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铁游苏州,木渎古镇天平山(下)

 WYF_0605 2024-02-22 发布于浙江
地铁游苏州,木渎古镇天平山

  (下篇)

王云飞

  最近一个“双十二”,我们乘坐“双十一”城际地铁,从上海来到苏州木渎游玩。本文上篇记叙了“双十一”的乘坐体验,下篇就说说“双十二”的旅游见闻和观景收获。

  我们这次“双十二”旅游的时间是两天一夜。第一天上午乘地铁赴苏州,下午徜徉于木渎古镇,游览了香溪、山塘街、羡园街、明清街、严家花园等,晚上下榻苏州国际影视娱乐城的汉庭酒店;第二天上午游览天平山,参观范仲淹纪念馆,观赏古枫、奇石、清泉等秋野冬景,并且登上山顶,极目尽览姑苏风光,下午乘地铁返回上海。

  木渎古镇

  木渎古镇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地处苏州城外西部、太湖流域,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汉族水乡文化古镇,已有2500多年历史,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更是乾隆六下江南均要停留巡游的秀丽小镇。清代《姑苏繁华图》描写的苏州景致,木渎占一半,因而人称"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

  木渎古镇背靠灵岩山,山上有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的“馆娃宫”遗址,山下有一条河流穿镇而过。据说当年吴王夫差建造“馆娃宫”时,“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这条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这条“木塞于渎”的河流,名为山塘河。后来相传西施住在馆娃宫,每日用香料沐浴,这些水流入山下河中,日久脂留不退,满河生香,故又名香溪。如今,香溪是木渎古镇的景观水道,我们来到木渎,首先就被香溪的秀丽风光所吸引。只见小河蜿蜒,碧水流淌,小船摇曳,穿桥而过,河边亭阁玲珑,河岸石帮围护,河畔绿荫延绵,河滨游人流连。

  香溪的南岸是“香溪岸旅游街区”,小桥流水,小巷牌坊,房舍古风盎然,商肆旗幡招展,各色手艺文玩,各味美食土产。

  如果说“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是所有江南古镇的布局特征,那么木渎也不例外,它的主街,就是与主河--山塘河(香溪河的本名)并行相邻,并且因河得名的山塘街。我们在香溪河畔溜达时,看到河边路牌上写着“山塘街”,朋友们惊讶:“啊,苏州城里的山塘街延伸到这里啦?”我因为来过木渎多次,知道得多一些,便笑道“此山塘,非那山塘也!”原来,苏州地区有两条山塘街,一条是唐代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在苏州城西北开凿的山塘河边的山塘街,东起阊门,西至虎丘,可以称为“虎丘山下的山塘街”;还有一条就是木渎的山塘街,东起中市街,西至灵岩山,可以称为“灵岩山下的山塘街”。后者的名气虽然不如前者,但是资格要老得多。早在2500年前,吴王兴建馆娃宫、增筑姑苏台,常年有大批工匠聚居在灵岩山下,这里逐渐发展为街镇,山塘街就成了木渎最古老的街,也是最主要的街,古镇的文物景点、历史遗迹大多分布在这里。

  山塘街上有一处美食街,因毗邻木渎主要景点之一羡园(又名严家花园)而名为“羡园街”,仿明清风情的传统建筑沿街而立,特色店铺栉次鳞比,五色店旗迎风招展,巍巍古树矗立其间,时而有汉服女郎,施施然款款而行,给人以时光穿越的感觉。

  木渎古镇还有一条与香溪、山塘街垂直相交的明清街,山塘街以北的是明清北街,以南的是明清南街。明清街始筑于1996年,较完整地恢复了江南特有的上街、下街格局,重现了富庶繁盛的古镇商市,泥塑、银器、玉雕、刺绣、丝绸以及传统饮食等商贸业琳琅满目。

  木渎古镇明清文化遗存丰富,明清时期镇上有私家园林30余处,目前经国家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有12处,享有“园林之镇”的美誉。园林之美,不仅存在于各个景点,就是在香溪河、山塘街等公共区域,也是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烟雨柳桃、玲珑奇石、古亭老阁、方榭长廊、荷花莲池、山泉锦鲤,充满诗情画意。

  山塘街上香溪河畔,有古迹怡泉亭、御码头等。怡泉亭是一座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的石制井亭,全部用花岗石砌成,清康熙四十三年井亭的屋顶做了大修。

