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最可怕的一首“杀人”诗,其中一句“杀人如剪草”,狂到没边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4-02-25 发布于湖北
2018-12-11 16:08·启路文学

李白最可怕的一首“杀人”诗,其中一句“杀人如剪草”,狂到没边!读完让敌人胆寒!这首诗便是李白的《白马篇》。说起白马篇,不由得让人想起三国曹植也曾写过一篇。

而今天只给大家讲李白,他在我们心目中,不仅仅只是有诗名,他还有侠名,他喜欢任侠,仗剑江湖。

所以,李白很多诗中都可以看出一种大侠风范,譬如李白的《结客少年场行》也是一篇豪侠诗,我记得其中有几句:“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亦是一首很狂的豪侠诗。

而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更是令敌人读完胆寒的一首诗,因为诗人这首《白马篇》,表达出了一位武艺高强,一心想要报国,甚至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这种豪侠的形象。

但却又始终不得重用,壮志未酬,让人觉得很可惜,空有一身本领,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可以说李白这首《白马篇》是继曹植之后,又是一种不同的豪侠展现在大家面前。

李白喜欢仿古大胆创新,这首就是得《白马篇》的精髓再度创新而来,诗中更是突出了不一样的豪侠风格,李白的显得更狂,更不愿意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在其中表露出来,而其中一句“杀人如剪草”,亦是狂到没边,足以让敌人胆寒的一首诗。

白马篇

作者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龙马,传说中的吉祥物,代表着吉祥健康,亦是一种神话龙和马合体,可以奔跑、可以飞。所以在古代很多人就喜欢用龙马来给自己的马取名,希望自己的马长得结实,健康,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五陵豪:谓五陵豪侠,授三秦豪杰等官教。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所以说起句就不俗,他骑着带有祥瑞的宝马,这宝马白如雪毛发,一路奔腾,宝马上金鞍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显得十分耀眼,感觉自己就像五陵豪侠一样很气派。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他身上所佩戴的之宝剑,那颜色就像晚秋早晨打的霜一样,这样的宝剑很锋利,切起玉来,就如同切泥巴一样;他身上的穿着袍子也很美,袍子上面有许多明珠,就如同落日一样,美之极。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玄宗皇帝喜欢斗鸡,只要鸡斗的好,都可以得到皇帝的宠幸。万乘,是指皇帝、指天子,不是有一句话叫“天子有兵车万乘”。所以他也要把斗鸡学好,那乘坐的马车盖子,自然也是高人一等的。这里有些讽刺意味儿在里头。讽刺了当时很多将军,只有把鸡斗好,才有机会出征打仗。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弓摧南山虎”是典故,《晋书·周处传》里说:南山白额猛虎为患,周处入山射杀之。太行揉,意思是像猿一样善于攀援腾跃太行,这句大概意思是说他只要一拉弓,可将南山虎射杀,只要一伸臂,那手就像猿一样攀援腾跃太行,形容手臂很有力。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他只要一喝酒,酒后必定会展现出自己的风采,三杯一下肚,就想要耍弄手上的宝刀。意思就是说他耍刀都有瘾了,一喝酒就想耍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剧孟,是洛阳人,西汉著名的游侠,当时誉满诸侯。所以成了后世人游侠的形象,偶像。李白很推崇他的精神。这句大概意思是说他杀起人来,那就跟剪草一样,他还喜欢跟剧孟这样的游侠人物,一同四海遨游,仗剑天下。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他原先喜欢到处游荡,打抱不平,仗剑天下,可如今国难当头,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爱好,发愤要出去函谷了,他要从军临洮,他要建功立业,想报效国家了。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像这样“杀人如剪草”的游侠去从军,那只会把敌人打的丢盔弃甲,所以这句大概的意思是他驰骋疆场身经百战,匈奴们见到了他,都望风而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萧曹,是指汉相萧何、曹参。这句大概意思是说他凯旋归来时,依然是盛气凌人,豪气不改,每天都顾着饮酒,却不愿意去拜萧曹宰相,不愿意给他们下拜。

这里寓意游侠在边疆建功立业,功劳很大,而不屑给宰相们下拜!没办法,毕竟他是游侠,过惯了我行我素的生活,建功立业已经完成了,没必要再低三下四给那些没有什么功劳的人下拜。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这句更是不愿意跟这些人同朝为官,亦是有一种功成身退之意,更有不为五斗米,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所以这句大概意思是:他羞于学那些朝廷里的宪法,他做不到每日上朝,下拜,所以干脆就辞退,居住在荒僻蓬蒿的这样穷乡僻壤的地方隐居起来。

要想读懂李白这首《白马篇》一定要去了解李白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与背景。这首诗是七百三十一年,亦是开元十八年,李白那时才三十一岁,他返回了长安,他想参军报国。

所以他当时一直没能够有机会进入,没有机会参军。李白拥有一身武艺,他参军,肯定是不愿意只当一个冲锋陷阵的士兵的,他肯定是想见大将军,给个一官半职,随军出征的。

没有机会见大将军,于是李白便由曾经的游历到了落魄于市井,在这期间还屡次受到乡霸的欺凌。如是才有了《行路难》《白马篇》等千古流传诗作,诗中表达了强烈的报国心却得不到重用的郁闷。

在这首《白马篇》诗里,可以看到诗人在国难当头,边关告急之季,他不再游历四方,而是“发愤去幽谷,从军向临洮”,当他身经百战打得匈奴望风而逃凯旋归来时,他并没有贪图富贵,而是不拘礼法,也不阿附权贵,更不愿意居功邀赏,而是功成身退。

他只是一心为国为民的游侠,没有想建功立业后再享受荣华富贵,而是退隐到穷乡僻壤地方,隐居起来。这就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所以大家都喜欢的李白这样的游侠形象。

文/启路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