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空前的大溃败

 aiaiweiwei 2024-02-21 发布于新疆

图片

01

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趁热打铁,继续出兵,很快就占据了沈阳和辽阳,消息传到北京,年轻的天启帝坐立不安,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国难思良才,最高决策会最终演变成对一个人的追思会,这个人就是熊廷弼。

有人说,熊廷弼若在,事情绝不会这般糟糕。

有阁臣说,熊廷弼是人才,非他不能安辽事。

天启帝若有所悟,原来问题出在这里,立即派人去请熊廷弼。天启帝的诏书言辞恳切,甚至带有一丝恳求。并对自己曾经“误听谗言”,轻率地批准熊廷弼辞职,感到后悔。天启帝现在要恢复熊廷弼所有名誉,让他为国效力。熊廷弼接到这样的诏书,眼眶再也包不住眼泪,大受感动,即刻启程。

天启帝这边,把熊廷弼的名字和行程图刻在了宫中屏风之上,时时牵挂。

02

熊廷弼到了京城,天启帝把那些曾经诬陷熊廷弼的言官要么下狱,要么免职。

熊廷弼也不辱使命,很快就拿出了战略方案:三方布置策。

一、经营辽西的核心广宁城,重点设防。

二、在天津、登州、莱州设置水师,从海上攻击辽南,牵制后金。

三、在山海关设置重兵。

此方案还要求得到朝鲜的援助,从侧后威胁后金。

这个方案一出,立即得到了天启帝和内阁大臣们的一致认可。他们不认可也不行,因为他们根本拿不出更好的方案。

根据这个方案,熊廷弼驻守山海关,辽东巡抚王化贞驻守广宁。

那这个方案需要多少钱,多少兵呢?史书记载了十个字:议兵三十万,议饷千余万。

如此庞大的数字,天启帝动用各方资源,倾全国之力满足熊廷弼的要求。天启帝拿出数百万两帑币,并加派地亩银,再将两浙、两淮的岁入交由熊廷弼处理。

在兵力方面,实行全国总动员,每省出大约五千人,陆续发往辽西,加上从沈阳、辽阳溃败下来的士兵,再加上原有驻军,三方布置策所需要的三十万兵力,虽然无法满足,但辽东的兵力已经大大加强。

同时,天启帝任命王在晋为工、兵、户三部总理,全力调配军饷和器械。

史书记载天启帝此次是:极天下之力,以充辽饷。

熊廷弼去辽东之日,天启帝选京营兵五千、马六千匹,护送他就任。

03

熊廷弼并没有按照原来的方案驻守山海关,他忧心忡忡地来到前线的广宁,在广宁的王化贞却与熊廷弼之间关于作战方案产生了分歧。

熊廷弼的方案,强调防守;而王化贞,则主张进攻。

熊廷弼说:现在守都很困难,如何去进攻?

王化贞:正因为守不住,所以应当进攻,以战为守。

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请先考虑粮草问题。

王:我打过河去,海州(清军粮食基地)的粮食都是我的了。

熊:那如果打过河,还要考虑如何过河之后如何防御,如何支援。

王:我在后金有内线,会帮助我们。

王化贞和熊廷弼的战略出现严重分歧,按照常理,王化贞应当接受熊廷弼节制,其为何敢与熊廷弼硬碰硬呢?

原来这个王化贞是首辅叶向高的学生,此时的兵部尚书张鹤鸣也是竭力支持他,为何如此啊?道理很简单,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确实很有道理,但其中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这个饼也摊得太大了,兵员,饷银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无论对于兵部还是户部来说,还是对整个大明王朝来说,都是一个巨大且难以承受的负担。

我们看到,无论是萨尔浒,还是后面的松锦,还是孙传庭在陕西,朝廷无一不是在催促前线主帅赶紧与敌人决战,原因很简单,明朝的财政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负担。

所以熊廷弼的策略再高明,也比不过王化贞的主动出击。

明军在辽东一败再败,守住现有土地尚力有不逮,又为何敢主动进攻呢?

