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积累系列】课内外联读《司马季主传》文言知识挖空+习题+答案

 郑州一中侯巍 2024-02-21 发布于河南

课内外联读

选择性必修中课内外联读

文言知识挖空+提升训练

-《司马季主传》-

《司马季主传》文言知识挖空


【原文】司马季主者①,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②。

【注释】①司马季主:复姓司马,名季主。②卜:卜卦、卖卦。 

【译文】司马季主是楚国人。他在长安东市卜卦。 

【原文】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①,相从论议②,诵易先王圣人之道术③,究遍人情④,相视而叹。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⑤ ,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⑥。”二人即同舆而之市⑦,游于卜肆中⑧。天新雨⑨道少人,司马季主闲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⑩,日月之运(11),阴阳吉凶之本(12)。二大夫再拜谒。司马季主视其状貌,如类有知者(13),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14)。坐定,司马季主复理前语(15),分别天地之终始(16),日月星辰之纪(17),差次仁义之际(18),列吉凶之符(19),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注释】①洗沐:指休假。《正义》云:“汉官五日一假洗浴也。”②相从:二人在一起走。论议:讨论、研究。③诵易:互相讲诵。易,更替。《太平御览》作“习”。道术:治道的方法,即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④究遍:广泛探究。遍:普遍。人情:指世道人心。⑤朝士大夫:泛指朝廷的一般官员。⑥之:到……去。卜数:犹术数,即卜筮。观采:观其风采。犹物色。⑦舆:车。⑧肆:店铺、馆子。⑨新雨:刚下过雨。⑩方:正、正在。辩:申辩、讲解。道:道理、规律。(11)运:运行。(12)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用于解释自然界相互对立、互相消长的事物。本:本源。(13)如类:好像是。有知者:有知识的人、聪明人。知,知识;又通“智”,智慧。(14)延:引进、迎接。(15)复:重新。理:疏理、整理。(16)分别:分辨、分析。(17)纪:法度、准则。(18)差次:区分差别等次。差:差别、相差。次:等次。际:交接、会合。(19)列:排列、列举。符:符应,即吉凶祸福的朕兆。

【译文】宋忠此时任中大夫,贾谊任博士,一天二人一同外出洗沐,边走边谈,讨论讲习先王圣人的治道方法,广泛地探究世道人情,相视慨叹。贾谊说:“我听说古代的圣人,如不在朝做官,就必在卜者、医师行列之中。现在,我已见识过三公九卿及朝中士大夫,他们的才学人品都可说了解了。我们试着去看看卜者的风采吧。”二人即同车到市区去,在卜筮的馆子里游览。天刚下过雨,路上行人很少,司马季主正闲坐馆中,三四个弟子陪侍着他,正在讲解天地间的道理,日月运转的情形,阴阳吉凶的本源。两位大夫向司马季主拜了两拜。司马季主打量他们的状貌,好像是有知识的人,就还礼作答,叫弟子引他们就坐。坐定之后,司马季主重新疏解前面讲的内容,分析天地的起源与终止,日月星辰的运行法则,区分仁义的差别关系,列举吉凶祸福的朕兆,讲了数千言,无不顺理成章。

 【原文】宋忠、贾谊瞿然而悟①,猎缨正襟危坐②,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③,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④,何行之污⑤?”

【注释】①瞿然:惊异的样子。悟:领悟、明白。②猎缨:整理冠带、使之端正,表示恭敬。正襟:纠正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③小子:晚辈。此为自谦之词。窃观:私下观察。④居之卑:处于低下地位。卑:卑下。⑤行之污:从事的职业被人瞧不起。行,行事,此处指从事的职业。污,污浊、不干净。

【译文】宋忠、贾谊十分惊异而有所领悟,整理冠带,端正衣襟,恭敬地坐着,说:“我看先生的容貌,听先生的谈吐,晚辈私下观看当今之世,还未曾见到过。现在,您为什么地位如此低微,为什么职业如此污浊? 

【原文】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①,今何言之陋也②,何辞之野也③!今夫子所贤者何也④?所高者谁也⑤?今何以卑污长者⑥?

【注释】①类:像,好像。②陋:知识浅薄,见闻不广。③野:粗野,缺乏文采。④所贤者:认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⑤所高者:认为品德高尚的人。⑥卑污长者:认为长者卑下污浊。

【译文】司马季主捧腹大笑说:“看两位大夫好像是有道术的人,现在怎么会说出这种浅薄的话,措辞这样粗野呢?你们所认为的贤者是什么样的人呢?所认为高尚的人是谁呢?凭什么将长者视为卑下污浊呢?”

