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衣孙犁

 老鄧子 2024-02-22 发布于海南

我曾做了十年副刊编辑,那时候要安排版面,偶写些短文补白。初到报社时,不会写报刊小品,便找来旧报人的小书作为参考。我与孙犁作品的相逢,就在这个时期。阅之如沐晨晖,周身明快。孙犁的文章好,主要是没有居高临下的态度,乃凡人的歌吟,与我们距离很近。文章无定格,他随意而谈的文体,于我而言,真的是写作的入门向导。

几十年间,陆陆续续读了他的众多书,每每面对,都有收益,反复吟咏,不觉倦意。这样的作家在中国不多。他非轰轰烈烈的人物,一般亲近热闹的人不会注意到他。——喜欢孙犁的人,大概也有从热闹中逃遁的寂寞吧。与之默谈,仿佛可以听到天语,才知道我们在凡俗里早被污染了。

图片

孙犁太平凡,在关于他的传记中,也没有多少轰动的旧事。一个作家,如果文本诱人,总会吸引人去了解那些背后的故事。孙犁平常的样子背后,该是谜一样的存在吧。关于他日常的起居,我们知之甚少,研究起来总有些障碍。前几年听友人说,孙犁的女儿孙晓玲写了些怀念父亲的文章,惜未能寓目。日前得览,颇为兴奋。长夏无事,取而读之,似乎嗅到了泥土气。孙晓玲的文章毫不巧饰,笔下流动的都是凡人琐事,不是以研究者的视角为文,而乃亲情的记录,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鲜为人知的片段连缀在一起,成了孙犁生命的另样注本。好像打开了孙犁的书房,让我们有了与其默谈的机会。

我个人的观点是,孙犁的好处,乃没有中国读书人常见的毛病。其一是不酸腐,未见自作聪明的老朽气。我们读明清以来的文人诗文集,总觉得好的清秀之文真的不多,那是酸腐气过浓的缘故。其二是不自恋,没有被那点利己的私欲所罩,心胸是开阔而远大的。其三是不狭隘,总能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广阔的生活境界,活得真实而有诗意。孙晓玲的书,无意中解释了这些,我们得以知道了其父的低调和布衣品格是多么神奇。比如孙犁本有很老的革命资格,却甘于平凡,不改军人的本分。他的选择总要和世风相反,不涉猎流行的东西,忠于自己的感受,不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读者普遍的印象是,战争的年代,他在恶劣的环境里却写了人性的美,去残酷甚远;和平时期,则没有到荣誉的世界去,而是隐居在津门小屋,甘于寂寞,默默劳作。所写之文多忧患之风,仿佛胜利的宴席与自己没有关系,野店村屋边的清风白水才有妙处。

图片

他晚年写下的文字,炉火纯青,没有一丝躁气,那是沉潜在精神荒原的地火,在夜的世界发出微光,照着流俗的灰暗。我在他的作品里读出了对人性恶的抵触。那些抨击时弊的文章,犹如滴水穿石,柔软的力量后是刚烈的品格。他说自己不再喜欢大的场面,厌倦凑热闹,把心沉到历史里,将现实的感触都融到对旧物的思考里,有些暮鼓晨钟般的苍老了。

孙晓玲记叙父亲的文章,有许多地方让我感动。她对孙犁平常之心的把握真的神哉妙哉,比如对乡下人的关爱、对青年作家的无私扶持、对妻子的感情,都闪着暖意。笔触有情,却不渲染;资料翔实,但力戒做作。在繁华的都市,孙犁不羡慕显赫之所,甘于清贫而带泥土气的生活的形象,清晰可感。孙晓玲不觉得自己是名人之后,是以布衣心态来写布衣孙犁的。

自从曹丕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舞文弄墨者便把翰墨之乐与己身荣辱相并,与骚赋本意甚远了。孙犁阅史万卷,读人无数,兴衰俱识,甘苦悉知。他是很少的回到文人本色的人,正因如此,才保持了真正的文章之道的纯粹性。如今靠文耀世、博得虚名者多多,却不得文章真谛,去清醇之诗辽远,不过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在红尘滚滚的文坛,要遇到孙犁这样让人心静、内省、葆有真气的文人,真的不易。前人说,真人不易耀世,今人不复识其法矣。想想此话,是对的。我们对于孙犁的美,能学到多少呢?

图片
图片

《一生荷梦寄清风:我的父亲孙犁》后记

文 | 孙晓玲    

今年7月11日,是我父亲孙犁先生去世20周年纪念日。经麦坚先生与山西教育出版社的不懈努力,《一生荷梦寄清风》终于面世。这本书收录了我三十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我虔诚地献给天堂里的慈父的一瓣心香。

值得说明的是,这本书凝聚了父亲所有亲属对他刻骨铭心的情感,也饱含着父亲生前的友人、同仁、学生及读者,对他的深挚情谊与深切缅怀。

感谢所有关心、鼓励、帮助过我的吴泰昌、从维熙、卫建民、沈金梅、冉淮舟、李屏锦、莫言、贾平凹等孙犁研究专家、文化学者、著名作家,感谢曾付出极大心血编辑我作品的罗少强、高为、徐福伟等师友。限于篇幅,还有很多需要感激的人,不能在此一一列出,敬希鉴谅。

当然,我最感激的还是我的父亲,是他美好的人性、高洁的品格、勤奋的工作精神感动了我;是他送我的众多优秀书籍滋养了我;是他在我很小的时候讲给我听的四大名著小故事启发了我,让我从中学时代便爱上了文学;是他的点拨、指正提升了我,让我在写作上少走很多弯路……

我清晰地记得,父亲离开我们那天,是一个下着雷阵雨的夏日清晨。这么多年过去了,父亲的音容笑貌仍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耳畔、梦中。他身影颀长、笑声爽朗,总是那样沉稳、安静,总是那样慈祥、宽容。

对于我这个比较内向的人来说,化解痛苦的方法唯有书写——把怀思变成文字,把文字化作心香。多年来,寒窗苦读,闻鸡起舞,与父亲的作品为伴,一点一滴地将有关父亲的回忆写出,废稿盈箱,用手中的笔写出心中最美好、最珍贵、最难舍的感情,“字未成行泪成行”,心情自然是不平静的。

二十余年来,我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及《满庭芳》上陆续发表了几十篇回忆父亲的文章,起步艰难,成篇不易。宋曙光编辑为了这组文章,从策划到见报,给予了我极为热情的支持,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在将“怀思变成文字,把文字化作心香”的岁月里,我的写作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作品被选入多种散文集,这些文章虽然写得很吃力,自己也不是太满意,但是在怀思父亲、学习父亲、纪念父亲、读懂父亲的路上,从年近花甲至古稀之年,我一直在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或披星戴月,或废寝忘餐……

图片

令我深感遗憾与自愧的是,面对父亲这棵硕果累累的大树,女儿的拙笔只能表现其中的零星枝叶,倾尽心力也难描绘出其伟岸与恢宏。在研究父亲孙犁的路上,我愿做一块砖,以求抛砖引玉;我愿做一粒铺路的石子,为他人送去方便。感恩父亲,能为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我最大的幸福与慰藉!

限于水平和身体的原因,虽然几经修改、增删,难免仍有错漏、不当之处,敬希各位专家、学者、师生、读者教正,不胜感激。

2022年6月于紫菊斋

图片
图片
END

主编:吴丽蓉 | 编辑肖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