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叙利亚古代精品文物展

 馱夫 2024-02-21 发布于福建

两河流域文明,亦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其中心区域主要在现伊拉克境内。这是人类文明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最早的城市、文字、史诗和法典都诞生在这里,大洪水的传说同样在这里起源。

公元前2004年,两河流域南部迎来关键的转折点,乌尔第三王朝在外敌入侵和蛮族侵扰之下分崩离析,苏美尔文明也因此画上了句号。同样用楔形文字书写的阿卡德语取代了苏美尔语,成为人们交流和书写的主要语言。

从公元前2000年到1500年,两河流域地区群雄争霸。从波斯西部到地中海沿岸,以城市为中心的强国导出不穷。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征服了叙利亚到波斯湾之前的广大地域,《汉谟拉比法典》的抄本传播到西亚的各个角落。时至今日,建于这一时期的大型神庙和宫殿建筑的遗迹依然清晰可见,数以万计的泥版文书记录了当时的行政管理、法律诉讼、商贸往来、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此后数千年,亚述、波斯、马其顿和阿拉伯人纷纷来到这里。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的闪光,早就融化在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水里,滋养了后来的外来文明。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简称叙利亚,自古以来,因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各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叙利亚文化。叙利亚拥有3500多处古迹,其文化多样性谱写了一部壮丽史诗。

距今数十万年至数万年,这时已有原始人类活动的痕迹;公元前8000年,新石器革命的开始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出现原始城邦国家;自公元前8世纪开始,不同文明先后在此留下历史印迹,叙利亚相继被亚述、新巴比伦、马其顿、罗马、阿拉伯等政权统治,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自公元前333年开始,叙利亚被希腊、罗马等国家相继征服后产生了文化大融合,叙利亚地区也进入新的时代。叙利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多种古代文明和众多古迹的国家之一,以其多元的文化特性彰显了叙利亚与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


展览按照古代叙利亚文明进程,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出土文物,从中得以窥见文明发展的足迹。


第一单元  石器时代  距今约50万年--公元前3100年

古代近东地区是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包括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土耳其南部及叙利亚东北部)、古代叙利亚(今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基斯坦及约旦)、埃及等地区。据史前考古学研究,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叙利亚就存在原始人类的活动迹象,并遗留下丰富的原始文化遗迹和遗物。


“阿舍利石斧“,此件手斧是旧石器时代早期阿舍利文化典型代表。阿舍利手斧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标准化加工的重型工具,代表古人类进化过程中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术水平。


“砍砸器”,旧石器时代中期,这类器物最早发现于大马士革以北的耶卜鲁德遗址,所以又被称为”耶卜鲁德砍砸器“,主要用于切割皮革或肉类,器物表面纹路似鱼鳞状。



“刻纹石器”,前陶新石器文化A期,公元前9200-前8800年。具体用途不详,疑似加工工具,也可能类似于今天的磨刀石。

母神崇拜:是世界范围内古老而普遍的文化现象,反映出生育信仰在原始宗教中的重要地位。叙利亚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发现了女性形象的泥塑,可能是当地早期母神崇拜的表现之一。我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哈拉夫文化

公元前5000-前4500年

前陶新石器文化B期

公元前8800-前7500年 -

陶器的发明与革新

陶器在两河流域北部(今伊拉克境内)出现后,作为重要的物质文化传入叙利亚。约公元前6800年,陶器出现在叙利亚幼发拉底河沿岸和巴利赫河谷地区,最初为粗制陶。约从公元前6000年开始,粗制陶被彩陶替代,并先后出现了萨马拉文化和哈拉夫文化的彩陶,其中哈拉夫彩陶制作十分精美,烧成光洁度高,被认为是古代近东彩陶的巅峰之作。


上图:陶碗,公元前4000年


上图:刺猬形奠酒容器,公元前3400-前3100年。

这件器物有两个出水口,推测一个用来注入液体,一个用来倾倒液体。动物形器皿在叙利亚可追溯至公元前7千左右,在公元前4千年下半叶达到繁盛阶段。动物、鸟类或人类形状的象征性陶器并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而是用于祭祀仪式。