 【原文】二君曰:“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①。今所处非其地②,故谓之卑。言不信③,行不验④,取不当⑤,故谓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践简⑥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⑦,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⑧,擅言祸灾以伤人心⑨,矫言鬼神以尽人财⑩,厚求拜谢以私于己(11)。’此吾之所耻(12),故谓之卑污也。”

【注释】①贤才处之:贤能的人处在那种地位。处:居、处于。②非其地:不是尊官厚禄之地。③不信:不真实。信,讲话真实。④不验:没有效果。验:效验,效果。⑤不当:不适当。当:恰当、合适。⑥践简:鄙视、怠慢。简:忽视、怠慢。⑦夸严:夸大、严厉。得:博得、迎合。⑧虚高:虚假抬高。禄命:吉凶祸福、贵*寿夭等“命定之数”。说(yuè,月):同“悦”。此处意为使人高兴。志:心志。⑨擅言:随便乱说。伤:忧伤。此处意为使人悲伤。⑩矫言:假说,假借。尽:完,没有了。此处意为诈尽,骗尽。(11)厚求:贪求,索取。私于己:利于己。(12)此吾之所耻:这是我们认为可耻的事情。耻:耻辱、可耻的事情。

【译文】两位大夫说:“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高尚的,贤能的人占据那种地位。如今先生所处的不是那种地位,所以说是低微的。所言不真实,所行不灵验,所取不恰当,所以说是污浊的。卜筮者,是世俗所鄙视的。世人都说:'卜者多用夸大怪诞之辞,来迎合人们的心意;虚假抬高人们的禄命,来取悦人心;编造灾祸,以使人悲伤;假借鬼神,以骗尽钱财;贪求酬谢,以利于自身。’这都是我们认为可耻的行径,所以说是低微污浊的。” 

【原文】司马季主曰:“公且安坐①。公见夫被发童子乎②?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③,则不能理④。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⑤。

【注释】①且:暂且、姑且。安坐:坐好,落坐。②夫:那、这。被(pī,披)披散着头发。被,通“披”。③日月疵瑕:指日食和月食。疵瑕,即瑕疵,小的毛病、缺点。古人常借观察星象来推测人事的吉凶。④理:整理。此处意为解释说明,讲出道理。⑤知别:知道区别。不肖:与贤相对,指缺德少才,品行不端。【译文】司马季主说:“二位暂且安坐。你们见过那披发童子吧?日月照着,他们就走路;不照,他们就不走。问他们日月之食和人事吉凶,就不能解释说明。由此看来,能识别贤与不肖的人太少了。 

【原文】“贤之行也①,直道以正谏②,三谏不听则退③;其誉人也不望其报④,恶人也不顾其怨⑤,以便国家利众为务⑥。故官非其任不处也⑦,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⑧;得不为喜⑨,去不为恨⑩;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注释】①贤:贤能的人。行:做事。②直道:正直之道。直,行为正直。此处指遵循正直之道。正谏:正言规劝。谏,规劝君主、尊长、朋友,使之改正过错。③三:再三,多次。退:后退、返回。此处指不再进谏。④誉人:称誉别人。⑤恶人:讨厌、憎恶别人。⑥便:便利。务:追求。⑦其任:自己胜任。处:居、担任。⑧尊:尊贵,指地位高。不下:不屈居其下。⑨得:有所得。指得到官禄富贵。⑩去:有所失。指离开官位,失去富贵。(11)累辱:受累遭到屈辱。累:受累、牵累。辱:屈辱、侮辱。愧:羞愧。

【译文】“大凡贤者居官做事,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规劝君王,多次劝谏不被采纳就引退下来;他们称誉别人并不图其回报,憎恶别人也不顾其怨恨,只以对国家和百姓有利为己任。所以,官职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就不担任,俸禄不是自己功劳所应得到的就不接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位居显位也不恭敬他;看到染有污点的人,虽高居尊位也不屈就他;得到荣华富贵也不以为喜,失去富贵荣华也不以为恨;如果不是他的过错,虽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原文】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①。卑疵而前②,孅趋而言③;相引以势④,相导以利;比周宾正⑤,以求尊誉,以受公奉⑥;事私利⑦,枉主法⑧,猎农民⑨;以官为威⑩,以法为机(11),求利逆暴(12):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13)。初试官时(14),倍力为巧诈(15),饰虚功执空文以誷主上(16),用居上为右(17);试官不让贤陈功(18),见伪增实(19),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20);食饮驱驰(21),从姬歌儿(22),不顾于亲(23),犯法害民,虚公家(24):此夫为盗不操矛孤者也(25),功而不用弦刃者也(26),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27);何以为高贤才乎(28)?

