矣。”余因此深悟画格与文章同一关纽,但难得人人神会耳。
  书作中写道:“凡书画当观韵。往时李伯时,为余作李广夺胡儿马,挟儿南驰,取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观箭锋所直发之,人马皆应弦也。伯时笑曰'使俗子为之,当作中箭追骑矣。’余因此深悟画格与文章同一关纽,但难得人人神会耳。”这是一幅谈画理的行书轴,用笔洒脱自然,挺秀雄沉,有篆籀意。以其用笔老辣,履险如夷,当为其行书中的精品。何绍基到了中晚年,书法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
【资料来源】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 《行书立轴》 纸本 126×54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略
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图片

何绍基 《录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诗轴》纸本隶书 128×63.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略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录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之蓼屿诗轴》纸本行书 103.6×4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秋归南浦蟪姑鸣,霜落横湖沙水清。冒雨幽花无限思,抱丛寒蝶不胜情。惜道味斋

   何绍基对苏轼极为推崇。苏轼,其一贬再贬终不颓丧的传奇经历,以及超拔洒脱的文学气质,受到无数文人学士的追捧,何绍基亦不例外。在他所抄录经典名篇中,苏轼诗文是最多的。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节选轴 》纸本行书 138.3×6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月】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好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小山仁兄属,弟何绍基

   这件作品为何绍基晚年书风,但他对杜甫诗歌的喜爱自青年时期延续到老。杜诗的质朴、深情与他的诗歌艺术追求不谋而合,他也从杜诗中吸取了不少养分。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行书录陆龟蒙高道士诗一首》纸本 行书 165.8×43.2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峨眉道士风骨峻,手把玉皇书一通。东游借得琴高鲤,骑入蓬莱清浅中。
款识:石阁大兄属,子贞何绍基。

【资料来源】江苏省美术馆《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2023.9.23-10.29

图片

何绍基 题梅花诗

图片

何绍基 郡不产谷行书轴

图片

何绍基 民有争讼行书轴

图片

行书轴 纵126厘米,横63厘米。转自中华博物网

图片

何绍基 隶书立轴


横幅

图片

隸書以俟知奧四字 橫幅 紙本 40.5X114.4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縱四0.五公分,橫一一四.四公分,僅橫書「以俟知奧」四字,屬大字書幅。這四字體勢渾厚,頗不同於向見其行書的閒適韻味,筆劃雖圓潤但筆筆有力,足見其隸書的根底之深厚。

图片

何绍基 枕湖草堂隶书匾

图片

何绍基 喜闻过斋题匾

图片

何绍基《“澹香书屋”横披》 行书

释文:澹香书屋。霁崖四兄属,何绍基。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 爱莲堂题匾

图片

何绍基《楷书泉山墓表》

释文:略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行书论书横披》行书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节录韩愈进学解语横披》纸本隶书?67×13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窥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昌黎进学解语。蝯叟。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清 何紹基 隸書大字
卷 紙本
縱31公分 橫519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何紹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湖南道縣人。道光十六年考中進士以後,曾經出任官職,擔任翰林院編修。後來選擇教書工作,在山東、湖南、浙江等地講學,對文字學、金石學研究深入,是有多方面成就的書法家。

  何紹基寫字,用迴腕執筆法,寫來和一般人同樣順暢。此幅雖然臨寫三國魏〈公卿上尊號奏〉,卻沒有忠於原碑的筆法,他把漢隸和顏真卿楷書的質素引進來,使原來方峻的氣息變為渾厚,可說是何紹基自己的風格。這種融合變化出來的風格,雖然自成一家,卻不適合初學書法的人臨寫。因為何紹基這種風格是通過長久臨池功夫,奠基在熟練的楷書和隸書筆法之上。

图片

清 何绍基《隶书卷》 横309.5cm 纵25.1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片

何绍基《楷书格言卷》 45.6×345.6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慎言动于妻子仆隶之间,检身心于食息起居之际,这工夫便密了。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事,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
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有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只是过多,更有长进。
世间好的分数休占多了,我这里消受几何,其余分数任世间人占去。和气平心发出来,如春风拂弱柳,细雨润新苗,何等舒泰,何等感通。疾风迅雷,暴雨酷霜,伤损何多。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蓄疑者乱真,知过思者迷正应。觅物者苦求之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它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于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何绍基书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资料由书友“风入松”提供)

