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人书法家兼诗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一作猿臂翁,因其执笔县肘,若开劲弩,故取李广猿臂弯弓之义。官至文渊校理,武英殿篆修、学政等职。曾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寓长高码头东洲草堂。 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史年作品传世较多。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何氏博学多才,尤工于诗。有《东洲草堂集》。何氏晚年寓沪,卒于吴县,归葬长沙南郊石人冲。 他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 化,不可测已。”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中年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何是一位大书法家,但他的诗名为书名所掩。在晚清宋诗派中他是一位健将,擅于描绘山川。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惊山外天”一联,上句比喻人世风波之复杂、险恶,下句又展示人类进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 何绍基为官,因言事降调,于是远离官场,周游各地,以书法著作自娱,晚年倦游,在长沙生活,与黄道让、王先谦、王闿运等人相唱和,成为长沙诗坛雅韵之一章。 【作品欣赏】↑TOP 【拍卖精品】↑TOP 【相关文章】↑TOP 太史诗翰册(部分) 上海刘海栗美术馆藏 何绍基《重谒三苏祠诗稿》 1855年 21x24cm 何绍基书苏轼《和子由论书》等杂诗册 1847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诗稿横披》纸本行书 22.5×110.5cm 同治三年(1864)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老蝯家在潇嶷乡,游踪汗漫遍四方。近来手订旧诗草,江风海雨何汪洋? 此为何绍基66岁所作,时任城南书院主讲。这一年,湘军大败太平军,新疆回民反清起义爆发,俄国趁机入侵中国西部地区。何绍基诗文中流露出对时事的焦灼以及为军兴尽一己之力的决心。可见,忠义之人在江湖之远仍忧心社稷。 何绍基《课卷批语册》纸本 11.7×1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 同治元年(1862)至同治八年(1869)间,何绍基返回湖南,执教长沙城南书院。授课之外,勤习隶书。 何绍基《诗稿》 何绍基《苦雨奇晴诗稿册》 释文: 何绍基《手札》纸本行书 13.5×23.2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漱六大兄大人阁下,一别多年,不料殚洽雅才,翩然作郡,而恢恢余地,不负所学,尤堪佩慰也。书来拳念恳至,并惠销寒之具,适当盛暑之时,化炭为冰,尤纫雅爱,敬谢敬谢!弟既甘闲散,本可听其所如,无如时事未清,江湖何处着闲躯,无地觅安心法也。春明小住,朋旧往还,诗酒清狂,正业久纵荒落,如□游非远,当回快晤耳。漫颂台祺不具。弟基顿首,五弟另复,闰五廿九 何绍基一生经历年份中有闰五月的为1827、1846、1857、1865,从信札中“弟既甘闲散”、“诗酒清狂,正业久纵荒落”等内容看,应为何绍基罢官后的情形。咸丰五年(1855)何绍基在四川学政上,因屡陈时务十二事,上责以“肆意妄言”,因谪官,四川士民纷纷挽留,赞其“是真名士,可谓大臣”,然其复官终无望,晚年因寄托于诗书。 何绍基《手札》纸本 3开 辽宁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资料由得意忘形提供 资料由得意忘形提供 资料由得意忘形提供 何绍基《致平斋书》 22.5x11cm 何绍基《行书手札》 致石桂书札。转自中华博物网 释文: 石梧书札。转自中华博物网 释文: 何绍基《隶书蕴真赏心五言联》纸本隶书 120×24cm×2 朵云轩藏 释文;蕴真惬所遇 赏心如有馀 【资料来源】资料来自《中国传世书法》(外文出版社) 何绍基《篆书稻凉柳老五言联》 上海刘海栗美术馆藏 释文:稻凉初吠蛤 柳老半书虫 【资料来源】刊于《何绍基墨迹.一》(湖南美术出版社) 何绍基《楷书“鹏鹗龙鸾”五言联》 释文:鹏鹗厉羽翼,龙鸾炳文章。何绍基。 何绍基《嘉言游好五言联》纸本 105×2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嘉言登五岳 游好在六经 何绍基《行书“迹岩””窥野”五言联》纸本 行书 88.7×21.2cm×2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迹岩劳傅想,窥野访莘情。 