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台茯苓饮运用总结

 AB向往神鹰 2024-02-25 发布于陕西

师父,茯苓饮治疗胃脘部不适好用吗?

胃虚,有水饮,以水饮为主的胃胀、胃疼,我比较常用外台茯苓饮。这首方很好用,特别是以胀为主的,要重用陈皮、枳实/枳壳理气,这首方子大家可以注意下,近期运用比较多。如果是效果不好,阳虚、动力不足的,我常加上四逆汤,效果就会出来了。

前言

胃胀嗳气是临床中常见病,有时,往往困扰患者,吃一点东西都胃胀,难受,西医一般以促胃肠动力药为主,临床中有时效果并不明显。

中医辨证有优势,效果也挺好,临床中常用方子如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半夏泻心汤、茯苓饮、旋覆代赭汤、四逆汤、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四逆散、平胃散、乌贝散、百合乌药汤、三畏汤、茯苓饮、小陷胸汤、小建中汤、百合地黄汤、茵陈蒿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

外台茯苓饮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附方,条文曰:“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方药组成: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六经辨证来看,外台茯苓饮属于太阴病。太阴病病机为里虚寒,机体功能下降而水液代谢输布失常,停聚于心胸中而成痰饮水湿,阻碍胸中气机,影响肺气宣降,而表现为咳痰喘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

主治病证:外台茯苓饮主治病证应以太阴病里有水饮、水气郁结为主。症状表现为胃脘胀满不适,胸闷气短,咳痰喘等。

正如条文中所谓“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病因在于“心胸中有停痰宿水”,所以治法为“消痰气”,条文虽然简约,但病因、病机、治法一应俱全,值得细细体会。

太阴病本质为里虚寒证,治疗当温中为主。正如《伤寒论》277条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从外台茯苓饮方药分析来看,参术苓健脾利湿,为四君子汤义;枳实、橘皮行气运脾,生姜辛温开胃健脾,符合“当温之”的治法。

方中含有异功散方义,在健脾的基础上注重脾胃气机的流通,生姜、陈皮、枳实行气开郁,调达脾胃气机。

图片
图片

01

反复失眠胃胀案

男,34岁,2021-12-31就诊。

主诉:失眠难以入睡3年。

现病史:患者诉3年前出现失眠,难以入睡,甚则彻夜不眠,心烦,焦虑,反复服用中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刻诊:失眠,难以入睡,口干口苦,纳可,心烦,胃胀,大便稀,不成型,无胸胁苦满,手脚冷,胸闷。脉沉细,舌红苔薄黄。

六经辨证:太阴病。

拟方:四逆汤、外台茯苓饮合百合乌药汤加龙骨牡蛎。

炒附片15g(先煮1小时),干姜10g,炙甘草15g,茯苓30g,枳壳15g,陈皮30g,白术20g,党参30g,百合30g,乌药30g,龙骨75g,牡蛎75g,中药4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2022-01-10:现在能入睡,心烦减,胃胀减,大便成型,手脚冷好转。舌暗红苔薄黄,舌下静脉曲张明显,脉沉细。

拟方:守上方加桂枝15g,丹皮10g,赤芍15g,桃仁6g,4剂。

效不更方,瘀血明显加入桂枝茯苓丸,化瘀血。

2022-01-19:目前能入睡,心烦明显减轻,轻微胃胀,手脚冷好转。舌尖红苔白,舌下静脉曲张减,脉沉细。

拟方:守上方柴胡10g,白芍12g。

2022-02-25:目前患者明显好转,自觉心情顺畅。舌红苔白,脉沉细。

拟方:守上方加生地12g。

2022-03-10:诸证已经明显改善,能入睡,无胃胀,大便正常。舌淡苔白,脉沉细。

拟方:守上方7剂,日一剂,水煎服。

按语:一诊患者病症较多,难以入睡,胃胀,大便稀,不成型,手脚冷,脉沉细,考虑太阴里虚寒;中虚气滞痰饮会导致胸闷;口干口苦,心烦,舌红,苔薄黄考虑水饮郁而化热。

太阴病的总治则是温中补虚、化饮、祛瘀,故用四逆汤温太阴,合外台茯苓饮兼以化饮。

02

反复呕吐案

男性,36岁。

主诉:反复呕吐3年。

现病史:中午吃完饭,下午呕吐(几乎每天都是),早上起来呕吐,声音很大(几乎每天都是),每天几乎都喝酒,胃口不佳,不愿意动,咽喉阻塞,颈项拘紧,打嗝,反酸,饮少,喜饮冷,手脚发凉,胃口一般,晨起刷牙有呕吐感,睡觉流涎、打呼噜,饭后犯困,身上掉白色小皮屑,消瘦(吃得多但不胖),焦虑,面色发黄、油光、发黯,大便1次/天,大便黄、溏稀。舌淡润,苔白,脉无力。