  怡泉亭旁边,是乾隆六下江南时在此登岸的御码头。

  我们在老街徜徉,时而漫步看景,时而逛街闲聊,时间过得好快,结果正式景点只看了一个严家花园,来到下一个景点虹饮山房时,已然过了傍晚闭馆时间。虹饮山房是清代苏州近郊著名园林,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要来此游园、看戏、品茗、吟诗。

  至于山塘街上的千年古庙明月寺,正在大修期间,这次也不能参观了。

  古镇上还有清代宅第园林古松园、清末探花府第等景点,都只能留待下一次的探幽寻芳了。

  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是我们这次在古镇上唯一入内游览的凭票景点,位于山塘街羡园街路口以西,香溪河永安桥以北(苏州市木渎镇山塘街188号),江南名园之一,占地16亩。严家花园最初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沈德潜的寓所。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木渎诗人钱端溪受让后,叠石疏池,筑亭建楼,取名“端园”。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易手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祖父),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当地人称“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经三代主人用心维护,前后历时二百多年的岁月沧桑、人文蕴积,都赋予其文化气息和名园风范。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称其为“江南园林经典之作”。

  时间关系,我们游严家花园,基本上是走马看花,留下的印象是三大看点。第一看点是中轴线的五进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和眺农楼,这些厅堂建筑宏敞精丽,堂堂大气,显示出严正的气派和大度的风格。

  第二看点是第五进的后花园。在这里,花木与建筑相互映衬,山石与湖池相得益彰。庭园深深,疏密曲折,院落重重,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左右逢源之妙。

  奇岩巧石,花园里四处可见,有的玲珑剔透,有的精巧俊秀,有的亭亭玉立,有的昂然雄峙,千姿百态,见无不爱。

  一座湖石假山起伏绵延,一个岩顶凉亭翼然而立,无论是伫足于假山之巅的亭子里,俯瞰风光,还是留影在岩石之怀的台阶上,定格美好,都是令人难忘的。

  假山东侧北接爬山廊。登廊而上,在环山草庐的二楼,放眼北望,远处灵岩山古塔钟楼的倩影清晰可辨。

  第三看点是严家花园左、右轴线的亭台楼阁、轩廊榭屋,较为著名的有友于书屋、见山楼、环山草庐、宜人亭、延青阁、闻木樨香堂等。

  这些多达二十多座的园林建筑,设计精巧活泼,造型丰富多彩,布局错落有致,不愧为“江南园林经典之作”。事后得知,这里的庭园巧妙栽植四季花木,构成春夏秋冬四个各具特色的小景区,可能因为事先没有做预习,不明就里,也因为正值冬令,花木凋谢,所以我们在现场观之印象不深,那就春暖花开时再来补课吧。

  天平山

  木渎古镇的地域内,除了严家花园等园林景点外,还有灵岩山、天平山等山岭景区,我们“双十二”之旅的第二天上午,游览了天平山。

  天平山位于木渎古镇西北,太湖之滨,海拔201米,因其山顶平正而名天平山。景区占地近百公顷,向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著称,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

  我们进入景区,遇到同样来自上海的一批游客,大家交流一番,相谈甚愉。

  天平山又名“赐山”,源于北宋皇帝宋仁宗,将此山赐予一代名臣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成为范家的祖茔之地,以及后世纪念、祭祀范仲淹的场所。我们参观了“先忧后乐”牌坊、范文正公祠、三太师祠、范仲淹纪念馆,以及碑廊等。

  “先忧后乐”牌坊,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额题“世济忠直”,枋间刻范仲淹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故俗称“先忧后乐”坊。1966年夏被毁,1989年为纪念范仲淹诞生一千周年,在天平山入口处重建。

  范文正公祠,位于“先忧后乐”牌坊后面,又称“忠烈庙”(范文正公忠烈庙)。原址在甘肃庆州,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南渡后,重建于天平山。后历经战火,屡塌屡修。

  三太师祠,位于范文正公祠的最后一进,为范仲淹祖祠,供奉范仲淹的曾祖范梦龄、祖父范赞时、父亲范墉。他们曾在江南一带为官,效力于吴越王,去世后追赠国师,均葬在天平山西麓,世称三太师坟,因此天平山也称范坟山。

