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53:一座城的陷落(2)

 九把叉 2024-02-24 发布于上海

上周我们聊到,奥斯曼帝国曾经多次尝试围攻君士坦丁堡,但是都遭遇了失败。那么为什么默罕默德二世为什么能够成功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围攻君士坦丁堡的过程中,他使用了什么与以往不太一样的招数。
默罕默德二世的第一招,是在正式围城之前就已经展开了。这一招叫做:锁喉
君士坦丁堡毗邻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个海峡,是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交通要道,也是君士坦丁堡在水路上的运输命脉。当时,奥斯曼帝国在陆地上已经对拜占庭帝国形成了包围之势,因此,海上交通就成为了君士坦丁堡获得外部资源的重要渠道。默罕默德二世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从1452年3月中旬开始,他着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上游修建一座要塞。整个工程于4月15日正式启动,仅仅用了4个半月的时间,就竣工完成了。奥斯曼人给了它一个非常贴切形象的名字——割喉堡。
(割喉堡,后称如梅利堡)
在割喉堡这项工程上,默罕默德二世体现了他在后勤工作方面的天才,这项能力在日后的围城中也持续的发挥着作用。整个工程调动了6000多名劳工,还有大批军队。但是工程的管理非常有序,且高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从无到有修建起一座拥有4座大型塔楼和13座较小的塔楼的城堡。君士坦丁堡里的人,在城里看到了在他们上游6英里处发生的这一切,目瞪口呆,恐慌万分。可以说,割喉堡在心理上给拜占庭人造成的打击,不亚于它实际上对君士坦丁堡所产生的封锁效果。
割喉堡建成之后,奥斯曼军队在这里建造了若干火炮,扣押所有在海峡上航行的船只,并向其征收过路费。从此时起,无论白天黑夜,没有一艘船能够不受检查地通过海峡。11月,有一只去往君士坦丁堡的威尼斯运粮船想要硬闯海峡,结果被大炮击沉。船长和落水的30名船员全被被捕,并被斩首示众。


1453年4月2日,奥斯曼帝国的先遣军队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城下,围城之战正式开始。虽然攻防力量对比悬殊,但是君士坦丁堡坚固的防御体系还是给奥斯曼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并且力保城门不失。相持阶段,默罕默德二世使出了他早就准备好的第二招:侧踢
上周我们介绍过,君士坦丁堡的北面是一个狭长海湾——金角湾。在金角湾北岸,与君士坦丁堡隔海相望的,是在当时属于热那亚的领地——加拉塔。热那亚表面上保持中立,事实上却在帮助拜占庭。所以,守军在加拉塔和君士坦丁堡之间拉上了一道铁索,派舰队驻守在金角湾内,便把奥斯曼舰队封堵在外。这样,不仅保证了君士坦丁堡北面防线的安全,同时也是给君士坦丁堡对外联络留出了一个“气口”。外界的援助可以通过南面的马尔马拉海进入金角湾,然后进入城内。
与陆军相比,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舰队虽然同样数量庞大,但是战力却不算强。有点像当年曹操南下攻打东吴的情况,北方士兵,不善水战。比较典型的一个战例就是,曾经有4艘来自意大利的商船,从马尔马拉海方向硬闯包围圈,虽然被奥斯曼舰队几百艘战舰围攻,最后还是杀出重围,驶进了金角湾。默罕默德二世暴跳如雷,几乎将海军司令处斩。
不过,气恼归气恼,默罕默德二世也是早有准备,他想到了一个拜占庭人做梦也没有料到的办法——既然铁链的封锁正面攻击进不去,那就绕过去。
没人知道穆罕默德二世的妙计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他酝酿了多久,但在4月21日,他加快了这个计划的实施。他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一侧选择了一个地点出发,沿着一座陡峭的山谷爬升大约200英尺,从加拉塔北面绕过,然后从另一座山谷下降,进入金角湾。他要通过这条路线,把他的舰队运进金角湾。
为此,他早就为这个行动收集了物资:用来修建简易轨道的木材、用来承载船只的滚轴和支架、成桶的油脂和大量公牛与大量的劳工。奥斯曼帝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成群的劳工将木制轨道从博斯普鲁斯海峡一直铺向山谷,预备好滚轴并涂抹了油脂,还建造了支架,用来将船只抬出水面。
就这样,到了4月22日,奥斯曼军队愣是把几十艘战船接二连三的拖进了金角湾。
虽然进入金角湾的奥斯曼海军不足以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但是它对君士坦丁堡整个防御体系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这条封闭的海峡只有几百码宽,奥斯曼舰队就在不到1英里之外。这意味着,金角湾曾经是躲避敌人的避难所,现在却变成了一个没有喘息之地的狭窄杀戮场。守军不得不调配一部分兵力来防守这一侧的城墙,在本来就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如果说默罕默德二世的这一脚“侧踢”属于天才妙招的话,那么他的第三招,却是绝对的朴实无华,可称之为“重拳”。
15世纪20年代,欧洲的火药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大量的火炮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战场上,尤其是攻城战中。默罕默德二世在准备攻打君士坦丁堡之前,对其防御体系做了仔细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要想攻破君士坦丁堡坚不可摧的城墙,就必须建造史无前例的巨炮,特别特别大的那种。
大约在1452年,一个叫乌尔班的匈牙利铸炮师觐见了默罕默德二世,承诺可以造出足够强大的巨炮。果然,乌尔班造出的巨炮长达27英尺,由坚固的青铜铸就的炮管壁厚达8英寸,炮管口径为30英寸,足以让一个成年人手脚并用地钻入,能够发射圆周长达到8英尺、重量超过半吨的超重型石弹。这些巨炮,被称为“乌尔班巨炮”。

