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丧葬常识1

 老李一脉知微 2024-02-21 发布于河北

人将死时叫做“属纩“(zhǔ kuàng)”

          ——《礼记·丧大记》

属,指放置;纩是新絮,新絮很轻。

相传,古人把新絮放在临终者口鼻上,试看是否断气。这种方式被个别地方采用,并未成为固有习俗,但是“属纩”却成为临终的代称。

古人初死,家属要面向北方为逝者招魂,被叫作“复”,意思是召唤逝者的灵魂回复到身体。若复而不醒,方可办理丧事。


《礼记·大记》里有记载,古人确定逝者已去,就要为其沐浴。

《晋书·王祥传》也记载王祥将死戒其子曰:“气绝但洗手足,不须沐浴。”可见为逝者沐浴已是流程之一。


逝世后有“敛”(殓)的仪式。

即小敛、大敛。小敛是给尸体裹上衣衾(qīn),越是贵族,衣衾越多。

大敛则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战国策·赵策》讲到“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饭是把米放在逝者口里。含又写作琀<hán>,是把玉放在逝者口里。)


人殓后,停丧待葬叫做“殡”。

《论语·乡党》:“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孔子之意:“就在我家里停柩吧!”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这里所说之意,把晋文公的灵柩送到曲沃停丧,还不是葬。据《春秋》《左传》所言,次年四月才葬晋文公的。即所谓出殡,是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


守灵,又叫守夜。在大殓出殡之前,由丧家的亲朋好友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的停铺附近,看住油灯,不让灯灭,烧纸上香,并严禁猫狗之类的活体动物靠近终铺(停拍子处),恐其亡人被串开七窍,会引起诈尸,同时也是怕此类动物会啃咬尸体,这也是一种尽的孝道,不轻待死去的人。


外搭灵棚要因地制宜,搭好灵棚入殓时,亡人的脚应朝外走,防亡魂经常回家,与停拍子不同的是:停拍子(停尸)是头朝外,脚朝里,而进灵棚停灵和出灵时则是脚先上车,以防回丧。


在灵棚两侧侧应写的挽联如下:

上联:化金身奔佛国佛光普照,

下联:脱凡胎离凡尘魂归西方。


送葬的规矩是白衣执绋。

绋是拉柩车的绳子。执绋的原意是亲友们帮助拉车,仅为形式。后来出殡,在送殡人的行列两旁拉两根带子,即执绋的遗制。


棺、椁、柩

棺、柩不同义,没装死人的为棺,死人入殓后为柩。椁,即棺材外面套的大的棺材。棺材通常都是以松木制作的,因松木含油,不宜腐朽。棺材外面是不涂油漆的,如果涂漆的话,在棺材的天上则要留下一个月牙形状,不可漆满。棺材只有为死者人殓时方可把它涂成深红色,那么这个月牙也就可以完全被漆盖上了。

棺、椁是由六块木板组成,上盖称为天,左右称日月墙,两个堵头称为槐头。棺材是有讲究的,通常称为三五、四六、五七等。如三五,就是说日月墙为三寸厚,天是五寸厚,其余以此类推。



绊脚绳的作用:防诈尸;使尸体平整。

逝者在转世之前,没有将绑在双脚上的麻绳解开,会导致投胎后的孩子学走路比较晚,或者走路不太正常。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在孩子走路不注意时,从其身后用手掌在其双脚中间做一个劈砍的姿势。代表将绑脚绳砍断,孩子便可以正常行走。



人死之后,有一口殃气会堵在喉咙上,据说是绿色的,乃是人的一生中所积攒的毒气,这口气会在一个特定的时辰飘出来,落在一个方位上,粘到花草,就会枯萎,粘到人,一般都大病一场,还有死亡的危险!这就叫殃打了!


所谓“殃气”、“煞气”,迷信指人死后的灵魂,当地人称为“殃”。据传,人死后,其“殃气”要从室内的某一孔道出去,有从窗户出去的,有从门出去的,有从门头窗出去的,还有从烟道出去的。如殃气出不去,则对家人不利。


为何人去世以后,家人要把镜子所有遮盖住?这是由于有很多人感觉镜子能够摄魂慑魄,人死后生命摆脱肉身,如果不立即把镜子蒙上的话,灵魂便会被吸进去镜子中,此后没法去往极乐世界。


先人故去后,亲人的眼泪不能掉在逝者身上。


很多地方有习俗,家里有人去世三年内,不能出现红色,过年的春联也不能贴红色,得换成紫色的春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