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了《滕王阁序》,也就读懂了人性和人情世故(深度好文)

 猎户ywysh4sdge 2024-02-23 发布于山东
Tip1:最近跟某朋友聊天,朋友说:“从小到大,我看了很多书。”

“发现教育光教知识,却从来不教“人情世故、为人处世”。如果光教了一堆的知识,却不教做人的道理,有什么用?”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书中能教的其实都已经教了,包括人情世故”。”

诸如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鬼谷子、阴符经……这些经典都含有人情世故,可能是当时看的是时候还没看懂。

人情世故原本是指“待人接物”,当今社会和市面上的人情世故更多的是指:酒桌逢迎、说话高情商、为人处世之道……一类的东西。

但不管是“待人接物”还是“酒桌礼仪”,这些东西,其实都已经明明白白的写在教科书上了。

图片

Tip2:例如: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旷世名篇《滕王阁序》(初中课本上的文章,绝大多数人应该都看过)。

这部“骈文史上”的“不朽之作”,从创作动机上来看,其实就是一部“宴会上的应酬逢迎之佳作”。

​当然,这丝毫无损《滕王阁序》的伟大,有大佬说这篇文章,类比现在可不是普通的SCI,可类比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我小时候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是傻兮兮,全是照着全文乱看瞎背,根本不懂其中深意。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给我读初中的堂妹辅导作业,再读了一次这篇文章,突然廓然开朗……其实类似的文章绝不止这一篇。

如果你想了解的那些所谓的“高情商、说话做人、敬酒祝词、为人处世……的人情世故。

完全可以不用去看市面上的一些鸡汤书,只需浅读一遍《滕王阁序》就能懂个大半。

图片

01.

Tip1:首先说一下《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方便大家代入理解。

“王勃”参加“当地高官阎督公”在“滕王阁”举办的宴席。“阎督公”为了显示女婿才华,以纸笔巡让宾客。

“王勃”在此宴会上“才气应发、挥洒自如、奋奋笔疾书……最后宾主尽欢而散。

当时的情形,其实就像是“在酒宴上,领导邀请客人展示才艺、发表演讲一类”的活动。

而“王勃”面对应酬的“大体思路和方向”,就很值得“想要学习人情世故的人”借鉴了。


Tip2:《滕王阁序》的第一段,几乎就是一个完美的“应酬模板”。明面“不提逢迎”,但几乎句句“不离逢迎”。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首先看前几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王勃”没有一上来就直接对“阎督公”一通马屁乱拍,而是“先盛赞其人文地理”。

就像饭局、酒桌上“恭维领导”或者是“结交朋友”,你才刚一见面就一顿猛夸显然不合适。

懂得人情世故和经常应酬的人,也大多是“先从对方故乡的人文地理”开始聊起。

例如:对方是湖南的,就可以从当地的特产“湖南臭豆腐”聊起,这样就可以“无声无息、不变声色”地进入话题了。

“原来您是湖南人啊,湖南我有幸去过,那阵子天天晚上邀着朋友吃臭豆腐。”

大多数人都有家乡情节,尤其是久居外地的。一提到家乡风物特产,自然会忍不住打开话匣子。
这样你们之间的关系立刻就拉进了。

图片

当然,这得建立在你对“各地的风土人情”确实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一顿马屁乱拍。”

例如:对方说她来自内蒙古,结果你问她小时候是不是骑马上学;对方来自山东,你说山东人是不是都会开挖掘机……

如果这样说话就很尴尬了。

“好口才”也是建立在“有所见闻”的基础上,如果啥都不知道还不如不开口。”

不过说到底,这种盛赞家乡的开场也只是基本路数。
类似的恭维“阎督公”听得多了,也没有放在心上。


Tip3:但到后面,“阎督公”听着听着,不自觉就“舒展眉头,面露喜色……”

原文:【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一段信息就开始密集了,王勃很自然地就把“恭维话的主旨”,由“地灵”巧妙地转到了“人杰”身上。

王勃最先提到了两个人:“都督阎公”和“宇文新州”。

这两人的具体名字已不可考,但从称呼上看,两人官职一个是“洪州都督”、一个是“新州刺史”。

如果放在现在,两个人都是s级高g,
但因为做东的是阎督公,所以王勃将阎督公排在前列,这是十分恰当的。

当今的饭局、酒局、宴会中,“姓名顺序”以及“座位排次”也同样重要。

如果你不知道“不同职务”对应的“级别和实权大小”,冷落了位于宴会焦点的大人物,反倒是对一个冷板凳大献殷勤。

那么你相当于同时得罪了双方。

图片

Tip4:给足了宴会主人和正宾的面子,接下“王勃”又巧妙地提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孟学士和王将军。

原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依据《滕王阁序》创作的背景来看,孟学士就是这次宴会的主人“阎督公的女婿”,而王将军是“阎督公的头号下属”和“心腹爱将”。

不动声色”地夸了主人和正宾后,“溢美之词”很巧妙地转接到“阎督公的贤婿和爱将”身上,这“说话的艺术”可谓是“非常高超”了。

这几句的“言外之意是:“您不仅女婿才学过人,麾下也是人才济济,日后必定官运亨通、前程似锦!”

