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这才是米芾的代表作

 圣教书院 2024-02-22 发布于江西

他,行为偶尔有些怪诞,平日里喜欢穿些“奇装异服”。每见奇石,即刻行跪拜礼,并与其称兄道弟,因此世人称他为“癫狂”。

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苏东坡曾称赞他的作品“超逸入神”,黄庭坚对其评价为“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而他也时常自称 “刷字”,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

他就是北宋书家——米芾。提及米芾,流传经典作品一直被世人赞许,今天与大家分享其行书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吴江舟中诗卷》。

高清《吴江舟中诗卷》

原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现寄赠与梅多鲍利坦美术馆

原作尺寸:31.3x559.8cm

释文:

      昨风起西北、万艘皆乘便。今风转而东、我舟十五纤。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贱。舡工怒鬭语、夫坐视而怨。添槹亦复车、 黄胶生口咽。河泥若祐夫、 粘底更不转。添金工不怒、意满怨亦散。一曳如风车、叫噉如临战。傍观鸎窦湖、渺渺无涯岸。一滴不可汲、 况彼西江远。万事须乘时、汝来一何晩。朱邦彦自秀寄纸、呉江舟中作、 米元章。

图片

      该卷是米芾在吴江舟中为朱邦彦所书,为米芾晚年力作,既有中年书风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从容,苏东坡亦盛赞曰:“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此诗大致记载了米芾于吴江逆风行舟一事。是日风向逆转,船夫奋力划桨,搏击江浪,力乏生怨,雇主(或为米芾)添金加价之后,终於“一曳如风车”,船夫们兴致高涨,乘风破浪,飞速前行。可见与大自然搏战的艰辛。

局部高清图

图片

“昨风起西北,万艘皆乘便。今风转而东,我舟十五縴”一句为此诗之起,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整个节奏相对比较平和。“艘”字的最后捺画,颇有几分从容优雅之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车”字的爽快用笔,极具米芾“刷字”的意味,也很体现诗意第一个小高潮。

图片
图片
图片

“添槹(同槔)亦复车,黄胶生口咽。河泥若祐夫,粘底更不转”,此为诗意的第一转,从情节上说,船工们仍在奋力划桨,奈何还是“粘底更不转”。

图片
图片
图片

书写到了“战”字,可谓是“诗意”与“书意”的高潮顶点,也可见笔者激动跌宕的心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米芾讲究“不取工细,意似便已”,而且有临摹“至乱真不可辨”的本领。用笔多有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画也极富特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整体风格看,本帖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无疑可以看出米芾晚年书风特点,同时也是临摹的最佳范本。

题跋解读

图片

        卷首王铎跋道“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二王之外,王铎最为倾心者莫过米芾,溢美之词发自肺腑。

印章解读

      卷首有“石渠寳笈”、“晋府书画之印”、“清河” 、“寳笈三编”、“顾洛阜”白文“汉光阁”朱文,以及“嘉庆御覧之寳” 、“晋府书画之印” 等印鉴。卷后有“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宣统鉴赏”“无逸斎精鉴玺”章。

图片
图片
图片

孙鑛题跋

释文:

项子长在职方日,为余言李伯玉藏米数十字甚佳,因从乞观,彼时余虽好书,然不甚解,颇有庾子嵩读《南华经》意。比者家居七年间,研精书法,乃知古人作字,惟在用笔,因盛忆米,及入都,复乞之伯玉,则焕若神明,顿改旧观。黄鲁直快马斫阵之喻,不虚也!古法皆悬腕,紧捉笔。以余所见古法书甚多,可决其真者惟此。

由此段题跋可知孙鑛研精书法,对古人用笔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所谓“焕若神明,顿改旧观”,从该题跋的书法看其楷书已经取法欧阳通,但尚不如其晚期作品的熟练与精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