【资料来源】江苏省美术馆《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2023.9.23-10.29 何绍基《行书一无舍短七言联》 159.7×22.2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一无所有无不有,舍短取长短化长。蝯。 行书七言联 何绍基《楷书四面一庭七言联》 释文:四面雲山供点笔,一庭花鸟助吟诗。何绍基。 何绍基《行书小海层楼七言联》纸本行书 98.8×18 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的聯文:「小海銀魚吹白浪,層樓珠酒出紅霞」,充滿了愜意之趣。何紹基的行書,用中鋒筆,微有顫動之勢;字常不為繩墨所拘,有著從容閒適的感覺,並時有欹斜之態,本幅正為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何绍基《明月异书七言联》 行书联 纵123厘米、横32厘米。 行书联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何绍基 行书世事古人联 何绍基 行书红颗绿苞联 何绍基《行书侧身独立七言联》 行书 湖南省长沙博物馆藏 释文: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行书七言联 刊于《艺坛》2004年第5期历代入粤名人墨迹 何绍基 《隶书“清心穷理”七言联》 释文:清心始信幽栖乐,穷理方知俗学非。 何绍基曾曰:“如写字用中锋然,一笔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安得不淡远?这事切要握笔时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盘曲纵送,自运神明,方得此气。当真圆,大难,大难!”,由此可见其对中锋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 何绍基 秋深雨后七言联 何绍基《子美右丞联》 何绍基 輭炊浅酌联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绍基《九品六书七言联》 128 x28cm 何绍基《七言篆书联》 139x32.7cm 扬州市博物馆藏 何绍基《“小池隙地”七言联》蜡笺行书 123×30cm×2 常州博物馆藏 释文:小池已种鱼千亩,隙地仍栽芋百区。 何绍基《行书一亭幽室七言联》纸本行书 122.2×28.5cm×2 南京博物院藏 释文:一亭尽揽山间趣,幽室能观世外天。 【资料来源】南京博物院《墨池鸳鸯》——清代对联书法专题展 何绍基《为研生书七言联》 142.8 x33.8cm 刊于日本《中国法书名迹全集.九》 何绍基《灯前眼底七言联》 何绍基《前江万壑七言联》 146x29cm 何绍基《楷书“安得壮哉”七言联》纸本楷书 337×51.3cm×2 道光十五年(1835)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安得仙人九节杖,壮哉昆仑方丈图。集杜句,恭介坦斋老伯大人雅寿,即请诲书,姻愚姪何绍基顿首拜。 据何绍基《乙未日记》记载:“道光十五年乙未八月十八日送大寿对一付给欧阳坦斋”,即此七言联。欧阳坦斋,时任岳麓书院山长,他与何家是姻亲,非常欣赏何绍基的书法。3年前, 34岁的何绍基曾受欧阳山长之托,为其父母合葬墓撰写墓表。从何绍基晚年回忆山长的诗作可知,他一生对这位湖湘教育的泰斗充满钦佩之情。 欧阳坦斋,即欧阳厚均(1766-1846),字福田,号坦斋,湖南安仁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曾任户部主事,浙江道监察御史等职。嘉庆十九年(1814)以母老辞官归里。嘉庆二十三年(1818)52岁时出任岳麓书院山长,连续掌教达27年之久,培养学生着录在案者三千余人,清末经世之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李元度皆出其门下。欧阳坦斋为书院建设和教书育人奉献了全部的精力,可谓湖南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类对联属于榜书,气象雄伟,场面非常震撼。榜书在古代叫“署书”,又称“擘窠大字”,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榜书最初主要用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苑囿,后来发展到题写宅第、寺庙、城楼、园林、山川等,最后进入寻常百姓家。 何绍基《红树黄河七言联》纸本 125×31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红树雁声当夕起 黄河诗思共秋高 何绍基《乘兴济世七言联》 纸本楷书 127×28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乘兴遣画沧州趣,济世宜引英俊人。 