图片

何绍基《楷书杜甫诗三首横披》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扇面

图片

何绍基《节录宗炳画山水序扇面》行书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圣人含道应(暎)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瑰、许由、孤竹之流,必有空桶(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贤(仁)者乐。不亦几乎? 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砧石门之流,于是画像布色,构兹雲岭。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
星伯先生诲书。年家子何绍基。
【资料来源】转自《上海博物馆藏明清书画扇面名品百选》之书法(五十张)

图片

何绍基《行书陶渊明诗扇面》纸本 行书 18.9×53.8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米(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交(庶)无异患干。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余闲居寡欢,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款识:蝯叟何绍基。

【资料来源】江苏省美术馆《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2023.9.23-10.29

图片

何绍基《行书扇面》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行书论书扇》 18×51.5cm 纸本

图片

何绍基《楷书陶渊明诗扇面》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屏条

图片

何绍基《节录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四条屏》篆书 126.3×31.5 cm×4 湖南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铜鼎文屏》 纸本 湖南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行书录黄庭坚诗五首四条屏》纸本 行书 131×30.8cm×4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君家秋实罗浮种,已作累累半拂墙。
莫遣儿童酸打尽,要看霜後十分黄。

紫冠黄钿网丝窠,蝶绕蜂围奈晚何。
二叟家居如避世,开门自少俗人过。

只可阕中安止止,谁能铁里斗铮铮。
田多谷少无人会,譬似无田过一生。

田郎杞菊荒三径,文字时追二叟游。
万卷藏书多未见,老夫端拟乞荆州。

雨入纱窗风簸船,菊花过后早梅前。
锦江春色熏人醉,也到壶中小隐天。

款识:妙泉一兄属,子贞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朱文)、子贞(白文)

   此作书录“宋四家”黄庭坚的五首七言绝句诗。何绍基的行书基于颜真卿行书一脉,用笔以中锋为主,如锥画沙、印印泥,线条练而内含篆籀之气,下笔重按处沉雄顿挫,如狮子捉象;提笔缠绕处如春蚕吐丝,又如公孙大娘舞剑,气象环生。字结构宽博裕如,中正而具风姿,绰绰然摇曳飘荡,妙趣丛生。整篇之中,正奇参差,大小相间,断连相续,变化无穷,耐人寻味,又全然统摄在正大宽博的气象之中,开创了颜体行书拓而为大的新气象,堪称学颜而善变又自出机杼的一代大家。

【资料来源】江苏省美术馆《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2023.9.23-10.29

图片

图片

何绍基《赤壁赋四屏》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图片

何绍基《山谷题跋四屏》 129.9×28.7cm ×4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资料来源】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图片

何绍基《行书五言诗屏》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图片

何绍基《行书四屏》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图片

何绍基《隶书四屏》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图片

何绍基《为芸阁篆书四屏》 133x30.3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节录庾信镜赋四条屏》纸本篆书 114×27cm×4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镜台银带,本出魏宫。能横却月,巧挂回风。龙垂匣外,凤倚花中。尔乃照胆照心,难逢难值。五色蟠云,千年古字。丁卯谷雨日雨,蝯叟。
  篆书四条屏:“镜台银带,本出魏宫。能横却月,巧挂回风。龙垂匣外,凤倚花中。尔乃照胆照心,难逢难值。五色蟠云,千年古字。丁卯谷雨日雨,蝯叟。”该书作于同治丁卯年(1867年),当时何绍基已是年近七十高龄,其严谨的书风无不令人钦佩。该书屏是在吸取前人书艺养分的基础上,将行书的气、隶书的势有机地揉入。笔道上,方笔园笔、粗笔细笔浑然一体,所呈现出独具一格的篆书风姿,是众所不及的。而在凡能体现其风格的楷书、行书、草书及隶书作品中,均参有篆意,形成各种书体都呈现出古拙朴茂之趣,这也是他书法最具特色的一环。

【资料来源】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图片

何绍基《散文屏》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行书苏轼《留别黄州雪堂词》八条屏 132.5x29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其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临汉碑》
资料来自《历代名家墨迹传真.清何绍基临汉碑》(上海书画出版社)