(目前保存在伊斯坦布尔的一门乌尔班巨炮。这尊巨大的铜炮长14英尺,重14吨,发射的是重达500磅的石弹。而且,这还只是当初巨炮中较小的一款。)


这些很可能是史上最大的巨炮,在君士坦丁堡围城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当时的记载,是这么描写炮轰时候惊心动魄的场面:

火药被点燃后,瞬间就发出一声可怕的轰鸣,脚下的大地猛烈颤动,一直传播到远方,那噪音是闻所未闻的。然后是恐怖的雷鸣般巨响和可怖的爆炸,火焰照亮和炙烤了周边的万物,木塞子被干燥空气的炽热爆炸冲出,石弹被强大的冲击力推出。难以置信的力量驱使着石弹呼啸而去,击中了城墙,当即将城墙撼动和击毁。石弹本身则被炸裂为无数碎片,碎片四处乱飞,附近站着的人无不死于非命。

事实上,乌尔班当初是先去找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可惜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太穷了,无法满足乌尔班的要求,从而与巨炮失之交臂,反而落到竞争对手的手里,成为埋葬自己的武器。


火炮技术在当时虽然不是什么秘密武器,但是默罕默德二世把它发挥到了极致。类似的“大力出奇迹”案例,也发生我们今天。2023年横空出世的ChatGPT,就是因为在参数数量上提升了几个数量级之后,形成了质上的突破。
总结默罕默德二世的这三招。第一招“锁喉”是扼制了对手的资源。在拼消耗的战场上,缺乏补给的一方必然陷入极度的被动。第二招“侧踢”是在对手最安全的地带插上一刀,制造“肘腋之患”,搅乱对方的部署。第三招“重拳”则是正面战场的硬碰硬,把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获得质变的突破。
当然,奥斯曼军队最终能够获胜,也不乏运气的成分。拜占庭守军将领在关键时刻受伤,以及混战中守军忘记关闭的一个侧门,都属于幸运女神的眷顾。但如果没有前面的那些努力,机会也不会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把握。
事实上,除了这几个取得效果的招数,默罕默德二世也尝试了很多其他的攻城办法,比如建造高大的攻城机,挖地道等等。这些招数虽然都被拜占庭守军一一破解,但也是取得胜利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尝试。最终的胜利,也有这些“失败的”尝试的功劳。
商场如战场,如果说默罕默德二世的成功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启发的话,在市场竞争中,我们需要扼制对手的资源,搅乱对手赖以立足的根基,以及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战,基本确定了今后500年的穆斯林世界与基督教世界的格局,其影响直到今天还依旧存在。由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迫使欧洲诸国寻找其他路径前往亚洲,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世界文明从此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