中医辨证:胃虚,水饮,胃气上逆。

拟方:茯苓饮加砂仁、半夏。

茯苓20g,陈皮30g,麸炒枳壳15g,生姜15g,麸炒白术10g,党参20g,姜半夏20g,砂仁15g,7剂,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后症状基本缓解,电话沟通时诉各方面症状几乎没有了。

按语:患者反复的呕吐,源于胃虚,水饮,胃气上逆而呕吐,茯苓饮治疗胃痞有不错的效果,这次治疗呕吐,也是运用了茯苓饮相同的病机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茯苓饮是治疗胃病的一首高效方子,值得重视,我一般不是单用,会与其它方子一起合用。

03

胃不和则卧不安案

女,52岁,2021-05-29就诊。

现病史:患者诉胃胀、闷,难受,失眠,几乎不能入睡,口干口苦,心烦意乱,反复就诊后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劳拉西泮、度洛西汀、喹硫平、奥氮平、阿普唑仑等治疗,因担心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吃吃停停。

刻诊:胃胀、闷,失眠,口干口苦,心烦意乱,乏力,晚上夜尿频,大便5-6天/次,头晕。舌胖大,苔白中浊腻,左右以沉细弱无力为主。

辨病位:半表半里,里。

辨六经:少阳太阴合病夹湿。

拟方:外台茯苓饮合四逆汤加减。

熟附子15g,干姜15g,炙甘草15g,茯苓30g,白术45g,党参20g,桂枝15g,泽泻30g,枳实20g,陈皮30g,生姜15g,砂仁20g,7剂,水1500毫升,煮1.5小时,煮成400毫升,分三次服用。

二诊:患者服用后症状有好转,还是会胀、闷,但没有那么明显,能够睡一会,建议她不要马上停用西药,患者执意要停睡眠药,大便3天/次。舌苔腻。

拟方:上方加生半夏10g,柴胡15g,白芍15g。

三诊:患者整体好转,吃东西感觉上腹部没有那么胀,能够入睡4-5小时,继续结合针灸,脐针等治疗。

按语:茯苓饮,是治疗胃虚水停的常用方子,加用了四逆汤、四君子汤温补太阴,中焦虚寒,得以运化,升降功能恢复,加之茯苓饮的作用,一诊能够有点点效果,比较关键,不然,患者就会再次失去信心。

二诊患者还是有少阳的问题,加了四逆散,舌苔还是腻,加了生半夏燥湿,这个也比较重要,经过二诊后患者各方面的症状都有所改善,停用西药后没有引起症状严重反弹。

胃病的部分患者有个特点,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失眠、焦虑,反复的胃部不适,主要是胀、闷,失眠。大家都记得中医有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

这类患者,很不好治,一旦涉及到情绪的问题,都会是一个耗神的过程,反反复复的焦虑,一吃点就特别敏感,加之久病成医了,什么都知道一点,又不完全懂,医生开出的药带着怀疑的眼光,吃第一次有一点点不舒服,就觉得医生不行,又质疑医生,走上了不断求医,不断换医生的路,恶性循环。

需要定下心来,找到与自己同气的医生,坚持治疗下去,与医生一起探讨减轻焦虑的情绪,一旦确定医生,就好好的吃药,不去百度,不去揣度医生处方,会慢慢好转的。

图片
图片

04

胃胀嗳气10天案

女性,53岁,2022-09-25就诊。

主诉:胃胀、嗳气10天。

现病史:患者诉10天前吃东西后出现胃胀,嗳气,口干,无口苦,无反酸,无恶心呕吐,无胃痛,足底发热,大便干、难解。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辨证:胃虚水饮,水饮上逆于胃。

辨证依据:胃胀,嗳气,舌淡苔白,脉沉细,考虑胃虚水饮,冲逆于上。大便干,难解,舌淡,脉沉细,考虑太阴病,脾虚湿阻,腑气不通。足底发热考虑虚热。

病位:里。

病性:虚。

六经辨证:太阴病。

拟方:茯苓饮加减。

陈皮30g,枳壳20g,党参15g,茯苓30g,白术60g,姜半夏20g,旋覆花10g(另包),赭石30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2022-09-29:胃胀嗳气基本消失,便干明显好转。