附录:《历代名家墨迹传真.清何绍基临汉碑》原书说明

何绍基临汉碑简介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世传其双臂过膝,故又自号蝯(猿)叟,湖南道州人。道光丙申(1836)年进士。绶编修,充武英殿国史馆协修、总纂,官至四川学政。为晚清书坛极具个性和饶有影响的大书家。
    何氏是一位天才加勤奋的书家,其楷行宗师颜真卿,千载下,习颜而具鲜明个性者当以何氏为首选。堪称是活学活用颜氏书风的佼佼者。以笔者考察,何氏习颜而饶别趣,此别趣正与宋人温革之书风暗合,然温革字,世所罕睹,益成全了何氏书风名蜚四海。严格地说,作为官员的他,书艺非其余事,而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一辈子都借以风光与自豪的所在。他花甲前书作多以楷行行世,沉雄峭 拔,精力酣足是其独具的特色。不满足于既得,是何氏书艺获得大成的动力,据其文孙何维朴称:“咸丰戊午(1858),先大父年六十,在济南泺源书院,始专习八分书,东京诸碑次第临写,自立课程,庚申(1860)归湘,主讲城南,隶课仍无间断,而于《礼器》《张迁》两碑用功尤深,各临百通。”真实地描述了何氏晚年临习隶篆之勤,虽是“临”,而细读其晚岁所临汉碑,他并非表面化地临其形,而是以形攫神,形远旨近,是一种智慧的饶有创意的“临”,故而“临”出的汉隶与古篆,都钤有何氏古拙生涩的独特印记。由先前的享大名于行楷,更享大名于篆隶,得一望二,循序渐进,是值得急于求成者从中获得启迪的。
    何氏的隶书,谓之为“临”,实为托古求新。在何氏稍前的隶篆大家中,邓石如以雄遒豪迈胜,伊秉绶以堂皇庄严胜,何绍基则避同求异,表现为凝结涩拙,在结字和气格上朝先贤忽视的生拙方向作了有力而有效的探索,对后世很有示范的意义。尤其是在用笔上,他深谙颜真卿“屋漏痕”的真谛,书写点画,强调积点成线,力透纸背,使篆隶书的点画本身具有了更独立的观赏性和灵感,这不能不说是何氏的一个贡献。要之,邓、伊、何三大家,树立大旗,立三新面,流风所至为嘉道以来篆隶书艺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作出了本人也未尝预知的奉献。这勃兴而卓著的隶(包括篆)书的成果,足以挤兑清代行楷艺术的式微。(文:韩天衡)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临张迁碑》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图片

何绍基《临礼器册》纸本 42.7×29.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图片

何绍基《临郑固碑四条屏》纸本隶书 138.3×35cm×4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含中和之淑质。至行立乎乡党。初受业于欧阳。遂穷于典籍。弱冠,仕郡史诸曹掾史,主簿,督邮,五官椽,邦后珍玮,以为储举,于惟郎中。实天生德。颐亲诲弟。
款署:蝯叟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贞子
【资料来源】《翰墨清芬——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浙江古籍出版社)

图片

图片

何绍基《临衡方碑四屏》 1869年 128.8X32cmX4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临鲁峻碑》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临道因碑》纸本 30×29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图片

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

       有清一代,书坛繁荣,承帖尚碑,交相辉映,名家辈出,五彩纷呈,然而能兼善诸体,尤以回腕执笔之法切入妙境者,唯晚清何绍基一人而已。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及福建、贵州、广东等省乡试正副考官和四川学政等职。子贞多才多艺,工诗差圃,精通经史、小学,旁及篆刻、律算,尤其擅长书法。其书,早年学颜真卿,后广涉博猎,上自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无所不习,巧取各家之长,妙融各体之奇,脱古立新,独具风采。子贞之所以雄踞书坛,除其悟性优异而外,勤奋是其重要因素。《清稗类钞》称其“悬腕作藏锋书,日课五百字,大如碗”。在跋《张黑女墓志》时自云:“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也。”足见刻苦之状。子贞平生以临帖为日课,真、行、隶、篆,无不潜心临习,所临汉碑,即达百余种之多,但尤喜临《颜真卿争座位帖》。