原来这个王化贞手上有三张王牌。

第一张牌是毛文龙。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十九,毛文龙部占领镇江,俘虏了明朝降将佟养真等60多人,擒斩后金游击缪一真,被称为镇江大捷。此战后,宽奠、汤站、险山等城堡相继归降毛文龙。毛文龙得以在后方牵制后金,而王化贞就是毛文龙的伯乐。

第二张王牌是蒙古,蒙古林丹汗许诺出兵40万,和明朝一起剿灭努尔哈赤。40万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对手心惊胆寒。但如果林丹汗真有40骑兵,只怕明朝会更头疼。

第三张王牌是李永芳。李永芳是很早就投降努尔哈赤的明朝将领,早已成为努尔哈赤的心腹,此时不过是诓骗王化贞而已。

按照王化贞的思路,自己率领6万大军过河与后金作战,毛文龙在敌后牵制,李永芳在敌营中发难,林丹汗40万大军从西面进攻,后金必败。

04

巡抚和经略之间战略出现分歧,是件大事,孰是孰非,群臣们商议之后,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王化贞的意见,但最终还是要天启帝下决定。天启帝也同意接受王化贞的意见,但这道命令还没下达,努尔哈赤已经领大军渡过辽河,直取广宁而来。

大敌当前,二人去留的问题只得暂缓执行。

努尔哈赤大军来袭,战斗首先在广宁外围的西平堡展开。参将黑云龙主动出堡作战,战死。后金军招降西平堡守将罗一贯,罗一贯非但不投降,反而在城头竖起招降旗,用来招降后金兵。此等极具侮辱性的做法,立即招致后金军的猛烈攻击。

罗一贯凭借城池和炮火,大量杀伤后金军。激战两昼夜,城外的尸体层层累积,几乎与城池一样高。激战中,罗一贯被飞矢射中眼睛,血流满面,而此时炮火也突然停了,原来是所有弹药全部打光。后金兵得以冲入堡内,罗一贯不当俘虏,自杀成仁。后金攻城损失太大,遂屠尽堡内所有人员,一个不留。

罗一贯以区区3000人,抵挡了后金4个旗合计5万人的攻击,牵制后军主力2天时间,给了熊廷弼和王化贞组织广宁防守的时间。

得知西平堡被围,王化贞立即派遣孙得功、刘渠、祁秉忠带三路大军,合计3万人来援。这个孙得功早前就暗中投降了努尔哈赤,等到刘渠、祁秉忠带兵出战之时,孙得功在后面大喊:兵败了,兵败了。然后率先逃跑,明军阵脚大乱,后金军乘势掩杀,3万明军全军覆没。

孙得功逃回广宁之后,带着乱兵直捣府库,抢了银两,又散播谣言,就在城中大肆造谣,称后金兵马上就到,并派叛兵封锁城门,全城大乱,而城中的一些蒙古人也在趁火打劫。孙得功想要俘获王化贞,占领广宁城,一起献给努尔哈赤。王化贞下令守城,众皆不应,城中一片混乱。王化贞只得出逃,城门的叛兵不让出城,幸亏手下力战,才逃出城外。

孙得功遂伙同一众叛兵占据了广宁城。

05

那此时熊廷弼在哪里呢?因为大军都在王化贞手里,熊廷弼此时驻扎在闾阳,带兵5000来援广宁,听说广宁失守,就退了回来,在大凌河碰到逃回来的王化贞,熊廷弼见到王化贞的第一句话是:六万军荡平辽阳,竟何如?

这句话很符合熊廷弼的性格。

熊廷弼把5000人交给王化贞指挥,自己组织军民入关,并下令烧毁所有物资。王化贞建议守宁远和广宁前屯,熊廷弼不听,坚持带兵入山海关。跟随着一起逃命的民众多达数十万,溃军近十万。

而这种溃败逐渐演变成惨剧:日来援辽溃兵数万,填委关外,遍山弥谷,西望号哭者竟日达夕;逃难辽民数十万,隔于溃军之后,携妻抱子,露宿霜眠,朝乏炊烟,暮无野火,前虞溃兵之劫掠,后忧塞虏之抢夺,啼哭之声,震动天地。(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