何绍基《行书“蕉鹿莼鲈”七言联》纸本蜡笺行书 124.5×30.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蕉鹿梦回天地枕,莼鲈兴到水云舟。子贞何绍基。 这幅对联写的是“蕉鹿梦回天地枕,莼鲈兴到水云舟”,取自元朝诗人仇远的作品。“蕉鹿”是《列子》里的一个故事,用来形容梦幻之境。“莼鲈”出自《世说新语》,是思念故乡的意思。 何绍基《行书“炼句心似”七言联》行书 释文: 何绍基《室无庭有七言联》纸本 120×27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室无长物堆黄卷 庭有清阴满绿萝 何绍基《篆书“金钟翠竹”七言联》纸本篆书 133.5×30.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金钟大镛在东序,翠竹老梅生此堂。蝯。 何绍基 《隶书七言联》 纸本 163.8×45.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交游倦后存真率 诗赋年来近老苍 何绍基 《楷书“留得相于”七言联》 纸本楷书 同治元年(1862) 四川省博物院藏 此联为好友杨翰所作,集焦山瘗鹤铭字为联。 释文:留得铭词篆山石,相于仙侣急江亭。海琴世仁兄构篆石亭成,集焦山鹤铭字为联。壬戌晚春宴余于此,属为书之即正,蝯叟何绍基。 资料由书友“风入松”提供 何绍基《隶书“四面一尊”七言联》纸本隶书 128.3×31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王芗泉捐赠) 释文:四面不通车马迹,一尊来对芰荷香。 何绍基《春风流水八言行书联》 何绍基《偃泊澄清行书联》 释文:偃泊山水敖游风月 澄清流品提挈纪纲
何绍基《隶书讲道研书八言联》 242×40cm×2 纸本 1871年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讲道毓德立诚垂范研书赏理敷文奏怀同治辛未立秋后五日补署绲叟志于邗江运閞 何绍基 楷书八言联冰梅笺本 纵176 横40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此联楷书,是为李璋煜(方赤)而作,其书法韵味出自于张黑女碑和颜真卿。用笔多逆锋,刚劲规整。气势紧密。 何绍基《典册紫芝八言联》纸本 326.2×51.6 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典册法书众英聚集,紫芝朱草太平机关 何绍基《行书“如写若纳”八言联》纸本蜡笺行书 165.2×34.7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如写阳春识者已领,若纳水輨来之不穷。北海三兄雅属。子贞何绍基。 这幅对联是“如写阳春识者已领,若纳水輨来之不穷”,大概是说,阳春白雪这类事物只有明白人才能领会,水车不停的转动可以使水源不断绝。作者想表明,书读到一定的境界自然能领会其中含义,不断学习可以保持进步。 何绍基《行书“山春兰气”八言联》纸本蜡笺行书 205.5×40.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山春初和可以放带;兰气极静为之不觞。瑞堂二兄属。何绍基集字。 此幅对联写的是“山春初和可以放带;兰气极静为之不觞”。意思是,春和景明的日子可以放风筝舒缓情绪,在花香四溢的环境里不用美酒也能醉人。这反应了何绍基的文人情趣。 何绍基《行书“道契竦同”八言联》纸本蜡笺行书 165×34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道契书绳祥擒戴玉 竦同跂鹤蔚若据龙 这幅对联上写道“道契书绳祥擒戴玉,竦同跂鹤蔚若据龙”。这十六个字看起来比较费解,上联是说,我们彼此默契,都爱读书,是志趣高洁的人。下联取自唐人褚亮的《圣德颂》,作者想要表达,见贤思齐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智慧达到博大的境界。 何绍基《楷书“为乐去古”八言联》 释文:为乐及时令德无极,去古不远直道在斯。蝯叟。 何绍基《行楷“勾深破疑”八言联》 释文:勾深攫微理纷振肥,破疑儆怒节爱平矜。子贞何绍基集字。 何绍基《行书“河水霍山”八言联》纸本 行书 171.5×40cm×2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河水经天聚金碧气,霍山镇地多珠玉林。 【资料来源】江苏省美术馆《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2023.9.23-10.29 何绍基 破半同两联 何绍基《行楷书“初未有不”十一言联》 释文:初未尝感人以言故听者悟空,有不及致察之事是极其清。集稧叙字,子贞何绍基。 何绍基 行楷龙门对 何绍基《为问鸥书十二言联》 洒金纸 166.5x3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行书集争座位帖字长联》纸本行书 168.5×45.