除了这一层意思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滕王阁上这场宴会的用意,本就是“阎督公”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在众宾客前“施展才华和展露头角”。

如果“王勃”言辞过于“犀利自高”,多少会招来“孟学士”乃至其“老丈人阎督公”的不满。

所以需要“把姿态放低”,在展示自己“文学天赋”的同时,也不能“打压了主角的面子”。

“王勃”这点就值得很多经常应酬的人借鉴了。

如果看不懂饭局、酒局、宴会的举办的真正用意在哪。只顾着自吹自擂、自娱自乐,这样做就很容易得罪人了。

那些所谓的“团建”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跑步比赛、篮球比赛……

“人情世故”的人就知道,什么时候该自己主动去表现,什么时候的风头一定不能去抢。

而且从史料记载来看:
最开始时,“阎督公”听到“王勃”要抢“自己女婿的风头”,也是勃然大怒。

但看了过后,很快就佩服不已,矍然曰:“天才也!”两人极尽宾主之欢。

史料出自:“宋代宋祁的《王勃故事》”。

原文部分:【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图片

Tip5:再接下来看一下《滕王阁序》第一段的最后一句。

原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意思是:“我父亲也是做g的,途经贵宝地;年幼无知的我,竟有幸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王勃”这话其实说的很是高超和巧妙,非常值得借鉴。

(1)在宴会上,面对比自己“身份、地位、辈分”高的人要自谦。

所以“王勃”说自己“年幼无知,但非常荣幸能参加”。

(2)但是也不能太卑微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因为“自轻、自卑、自贱”只会被别人看低。

所以“王勃”在吹捧宾主的同时,也稍带着向众人亮明了身份,展示自己的社交价值,表明了自己也是有一定的实力挤进这个圈子的。

至于接下来的二三段,包括那句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主要是写景。

想深入了解的可以去看名家的文学赏析,我就不卖弄了。


Tip6:所以主要说下第四、五、六、七段。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王勃在第四段末尾笔锋一转,从写景迅速切换为直发胸臆,表明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

这话说得可谓是非常高超了,这一番话不仅是心中有感而发,同时也是说给在座诸人听的。

一方面在座诸人像王勃一样不得志的一定不在少数,能够引发广泛的共鸣。另一方面,也是渴望得到贵人相助,这也是王勃此来的目的。

图片

Tip7:接下来第五段,同样是抒发感怀。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这里王勃第二次自比贾谊,为什么?

这就需要结合王勃的经历了,王勃和贾谊不仅同样的文采耀世,而且一样有被贬谪居的经历,一样曾为帝子陪侍。

(贾谊曾任“梁怀王太傅”,而王勃仕途的起点也是“太子修撰”。)

王勃之所以被贬乃是因为奉命替太子撰写一篇《檄英王鸡》的檄文。

这个檄文非常的无厘头,纯粹只是因为太子李贤沉迷于斗鸡,相约与兄弟英王举办斗鸡比赛,想要在赛前挫一挫英王的锐气。

结果檄文方一传出,唐高宗李治就大为震怒。

文中的“两雄不堪并立”、“见异己者即攻”、“与同类者争胜”这些词汇,让李治觉得王勃是在暗讽夺嫡之争,一怒之下将王勃逐出长安。

也不知道是不是经历了这一次无心之失后王勃从此长了记性,在创作《滕王阁序》时,

虽然“王勃”是即兴发挥,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但言辞滴水不漏,让人找不到任何诽谤朝廷和君王的证据。

比如这一句:“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这里王勃连用“非无圣主”和“岂乏明时”二词,表明“自己的失意遭遇”和“主上昏庸、朝局昏暗”毫无关系,只是因为“时运不济、命数如此”而已。