  范仲淹纪念馆,庭院式厅堂布局,宋代建筑风格,三厅一廊一房,面积600平方米。其中北厅为序馆,主要是范仲淹的生平简介、范氏家谱等,中厅介绍范仲淹一生功绩,南厅展示范仲淹的文学成就,包括他的辞赋、散文、诗词、书画及各地研究范仲淹的专著、论文等。

  碑廊,建成于1997年,分为四类内容:一是皇帝的诏书,是对范氏家族的嘉奖。二是范仲淹家书,是他嘱咐二哥如何养身防病,并委托购置义田、筹办义庄的事宜。三是范仲淹兴学的文章,真实记述了范仲淹办学重教的事迹,以及历代修葺府学书院的概况。四是义庄规矩,是扶贫济弱的具体标准。

  到天平山,瞻仰了范文正公,接下来应该是看红枫,因为它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长沙岳麓山并称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天平山的古枫林,多为经历400余年风霜的古枫香树,高约20多米,胸径近1米,冠幅达10多米,据传是范仲淹17世孙范允临从福建移来的。“天平红枫甲天下”,初冬时节,碧云红枫,灿烂如霞。各种颜色的树叶铺天盖地,怎不令人欢呼雀跃?

  然后,上坡,登山,一路看奇石、观山泉,欣赏美景。我们都是年过花甲,四成已愈古稀,上山就分为两段,第一段全体都上,从山脚到山腰,第二段量力而行,从山腰到山顶。

  第一段路线是:登天平山路--青峰亭--護山奇石--一线天--飞来石。

  第二段路线是:飞来石--望枫台--中白云--卓笔锋--山顶。

  从飞来石出发,经过望枫台,到达中白云。天平山古称白云山,到了中白云,应该还在山的中间层次,可是周围看不到更高的参照物,伸向前方的路似乎不是往上,同行朋友问道,我们是不是已经到顶啦?怎么判断呢?第一,天平山的山顶是平的,这里并不平;第二,打开手机导航,它清晰地告诉我们,到山顶还有近300米的路,还需跋涉5分钟左右。大家这才定下心来,先休息一会儿,看看远方山下的绿野红枫,活跃的开心果还为路人拍了几张照片。

  休息过后,大家准备继续攀登。旁边过来的一位男青年提醒我们,前方没有路了,都是怪石乱石,就连他的体力也应付不了。看到他显然是放弃了,我们不禁也动摇了,但还是心有不甘(毕竟导航显示到山顶只有5分钟的路了),于是都说我们去看看吧,实在不行就算了。上前一看,果然前方都是嶙峋大石,根本没有路,不过上去的坡度不大,而且一侧有栏杆可扶,我们几人不约而同地拉着栏杆往上试试看,结果竟慢慢爬了上去。我爬了几十米,感觉还可以时,突然发现再往前没有栏杆了,无奈已是骑虎难下,后退不能了,只能双手着地,扒住石头保持身体的平衡,爬过了乱石堆叠的崎岖山路,安全登上了山顶。

  到山顶了,果然是平正如台,名为望湖台。在望湖台上眺望远方,看群山绵延起伏,观姑苏古城风貌,油然而生登天平而小天下的自豪感,这一路崎岖坎坷的攀登值了,这一段四十分钟的跋涉赢了。

  天平绝顶,照湖明镜,高处风光无限好!

  下山走的是另一条路,全是台阶路,不再有怪石乱石大石挡道。

  下山后感觉是走到天平山的另一边了,不识路了。还是依靠手机导航,跟着它找到景区的出口。经过一座不知名的石牌坊,牌坊附近有一个明清风格的亭台楼阁建筑群,看导航,得知是天平山庄,为范仲淹十七世孙明代范允临所建,包含咒钵庵、来燕榭、范参议祠、高义园,以及范氏家庙白云古刹等。 

  最后,我们一行五人,从“高义园”牌坊对面的大门走出景区,去和其他没登山顶的朋友会合。“高义园”牌坊也是天平山的历史遗迹,清代乾隆帝多次来巡,因感范仲淹高风亮节,在山麓赐建高义园,留下了此牌坊。

  至此,“双十二”乘“双十一”,游木渎、登天平之节目,全部完成,圆满顺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