05

胃胀痛20天案

女,49岁,2023-02-28就诊。

主诉:胃胀痛20天。

刻诊:胃胀,胃辣痛,空腹、饱餐后均疼痛,无嗳气、反酸、烧心,无胸闷心悸,神疲乏力,腰沉着不适,平素畏寒肢冷。舌淡润,苔白腻,脉沉弦细。

中医辨证:太阴病、水饮内停、阴虚气滞。

拟方:四逆汤、外苔茯苓饮合百合乌药汤加减。

蒸附片15g,干姜10g,炙甘草30g,党参20g,陈皮30g,枳壳15g,茯苓30g,白术20g,百合30g,乌药15g,木香15g,郁金15g,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2023-03-07二诊:上症减轻,已无明显胃胀,胃辣痛明显减轻,左颞胀痛,左眼视物模糊,欲吐,吐后减轻,时有头晕,倦怠,腰痛,平素畏寒肢冷,纳少,不思饮食,寐差,大便正常。舌淡润,苔白腻,脉沉弦细。

拟方:守上方,加桂枝15g,天麻30g,制川芎30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2023-05-31因其它原因就诊,告知上证已。

按语:首诊患者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为太阴。胃痛,腰沉着不适,舌润,苔白腻,脉沉弦,为里虚有水饮内停。胃胀、胃痛、胃辣,为阴虚气滞。

故用四逆汤温中袪寒,外苔茯苓饮健胃逐饮,百合乌药汤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患者六经辨证,主要为太阴病,核心病机,阳虚,胃虚水饮为主要表现,选用四逆汤、茯苓饮为主,同时加了我治疗胃病常用的药对。

06

反复晨起胃胀案

女性,46岁,2022-06-23就诊。

主诉:反复晨起胃胀1年。

现病史:患者诉1年前出现胃部胀闷不适,晨起症状明显,在当地治疗服用泮托拉唑、促胃肠动力药,效果改善不明显,经朋友介绍来诊。

刻下:胃胀,时有胃痛,纳可,寐一般。舌淡嫩,边有齿痕,苔白厚,脉沉细。

中医辨证:胃虚饮停,痰浊内停。

拟方:茯苓饮、温胆汤,百合乌药汤加减。

枳壳15g,陈皮30g,竹茹10g,党参20g,茯苓20g,制厚朴15g,百合30g,乌药10g,姜半夏20g,木香10g,郁金10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2022-08-09:胃胀胃痛消失。

按语:该患者临床症状不多,主要是舌脉来辨,采用的是排除法,表证、半表半里证都不明显,里热不明显,就是里虚寒了。从舌脉来上,胃虚有水饮还是能够判断出来的。临床中,我常选用茯苓饮,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冯老认为本方(茯苓饮)是橘皮枳实生姜汤加健胃的人参,利尿的茯苓、白术,故治橘枳姜汤证心下硬满、小便不利或有停饮者。

我临床中用于胃痞,虚痞的治疗中,陈皮要用30克,假如虚寒明显的,可以合上附子理中汤,这个也是我常用的一个套路,有些患者虚寒明显,合上附子后,增强胃的动力,化水饮的力量增加,这段时间治疗几个呃逆、嗳气的患者用这个思路效果很好。

温胆汤,是我临床中常用的一首时方,温胆汤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首名方,主要用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原方由竹茹、枳实、半夏、生姜、陈皮、甘草六味药组成,痰热内扰心神,苔黄腻,我比较常用。

图片

作者简介

林佳明,来自钦州的一个小城,默默的努力及传讲中医,传承经方。

从事六经经方辨证传承工作,目前与利城老师已经开展了16期全国基层经方传承班。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利用周末在基层开展经方义诊工作,深受百姓欢迎。

2022年7月,与利城老师出版了《林佳明经方实践录》,算是对自己学习经方6年的一个小结。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如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及后遗症。

反复发作性眩晕、顽固性失眠、痴呆、癫痫、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头痛、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

擅长运用纯中医药治疗中风、眩晕、不寐、郁病、头痛、消渴、咳嗽、发热、哮病、喘证、胃痛、胃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及肿瘤术后、眩晕头痛以及颤震、咳嗽、喘证、胸痹、不明原因发热等疑难病症。

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强调本气自病,重视先后天两天。

图片

作者丨林佳明

编辑丨曾静怡

校对丨马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