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行路有何难,我曾从天柱、九疑(嶷)、三涂、太室、紫阁、终南,直到上京王者地;得师真不易,所愿与高堂、二戴、安国、子长、相如、正则,同依东鲁圣人家。 斗南仁世兄属,绍基集坐(座)位帖字 何绍基自37岁登进士第至57岁从四川学政任上被罢,20年间淡泊名利、刚直不阿,被士民称赞“是真名士”。48岁在国史馆任史馆提调时,曾建言史馆总裁穆彰阿为三品以下大臣作传,遭拒,当日即愤然离官。55岁简放四川学政的任上。不仅视学各地、督学有功,使四川僻壤“文教蔚兴”,还关心民生、严劾贪官,终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官。 此为集颜真卿《争座位帖》字所作的行书长联。从内容可知,何绍基的底色是一名儒士,他以孔孟之学为宗旨,不惧艰险,于游历中磨砺自己的心性。上联起句便是惊人之语,直称行路不难,以自己得中进士、做了京官、见了皇帝为例,从“天柱”出发,走过“九嶷”,登上“三涂”,途经“太白”,攀援“紫阁”,跨越“终南”,最后到达帝都。下联指出“得师真不易”,开列先贤名单,即秦末鲁地精通《礼记》的高堂伯,西汉删订《礼记》的戴德、戴圣叔侄二人,对《诗经》、《尚书》造诣极深的孔安国,着《史记》的司马迁(字子长),还有汉赋名家司马相如及战国时伟大的诗人屈原(又名正则)等等。 立轴 何绍基《论画语中堂》 纸本 94×57cm 私人藏 此幅行书用笔洒落自然,挺秀雄沉,有篆籀笔意。用笔老辣,履险如夷,当为其中晚年之精品。 何绍基《篆书论书轴》 103.3x62.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轴录书评一则,款署“竹朋世仁兄前辈正篆 绍基”,钤“何绍基印[朱文]”,“子贞[白文]”印。篆书非何氏所长,但到晚年喜作篆,故传世作品不多。 何绍基《行书杜甫早起五言诗轴》 169.3×39.5cm 首都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转自首都博物馆网站 图片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绍基《行书录李之仪跋语轴》洒金笺行书 164×39.5cm 常州博物馆藏 释文:吾友陈瓘尝谓余曰行已有耻不懈于位建安陈师锡伯修也异日当遇之一日清羸少年邂逅叶唐懿中美之座则伯修也后历官坚劲岂弟。 何绍基《行书录黄山谷语轴》纸本行书 129×61.3cm 山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後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语耳。古之能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不可不知其曲折也。 清 何绍基《隶书轴》 115.5×5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隶书,笔力浑厚。前人形容其字如屈铁枯藤。此幅得以见之,而结字纵横欹斜,从容又出於绳墨之外。 【资料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何绍基《节录苏轼答杨君素三首选轴》纸本行书 128×6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闻尊体康健异常,不胜庆慰。知骑驴出入,步履如飞,能登树自采荔支,此希世奇事也,虽寿考自天,亦由身心空闲,自然得道也。何绍基。 何绍基《录黄庭坚题伯时画揩痒虎诗轴》纸本行书 ?124×3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猛虎肉醉初醒时,揩摩苛蛘(痒)风助威。枯楠未觉草先低,木末应有行人知。皞臣姻世兄属,何绍基 何绍基《录黄庭坚题摹燕郭尚父图轴》行书纸本 153×86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凡书画当观韵。往时李伯时,为余作李广夺胡儿马,挟儿南驰,取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观箭锋所直发之,人马皆应弦也。伯时笑曰“使俗子为之,当作中箭追骑矣。”余因此深悟画格与文章同一关纽,但难得人人神会耳。 何绍基 《行书立轴》 纸本 126×54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略 何绍基 《录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诗轴》纸本隶书 128×63.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略 何绍基《录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之蓼屿诗轴》纸本行书 103.6×4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秋归南浦蟪姑鸣,霜落横湖沙水清。