【注释】①皆可为羞矣:都是些足以为他们感到羞愧的人。②卑疵:惭怍貌,惶惧貌,低声下气的样子。③孅趋:过分谦恭。④相引以势:即以势相引。凭借权势相互引进。⑤比周:与坏人勾结,植党营私。比:勾结。周:与人团结。“比周”连用,义同“比”。宾正:排斥正人君子。宾,通“摈”。排斥,遗弃。⑥公奉:官府的俸禄。奉,通“俸”。⑦事:从事,谋求。⑧枉:歪曲。主法:君主的法律。⑨猎:猎取,掠夺。⑩为威:逞威风,显示威严。(11)为机:做为工具。(12)逆暴:逆行残暴。逆,倒,反,与“顺”相对。(13)譬:比喻,好像。操:持,拿。劫人:威逼人,威胁人。(14)初试官:开始做官,刚当官。(15)倍力:加倍努力,拼命地。(16)誷主上:欺骗国君。誷,同“罔”。欺罔。(17)用:以,以便。右:古代尊宠右,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18)贤:指贤者,有道德有才能的人。陈功:陈述自己的功劳。(19)见伪增实:意谓发现虚假之处,便不择手段地添枝加叶,竭力把假的变为实在的。(20)便势:权势。便:便利、有利。(21)食饮驱驰:大吃大喝,到处游乐。驱驰:驱车驰马。(22)从姬:随从的美女。歌儿:唱歌跳舞的少男少女。(23)亲:父母双亲。(24)虚:虚耗。(25)夫(fú,扶):语气词。矛孤:矛和弓。(26)弦刃:弓箭和刀。(27)弑(shì,式):古代统治阶级指子杀父、臣杀君为“弑”。(28)高贤才:高明者和贤能者。

【译文】“现在你们所说的贤者,都是些足以为他们感到羞愧的人。他们低声下气地趋奉,过分谦恭地讲话;凭权势相勾引,以利益相诱导;植党营私,排斥正人君子,以骗取尊宠美誉,以享受公家俸禄;谋求个人的利益,歪曲君主的法令,掠夺农民的财产;依仗官位逞威风,利用法律做工具,追逐私利,逆行横暴:好像与手持利刃威胁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刚做官时,竭力耍弄巧诈伎俩,粉饰虚假的功劳,拿着华而不实的文书去欺骗君王,以便爬上高位;被委任官职后,不肯让贤者陈述功劳,却自夸其功,把假的说成实的,把没有的变成有的,把少的改为多的,以求得权势尊位;大吃大喝,到处游乐,犬马声色,无所不有,不顾父母亲人死活,专做犯法害民勾当,肆意挥霍,虚耗公家:这其实是做强盗而不拿弓矛,攻击他人而不用刀箭,虐待父母而未曾定罪,杀害国君而未被讨伐的一伙人。凭什么认为他们是高明贤能者呢?

原文+习题+答案


阅读文章,并完成后面的习题。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论议。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士大夫,皆可知矣。试卜数中观采。”二人即同舆而市。天新,道少人,司马季主闲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日月之运。二大夫再拜谒,司马季主视其状貌,如有知者,即礼之,使弟子之坐。坐定,司马季主复理前语,分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语数千,莫不顺理。

宋忠、贾谊猎缨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何之污?”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陋也!今夫子所者何也?所者谁也?今何以卑污长者?

