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法国政权更迭史: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前四个哪去了?

 朝_五_晚_九 2024-02-21 发布于湖北

法国的全称是法兰西共和国,更精确的说法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以此类推,五共和国之前还有第一、二、三、四共和国。

这几个共和国是如何消亡的呢?下面就来总结一下近代法国政权的更迭史。

1589年,亨利四世入主巴黎,开启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

之后两百年,波旁王朝由盛到衰。

至十八世纪末,法国财政实际已走到崩溃的边缘。

1789年5月5日,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

所谓的三级会议,是法国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代表机构,由贵族、教士和平民,三个等级组成。

会议期间,第三等级代表遭到贵族和教士的歧视和排斥。因此会议不欢而散。第三等级代表决定成立自己的国民制宪议会。

随后,路易十六下令关闭国民议会,巴黎市民举行示威游行,支持制宪议会,并与来自德国和瑞士的国王雇佣军展开战斗,攻克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

这一事件,引爆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

从法国大革命爆发到巴黎公社失败的82年间,被称为“革命的世纪”。

在这82年中,法国人共进行5次革命,产生了三个共和国、两个王朝,两个帝国。

要注意的是,大革命爆发后,法国由大资产阶级掌权,保留了国王。

名义上,统治法国的仍然是波旁王朝。

只是国体由君主专制变为君主立宪制。

直到1792年9月,路易十六因出逃被废黜,掌权的吉伦特派通过“废止王政案”,法国才出现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也就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进入共和时代后,法国的情况不是变好,而是变得更乱了。

先是吉伦特派不顾老百姓死活,维护工商业资产家的利益。

接着雅各宾派利用民众的不满,发起政变,取代吉伦特派,开启恐怖统治时期,导致数以万计的人被公开处决。

随后,反对雅各宾派专制统治的各派势力联合,组成热月党,再次发动起义,推翻了雅各宾派,建立起督政府。

短短两年,领导班子换了三茬。

而热月党人虽然结束了恐怖时期,但政局仍然不稳。

渐渐地,法国人民对共和制产生了质疑,认为还是君主制才适合法国。

在这种大背景下,拿破仑登场。

他以军功树立威望,于1804年加冕皇帝,建立法兰西帝国。

拿破仑在位的十余年间,堪称是法国最辉煌的时期。

在拿破仑的领导下,法国打遍欧洲,成为欧陆霸主。

但无论拿破仑在欧洲大陆如何所向披靡,法国始终拿英国没辙。

而英国的存在,让法国的辉煌,最终沦为昙花一现。

1813年,拿破仑兵败莱比锡。

次年4月,拿破仑宣布退位,被流放到意大利海岸附近的厄尔巴岛上。

随后,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在列强们的扶持下,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3月,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巴黎复位,史称“百日王朝”。

同年6月18日,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关门歇业。

波旁王朝复辟,法国延续君主制。

不过,路易十八承认了大革命后确立的经济秩序,保障资产阶级的自由。

也就是说,大革命期间许多旧贵族被处死,他们的财富被瓜分,法国又冒出了许多资产阶级暴发户。

比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就是这些暴发户的代表人物。

正所谓有钱的就是爷,没钱的就是孙子。

为了维护统治,路易十八极力讨好资产阶级,试图进行君主立宪制。

但随着路易十八的弟弟查理十世的上台,法国的改革戛然而止。

查理十世是个守旧派,他不满资产阶级做大,实行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最终导致1830年的七月革命爆发。

七月革命后,查理十世远走他乡。法国国会推举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继承王位。

菲利普虽然是法王路易十三的第八代孙,但他是王室支系,以波旁·奥尔良为姓氏。

因此这一时期的法国,后世称为波旁-奥尔良王朝,亦被称为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的政权,由大资产阶级掌控。体制与1790年几乎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

也就是说,法国人民闹了40年革命,折腾了一圈,又转回去了。

1845和1846年,法国农业连续歉收,造成了全国性的大饥荒。

1847年,由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又波及法国。

当时仅巴黎一地,就有1800多家银行破产。

1848年2月,对现实生活不满的巴黎群众冲进议会厅,高呼:“既不要国王,也不要摄政王。共和国万岁!”

随后,奥尔良王朝被推翻。

法国时隔44年,恢复共和政体。

为了第一共和国做区分,这一时期的法国被称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法二”成立后,由拉马丁等人,以及工人代表组成了临时政府。推行仅限于男性的普选制,还废除了奴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法国的民主化。

不过,在文盲遍地的年代,普选很容易沦为野心家上台的工具。

1848年底,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工人、农民对拿破仑的崇拜心理,高票当选为第二共和国总统。

三年后,波拿巴因总统连任一事与议会闹僵,武力解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并于1852年12月2日在圣克鲁宫称帝。

由于民众希望波拿马能像他的伯父一样,带领法兰西再次走向辉煌。

因此,波拿巴称帝的行为,并没有多少反对之声。

就这样,法兰西帝国又复活了。

为了与拿破仑和有名无实的拿破仑二世做区分,波拿巴的尊号为拿破仑三世。

他所建立的法兰西帝国,日后也被称为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的生平,之前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他的一生,处处小心,如履薄冰。

1859年,拿三为了巴结法国人民,甚至还做出重大让步,将政体由君主制改为君主立宪制。

但饶是如此小心,拿破仑三世最终还是阴沟里翻船了。

1870年,在著名的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惨败,沦为俘虏。

拿三被俘后的第三天,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关于普法战争,之前也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战争后期,巴黎人民再度起义,建立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虽然法国和德国有仇,但资本家们无法忍受无产阶级政权。

