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身处苦难时,看看这3本书,你会通透很多

 昵称57066928 2024-02-22 发布于山东

在最好的时间,遇见最好的自己


你的人生中,有没有在某个时刻感到过特别绝望?

不一定非得是生离死别,就是有一种陷入“坏运气”的怪圈,好像受了诅咒,一件又一件的倒霉事儿接踵而来,你努力挣脱,它反而像狗皮膏药,怎么甩都甩不掉。

于是,你想,等明天吧,明天或许会有转机,可明天又是一个失望的轮回

如果你也曾对生活有过这种无力感,又没有找到方向的话,建议你读读这三本书——《活着》《人间美好》《人生十二则》(twelve rules for life)。

它们依次为我们讲述了,当拧不过操控命运的大手时,我们该如何直面命运,如何应对世事无常,即便经历了从金字塔尖跌入谷底,或者本就艰难的生活更加糟糕的困境,我们又该怎样破除这些不幸,抹平心中伤痛,让自己变得从容自如。


-  01  -

《活着》

余华

年少荒唐,老年凄凉,一个人活着究竟能承受多大苦难?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所写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农村人福贵一生的波折命运。

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年轻时太作,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至此以后,他身边的人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纷纷死去:先是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母亲也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正当福贵下定决心和妻儿好好生活,一切开始有起色的时候,命运又以近乎残忍的方式给了他一连串的打击儿子有庆跑了长跑第一名,刚有分担生活重担的希望,却在给县长夫人输血过程中,被抽干血,死掉了;女儿凤霞嫁了一个疼爱她的老公,刚有怀孕做母亲的喜悦,却因难产大出血死掉了,紧接着妻子家珍、女婿、外孙一个个的死去,最后只剩下福贵自己,和一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而福贵依旧顽强的活着。

作者余华曾说过:“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命运有时很残忍,常常在人幸福的时刻突降噩运,打的人措手不及,但在中国人的生命哲学里,只有活着才有抗击命运暴打的底气

活着,不是为了创造惊天动地大事迹,而仅仅只是为了能有尊严的活着,为了在不幸来临时,紧紧扼住生命的咽喉不放手,只要继续活着,那些生命里的伤痛,孤独绝望的感受终将会淹没在时间里,最后剩下毫发无伤的我们,这大概就是《活着》想要告诉我们的寓意。


-  02  -

《人间美好》

 [加] 兰斯·伍拉弗/著

一个37岁的“丑女”,怎么将一副烂牌打出人间美好?

《人间美好》是豆瓣9.1高分电影莫娣的原著,讲述了加拿大传奇民间艺术家莫德·道利(莫娣)的一生:莫娣自幼患有幼儿类风湿性关节炎,她的下巴向胸部倾斜,手指扭曲,常被同伴嘲笑为“丑女”。

儿时的莫娣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在母亲的熏陶下,她开始用“残缺”的手握笔画画,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父母相继去世,她被送去和姨妈同住。

但莫娣不愿寄人篱下,她想要独立谋生,有一天,她看到了单身汉埃弗里特寻找驻家保姆的宣传单页,当时,埃弗里特已经44岁了,以卖鱼为生,贫穷、脾气暴躁,甚至爱说大话,他知道即便贴了宣传页,也不会有人来应征,却没想到37岁的莫娣敲开了他家的大门。

他们一个是身患重病的“丑女”,一个是性格怪异的“野人”,经过短暂的相处,这对挣扎在社会和生活边缘的“怪胎”竟然结婚了。他们依旧贫穷,可莫娣依然喜欢画画,他们一起开车卖鱼,一个画画一个卖画,莫娣还为简陋的小屋画上了色彩。

生活虽然艰辛,但她的画却阳光明媚、富有生气,她用画中的美好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甚至尼克松总统都来购买她的画作。

曾经有人评价电影《莫娣》,说莫娣的成功不是因为她有艺术天赋,而是因为她有一双在贫瘠的生活素材中发现幸福的慧眼

的确,我们时常听到人们感慨:好想爱这个世界啊,可当他们遭遇世界的恶意,本不坚定的意志又很容易被击溃,但《人间美好》这本书却用莫娣的一生告诉我们:生活从不缺少磨难,雪上更容易加霜,只有那些尝尽人间疾苦,仍要拼命留下温柔人才能看到人世间的美好。


-  03  -

人生十二法则》

《twelve rules for life》

[加] 乔丹·彼得森

一本小书,告诉你应对混乱生活的12条人生法则。

推荐这本书,主要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乔丹·彼得森,他本是多伦多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但他却用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在Quora上红了,很难想象一个学者能耐下心来去为大众解读“人生哲学”问题,而且还很接地气儿。

在《人生十二法则》这本书中,乔丹·彼得森为青年一代讲解了人生的12条法则: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注意自己的姿势、善待自己、放弃损友、和昨天的自己比、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批判别人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间、追求意义,拒绝苟且、选择聆听、直面问题,言辞精准、承认现实、发现美好。

12条法则,很朴素,但句句都是“泼冷水”式的大实话。

乔丹·彼得森告诉年轻人:人生不如意是常态,这个世界也并不美好,但要想改变无望的生活,需要每个人对自己负责。

活着,本身就是不断攻克人生难题,对抗不完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外在因素,比如所处环境、享乐的诱惑等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在自己,自己实现的能力和付诸行动的心理素质才是应对混乱生活的一剂良药。

作者简介:董小姐,文学硕士,爱读书的普通人,倡导深度阅读,头脑有思想,心里有爱,眼里有光,写文章只为分享,图片素材源于网络,如给您工作带来不便请后台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