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家山的红色与绿色

 yzsr273 2024-02-22 发布于山西

金秋时节,与十几位退休朋友相约,驱车前往榆次杜家山。
去杜家山,从太原出发,从榆次往东,不到一小时车程。山路崎岖蜿蜒,全程柏油马路,其中有一大段为红色、兰色相间的自行车专用路,应该专为某次自行车大赛而修,汽车沿着这条山路十八弯的自行车盘山路往上走,放眼望去,蓝天、白云、绿树、S型的红兰色相间的自行车跑道,好一条绿色出行的靓丽风景线,什么叫心旷神怡?什么叫天然氧吧?汽车爬坡而上,出现一个路标“杜家山”,同行人下车在路标前合影。
杜家山村,由于缺水,不适合人类居住,原住户已陆续迁出,在旧村落遗址上,建有杜家山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松树林,参观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品尝山泉细流,听两位留守者深情讲述杜家山抗战英雄故事。红色与绿色在这里交织,吸引着参观者一次次前来领略、探究杜家山的神奇。在山泉边拍涓涓泉水洋溢、在湖边照朵朵'睡莲’倒影,在路牌前合影留念,大家游兴正浓,有一位同来的晋剧青衣演员张大姐,不由得用晋剧哼唱起了几句“人说山西好风光”,大家随声附和,饱味韵味的领唱,众品一词的附和,“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大家相视而笑,“哈哈,十七八!”。
同行人发现,手机移动信号悄然消失。没有移动信号,仿佛与世隔绝。

王刚健谈、周山湖儒雅,他们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热情地接待大家,他们虽然都在古稀之年,但仍然保留着冲天的干劲和敢想敢干的闯劲、吃苦耐劳的拼劲,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磨砺,他们身上增添了一种不怕输、不服输的韧劲,还有一种与时俱进、钻研学习的冲劲。不由得让人想起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王刚滔滔不绝地首先讲述抗日英雄故事,他对晋中一带的抗日英雄如数家珍,他详细介绍了徐沟四杰,其中包括王伟、王立岗、姚字英、马北生。
王伟,1920年出生,徐沟王答人,幼年举家迁居同戈站。自学初小,入学徐沟第一高小,考入山西进山中学。1939年参加榆太独立营。历任战士,班长,排长,便衣队侦查员。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调太行二分区任情报参谋,创建太原情报站。1942年12月在杜家山牺牲。
王立岗,1921年出生,徐沟龙家营人。本村初小毕业,在徐沟上第一高小,后考入太原平民中学。1937年9月日寇进攻山西,学校疏散至徐沟县城,发动同学集体离家出走,赴太原参加抗日队伍,加入战总会警卫连。日寇逼近太原后,随军撤往晋祠,编入晋綏抗日支队。史称十学子投军。1939年转调榆太独立营,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便衣队侦查员。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调任太行二分区情报参谋,与王伟一同建立太原情报站。1942年底出任同浦支队副队长。后任十四军副军长,2012年4月2日逝世,享年92岁。
姚子英,1922年出生,徐沟庄子村人。本村初小毕业,考入徐沟第一高小,后考入太原阳兴中学。1937年9月日寇逼近太原,学校疏散到太谷任村。10月日寇逼近榆次,学校解散,随张子祥等八名同学成立太谷游击队。历任连长,文化教员,榆次县大队大队长。1943年牺牲。
马北生,徐沟马家庄人,抗日英雄,具体抗日史料不详。
这四位抗日英雄分别与杜家山有关联。王伟和王立岗,是亲密战友,他俩出生入死,并肩战斗。在王立岗所著的《战斗在晋中平川》一书中记叙了1942年夏秋之季,王伟和王立岗在太原钟楼街和榆次等地并肩战斗的故事,他俩与叛徒杨作杰巧妙周旋,最后将叛徒抓获,并审判处决;在1942年秋季的一天,他们在太原开展抗日宣传,王伟和王立岗混进太原海子边、柳巷,在电影放映场,一段记录片正在宣扬日军太平洋战争的暴行,演到鬼子飞扬跋扈,占领香港、新加坡的丑恶行径时,他俩在现场开枪、扔手榴弹,在影院一片漆黑、场面混乱的情况下,他俩成功撤退。两位的英雄壮举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太原相关影院很长时间都不敢放映日军记录片;1942年秋,王伟、王立岗等五人在太原南部与榆次交界的山区打垮了十倍于己的敌人,毙敌11人,缴获部分枪支和5辆自行车;1942年冬,在榆次杜家山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王刚在打死4个日本兵之后,壮烈牺牲。
周山湖从 1998年开始,陆续投入自己300多万元的稿费,承包了杜家庄2000多亩荒山。上山一方面种树、一方面寻找抗日英烈史料、开设红色教育基地。
王刚说,他们要继续收集、整理抗日英雄的事迹,要用自己的退休金,每年给一个烈士立一块碑。

晋中市榆次区八缚岭是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全年八个月封山,防火责任很重。
两位大爷义无反顾,默默无闻在这里坚守、奋斗、奉献,七十多岁依然在创业,他们把自己的养老金和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自费种树、自费寻找烈士、为烈士树碑立传。
同行者被他们的事迹感动,但有提出了异议:“学习抗日英雄、寻找抗日英雄、宣传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但这不是你们的职责,你们这么大的年纪,应该是在家里享受生活或者是游山玩水,走遍祖国大好山河。你们坚守在杜家山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并用自己的退休金为红色抗日文化和绿色生态默默付出。信念执著,精神可嘉。但你们的力量微薄,就凭你们俩?在精力和资金方面都不足以继续完善这样巨大的工程。劝你们千万不要贷款!一旦投入这个无底洞,很难回报!”
“两位大爷精神可嘉!你们打造的红色的抗日文化和绿色的松树文化很有意思。特别是你们开展的植树造林、种植松树,符合政府提出的“碳中和”政策,值得我们这些'躺平族’小辈学习和点赞。现代人往往急功近利,缺乏你们这种古稀之年二次创业的'傻劲’,缺乏你们这种一旦认准了的事,抛家舍业,执著追求,无怨无悔的'拚劲’!”

  

  

  

同来的八零后小辈佩服两位大爷的情怀,谦虚地提出自己的“浅见”,为两位可敬可佩的大爷“支招”。“你们可以穿上洋装,打上'红色’领带,塑造'老顽童’的动漫形象,上网与现在的年青的对话,丝毫不妨碍你们脱下洋服,穿上褪色、打补丁的'绿色’服装去大山造林、护林。”
“红色”与“绿色”原来还可以这样巧妙的结合!后生的“高见”让同行者大开了眼界。
期盼两位大爷与网络结合,带着他们种下的漫山遍野的松树和一腔报国情怀去谋划抗日宣传、告慰英魂,去渲染这片红色的土地、绿色的森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