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焦热,下焦寒,又上火又怕冷,一个中成药用上就好了!

 快乐读书人! 2024-02-23 发布于山西

寒热错杂乌梅丸,病发定时小柴胡!
寒热错杂是一个中医的证型,指的是一个个体里面出现了有寒证、又有热证的这种复杂的状态。比如说热不是热,说寒又不全是寒,虚虚实实,很难用简单的非寒即热的思路治疗。
在这种寒冷相互纠缠的状态下,医圣张仲景就给了我们这张乌梅丸的方子。表面是治疗蛔虫病的方子,其实是治疗寒热错杂的经典方剂。
乌梅丸:乌梅30克、桂枝6克、当归6克、干姜9克、人参6克、蜀椒5克、黄连9克、黄柏6克、附子6克、细辛3克
功效:缓肝调中,清上温下。
上热下寒的本质上就是阴阳割裂,阴的表现是寒,阳的表现是热,当阴阳之气不想顺接就会出现上边总是上火同时手脚是凉的,便溏,腹泻。
造成上热下寒的原因如果病位在心肾用交泰丸就可以;如果病位在脾胃则用半夏泻心汤调理,中成药可参考延参健胃胶囊。
如果你上热下寒除了上面提到的症状同时还面色青黄,口苦,口干会饿但又吃不下,那有可能病位在肝这个时候就得用乌梅丸来调理了。
肝经风火上冲,症见“消渴、口干、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上热较重,故重用黄连以泻上焦之火。肝经的风火,为外邪激发后,常挟下焦的相火上冲,故加黄柏以泻上冲之相火,引火而归原,使其安于下焦。
干姜、附子、桂枝,这些辛温、辛热的药则能够温暖下焦,同时把中焦也暖起来,细辛、蜀椒把寒气散出去,再加当归、人参调和气血。
乌梅性平,味极其酸,入肝经,养肝阴,最善敛降肝经的虚风虚火,以养为泄。用苦酒(醋)浸泡乌梅取肉,醋味之酸,有加强乌梅养肝息风、敛降风火的作用。乌梅放在米下蒸熟,能吸收米气以养胃。
蜂蜜为丸,既能养脾胃,还能缓肝之急。乌梅丸中辛燥之药太多了,容易伤脾胃,易燥伤肝的阴血,味道苦辣酸太过,用蜜丸就能避免以上诸多弊端。
我们在前面提到上热下寒的本质是阴阳割裂,乌梅丸以乌梅作为主药,乌梅在这里充当黏合剂,把割裂的阴阳黏合起来。我们讲乌梅的作用像黏合剂,其实就是说它能顺接阴阳。
它为什么有这个作用?
据《本经疏证》记载:“梅之花苞于盛冬,开于先春,梅之实结于初春,成于初夏。”梅树冬天开花,花朵小巧,粉白相间,在天寒地冻,万物萧瑟的时节别有一番风味。过了春天,夏天来临的时候,梅子陆续开始成熟,从阴气极盛的冬天跨越到阳气极盛的夏天,这就使得乌梅具备了这样一个作用,能顺接阴阳,使阴阳和合,各归其位。
如果大家不想吃中成药,可以自己做乌梅三豆饮或者直接买现成乌梅三豆膏冲水喝。
怎么做呢?
乌梅三豆饮:乌梅5-7颗,白糖若干,绿豆、黄豆、黑豆各一把。煮2小时,豆烂喝汤。当天服用,切勿隔夜。
这个方子是乌梅白糖汤+扁鹊三豆饮的合方、一个主外,能敛虚火、一个主内,能补中气、二者通补全身,专解上热下寒,而且超温和、老人、小孩、孕妈妈都能喝一点。
同时这个方子也可用于感冒高烧过后口干、体弱、脉虚小微弱的收尾调理。

记住:乌梅一定要烟熏或者醋制的,千万别买成炭乌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