冒雨幽花无限思,抱丛寒蝶不胜情。惜道味斋 何绍基对苏轼极为推崇。苏轼,其一贬再贬终不颓丧的传奇经历,以及超拔洒脱的文学气质,受到无数文人学士的追捧,何绍基亦不例外。在他所抄录经典名篇中,苏轼诗文是最多的。 何绍基《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节选轴 》纸本行书 138.3×6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月】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好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小山仁兄属,弟何绍基 这件作品为何绍基晚年书风,但他对杜甫诗歌的喜爱自青年时期延续到老。杜诗的质朴、深情与他的诗歌艺术追求不谋而合,他也从杜诗中吸取了不少养分。 何绍基《行书录陆龟蒙高道士诗一首》纸本 行书 165.8×43.2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峨眉道士风骨峻,手把玉皇书一通。东游借得琴高鲤,骑入蓬莱清浅中。 【资料来源】江苏省美术馆《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2023.9.23-10.29 何绍基 题梅花诗 何绍基 郡不产谷行书轴 何绍基 民有争讼行书轴 行书轴 纵126厘米,横63厘米。转自中华博物网 何绍基 隶书立轴 横幅 隸書以俟知奧四字 橫幅 紙本 40.5X114.4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縱四0.五公分,橫一一四.四公分,僅橫書「以俟知奧」四字,屬大字書幅。這四字體勢渾厚,頗不同於向見其行書的閒適韻味,筆劃雖圓潤但筆筆有力,足見其隸書的根底之深厚。 何绍基 枕湖草堂隶书匾 何绍基 喜闻过斋题匾 何绍基《“澹香书屋”横披》 行书 释文:澹香书屋。霁崖四兄属,何绍基。 何绍基 爱莲堂题匾 何绍基《楷书泉山墓表》 释文:略 何绍基《行书论书横披》行书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何绍基《节录韩愈进学解语横披》纸本隶书?67×13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窥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昌黎进学解语。蝯叟。
清 何紹基 隸書大字 清 何绍基《隶书卷》 横309.5cm 纵25.1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楷书格言卷》 45.6×345.6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何绍基《楷书杜甫诗三首横披》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扇面 何绍基《节录宗炳画山水序扇面》行书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圣人含道应(暎)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瑰、许由、孤竹之流,必有空桶(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贤(仁)者乐。不亦几乎? 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砧石门之流,于是画像布色,构兹雲岭。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 何绍基《行书陶渊明诗扇面》纸本 行书 18.9×53.8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资料来源】江苏省美术馆《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2023.9.23-10.29 何绍基《行书扇面》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何绍基《行书论书扇》 18×51.5cm 纸本 何绍基《楷书陶渊明诗扇面》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屏条 何绍基《节录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四条屏》篆书 126.3×31.5 cm×4 湖南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何绍基《铜鼎文屏》 纸本 湖南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何绍基《行书录黄庭坚诗五首四条屏》纸本 行书 131×30.8cm×4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此作书录“宋四家”黄庭坚的五首七言绝句诗。