       颜真卿(708-784)为唐代著名书家。所书雄健豪放,成为二王书法后的又一高峰。其性格忠义节烈,刚毅正直。所书《争座位帖》,其内容系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争论文武百官朝廷宴会中之座次,实质为反对郭英义、鱼朝恩等邪恶集团之政治斗争。其书迹,古秀苍劲,豪放逸宕,真力弥漫,意态超然,历来与《兰亭序》并誉为行书“双璧”。米芾称:“争坐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 于意外。”

      子贞不仅珍爱鲁公书法,更敬仰其品格,此因与其志操融合有关。子贞供职时,廉洁简朴,正直无私,弹劾贪官污吏,伸张正义,受到百姓爱戴,后遭权贵排斥,以“肆意妄言”犯上之罪,被罢官去职。正因书品、人品相契合,故而临习此帖,心得倍深,神妙奇出,可谓子贞临书之最。通观全帖,圆活森严,大气磅礴,雄秀超绝,遒劲独标,不仅为行书墨迹中之精品,更乃行书范本中之准绳。

    胡经之识于湖北松滋

    二O0二年四月八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种竹日记》 30.5×17.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转自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 楷书《西园雅集图记》

图片

图片

何绍基 《金陵杂述四十绝句》 纸本 28.3×35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卷《金陵杂述四十绝句》作于同治甲子年(1864年),时年六十六岁,正是何氏书法艺术的高峰时期。这些诗文体现了其丰富的学识。诗稿写得极为随意,无丝毫做作之习,这正是其行草书的真正风貌,真可谓独树一帜的书法体势,无怪乎能在晚清书坛上冠绝一时。
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图片

何绍基《行书端州石室记》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 小楷《黄庭内景玉经》册 纸本 25×13.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书史谈到何绍基的楷书,必然提及他的小楷《黄庭内景玉经》。这本小楷册可谓其精心之作,写得极为遒美。结体中有较浓的颜书味,每一个字、每一笔划都能做到一丝不苟,从而可见其“书法无一笔不从横平竖直中来”。该册署年款为“癸卯”,即道光二十三年(1843),时年四十五岁,正值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故而能写出如此精妙的小楷。同时代的杨翰于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在这本《黄庭内景玉经册》上跋文评道:“何贞老书,专从颜清臣问津,数十年功力,溯源篆隶,入神化境,此册书《黄庭》,圆劲清浑,仍从琅琊上掩山阴,数千年书法于斯一振。如此小字,人间不能有第二本。”杨翰的这段跋语十分精确地道出了此册书的艺术水平及其在书坛上的历史地位。
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楷书册》(贡院清白堂) 纸本 16×17.3cm 42开 咸丰五年(1855) 四川博物院藏

释文:廿载寒窗,自愧八闽下士,记榕城棘院烛尽更阑,五度秋吟三报罢。
九天温语,勉为一代名臣,欣浙水巴山氛清露湛,四年使节两监临。
余以乙酉副车膺甲午秋荐,十年五试,辛苦如在目前,近以军务倥偬,各省宾兴展缓,大吏迭更,惟余小臣由浙抚晋督此邦,疆事从容,幸得重与斯役,主知契合,咸称千载一时。谨题楹联用纪恩遇兼与同官及多士共勉之云尔。时咸丰五年乙卯中秋晋江黄宗汉题于贡院清白堂。

   此为何绍基在四川学政任上为成都贡院清白堂所做楹联集成的书册。内容为当时四川总督黄宗汉所撰。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图片

何绍基《邓石如墓志铭》册 纸本楷书 30.6x30.3cm 7开 同治四年(186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一开 曾国藩篆首 释文:有清邓完白先生暨德妃潘沈两孺人合葬墓志名 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侯湘乡曾国藩篆首

《邓石如墓志铭》由清代学者、文学家、地理学家李兆洛撰文,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篆首。墓志铭文以洗练的文笔阐述邓石如一生的坎坷历程,讴歌了他的品格、精神以及为时代、为后世做出的巨大贡献。邓石如一生历尽千辛万苦、饱经沧桑,在书法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人书俱老之境。