上图:带流陶缸,公元前3400-3100年,器物表面有鸟形装饰且有一管状流



第二单元  青铜时代  公元前3100年--前1200年

人类对稀缺资源的掌控和使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邦的崛起和冶金技术的发展,金属制品和各类宝石纷纷登上了人类社会舞台,这成为青铜时代开启的重要标志。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代叙利亚地区进入青铜时代,人们开始广泛使用金属原料制作装饰品、劳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青铜时代早期,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开始居住在大大小小的城邦中。青铜制品的使用极大提升了生产力,粮食产量增加,可以养活城邦领袖和祭司阶层,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由此导致社会分工加剧。各城邦开始大兴土木建设神庙和宫殿,文字和书吏开始出现,陶器、雕塑、首饰等手工制品空前发达,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青铜时代早期


上图:祭拜者雕像,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2600-前2400年



楔形文字泥版 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2400年,泥版的楔形文字中提到了农业分配中奶牛和禽鸟的数量


上图:珍珠母贝镶嵌画,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2600-前2400年


镶嵌画是在刷有沥青的木板上用贝壳、珍珠、天青石等镶嵌而成,镶嵌艺术源自两河流域,对古希腊和希腊化罗马艺术中的马赛克镶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上图:泥塑,青铜时代早期。  
图中右下方为眼线膏容器,从前面的一尊祭拜者雕像眼部周围可以看到用黑色颜料所描的眼线。当时人们画眼线是为了避免阳光强烈照射,同时为避开一种喜欢在人眼睛里产卵的蝇虫。

彩陶


绿泥蛇纹石罐



彩陶

上图中,绿泥蛇纹石罐体现了”跨文化“风格。
叙利亚不生产绿泥石,这种石材可能是从伊朗南部传来。


青铜时代中期

上图中,各式彩陶和女性泥塑,青铜时代中期(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其中左上图中的“环状彩陶壶”,此器型在叙利亚陶制工艺中十分罕见,可能用于祭祀或净化仪式。





1



2

上图为食品加工工具,左为烘焙模具,右为面团制作模具。
从中可以看出两河流域人们以小麦为主要作物与中国史前北方以黍、粟为主要农作物,其加工食物的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各类彩陶制品--青铜时代中期(公元前2000-前1600年)


青金石项链

早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前,亚洲大陆就已出现国际贸易路线网,其中以青金石贸易最为著名,该贸易路线史称”青金之路“。作为最珍贵的宝石之一,青金石深受两河流域上层阶级的喜爱。产自阿富汗的原料被运往伊朗,加工后运送到两河流域。





细金工艺:约公元前3000年,叙利亚地区出现最早的黄金制品。公元前2500年,两河流域的工匠创造出新的”细金工艺“,即金银细丝和造粒技术,并采用了焊接方法。公元前2000年之后,黄金工艺向不同国家传播。


上图:青铜制作的工具


青铜时代晚期(公元前2000-前1600年)

乌伽里特王国的遗迹属于青铜时代,在当时属于中等规模。遗址出土数千块与宗教、行政、文学、商业、法律、外交相关的楔形文字泥版,还出土了大量艺术品。公元前12世纪左右,当时的社会政治危机、国际环境剧变、海上民族入侵等导致乌伽里特王国退出历史舞台。

上图:乌伽里特语泥版


上图,青铜工具与仪式用具


上面两图,彩陶、大理石器皿与泥塑作品


上图左为肝脏占卜模型。
两河流域人们认为“血”是生命机能的输送者,进而认为藏血的器官--肝脏更加重要。他们通过观察肝脏左右变化以确定命运。这种肝脏占卜模型在古代叙利亚文明中广为流传。在国博的古罗马文明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肝脏占卜用具,两者不知是否具有渊源。

上图右为婴儿脚印泥版。
此泥版上刻有儿童买卖合同,他们的父亲以这种方式还债,签完合同后,占卜祭司将儿童还给他们的父亲,但会保留这些脚印泥版作为儿童所有权的证明。




第三单元 铁器时代  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333年 

直到公元前1千年左右,铁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才得到广泛应用,在这之前,陨铁和冶炼铁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在古代近东发挥着重要作用。

亚述帝国的光芒

亚述历史分为古亚述(公元前2000年-前18世纪)、中亚述(公元前1400年-前1050年)和新亚述(又称亚述帝国,公元前934年-前612年)三个时期。其中,新亚述是其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涌现出多位伟大的国王,如阿苏尔纳希尔帕二世和巴尼拔。

 公元前10世纪,亚述人从两河流域北部重新崛起,在历经两个多世纪的征战后,最终统治了两河流域和古代近东地区。亚述帝国对叙利亚的征服始于公元前1094年前后,直至辛那赫里布时期(公元前704年-前681年),叙利亚被完全征服。在亚述帝国统治时期,其艺术风格对叙利亚地区影响深远,并遗留了一批亚述时期的珍贵文物,如雕塑与壁画。