何绍基的行书基于颜真卿行书一脉,用笔以中锋为主,如锥画沙、印印泥,线条练而内含篆籀之气,下笔重按处沉雄顿挫,如狮子捉象;提笔缠绕处如春蚕吐丝,又如公孙大娘舞剑,气象环生。字结构宽博裕如,中正而具风姿,绰绰然摇曳飘荡,妙趣丛生。整篇之中,正奇参差,大小相间,断连相续,变化无穷,耐人寻味,又全然统摄在正大宽博的气象之中,开创了颜体行书拓而为大的新气象,堪称学颜而善变又自出机杼的一代大家。 【资料来源】江苏省美术馆《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2023.9.23-10.29 何绍基《赤壁赋四屏》 何绍基《山谷题跋四屏》 129.9×28.7cm ×4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何绍基《行书五言诗屏》 何绍基《行书四屏》 何绍基《隶书四屏》 何绍基《为芸阁篆书四屏》 133x30.3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节录庾信镜赋四条屏》纸本篆书 114×27cm×4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镜台银带,本出魏宫。能横却月,巧挂回风。龙垂匣外,凤倚花中。尔乃照胆照心,难逢难值。五色蟠云,千年古字。丁卯谷雨日雨,蝯叟。 【资料来源】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何绍基《散文屏》 何绍基行书苏轼《留别黄州雪堂词》八条屏 132.5x29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其他 何绍基《临汉碑》 附录:《历代名家墨迹传真.清何绍基临汉碑》原书说明 何绍基临汉碑简介 何绍基《临张迁碑》 何绍基《临礼器册》纸本 42.7×29.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何绍基《临郑固碑四条屏》纸本隶书 138.3×35cm×4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含中和之淑质。至行立乎乡党。初受业于欧阳。遂穷于典籍。弱冠,仕郡史诸曹掾史,主簿,督邮,五官椽,邦后珍玮,以为储举,于惟郎中。实天生德。颐亲诲弟。 何绍基《临衡方碑四屏》 1869年 128.8X32cmX4 何绍基《临鲁峻碑》 何绍基《临道因碑》纸本 30×29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 有清一代,书坛繁荣,承帖尚碑,交相辉映,名家辈出,五彩纷呈,然而能兼善诸体,尤以回腕执笔之法切入妙境者,唯晚清何绍基一人而已。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及福建、贵州、广东等省乡试正副考官和四川学政等职。子贞多才多艺,工诗差圃,精通经史、小学,旁及篆刻、律算,尤其擅长书法。其书,早年学颜真卿,后广涉博猎,上自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无所不习,巧取各家之长,妙融各体之奇,脱古立新,独具风采。子贞之所以雄踞书坛,除其悟性优异而外,勤奋是其重要因素。《清稗类钞》称其“悬腕作藏锋书,日课五百字,大如碗”。在跋《张黑女墓志》时自云:“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也。”足见刻苦之状。子贞平生以临帖为日课,真、行、隶、篆,无不潜心临习,所临汉碑,即达百余种之多,但尤喜临《颜真卿争座位帖》。 颜真卿(708-784)为唐代著名书家。所书雄健豪放,成为二王书法后的又一高峰。其性格忠义节烈,刚毅正直。所书《争座位帖》,其内容系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争论文武百官朝廷宴会中之座次,实质为反对郭英义、鱼朝恩等邪恶集团之政治斗争。其书迹,古秀苍劲,豪放逸宕,真力弥漫,意态超然,历来与《兰亭序》并誉为行书“双璧”。米芾称:“争坐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 于意外。” 子贞不仅珍爱鲁公书法,更敬仰其品格,此因与其志操融合有关。子贞供职时,廉洁简朴,正直无私,弹劾贪官污吏,伸张正义,受到百姓爱戴,后遭权贵排斥,以“肆意妄言”犯上之罪,被罢官去职。正因书品、人品相契合,故而临习此帖,心得倍深,神妙奇出,可谓子贞临书之最。通观全帖,圆活森严,大气磅礴,雄秀超绝,遒劲独标,不仅为行书墨迹中之精品,更乃行书范本中之准绳。 胡经之识于湖北松滋 二O0二年四月八日 何绍基《种竹日记》 30.5×17.