同治四年(1865年)秋,何绍基应好友邓传密(邓守之,初名尚玺,又名传密,字守之,号少自,安徽怀宁人,邓石如之子)之嘱,以楷书为邓石如书写墓志铭并记曰:“余生晚,未及见君,与传密善,属书申耆丈所撰志铭,并录遗事见示,因附记于后。时同治乙丑仲秋月,何绍基谨记。”

何绍基缅怀碑学倡导者的前驱、一代宗师,触发心灵共振,一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激情之下,怀着对前贤的无比崇敬之情,濡墨挥毫,一口气用楷书写了五百一十多字的《邓石如墓志铭》册。

整幅作品刚柔相济、清劲豪迈。可以说,这件楷书册既是何绍基晚年豪迈精神气质的写实,又是两代碑学大家跨越时空的心神相通的绝唱。此册书法以颜体为蓝本,融会篆、隶、北碑笔法,运笔圆转,结体浑厚,书风秀润,迭出新意。通观整册作品,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又有欧阳询、欧阳通险峻茂密的特点,还兼有《张黑女墓志》等北碑的神韵,又兼取晋法,笔意含蓄。此作用笔以中锋为主,掺有篆、隶意趣,点画遒劲,一笔不懈,使得字字神凝意达、纵逸超迈。时有颤笔出现,给作品平添了几许苍劲朴厚的意味;偶有游历代文人惺惺相惜的“同命运,共患难”的生命挽歌。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件《邓石如墓志铭》册是是后人学习研究邓石如、何绍基书法的经典文本。

图片

释文:邓君墓志铭
武进李兆洛撰
道州何绍基书 邓之先以国氏其自鄱阳迁怀宁县白麟阪者,曰君瑞,至君十二世。君字石如,自号完白山人。名与睿庙讳下一字同,故以字行。祖上皆潜德不耀,而学行纯笃。考讳一枝,号木斋,博学多通,工四体书,善摹印。性傲兀,
不谐于世,娄空晏如。 君少贫不能从学,逐邨童樵采或贩粥饼饵以给粥。暇即从诸长老问经书句读,效木斋先生

图片

释文:篆刻及隶古书,弱冠为童子师刻石印写篆隶诸市。梁闻山先生以书名颖凤间见而赏之,介诸江宁梅石居镠。镠 为文穆公孙,多蓄古金石文字,尽发其藏,以资观摩。木斋先生殁,既葬。出游天台、雁荡、偏览黄山三十六峰,登匡庐绝
顶。金修撰榜与张皋文先生见君书,大喜,留馆金家,转客于曹文敏公所,旋偕至京师,与刘文清公论书最契。游盘山、 西山、明十三陵而返。毕弇山尚书,开府两湖,尤重君,留岁余,以其间泛洞庭、登衡岳、访《岣嵝碑》、望九疑,其归也。橐中装

图片

释文:且千金,始买田二十余亩,筑室曰“铁砚山房”。以毕公尝制四铁砚铭以贻也。后复北游,登泰山、谒孔林,偏访齐鲁间金石遗迹。六十后不复远游,纵迹止大江南北而已。 君修干,美髯魁伟,异恒人。与人论道所持,侃侃,丝毫不借,布衣棕笠,客公卿间,然无所 也。偶有馀资,以周三族之贫者。弟儒弱已析炊矣,婚嫁事仍身任之。弟殁,教其二子如子。嘉庆十年十月卒,年六十有三。原配潘氏,无出。继室盐城沈氏,生子传密、女三人。沈孺人于归后,君无岁不出游,

图片

释文:家中劳苦繁辱及同堂子女嫁娶事,皆孺人任之。以辛酉春,亦先君卒。君悲不自胜。壬戌春,得妾程氏,抚育子女,而君仍出游,盖捐馆前一日始归也。咸丰二年十二月,传密始葬君于梅冲李庄高祖墓左,二配亦合窆焉。距君之卒四十有八矣。君书真气弥满,楷则具备手之所运心之所追,绝去时俗,符古初。传密从余游,日久,故得叙而铭之,曰: 望之峋峋,即之肫肫。综之纭纭,理之彬彬。一以为古,异一为今。醇岂独其书,是惟其人有云轮囷来覆斯窀。

