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岁就驾崩的同治到底经历了什么?皇室丑闻频出,活到19都算奇迹

 走近历史的馒头 2024-02-25 发布于天津

一、少年登基

同治皇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

同治皇帝的父亲是咸丰皇帝,他在位期间,面临着太平天国的叛乱和英法联军的侵略,国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咸丰皇帝不堪重负,于1861年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年仅三十岁。六岁的载淳,被迫继承了大

同治皇帝即位时,根本就无法亲自处理政务,为了江山稳固,咸丰皇帝临终前任命了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些大臣却专权跋扈,不顾国家大局,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满。

 

慈禧太后有着强烈的政治野心,她联合东宫的慈安皇太后和恭亲王奕訢,发动了一场血腥的政变,将八位顾命大臣全部处死或流放,夺取了朝政的实权。

从此,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开始了长达四十八年的垂帘听政,而同治皇帝则成了一个傀儡皇帝,只能听从太后们的摆布。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慈禧太后废除了顾命大臣所拟定的“祺祥”年号,改为“同治”,意为“同心治理天下”。这个年号,也成了同治皇帝一生的写照。

二、懒惰学习

虽然已经登基,但同治可一点都没有当个好皇帝的觉悟,他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资质平平,不喜欢下功夫学习,经常偷懒玩耍,连帝师都只得无奈摇头,评价为“晨读极不振,勉强对付”。他对治国也根本不感兴趣,甚至曾说“当差劳苦”,江山在他眼中远没有玩耍来的快活。

慈禧太后虽然对同治有所期望,但又不愿意让他接触太多的政治,毕竟尝过了权利的快感之后,慈禧太后最担心的就是同治长大后影响自己的权力。慈安太后则对儿子过分溺爱,不愿意让他受到太多的压力,只想让他快乐地成长。就这样,同治皇帝也就得以混上了日子,根本没有培养出治国的能力和志向。

三、不幸婚姻

17岁的时候,同治皇帝举行了盛大的大婚典礼,迎娶了他的皇后阿鲁特氏。阿鲁特氏是慈安太后的侄女,也是同治皇帝的堂姐,比他大三岁。她是一个博学的女子,精通满、汉、蒙、藏四种文字,还能写诗作画,是一个才貌双全的佳人。

同治皇帝对阿鲁特氏一见钟情,认为她是自己的知己,选择了她为皇后。然而,这却遭到了慈禧太后的不满和干涉。慈禧太后认为阿鲁特氏太过聪明,会影响同治的判断,相比之下,她更喜欢富察氏,想让她做皇后。慈禧太后还经常插手皇帝的后宫生活,给他选妃子,安排他的行程,让他没有一点私人空间。

 

同治皇帝对慈禧太后的干涉感到十分厌烦,他不喜欢富察氏,也不愿意同阿鲁特氏相处,他觉得她太过聪明,不够温柔。他最后独自住在乾清宫,谁也不理会。他的婚姻生活,就这样陷入了冷淡和疏远。

大婚后,同治皇帝开始亲政。这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年。他在这一年里,表现出了一些治国的决心和才能,但也遭到了很多的阻碍和挫折。

同治皇帝亲政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想要重修圆明园。圆明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曾被誉为“万园之园”,是清朝皇帝的最爱。然而,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焚毁成灰,成为了一片废墟。

 

同治皇帝对圆明园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认为重修圆明园是一件光复国耻的大事,也是一件振兴民族的大事,他下定决心要将圆明园恢复原貌。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和批评。他们认为重修圆明园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而清朝的国库已经空虚,应该把钱用在更重要的地方,比如兴办实业,改革教育,增强国力。

同治皇帝对大臣们的反对感到十分不满,他认为他们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他刚愎自用,不听劝告,甚至想要罢免恭亲王的王爵,以示惩罚。最后,在两宫太后的压力下,他只能改为维修颐和园三海,作为自己的行宫。这让他心生不满和恼怒,觉得自己没有一点自主权,只能被人摆布。

五、放纵生活

或许是处处受阻,内心憋闷,同治皇帝经常微服出宫,前往八大胡同等地方寻花问柳,和一些妓女和歌女纵欢作乐,不顾自己的身体和声誉。他还和一些佞臣王庆祺等人为伍,赐予他们宫内行走之权,被其他官员们称为“汉哀帝的董贤”。王庆祺是一个奸诈的人,他利用同治皇帝的信任,敛财作恶,还和慈禧太后勾结,暗中监视同治皇帝的一举一动,向慈禧太后报告。

同治皇帝的放纵生活,不仅损害了他的健康,也损害了他的威信,让他在朝野上下失去了尊重和支持,也让他陷入了更深的孤独和痛苦。

 

同治皇帝在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突然得了天花,当时可没有疫苗,得了天花基本上等于判了死刑,虽然有太医给他开药,但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腰部溃烂、浮肿、失眠、气胀等症状,让他痛苦不堪。

太医李德立诊断他不仅得了天花,还有花柳病,多种病毒同时发作,根本无法治愈。如此皇室丑闻让两宫太后十分担心,他们还请来了西医,希望能够救回他的性命。但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同治皇帝的生命已经岌岌可危,他的死期已经不远了。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也就是1867112日,同治驾崩,年仅19岁,没有留下子嗣。清宫对外宣布他是因为天花去世,但外界普遍认为他是因为花柳病而死,是他私生活混乱的结果。

同治皇帝的死,让两宫太后十分悲痛,他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他安葬在清东陵的定陵中。他的皇后阿鲁特氏,也在同年去世,陪葬在他的身边。

 

他们的墓碑上,刻着“孝哲章皇帝”和“孝哲显皇后”的尊号。

同治皇帝的死,也让清朝陷入了新的危机,因为他没有留下继承人,两宫太后不得不再次挑选一个皇子,继承大统。他们最后选中了载湉,也就是光绪皇帝,他是咸丰皇帝的第六子,同治皇帝的弟弟,当时只有四岁。从此,两宫太后又开始了第二次的垂帘听政,而光绪皇帝也成了一个新的傀儡皇帝,他的命运,和同治皇帝一样,充满了悲哀和无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