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楷书《西园雅集图记》 何绍基 《金陵杂述四十绝句》 纸本 28.3×35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卷《金陵杂述四十绝句》作于同治甲子年(1864年),时年六十六岁,正是何氏书法艺术的高峰时期。这些诗文体现了其丰富的学识。诗稿写得极为随意,无丝毫做作之习,这正是其行草书的真正风貌,真可谓独树一帜的书法体势,无怪乎能在晚清书坛上冠绝一时。 何绍基《行书端州石室记》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学术专题展览 何绍基 小楷《黄庭内景玉经》册 纸本 25×13.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书史谈到何绍基的楷书,必然提及他的小楷《黄庭内景玉经》。这本小楷册可谓其精心之作,写得极为遒美。结体中有较浓的颜书味,每一个字、每一笔划都能做到一丝不苟,从而可见其“书法无一笔不从横平竖直中来”。该册署年款为“癸卯”,即道光二十三年(1843),时年四十五岁,正值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故而能写出如此精妙的小楷。同时代的杨翰于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在这本《黄庭内景玉经册》上跋文评道:“何贞老书,专从颜清臣问津,数十年功力,溯源篆隶,入神化境,此册书《黄庭》,圆劲清浑,仍从琅琊上掩山阴,数千年书法于斯一振。如此小字,人间不能有第二本。”杨翰的这段跋语十分精确地道出了此册书的艺术水平及其在书坛上的历史地位。 何绍基《楷书册》(贡院清白堂) 纸本 16×17.3cm 42开 咸丰五年(1855) 四川博物院藏 释文:廿载寒窗,自愧八闽下士,记榕城棘院烛尽更阑,五度秋吟三报罢。 此为何绍基在四川学政任上为成都贡院清白堂所做楹联集成的书册。内容为当时四川总督黄宗汉所撰。 何绍基《邓石如墓志铭》册 纸本楷书 30.6x30.3cm 7开 同治四年(186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一开 曾国藩篆首 释文:有清邓完白先生暨德妃潘沈两孺人合葬墓志名 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侯湘乡曾国藩篆首 《邓石如墓志铭》由清代学者、文学家、地理学家李兆洛撰文,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篆首。墓志铭文以洗练的文笔阐述邓石如一生的坎坷历程,讴歌了他的品格、精神以及为时代、为后世做出的巨大贡献。邓石如一生历尽千辛万苦、饱经沧桑,在书法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人书俱老之境。 同治四年(1865年)秋,何绍基应好友邓传密(邓守之,初名尚玺,又名传密,字守之,号少自,安徽怀宁人,邓石如之子)之嘱,以楷书为邓石如书写墓志铭并记曰:“余生晚,未及见君,与传密善,属书申耆丈所撰志铭,并录遗事见示,因附记于后。时同治乙丑仲秋月,何绍基谨记。” 何绍基缅怀碑学倡导者的前驱、一代宗师,触发心灵共振,一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激情之下,怀着对前贤的无比崇敬之情,濡墨挥毫,一口气用楷书写了五百一十多字的《邓石如墓志铭》册。 整幅作品刚柔相济、清劲豪迈。可以说,这件楷书册既是何绍基晚年豪迈精神气质的写实,又是两代碑学大家跨越时空的心神相通的绝唱。此册书法以颜体为蓝本,融会篆、隶、北碑笔法,运笔圆转,结体浑厚,书风秀润,迭出新意。通观整册作品,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又有欧阳询、欧阳通险峻茂密的特点,还兼有《张黑女墓志》等北碑的神韵,又兼取晋法,笔意含蓄。此作用笔以中锋为主,掺有篆、隶意趣,点画遒劲,一笔不懈,使得字字神凝意达、纵逸超迈。时有颤笔出现,给作品平添了几许苍劲朴厚的意味;偶有游历代文人惺惺相惜的“同命运,共患难”的生命挽歌。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件《邓石如墓志铭》册是是后人学习研究邓石如、何绍基书法的经典文本。 释文:邓君墓志铭 释文:篆刻及隶古书,弱冠为童子师刻石印写篆隶诸市。梁闻山先生以书名颖凤间见而赏之,介诸江宁梅石居镠。镠 为文穆公孙,多蓄古金石文字,尽发其藏,以资观摩。木斋先生殁,既葬。出游天台、雁荡、偏览黄山三十六峰,登匡庐绝 释文:且千金,始买田二十余亩,筑室曰“铁砚山房”。以毕公尝制四铁砚铭以贻也。后复北游,登泰山、谒孔林,偏访齐鲁间金石遗迹。六十后不复远游,纵迹止大江南北而已。 君修干,美髯魁伟,异恒人。与人论道所持,侃侃,丝毫不借,布衣棕笠,客公卿间,然无所 也。偶有馀资,以周三族之贫者。弟儒弱已析炊矣,婚嫁事仍身任之。弟殁,教其二子如子。嘉庆十年十月卒,年六十有三。原配潘氏,无出。继室盐城沈氏,生子传密、女三人。