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晋三日游之大槐树

 风动流年暖心情 2024-02-22 发布于河南

2583

三晋三日游之大槐树

很早就听人讲,洪洞大槐树是大半个中国人的老家,然而,对于具体的来源细节却不甚了了。这一次,我终于可以趁着此次三晋之行,去探寻其细微末节。

和雁门关一样,大槐树景区的所有景点,都是人们根据模仿或者想象而修建的现代建筑。不同的是,大槐树的设计者,为前来祭祖寻根的家人们,给与了更多细节上的关怀。他们在每一处景点或建筑前,全部树立了固定的铭牌和详细的介绍,然后又将所有的景点按参观路线编排序号,绘制成导游图,供游人参考。很方便,很贴心。因此,游在大槐树,不需要导游,也很少见导游。

大槐树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体验区”和“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区域。我们拿着导游图,按图索骥,对上面所标的32个小景点,进行了逐一欣赏、探源。

景区的正门为槐树根雕造型,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

走过大门,迎面是大大的隶体“根”字影壁,这也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根”字是由原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

继续前行,有三组雕塑。其内容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听取大臣关于移民的进谏;移民在迁徙地安家落户;暮年的移民向孙儿讲述移民的往事。

明朝建立之初,由于天灾人祸人口锐减,而山西未经战乱,人口稠密,河南、河北、山东的总人口不及山西的一半。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五十多年内共有十八次大规模的迁徙,把山西人分散到十八个省五百个县。由于朝廷把移民局设在了洪洞县城驿道旁的广济寺,因而移民的迁移手续就是在这里办理的,也就是说,他们他们的移民之路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这其中,还有几个沿用至今的习俗也源于这次大移民。

其一是“解手”“背手”和“连手”。由于移民是强制移民,老百姓并不愿意,于是就只能用强硬的手段,官兵将人的手背在后边绑起来,很多人绑成一串,这样就不容易逃跑了。但是人难免有三急,要去上厕所的时候就会对押送官兵说“请把我手解开,我要方便”,后来说得多了,官兵也就明白接下来要干什么了,久而久之,“解手”就变成了上厕所的意思了。由于手长期绑起来背在后边,于是移民们就养成了背手走路的习惯。又由于移民们被长期绑起来,所以,“连手”慢慢就成了能够风雨与共的好朋友的代名词。

其二是为什么人们祈福的时候常常会把一些饰品挂在树上。原来在迁移出发经过广济寺前的大槐树时,老人折下槐枝送给即将远去的亲人,深情嘱托亲人不要忘记老家,永远记着大槐树;手捧槐枝的儿女们,泪水涟涟,依依难舍,驻足徘徊于大槐树下,思绪翩翩,不忍离去,只得把随身的饰物,丝带挂在槐树上以示牵挂。

继续前行,有一座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牌坊,它的正面匾额与背面匾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辗转迁移后的故事。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处。第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现在人们在第一代大槐树的生长地上修建了的纪念碑亭。

由第一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现在枝繁叶茂,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第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

在古槐树附近有座石经幢。这座石经幢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明代迁民的唯一见证。

石经幢附近有棵千年槐根,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距今约1000年左右,远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

继续前行,有座“苏三卸枷”雕塑。当年苏三起解时,正值阴历六月,天气炎热,她身带重枷,行走艰难。幸好解差崇公道是个心地善良的老者,他带着苏三来到大槐树下歇脚,给苏三卸去刑枷乘凉。

再往前走,就到了现代人仿造的大槐树。树前,既是游人拍照的最佳场所,也是大型实景演出的主要场地。

参观完移民古迹区,接下来就是祭祖活动区。它主要包括献殿、祭祖广场和祭祖堂。

献殿和晋祠的献殿一样,都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它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

祭祖堂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民俗体验区主要包括喜庆婚礼院、明代四合院、打麦场等民间场所,实际上也是游人吃饭和购买当地土特产的地方。

汾河生态区实际上就是休闲游乐区,有人工湖,有游船,有大量的儿童游乐器具。

我们在大槐树景区中徜徉,看到的每一处痕迹,听到的每一段故事和传说,看似很有意思,其实都是一段心酸的过往。移民无论来到哪里定居,根永远留在了大槐树。现如今,这里不管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游客不断,很多人慕名而来,寻根问祖。

三点半,我们离开景区,开始了返程。然而,大槐树的老家人仍然依依不舍。先是突然下了几滴雨,留下了不忍分别的泪水;然后是洪洞的两个高速口全部原因不详的交通管制,不让上高速,来强制挽留。没办法,我们只有偷偷绕道约三十公里,到了临汾市上高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