图片

释文:嘉庆初元,君客丹徒袁郎中家,爱其二鹤,郎中举以为赠。载归铁砚山房驯扰特甚,闻君声欬则徘徊循侍。时或飞入 青冥,不知所之,旋必自归。若相依为命也。庚申冬,雌鹤毙,沈孺人得疾以次年正月逝,君旋出游,独鹤于集贤关僧
院,郡守樊君强携去,君致书数千言,太守以鹤见还。寄鹤书手草后为太守女夫陈芝楣中丞所藏。乙丑夏,鹤在僧院与蛇斗,不胜死,君方在泾县书孔庙礼器碑,未竟得疾归,遂以冬初不起,呜呼!异矣!所历名山,攀援幽险,饥则撷草

图片

释文: 木实之,夜间投寓必磨墨盈盌,踪笔作径尺大字,以消胸中郁勃之气。余生晚,未及见君,与传密善,属书申耆丈所撰志铭,并录遗事见示,因附记于后。时同治乙丑仲秋月,何绍基谨记。

【资料来源】《清代书法——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出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楷书册》 23.3x11.3cm 1846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楷书册》局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楷隶书律诗册》 每页22.8x13.3cm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楷书《重葺辰沅会馆记》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片

何绍基《咏落花七律十五章》局部 资料由逍遥法外

图片

何绍基《咏落花七律十五章》局部 资料由逍遥法外

图片

何绍基《咏落花七律十五章》局部 资料由逍遥法外

简介:

  同治四年乙丑(一八六五)春天,何绍基(1799-1873)来到苏州住在吴云“两罍轩”内,无官一身轻的他,已将全部精力寄寓在书法艺术上,他跋了吴氏所藏李邕《麓山寺碑》宋拓本、颜真卿《争座位》宋拓本等,江南春好,柳丝牵舫,湖镜开颜,何绍基踏春来到了金陵(南京)游玩,在回来的船上,他读了袁枚的《小仓山房诗稿》顿觉诗兴勃发,咏落花七律十五章聊以遣兴,于是我们便拥有了这份诗稿。
  何绍基书法以功力精深见长,对邓石如尤其佩服,他自己说:“余廿岁时始读《说文》,写篆字。侍游山左,厌饫北碑,穷日夜之力,悬臂临摹,要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务得生气。每著书作数字,气力为之疲苶,自谓得不传之秘。后见邓石如先生篆、分及刻印,惊为先得我心。恨不及与先生相见,而先生书中古劲横逸,前无古人意,则自谓知之最真。”《何绍基诗文集》文钞卷五《书邓完伯先生印册后,为守之作》)和帖学派书家运腕运指的方法不同,碑学派书家更强调悬腕悬肘,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故每书数行便大汗淋漓,碑学派书家看重的是线条的古质厚重,细观如有粟米状。何绍基是这种方法论的典型代表。
  何绍基行书有两大来源,一是颜真卿的行书,上溯可至篆籀之意;二是汉隶,他几乎把汉碑写透了。所以从字的外形看比较宽博,横向取势,呈相向之意,中宫疏朗,而从字的线条来看不是一笔而过,强调一波三折,如锥画沙,如折钗股,点画圆浑,刚韧有力。裹锋用笔,期以篆隶意趣,重心下沉,字形趋方扁为尚,主要特点有横画取左低右高之势,竖画则取弧形,特别是其撇捺,如大雁展翅,极为伸展,他的用笔欲行又止,带涩意须尽全身之力而为,故临写何绍基书法作为速度不宜过快,且必须用悬腕悬臂,回腕执笔的手势书写方能得其真趣。他的字与字相连采用的是牵丝,有些较细较长,加上其波动的笔画和鼓形结构形成了他的书法作品的独特的符号性,同时也带有了一定的习气。何绍基常有出人意料的处理方法,让作品具有奇特之感。正如杨守敬对他的行草所下的评论:“如天花乱坠,不可捉摹。”
  何绍基出生在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其父何凌汉宫至户部尚书,这使他能看到很多好作品,听到不少高超的见解,整日里读书作文,谈碑论画,文气久蓄胸中,自然化得笔墨氤氲。进士、编修、国史馆协修、总纂、提调,学政等职,也使他笔墨更为练达,眼界更为开阔。此册墨迹为美裔华人私人藏品,今公之同好,影印出版,亦不失为书法界一件赏心悦目之事。 (作者:胡传海)