在亚述帝国时期,大型宫殿、神庙外墙及室内墙面常用浮雕来进行装饰。浮雕内容的宗教色彩较少,主要描绘了国王阅兵、打仗、狩猎和宫廷生活等场景。浮雕是亚述人伟大的艺术成就,其艺术风格对古代叙利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叙利亚多个地区均发现了亚述时期的浮雕。


上图:人面雕塑,公元前700年,头部饰有圆花饰,可能是伊什塔尔女神雕塑的一部分。


上图:青铜人像,公元前1200-前900年,该雕像从黎巴嫩海岸杰贝勒进口而来,可能象征着腓尼基文明,雕像可能是腰系皮带的雨与雷之神-巴尔。


上图:窗户里的女人,公元前900-前800年。


三层框架似窗户,器物中下部有四个矩形栏杆,器物中间为一个埃及卷发女性头像,给人一种女人通过窗口向外张望的感觉。有学者认为窗口的女人代表恶魔基利卢,她是伊什塔尔女神的随从之一,也有学者认为该雕刻与圣母祭祀仪式有关。


上图:乳牛雕刻,公元前900-前800年。描绘了大牛乳小牛的场景,属于新亚述人的雕刻水平,展示了铁器时代亚述艺术的真实和细致。专家推测这件雕刻作品可能是叙利亚南部赠给北部的礼物。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母牛和小牛是一种常见雕刻主题。


上图:斯芬克斯雕件,公元前900-前800年。


斯芬克斯是古代欧亚地区重要的艺术主题,最初源于埃及神话,随后传播到两河流域、小亚细亚、爱琴海、中亚、欧亚草原,以及中国楼兰等地区。斯芬克斯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在埃及神话中通常为雄性,在希腊神话中它演变成雌性怪物。传说有三种斯芬克斯,分别为人面狮身、羊头狮身、鹰头狮身。这件刻画的是两只羊头狮身斯芬克斯,中间是一株神圣的植物。


上左,亚述国王和马车浮雕;  上右,人物浮雕;下左,格里芬浮雕;下右,鸵鸟浮雕


上图:人物残像,公元前500年,由石灰岩制成,右臂残缺,其腰间系有条纹装饰带,左臂残缺的手掌上托着一头狮子,狮子失去了头部和前腿,后腿断裂。这尊雕像可能代表着腓尼基神-梅尔卡思。




第四单元   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时代  公元前333年-公元1516年  

叙利亚的希腊化
公元前 333年亚历山大大帝击溃波斯帝国的军队,占领叙利亚。至塞琉西王国时代(公元前312~前64),希腊文化和塞姆人文化互相渗透,形成一种希腊化的叙利亚文化,从而为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源泉。

罗马时期的全盛(公元前64年-公元636年)
公元前64年罗马并吞叙利亚。自公元前64年开始,叙利亚地区作为行省被纳入罗马帝国统治下长达600年,是罗马在近东地区的权力中心。期间,罗马对叙利亚的建筑、宗教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叙利亚地区的文化融合也逐渐加快,园林艺术达到巅峰,商业优势凸显,如叙利亚的亚麻制品、大马士革雪花石膏、石灰岩、铜器和玻璃器皿等广受欢迎。

在罗马统治时期,叙利亚曾出现帕尔米拉人建立的阿拉伯国家。公元2~3世纪,帕尔米拉人在东西方贸易中起了活跃的中介作用。272年,帕尔米拉为东罗马所灭。


阿拉伯人的叙利亚

公元636年哈里发欧麦尔一世征服叙利亚。阿拉伯人对叙利亚统治权的确立,是叙利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叙利亚开始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夺取政权,称一世,定都大马士革,建立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661~750)。其统治时期叙利亚的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各种文化源流开始汇合。


阿拔斯王朝时期(750~1258),尽管帝国中心已转移到巴格达,但叙利亚在创造辉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方面,仍然占有重要地位。9世纪下半叶,阿拔斯朝衰微。此后,土伦王朝、伊赫什德王朝、哈姆丹王朝、法蒂玛王朝、塞尔柱帝国、十字军、赞吉王朝、阿尤布王朝(1171~1260)、马木留克王朝(1250~1517)和伊儿汗王朝先后侵占或统治叙利亚。

