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渊不选李世民当太子的原因在这儿,李建成才是最优之选!

 走近历史的馒头 2024-02-24 发布于天津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它的开创者是李渊,李渊在隋朝末年的动乱中,率领部下起兵反抗隋炀帝的暴政,最终建立了唐朝,并自立为皇帝。
李渊有四个儿子,第二子李世民是他最器重的儿子。李世民在李渊的起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秦王,掌管了唐朝的精锐部队。李世民不仅有着超凡的军事才能,还有着开朗的性格和广泛的知识,深受百姓和士人的敬爱。
李渊对李世民的能力和魅力十分欣赏,也十分信任他,让他多次出征平定四方的叛乱,为唐朝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李世民的威望过高,连贵为太祖的李渊也不得不忌惮,因此,李渊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没有选择李世民,而是选择了李建成。
李建成作为李渊的嫡长子,自然在继承权上具有优先地位。在古代社会,嫡长子继承制被视为确保皇位传承稳定和家族权力延续的重要制度。因此,李渊遵循这一传统,选择李建成作为太子,也是为了维护家族和国家的稳定。
可李建成是在不太争气,虽然贵为太子,却没有得到李渊的真正信任和重用,他的性格软弱多疑,缺乏决断和胆识,也没有什么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和贡献。
他对李世民的威望和势力十分忌惮和恐惧,一直想方设法地排挤和陷害李世民,企图削弱他的地位和势力。他还拉拢了李元吉和李玄霸,密谋废掉李世民,夺取他的兵权。
最开始,李世民或许根本就没有和李建成争夺皇位的野心。但李建成的阴谋最终还是没能瞒得住,部下在发现李建成的计划后,立刻向李世民报告,劝说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夺取皇位,否则就会有生命之忧。玄武门之变的大戏拉开了帷幕。
公元62672日,李渊和李建成都在玄武门外的太极殿内,准备出征平定突厥的叛乱。李世民带着亲兵,趁机进入玄武门,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控制了皇宫。
李世民随后进入太极殿,向李渊请罪,并请求李渊立他为太子。被逼无奈的李渊只得同意了李世民的请求,废除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改立李世民为太子。
政变虽然成功,但李世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皇位,不惜骨肉相残,成了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悲哀和污点。
 
李世民登基后,没有滥杀功臣,而是广纳贤才,任用了许多有才能有德行的人,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代名臣纷纷登上朝堂。他还实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减轻赋税,废除科举,改革刑法,开放边疆,修筑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商业贸易,加强对外交流,尊重民族宗教,保护文化遗产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使得唐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思想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逐渐稳定,国力不断增强。李世民的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很多人都疑惑,明明李世民在各方面都比其他兄弟优秀,为什么李渊不选择李世民为太子呢?他的考虑是什么呢?根据一些史料和分析,李渊选择李建成为太子,主要是基于对国家发展和政权稳定的考虑,他认为,李建成比李世民更为稳重和温和,更能够平衡各方的利益,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李世民虽然有军事才能和个人魅力,但也过于高调和锋芒,可能会引起朝臣的不满,甚至可能引发权力斗争。因此,李渊选择了李建成作为太子,希望能够避免类似于隋朝末年的动荡和骨肉相残的局面。
然而,李渊的选择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反而激化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这一事件,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政治斗争的本质,以及皇权的可怕和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在封建社会中,皇权是最高的权力,也是最大的利益,因此,皇位的继承问题,往往会引发激烈的争夺和斗争,甚至不惜牺牲亲情和道义。而嫡长子继承制,作为一种传统的制度,也不能保证产生一位能够胜任的皇帝,也不能避免皇子之间的争斗,反而会造成一些昏君、白痴皇帝、儿皇帝等的出现,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从玄武门之变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人私心往往压倒家国大义,权力争夺可以不计后果。李建成和李世民这对亲兄弟,都是唐朝的元勋,都是国家的栋梁,但是,他们却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互相残杀,不管是否有贞观之治,兄弟相残这一原罪是逃不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