二君日:“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言不,行不验,取不,故谓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也。世皆言曰:'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擅言祸灾以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此吾,故谓之污也。”

司马季主日:“公见夫被发童子乎?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便国家利众为务。故官非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不愧也。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周宾正,以求尊誉,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猎农民;威,机,求利逆暴:譬无异操白刃劫人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练习题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中的“朝”义为“朝廷”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朝”含义不同。

B、文中“相从议论”中的“从”义为“跟从,一起”与《过秦论》中“合从缔交”中“从”含义不同。

C、文中“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中的“以”与《过秦论》中“以弱天下之民”中“以”用法相同,都表示目的。

D、文中“方辩天地之道”中的“”义为“规律”与《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中“”含义相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使弟子延之坐”“”义为“邀请”与《过秦论》中“秦人开关延敌的含义不同。

B、文中“语数千言,莫不顺理”中的“”义为“语言”与《过秦论》中“焚百家之言”中“”含义相同。

C、文中“听先生之辞”中的“”与《过秦论》中“商君佐之”中“”用法不同。

D、文中“天新雨”中的“雨”与《苏武传》中“天雨雪”中“雨”含义用法相同,皆为下雨,下雪。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以便国家利众为务”中“以……为”义为“把……作为”与《过秦论》中“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以为”含义不同。

B、文中“比周宾正”中的“”义为“勾结”与《过秦论》中“比权量力”中“”含义不同。

C、文中“所高者谁也”中的“”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中“北”用法相同。

D、文中“司马季主视其状貌,如类有知者”中的“”与《屈原列传》中“举类迩而见义远”中“类”用法不同。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分别天地之终始”中“”义为“分析,辨别”与《苏武传》中“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中的“别”含义不同。

B、文中“故官非其任不处也”中的“”义为“自己的”与《过秦论》中“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中“其”含义不同。

C、文中“二人即同舆而之市”中的“”与《过秦论》中“享国之日浅”中“”用法不同。

D、文中“此吾之所耻”中的“”与《过秦论》中“天下云集响应”中“云”用法相同。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中“”义为“屈居于下”与《过秦论》中“委命下吏中的“下”含义不同。

B、文中“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中的“”表示比较,与《过秦论》中“非铦于钩戟长铩也”中“于”含义用法相同。

C、文中“猎缨正襟危坐”中的“”与《过秦论》中“以愚黔首”中“”用法相同,都是使动用法。

D、文中“卜于长安东市”与《过秦论》中“崤函之固,自若也”句式不同。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言不信,行不验”中“信”义为“真实的”与《过秦论》中“皆明智而忠信中的“”含义相同。

B、文中“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中的“”义为“使……愉悦”与《过秦论》中“赢粮而景从”中“景”用法不同。

C、文中“公见夫被发童子乎”中的“”义为“披散”与《屈原列传》中“屈原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中“被”含义相同。

D、文中“今何言之陋也”中的“”与《过秦论》中“崤函之固”中“”用法不同。

(7)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以便国家利众为务”中“”义为“追求”与《过秦论》中“内立法度,务耕织中的“务”含义不同。

B、文中“同日俱出洗沐”中的“洗沐”与《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山东”含义均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C、文中“擅言祸灾以伤人心”中的“”与《过秦论》中“却匈奴七百余里”中“”用法相同,均为使动用法。

D、文中“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中的“”的义为“尊贵的”与《过秦论》中“尊贤而重士”“”的含义不同。

⑻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的“于”用法和“不凝滞于物”“竟死于秦而归葬 ”蝉蜕于浊秽”几个句子中“于”的用法都不同。

B、“何以为高贤才乎”和“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的句式不一样。

C、“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中“以为”的含义和“以官为威”“以法为机”“何以为高贤才乎”几个句子中“以为”的含义都不同。

D、 “虽累辱而不愧也”和“信而见疑”的“而”用法相同。

⑼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试之卜数中以观采”的“之”和“复之秦”的“之”含义不同。

B、“天新雨”的“雨”和“其后楚日以削”的“日”用法不同。

C、“何行之污”中行的含义是“所从事的职业方面”,与“其行廉”的行的含义不同。

D、 今夫子所贤者何也的“贤”与单于壮其节的“壮”用法相同。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弟子延之坐”的“延”与“延及秦文王、庄襄王”的“延”含义不同。

B、“矫言鬼神以尽人财”的“矫言”和“设诡辩于怀王宠姬郑袖”的“设诡辩”含义相同。

C、“相从论议”的“从”意为“跟从”,“相从”为“两人在一起走”,“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从也是“跟从”的意思。

D、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时期汉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太尉、中书侍郎。隋唐时期,采用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门下、尚书。

B、“取不当”的“当”和“汉亦留之以相当”的“当”含义不同。

C、“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的“夫”和“公见夫被发童子乎“的“夫”含义不同。

D、“虽与明争光可也”的虽意为即使,和“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的虽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谓之卑污”的卑和“位卑则足羞”的卑含义相同。