土耳其人统治下的叙利亚。1516年,叙利亚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斯曼政府对叙利亚人民政治上专横压迫,经济上无情掠夺,文化上实行愚民政策。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外国资本大量侵入叙利亚。18世纪末叶,法国资本在叙利亚各大城市占绝对优势。外国资本的侵入,促使叙利亚在19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831~1840年,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占领叙利亚长达10年之久。



上图:青铜塑像,希腊化时期,公元前2-前1世纪

这尊铜像表现了一个站立、赤裸且蓄须的男子形象,头戴饰物,右手拿圆盘。这类雕像被认为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在古典时期是非常受欢迎的雕刻题材之一。


上图:阿塔尔加提斯石雕,罗马时期(公元2-4世纪)。

这尊雕塑是阿塔尔加提斯女神立像,右手持缠有毒蛇的魔杖(医生的标志),旁边有一个身穿短裤的女子半身像,女子左手戴手镯且戴一枚戒指,雕塑底座有两只狮子。两河流域的医学思想和观念与其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在他们看来,疾病可能源于神,也可能源于恶魔,这一观点同样被巫术和宗教文献所证实。医学的保护神是宁胡尔萨格女神,被尊为“医王”的尼那祖神及其子同样被认为是医学保护神。“医王”之子宁基西达的标志是缠有毒蛇的魔杖,医生这一职业也以此为象征。


上图:立狮石板浮雕,罗马时期(公元前64-公元395年)。

发现于帕尔米拉古城(见结尾介绍),石板上雕刻着一只站立的狮子,尾巴向上竖起,面前放置一个柱础状祭坛且刻有铭文。


上两图: 女子半身像,罗马时期,公元2世纪,发现于帕尔米拉古城



上图: 太阳神赫利俄斯石雕,罗马时期,公元2-3世纪



上图: 人物浮雕,罗马时期(公元2-3世纪),发现于帕尔米拉古城



上图:  彩绘石盘,罗马时期(公元2-4世纪)



上图: 女神雕像,罗马时期(公元1世纪),雪花膏石。雕像描绘了女神维纳斯,她是爱和美丽的象征。




罗马时期生活用品

左上:青铜油灯;左下:陶油灯;右上:梨形玻璃瓶:右中:铜壶;右下:陶杯



伊斯兰世界的多彩


阿拉伯-伊斯兰装饰艺术:叙利亚被阿拉伯军队征服后,其艺术风格深受阿拉伯-伊斯兰装饰艺术的影响,装饰艺术具有鲜明的特征,多用于装饰建筑、瓷器等,具体表现在装饰图案多为植物花卉图案、几何图案、阿拉伯文字、繁密的装饰纹饰,以及广泛使用蓝、白、绿等冷色。


上图:方形釉砖,奥斯曼时期(公元18世纪),这属于奥斯曼时期非常流行的方形釉砖(波斯装饰艺术),蓝色背景下绘有黑色花纹作装饰。


上图:各种釉陶器皿


上图:双耳陶瓶,中世纪时期

此物来自日本E2-1185水下发掘任务,表面覆盖密集的海洋沉积物。这种类型的器皿被广泛用于储存液体或固体,如谷物等,它们通过活跃的海上贸易来到叙利亚海岸附近。



上图:釉陶碗,阿拔斯王朝时期(公元750-1258年)

这件蓝绿色釉陶碗的颜色与天空的颜色相近,专家发现其陶坯的改良可能是模仿中国制瓷技术的结果。近东陶瓷技艺还未达到中国制瓷技术标准,这可能是炼制过程中热量不足所致。阿拔斯王朝时期,这种釉陶器皿在叙利亚北部地区大量生产。


上图左:釉陶油灯;上图右:青铜油灯。马穆鲁克王朝时期(公元1250-1517年)


上图:釉陶瓶,马穆鲁克王朝时期(公元1250-1517年) 。这件釉陶瓶具有中国明朝样式,奶油色下绘有蓝色花卉装饰。


上图:瓷瓶,马穆鲁克王朝时期(公元1250-1517年)。采用了中国制瓷技术,类似于青花瓷,即在白色背景下绘有蓝色花卉和动物等图案。



帕尔米拉古城

帕尔米拉是叙利亚境内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古城,位于大马士革以北215公里处,被称为“沙漠上的新娘”,它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商队往来的重要中转站和交汇点,更是联系起中国和西亚的重要站点之一。虽然帕尔米拉已闻名4000年之久,但直到罗马时期才因各国间的商旅往来成为真正的城市。帕尔米拉因其重要性,于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丝绸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