一番牢骚可谓是极其高明,既博取了众人的同情,又不留下任何把柄。这说话的艺术可谓是“人情世故高手”的典范。

有多很多人在酒桌上一说到“心中愤懑处”,便开始忍不住大骂领导chun、同事sha、痛诉公司/企业用人不公。

知道暗地里有多少只眼睛在盯着你。

分场合,擅自议论别人,很容易授人以柄。表达感激,一定要懂得“对人不对事”;发表抱怨,要懂得“对事不对人”。

图片

Tip8
:最后再来说说第六、第七段。

​这两段在不懂的人看来只是花样拍马屁,但其实其中同样大有门道。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无路请缨”、“有怀投笔”这句,几乎是把王勃渴望得到赏识的心里话直接给抛出来了。

而且经过前面一番真诚恳切的铺垫,不会有任何人觉得突兀,觉得他功利性太强。

如果你是领导,你看到这有这样才华、有抱负、有上进心但没有受到重用的年轻人,不会心生惋惜吗?

这里注意,为什么王勃明明是“一介书生”,却连用了“终军请缨”和“班超投笔”两个军旅典故?

难道堂堂王大才子找不到更合适的比喻了吗?

当然不是,因为他说这番话的主要对象是“阎督公”,“阎督公”是“武职”,相当于现在的“省jun区siling员。”

所以王勃意思其实很明显了,他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如果能蒙“阎督公”赏识,“投笔从戎”这条路,他也可以走。

好了,请求已经提出了。再不来一番“连环彩虹屁”就说不过去了吧?

图片

Tip9:看看王勃是怎么高情商说话的: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龄”、“叨陪鲤对”、“钟期既遇”

这一连串的用词,引用了“谢玄、孟子、孔鲤、钟子期、伯牙……”的典故。

引用的这些人无一不是留名青史的名人雅士,这一番吹捧无疑把在场所有人的水平都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尤其是那一句“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更是把这场宴会同“兰亭宴饮”和“金谷集会”相提并论。

这两场宴会的主角分别是当时的顶级世家琅琊王氏以及才华横溢的“二十四友”。

在王勃生活的那个时代,世家的影响力还远未消散,名士风流更是让无数文人心驰神往。

王勃显然也是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了如指掌,知道在场众人都渴望什么。

这一番吹捧,可谓是抹了蜜一样结结实实地拍在了马尻子上,还不叫他们都嗨翻天?

很多人不懂对方所处圈子的风气,自以为是在拍马屁,实际上是一巴掌拍在对方脸上。

例如:我曾经参加的某饭局,桌上有一商人在吹捧某体制内著名歌唱家:“您唱得太好了,比张某友唱得还好听。”

结果歌唱家脸立刻就黑下来了,那商人就是纯外行,完全不了解体制内的音乐圈子。

像这种“体制内学院派歌手”对“流行乐坛”是很鄙视的,他以为把对方和张学友对比,别人听了会舒服,但实际上对方只想在心里骂人。

图片
Tip10:《滕王阁序》短短几段骈文,总共也不过不过千字,但把“高情商”和“人情世故”可谓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勃”先从夸赞洪州的地理人文开始,继而吹捧此贵地的长官。

跟着开始大展自己的才华,同时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感慨,一边含蓄暗示渴望得到提携,最后以一番盛赞收尾!

这还不算教你人情世故?这简直是在手把手地去教你啊,如果这看不懂真不能怪别人没教。

从事后的反响来看,王勃不仅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名文,还让当地的一把手阎督公对其刮目相看,从“大怒”到“极尽宾主之欢”。

据说后面有人将此文推荐给“高宗皇帝”赏悦,皇帝也是对其称赞不已。

至于是谁向皇帝引荐的?当然就是当时滕王阁宴中之人。

如果不是天妒英,“王勃”意外溺水身亡,“王勃”日后在官场上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

从其“文风”及“为人”上来看看,或可对标西晋时期的“潘安”,而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年龄也才20几岁而已。

综上,《滕王阁序》固然是一篇文采绝世的名作,但其中暗含的“人情世故”和“高情商话术”也非常的多,而且非常值得借鉴。

图片

2.