图片

何绍基《篆书水浅山寒五言联》 127×31.5cm×2 嘉德国际2005春拍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尺 寸: 127×31.5cm×2
估 价: RMB 15,000-20,000(元)
成交价: 44,000(元)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
释文:水浅鱼龙起,山寒鹤鹿鸣。
题识:何绍基。
鉴藏印:荼陵谭光鉴藏书画记
拍卖日期: 2005-05-14

声明:资料仅供学习参考,本站不能保证所有拍卖作品的真实性。

图片

何绍基 《临张黑女墓志》页(选一),纸本,23×27cm×7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名《张玄墓志》。铭文峻宕朴茂,结体扁方,虽为楷书,有隶书遗意,原石久佚。何绍基于1825年,觅得此墓志旧拓本,凡十二页,每页四行,满行八字,为传世孤本,大喜过望,自称得此拓本后,“旋观海于登州,既而旋楚,次年丙戌入都,丁亥游汴,复入都旋楚,戊子冬复入都,往返二万余里,是本无日不在箧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赏,所获多矣”,又称“余既性嗜北碑,故摹仿甚勤,而购藏亦富,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矣”。

上海道明拍卖有限公司200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说明:《张黑女墓志铭》拓本,传世孤本。铭文字体娟美,曾为何绍基所藏,今归上海博物馆。何氏对此铭偏爱近痴,昼夜不离,跋中叙述已详。何氏所临此铭,则八面出锋,字字劲美,得铭文三昧。

【释文】:魏故南阳张府君墓粁……(文略)遐风永迈,式铭幽传; 张黑女铭,精整古浑,为元魏碑版弟一。顾从来无道及,盖石质、拓本俱已星驰雨散矣。余得此於烃南,中有朋人跋语,已云不知莪自何时。航置枕中,不一日离也。惜笔性钝劣,习焉冈得。象宾兄强以此册属临,乃不暇自文其丑,教之是幸,绍基并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绍基 《临张黑女墓志》页(选一),纸本,23×27cm×7

印鉴:何绍基印、子贞父、意兼通峻
鉴藏印:丹呈审定真迹、黄平乐嘉芹审定真迹印、丹呈心赏、乐、丹呈印信、松甫珍藏、乐氏家藏法书
签条:何绍基临张黑女墓粁铭册,乐氏藏。
拍卖时间:2007-06-29
估价: 150,000至250,000
成交价:308,000

声明:资料仅供学习参考,本站不能保证所有拍卖作品的真实性。

图片

何绍基《隶书四屏》
见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尺 寸: 127.2×24.8cm×4
估 价: RMB 40,000-58,000(元)
成交价: 63,800(元)
简 介: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
题识:何绍基。
鉴藏印:荼陵谭光鉴藏书画记、刘两人心赏
拍卖日期: 2005-05-14

声明:资料仅供学习参考,本站不能保证所有拍卖作品的真实性。


何绍基绘画


图片

何绍基 《兰石图》 纸本  31×121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兰石图》横幅,扬溢着一股清淡高雅之气,真可谓“不经意处古趣横生”。从何绍基的自题来看,该图是其洒后即兴为亲家“季眉”(李星渔)所作,事后又有“卿庚兄”补笔,使画作更具神韵。该图笔墨简洁,以书法之笔入画,具有浓厚的书卷气。

图片

何绍基 《山水图》 纸本  31×8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众所周知,何绍基是一位书法大师,关于他的绘画,也许只能在史书上见到,因作画多为其即兴之作,故而传世画作实在太少。能够亲眼目睹到,既是幸事,也是快事。不仅可满足大家的猎奇心理,而且能使更多的人更全面地了解何绍基。何绍基的画风,基本都是文人一路。题材一般是山水和梅、兰、竹、菊。多作墨笔,少设色,风格素雅。其《山水图》横幅,构图简括,笔墨精练;皴擦虽少,但笔笔到位;不甚讲究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没用色彩,却丰富而有内涵。
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