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皇后家族的不同命运

 天下文学文摘报 2024-02-20 发布于内蒙古

 有汉一代的政治格局,由外戚集团把持朝政的局面便成为常态,外戚完金是凭借家里出了个长相漂亮的女儿而得道升天,因此得势后更容易忘乎所以、飞扬跋扈,也因而,皇后家族的下场大多都很惨:吕家(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雄家族),全家被诛杀;上官家(汉昭帝刘弗陵皇后孝昭皇后家族),被灭族:霍家(汉宣帝刘病已的皇后霍成君家族),被灭族但凡事都有例外,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家族,虽然显贵时,但日后却很平安,没有遭到全族被屠杀的下场,分析其原因,大概是和阴丽华的家族成员在得势时比较清醒有关。

     公元33年的一天,一伙强盗杀害了阴丽华的母亲及一个弟弟,为了安慰阴家,刘秀下诏封阴丽华另一个弟弟阴就为宣恩侯,并且召见阴丽华的哥哥阴兴(当时任宫廷随从),把印信放在他面前,表示也要给他封侯,没想到,阴兴却拒绝了这件好事,他对刘秀说:我没有冲锋陷阵的功劳,而一家之中,已有几个人封爵赐土,使天下抱怨,我不愿发生这种事情。刘秀见阴兴如此有见识,很是佩服,也就不再勉强。后来,阴丽华又问他为什么拒绝封赐,阴兴严肃地说道:皇亲国戚最大的危险,是不知道谦让退避。女儿要配王侯,男儿则一直打公主的主意,使我不安。富贵有它的极限,人,应该知道满足。浮夸之徒,使人反感!阴丽华听了哥哥的这一番话,认为哥哥说得非常有道理,从那以后,她相当克制,从来不替亲属求官求爵,因此,阴家在阴丽华得势的时候,没有出现权势熏天的现象。建武二十年,刘秀病重时,阴兴在云台室受诏成为顾命之臣,数日后,刘秀病情好转,又想封阴兴为大司马,但阴兴以有损圣德再度推让。阴丽华本人也非常懂得退让的道理,开国不久,刘秀曾以阴丽华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想要立阴丽华为皇后,可阴丽华却以自己不够资格承担皇后之位为由坚辞不受。阴氏家族中的人,后来虽然也有结局不太好的,但都是因为个

人道德品行问题导致的,属于个别现象,没有造成整个阴氏家族的覆灭,这在充满血腥气息的两汉时代是极为难得的。

     与阴家相比,东汉的另一个皇后家族一窦家的结局就惨多了,汉章帝建初三年(78),窦氏被立为皇后,汉章帝去世后,十岁的皇太子刘肇即位,就是汉和帝,尊窦皇后为皇太后,因和帝年,由窦太后临朝执政,窦氏家族因此鸡犬升天门皆贵,窦宪为大将军;窦笃为卫尉;窦景、窦璃都任侍中、奉车、驸马都尉;叔父窦霸为城门校侧窦褒为将作大匠:嘉为少尉;任侍中将、只夫、郎吏等职的,还有十杂人全族当朝,贵重显赫,家族成员争竞豪奢、穷极工巧,且依仗势力、为非作歹,百姓噤若寒蝉、忍气吞声。窦宪有一个门客,叫崔驷,这个人是个清醒之人,他曾给窦凳上过一份备忘录,在这位备忘录中,瞿驷列出了十七家日后遭到屠戮的皇后家族,意在提醒窦宪要懂得进退的道理,以免将来遭到不测,崔

驷说:阁下的宠爱和官位,正如日上升,文武百官,无不注视你所作所为,能可以不日夜小心,以求荣耀终身!皇后家族所以弄得被当时人讥嘲,被后世人遣责,主要原因在于权势太大,而不知道收敛;官位太高,品德能力,却不能相配岂可以不谨慎!可情的是,当时的窦宪,已经狂安到了极点,根本听不进去崔骃的这番肺腑之言,在权力场中迷失了自己,越陷越深,最终落得个自杀身亡的下场:窦宪、窦笃、窦景也都被迫令自杀:窦瑰也被梁棠所逼自杀曾经的笏满床,变成了陋室空堂;曾经的歌舞场,变成了衰草枯杨不知道窦宪临死之时,是否想起了崔骃当年的忠告?然而,一切都晚了。

     《红楼梦》中秦可卿临死之前托梦给王熙凤,告诉她: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是人力能可保常的?有那么一句话:

受恩深处宜知退,如果不懂得盛极必衰、树大招风、官大招祸的道理,只知进,不知退,祸事也就不远了。阴丽华家族懂得登高必跌重的道理,所以虽然身居高位,却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太得意!这不仅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也是一种内省精神:而窦皇后家族呢?却只知进不知退,最终落得个家亡人散的结局。两个皇后家族的不同命运,能给名利场中的人带来很多思考和启迪

/唐宝民

摘自《通辽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