而教科书上类似的文章,其实远不止《滕王阁序》这一篇。


Tip1:很多的古代的诗词歌赋和小说文学可以学到人情世故。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

就敏锐地揭示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不一致时,应当从个人利益角度来说服对方”。

例如:不管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的必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

就鲜明地刻画了“王熙风是一个精明能干、善于阿谀奉承、惯于玩弄权术的人”。

例如:《赤壁怀古》《赤壁赋》里。

苏东坡面对人生的低谷时,没有抱怨和愤世,而是面对故垒惨垣,面对皓月大江,做出哲学的思考………

例如:《鸿门宴》从项羽为什么失败,刘邦为什么成功,看性格如何决定命运……


Tip2:包括古诗词和近现代文学也一样可以学到“人情世故”。

例如:《沁园春·长沙》中1925的混乱和黑暗里,舍我其谁的王者气度。

例如:《项链》中能看到虚荣,也能看到十年还债中的勇敢的担当、夫妻真情……

例如:杨绛的《老王》,如何判断老王的善良?为什么要说“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

再例如:鲁迅的《祝福》里,为什么大家一开始同情祥林嫂,后面又不搭理了呢? 

亦或者是鲁迅的《故乡》中,我们是怎么看出来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的? 

更不用说经典著作《论语》,经典内涵文学《诗经》《楚辞》《史记》了。

至于“历史课,思想政治课”里面涉及的相关内容就更多了,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总体思想其实挺中肯的,既谈人的“庸俗和凉薄”,也始终对此“保持平静和中立的态度”。

不是那种“洋洋得意”的“厚黑学”,也不是那种“咋咋呼呼”的“哭世人”。

图片

Tip3:而“人情世故”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能听懂“话听音”,能听出当事人真实想表达的“潜台词”。

阅读理解其实就是最大的人情世故。文章所出的“分析人物性格和揣测心情”这类的题目,其实都是在讲“分析人情世故和揣测人心”。

毕竟如果你能通过“语句和语境”分析出诗人/主角的心情和性格,也就可以侧面理解TA们在想什么。

如果你真的会学,其实这时候你就已经学到了“人情世故和为人处世”了。

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文章这些醍醐灌顶之言,本来就脱胎于现实生活,那必然也可以应用到当今现实生活的为人处世之中去。

连高启强一个卖鱼贩都懂的道理,更何况读了这么多年书的人呢?

说到底,其实书本上该教的都教了,看不懂的再怎么教也不会懂。


Tip4:如果强行灌输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一不小心可能还会被带到沟里去。

例如:我在读研和读博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同学特别擅长“人情世故和为人处世”。

——下了课,能够很自然地给老师“拎包、端茶、送水”;在聚餐时,能够很得体地给人“斟酒、添菜”;

各种场合都特别擅长“说场面话而不怯场”;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她们总能够从“不知道哪里的信源获取”,而且她们酒量都很好……

总之,这一群人在你刚见面三秒的时候就能够让你感到一种“成熟”的气质,和其他天真得朴实的学生有“天壤之别”。

然而后面我才知道,这些人的家庭背景都很相似——父母中至少有一个是所在市县的实权c级干部或以上(但也不会比这高太多)。

只有这种长期混迹于酒桌饭局,浸淫于权力游戏的官宦人家,才能如此言传身教,培养出如此熟练地进行“向上管理”的孩子。

其他人也有想向这些人学习的,但往往就像“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一样生硬地去谄媚,完全不像那些世家子弟一般自然得体。

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人看了都为她感到尴尬…

图片

Tip5:但其实当你意识到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时候,只要再多加练习和实践,再提升一点熟练度就能学会了。

一时不足不必灰心,没有人在这方面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也没有人可以做到“时刻完美”和“面面俱到”。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句口诀:“现场多观察,事后多总结,角色有分工,流程有套路,酒量是底气,心态是根本。”

要练习的其实还是嘴巴功夫,因为酒场不是聚餐,虚虚实实捧而不滑、谄而不媚、斗而不破,练成了就成了。

当然这些所谓的“人情世故”也不是什么必须的本事,有能耐的、不用靠这些东西也照样能活得很好。

如果毫无本事,想着光靠“投机钻营、溜须拍马”也很难高升,反而一不小心成了别人眼中的小丑。


Tip6:但是反过来,完全不懂人情世故也是不行的。

很多朋友一听到人情世故就大为不屑,觉得必须摒弃人情、反抗世故。

更有甚者说“人情世故这一套,牛顿来了也得敬一圈酒”。

​其实欧美国家也一样,酒会、饭局、交际……哪一样不是人情世故啊,只不过换了一种说话罢了,本质没有变,底层逻辑还是那一套。

而且社会本就是由人组成的,而人又是受情绪支配的动物,谁都喜欢自己的“情绪需要”被满足,世间种种事,又怎能离得了“人情”二字?

以王勃绝世之才,为求上进,都难免逢迎献媚。

更何况我们这种才华远不及其万分之一的普通人呢?

为了不错过每次的【文章推送】,请记得把我设为【星标】啊~

操作步骤如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