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片情深在亮洞

 國學網 2024-02-25 发布于贵州

​    夏天到了,山野间没有了春天那树树簇拥的繁华,也没有花海涌动的绚烂,却多了几分叶的深绿,几分果的馨香。

    我和童年的伴友赖劳、和吕一路唱着水歌,轻快地走过甲塘的一线天景地,又绕过几弯景致,一边哼着水歌一边向亮洞方向走去。

   亮洞周围多数的花早已经凋谢,换来的是一树树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果实。有表面光滑的,也有表面毛茸茸的果实。它们深藏在繁密的绿叶中,一簇簇、一串串密缀着。夏风轻轻拂来,树叶婆娑,果实摇曳,那景象蔚为壮观。特别是那野枇杷,一树一树金灿灿的,沁出一种酒的香味,让人欲醉。

我们过了麒麟壁、张家田,过冒鱼井,准备到亮洞河边去。这冒鱼井很是神奇,涨出的水虽仅有手臂粗细,可井中却经常有鲶鱼,大个大个的,不会钓鱼的人甩下鱼饵,也准得五六条。我过去也去钓过,次次成功。鲶鱼吃钩很猛,甚是刺激。里面的鱼为什么总钓不完呢?谁也解释不清。不过,此井之名由此而传开,这是肯定的。

    我们三人再顺着一条杂树丛生的小水沟,来到亮洞清水河边。河水不算很大,但有些湍急,轰轰之声不绝于耳。我们跳到河心的一方石上休息,低头一看,但见清清的河水里鱼群来来往往,有黄尾、赤眼缚、白鲧、鲫鱼等,最美的要算大红鲤鱼了。还有一种鱼我呼不出名字,背上有几条紫色花纹。鱼群时而逆流而上,时而隐在这方巨石下。我抬头向左前方望去,哇!布满杂木、巴茅、五蓓树的那片山不正是小时候我们家的小米"地"吗?

    是的,那片刺草丛生的山曾是我家的小米"地",我对它的印象太深了。记得我九岁那年,父亲带我来过。当时见到的是一大片干柴枯草,不知何时是爸爸和大哥来割的,其时我并不多想,老人在这片陡坡上割、砍这么宽的棘刺野木有多辛苦,现回想起来真的不容易啊。

   父亲叫我在对面坡放牛,突然,见熊熊大火冲天,映红了整个峡谷,惊飞了很多不知名的小鸟和山鸦。火虽从上面点起,但由于干柴烈火,火势依然高十来米,很是壮观,很是骇人。待火全熄后大约三个小时,见父亲在刚烧出的灰烬中撒上小米种。几个月后,我们家在"地"里收到四大挑小米,父亲很开心,全家人都很开心。现在想起来,这不是传统的"刀耕火种"吗?

    想着传统古法,想着爸妈把我们几兄弟拉扯长大的艰辛,想到我刚工作不久,父亲两腿裹泥就走了,我们作为儿女,一点孝心都没尽到,而今天想要孝敬他老人家,可老人在哪里呢?"子欲孝而亲不待",我真的有罪啊!

   想着想着,我眼泪掉了出来。突然,和吕弟的劝慰声让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惊醒过来。

   我们挽起裤腿,小心翼翼地踩着河里的鹅卵石,顺河而下,河两边是陡峭绝壁。来到亮洞的下洞,说是洞,其实是这条清水河的出水孔。我们三人全会游泳,把衣服捆在头上,决定顺水穿过洞去,因水离洞顶足有两米高,也听老人说他们也曾游去过。到洞的那面,两面绝壁直立九天,不时苍藤倒挂,野花点点,很是怡然。奇怪的是,陡峭的石壁上竟长出一棵合一个大人抱的大树来,树根全裸露在绝壁上,如此坚硬而毫无养分的石壁,树竟也坚强地活起来。唉!人呀!有时遇到一点困难就受不了,要死报要活的,真不应该啊!

    我们时游时走,顺水走了500来米,择路回到亮洞后面的原野上,这里景色更加宜人,视野更加宽阔。偶见几块玉米地,亲切的田园风光,让人陶醉。是谁到这荒山野岭种的地呢?环顾四周,除了绿浪翻滚,树木葱茏,只见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在地里蹦蹦跳跳,寻找地里的食物,看到我们瞅它,跳一下,"吱"的一声齐飞走了。

   到了亮洞的上洞,真是别有洞天。地上平平整整,足有三个篮球场宽。洞中央凭空竖起一根"擎天巨柱",把整个洞厅的顶部顶住。如李白所说"山洞多乳窟",此洞中钟乳石颇多,奇形怪状,应有尽有。亮洞东西相通,呈"天生桥"之势,清风习习,甚是凉爽、惬意。坐在洞中往外看,大有天外有天之感,美不胜收。奇怪的是,洞顶一大片面积由海底鹅卵石和沙土凝结而成,这会不会是泥盆纪时代古海运动之作呢?

    洞的南北两壁有很多分洞,我们打着电筒,到小洞中想看个究竟。奇了,其间竟有几处小灶,有供人睡觉的平台,是谁曾经到这里居住过呢?我问大家,赖劳兄说:大炼钢铁时,河边有一座炼钢厂,那时工人们吃、住全在洞里,这些小灶应该是1958年"大跃进"时留下的。这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老一辈曾经的梦想。

看看洞内,不仅宽敞平坦,且四季微风习习,清爽宜人。再往洞外看去,如长虹般的洞口顶上,苍藤绕绕,山花争艳。往远山看去,但见杂树苍苍,野蔓葱茏、青翠欲滴。一种伞状的白叶树无规则地镶在绿浪之间,像碧玉盘中的几粒水晶宝石,像白衣少女在对人们招手、微笑……我脑中突然浮现一种久违的似乎梦中曾到过的养身胜地。此物此景,真的太美了,我不得不想到了唐代诗人李中的诗句:

闷见尘中光景促,

仙乡来礼紫阳君。

人居淡寂应难老,

道在虚无不可闻。

松桧稳栖三岛鹤,

楼台闲锁九霄云。

美师向此朝星斗,

一炷清香午夜焚。

    是啊!如此清新的空气,如此美妙、静谧之佳境,在这里隐养天年,人的心情一定很好,想老都很难啊!

    我们顺着洞口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下到中洞,此洞洞口杂木特多,有柚木、核桃木、榉木、小松树、柏木、樟木、响页大等。中洞洞中有一道深谷,刚才我们游下洞时就从谷底穿过到上洞大厅。所以现在才到中洞,中洞口常年听到水声轰鸣,如千军万马奔腾。对面有一平台,足有百余平米。平台上空掉一墩巨大的钟乳石,若以石块击之,咚咚之声绝于耳,就像电影《地道战》里的钟声一样,响彻山谷,撼心魂。

听之,看之,激动之心无法形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几人能说得好呢?

这里仅以几句诗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

一溪轰唱两山开,

三洞叠连矗云台。

绝壁垒卵谁造就,

顶跨虹长花倒开。

清风只迎避暑来,

对山桃李为谁栽?

鱼翔浅底又几弯,

遍地葱茏到蓬莱。

谁人到此安栖养,

取水烹茗忘尘埃。

本文摘自《韦章炳文集一一探赜漫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