于是,法国政府便联合德军,一同镇压了巴黎公社。

从传承上看,第三共和国与第一共和国没有关系。

反倒是巴黎公社和第一共和国走得更近。

法国上层利用人民上台后,吃里扒外,又镇压人民,引发民族主义者的极度不满。

趁此机会,法国正统派、奥尔良派等右翼势力相互勾结,图谋恢复帝制。

1873年5月,极端保皇派的麦克马洪当选总统。右翼势力继续加强,建立合乎天主教规范的“道德秩序”。

眼看又要走回头路,以甘必大为首的共和派与右翼势力争锋相对。

最终,法国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

同时还确定了一个原则——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如波旁家族、拿破仑家族,无权参加总统选举,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以免窃国之事再度发生。

至此之后,法国就再也没有皇帝或者国王了。

第三共和国存在了70年。

在这70年里,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但宪法保证国会专制,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权力非常有限。

至于作为政府首脑的“部长会议主席”,也就是总理,就更弱势了。

由此,也就导致第三共和国内阁变动频繁,短短70年,竟然换了107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仅为八个月。

不过总体而言,“法三”确立的政体,符合实际情况,打击了右翼势力,保证了法国在十九世纪后期,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上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如莫泊桑、罗丹、居里夫人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常用“老牌殖民强国”形容法国。

但事实上,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早在大革命爆发前就已经土崩瓦解。

我们印象中的法国殖民体系,实际上是在第三共和国时期才建立的。

而这一切的转折,源于普法战争后,法国丧失了欧陆霸主地位,被迫全力转向新一轮的殖民扩张。

绿色为第一殖民帝国;蓝色为第二殖民帝国

从1880年代开始,法国用30年时间将殖民地从100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100万。

殖民地人口从500万暴增至5000万。

有意思的是,德国起先纵容法国疯狂扩张殖民地。

用俾斯麦的话说:法国人把精力都集中在殖民地上,就无暇找德国复仇了。

但随着威廉二世上台,德国又大力扩张殖民地。

然而此时下场,早就没肉吃了。

德国希望获得殖民地,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英法又寸土不让。

再加上沙俄与德国、奥地利的矛盾,以及无法调和的德法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在欧洲全面爆发。

表面上看,法国参战一战,抱对了大腿,一雪前耻。

战后更是与英国共同主导国际联盟,成为国际上的两强。

但实际上,法国从此一蹶不振。除了六百多万人伤亡,失去了一代人外。法国还失去了大量海外市场和海外投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

为了弥补战争创伤,法国为德国制定了严苛的赔偿计划,企图让德国永远无法翻身。

结果由于英美的反对,法国的计划不仅落空,反而还激怒了德国人,为日后德国纳粹政权的上台埋下了伏笔。

1933年,德国纳粹党上台,通过“切香肠”的方式,挑战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面对德国的数次挑衅,法国跟随英国,采取了“绥靖政策“,眼睁睁看着德国疯狂扩充军备。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第二年,德军剑指西欧,而法国因为战略失误等原因,节节败退。

1940年6月,德军进入巴黎,“法三”至此终结,法国进入“维希法国”时代。

所谓维希法国,就是由德国扶持法国政府要员组建的傀儡政府。

因其首都在法国南部小城维希,而日后的法国政府又不认可该政府合法性,故称之为维希法国或维希政权。

有人甘心做傀儡,自然就有人反抗。

1940年6月,戴高乐领导的法国抵抗组织,在伦敦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呼吁法国人民继续抗战,标志着自由法国运动的开始。

维希法国和自由法国斗了四年,最终在1944年8月,随着盟军光复巴黎,维希政府倒台,自由法国组织成为法国的临时政府。

1945年10月,法国公民投票,反对恢复第三共和国。

于是,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后,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建立。

关于“法四”的政体,戴高乐主张实行总统制,加强总统权力。

但因为反对声音过大,第四共和国基本延续了“法三”的体制。

由于政体设置缺陷,第四共和国开张后,同样是大党小党争吵不休,每隔几个月就要换一次政府班子。

最要命的是,第四共和国在外交上还错判形势,不仅甘心做美英小弟,还顽固不化坚持发动殖民战争,镇压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1958年,久拖未决的阿尔及利亚战争,成为压垮“法四”的最后一根稻草。

内外交困之际,法军中的右翼派系占领了阿尔及利亚首府阿尔及尔。

他们要求戴高乐上台,否则就袭击巴黎。

戴高乐

戴高乐一直希望法国的经济、军事、外交,不可过度依附于某个国家。

而要达到目的,就必须扩大国家元首权力,使之不再受制于议会。

因此出山之前,戴高乐便放出话:要解决当下的烂摊子,就必须修宪。不同意,我就不干,你们另请高明。

迫于压力,国会只得授权戴高乐制定新宪法。

同年9月28日,经过公民投票及国会普选,法国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

根据新宪法,法国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权力大大加强。除了拥有任命高级官员,签署法令,军事权和外交权等一般权力外,还拥有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紧急状态等非常权力。

当总统所在政党在国会席位过半时,总统还主持政务,总理实际只是副手。

反之,当在野党席位在国会过半时,总统就会任命在野党所推举的人为总理,由在野党主政。

时至今日,第五共和国产生了八位总统,两位代总统。

由于总统权力加强,能确保每一届政府的稳定。因此“法五”也是大革命以来,最稳定的法国政权。

Ps

21世纪的法国其实上是总统制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