沈孺人于归后,君无岁不出游, 释文:家中劳苦繁辱及同堂子女嫁娶事,皆孺人任之。以辛酉春,亦先君卒。君悲不自胜。壬戌春,得妾程氏,抚育子女,而君仍出游,盖捐馆前一日始归也。咸丰二年十二月,传密始葬君于梅冲李庄高祖墓左,二配亦合窆焉。距君之卒四十有八矣。君书真气弥满,楷则具备手之所运心之所追,绝去时俗,符古初。传密从余游,日久,故得叙而铭之,曰: 望之峋峋,即之肫肫。综之纭纭,理之彬彬。一以为古,异一为今。醇岂独其书,是惟其人有云轮囷来覆斯窀。 释文:嘉庆初元,君客丹徒袁郎中家,爱其二鹤,郎中举以为赠。载归铁砚山房驯扰特甚,闻君声欬则徘徊循侍。时或飞入 青冥,不知所之,旋必自归。若相依为命也。庚申冬,雌鹤毙,沈孺人得疾以次年正月逝,君旋出游,独鹤于集贤关僧 释文: 木实之,夜间投寓必磨墨盈盌,踪笔作径尺大字,以消胸中郁勃之气。余生晚,未及见君,与传密善,属书申耆丈所撰志铭,并录遗事见示,因附记于后。时同治乙丑仲秋月,何绍基谨记。 【资料来源】《清代书法——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出版 何绍基《楷书册》 23.3x11.3cm 1846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何绍基《楷书册》局部 何绍基《楷隶书律诗册》 每页22.8x13.3cm 何绍基楷书《重葺辰沅会馆记》 何绍基《咏落花七律十五章》局部 资料由逍遥法外 何绍基《咏落花七律十五章》局部 资料由逍遥法外 何绍基《咏落花七律十五章》局部 资料由逍遥法外 简介: 同治四年乙丑(一八六五)春天,何绍基(1799-1873)来到苏州住在吴云“两罍轩”内,无官一身轻的他,已将全部精力寄寓在书法艺术上,他跋了吴氏所藏李邕《麓山寺碑》宋拓本、颜真卿《争座位》宋拓本等,江南春好,柳丝牵舫,湖镜开颜,何绍基踏春来到了金陵(南京)游玩,在回来的船上,他读了袁枚的《小仓山房诗稿》顿觉诗兴勃发,咏落花七律十五章聊以遣兴,于是我们便拥有了这份诗稿。 何绍基《篆书水浅山寒五言联》 127×31.5cm×2 嘉德国际2005春拍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尺 寸: 127×31.5cm×2 声明:资料仅供学习参考,本站不能保证所有拍卖作品的真实性。 何绍基 《临张黑女墓志》页(选一),纸本,23×27cm×7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名《张玄墓志》。铭文峻宕朴茂,结体扁方,虽为楷书,有隶书遗意,原石久佚。何绍基于1825年,觅得此墓志旧拓本,凡十二页,每页四行,满行八字,为传世孤本,大喜过望,自称得此拓本后,“旋观海于登州,既而旋楚,次年丙戌入都,丁亥游汴,复入都旋楚,戊子冬复入都,往返二万余里,是本无日不在箧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赏,所获多矣”,又称“余既性嗜北碑,故摹仿甚勤,而购藏亦富,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矣”。 上海道明拍卖有限公司200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释文】:魏故南阳张府君墓粁……(文略)遐风永迈,式铭幽传; 张黑女铭,精整古浑,为元魏碑版弟一。顾从来无道及,盖石质、拓本俱已星驰雨散矣。余得此於烃南,中有朋人跋语,已云不知莪自何时。航置枕中,不一日离也。惜笔性钝劣,习焉冈得。象宾兄强以此册属临,乃不暇自文其丑,教之是幸,绍基并识。 何绍基 《临张黑女墓志》页(选一),纸本,23×27cm×7 印鉴:何绍基印、子贞父、意兼通峻 何绍基《隶书四屏》 尺 寸: 127.2×24.8cm×4 声明:资料仅供学习参考,本站不能保证所有拍卖作品的真实性。 何绍基绘画 何绍基 《兰石图》 纸本 31×121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兰石图》横幅,扬溢着一股清淡高雅之气,真可谓“不经意处古趣横生”。从何绍基的自题来看,该图是其洒后即兴为亲家“季眉”(李星渔)所作,事后又有“卿庚兄”补笔,使画作更具神韵。该图笔墨简洁,以书法之笔入画,具有浓厚的书卷气。 何绍基 《山水图》 纸本 31×8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众所周知,何绍基是一位书法大师,关于他的绘画,也许只能在史书上见到,因作画多为其即兴之作,故而传世画作实在太少。能够亲眼目睹到,既是幸事,也是快事。不仅可满足大家的猎奇心理,而且能使更多的人更全面地了解何绍基。何绍基的画风,基本都是文人一路。题材一般是山水和梅、兰、竹、菊。多作墨笔,少设色,风格素雅。其《山水图》横幅,构图简括,笔墨精练;皴擦虽少,但笔笔到位;不甚讲究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没用色彩,却丰富而有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