B、“此吾之所耻”的“之”和“邪曲之害公也”的“之”含义相同。

C、“直道认正谏,三谏不听”的三与“一篇之中三致志”的“三”含义相同,都意为  三次。

D、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的“志”意为心意,博闻强志的“志”意为记、记住,“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的“志”意为意愿,含义都不同。


答案详析

答案:D。A,朝同列,是“使同列来朝见”。D,先王之道,道为“方法措施”。

⑵答案:B。A,延敌,为“迎接敌人”。B,言,为“学说,著作”C,前者为结构助词“的”,后者为代词“他”。

⑶答案:C。A,后者为“认为”B后者为“比较” C前者为形容词作动词,推崇,认为……高,后者为“动词作名词,逃亡的人”D ,前者为“好像”,后者为“事例”。

答案:D。A,后者为“分开 ”B 后者为“他们的”C,前者为“到,往” 后者为“的”D前者为意动用法,“感到耻辱”,后者为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

⑸答案:B。A 后者为“下级的”B前者为“和……相比”,后者为“比”D,前者为状语后置,后者为宾语前置。

⑹答案:A。A,后者为“守信用”。B,后者为“像影子一样”D,前者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为结构助词的。

⑺答案:B .A,后者为“致力于”。B,洗沐,古义为,“洗头沐浴”,今义为“沐浴”;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D,前者为“尊贵的”,后者为“尊重”。

⑻、答案B  A、于的含义分别是和,被,在,从。B、两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以何为高贤才乎;莫不欲求忠以为自,举贤以佐自。C、以为:认为。以官为威的以……为:凭借……逞。以法为机的以……为:把……作为……。何以为高贤才乎为宾语前置句,以何为,为什么认为。D、而表转折,却。

⑼、答案A   A、之:到,往。同义词:至、及、之、诣、往、造、幸、适、过  B、雨:名词作动词,日:名词作状语  C、其行廉的行:行为   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C   A、延:引进,迎接,引申为邀请,请   延:延续  C、从:上从下是率领,下从上是跟从

(11)答案 A   A、三公:王朝中最高的官位。周代以司徒、司马、司空为三公,一说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汉以丞相(或大司徒)、太尉(或大司马)、御史大夫(或大司空)为三公。唐、宋以后,三公实为虚衔。

①“三公”  a.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个秘书处十三曹,下辖九卿。b.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c.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驻在皇宫;侍御史,弹劾中央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②九卿(九寺)。“寺”是官署  九卿是指古时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汉时期的卿,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 a.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b.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c.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d.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e.廷尉,掌管司法审判;f.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g.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h.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i.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B、当:适合;抵偿,抵押C、夫:句首发语词,不译。代词,这,那,这些,那些。D、虽:即使。虽然。

(12)答案C。A、地位低下 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三:表示多数,多次。


补充练习+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试之卜数中以观采 采:风采。

B.公见夫被发童子乎 被:同“披”

C.三谏不听则退 退:引退。

D.事私利,枉主法 事:以……为事。

1答案:A.应讲作“观采”,均为动词,观看、采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直道以正谏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B. 攻而不用弦刃者也 

卑疵而前,孅趋而言

C. 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 

卜于长安东市

D. 公且安坐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答案:A.A两句都讲作“用”;B项分别讲作转折关系、修饰关系;C项分别讲作“与……相比”、“在”;D项分别讲作“暂且”、“尚且”)

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4分)

答案:我看先生的容貌,听先生的谈吐,晚辈私下观看当今之世,还未曾见到过。现在,您为什么地位如此低微,为什么职业如此污浊? (“状”、“行”各一分,句意两分)

(2)故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4分)

答案:所以,官职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就不担任,俸禄不是自己功劳所应得到的就不接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位居显位也不恭敬他。(“任”、“处”、各一分,句意两分)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并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5分)

答案:本文的主旨是借司马季主之口讥讽尊官厚禄者,斥其谋求个人的利益,歪曲君主的法令,掠夺农民的财产;依仗官位逞威风,利用法律做工具,追逐私利,逆行横暴。(2分)写法:贤者与不肖者,相互映衬,一褒一贬,爱憎分明。(1分)文章侧重写司马季主与宋忠、贾谊的对话,语言描写突出。(1分)文中反复推论,说理透辟,词锋犀利,极富个性。(1分)运用生动确切的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说服力。(1分)(后一问4点,答到其中3点即可)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