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站楼分期建设分析

 冬荣悦阅 2024-02-2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航空旅客量的增长是较平顺的发展曲线,而设施能力的增长是台阶状的折线。理论上来说,台阶形折线与市场需求虚线间的面积越小越经济合理。机场建设项目资本金不得低于30%,规模过大的航站楼过多地超过了市场的需求,会作为无效资产被长时间闲置。机场总体规划应有详细的、可行的航站楼分期建设方案。

1、分期建设的原则

1)整体性:处理好航站楼与跑道、站坪及塔台及进出场道路等的关系。综合考虑各阶段建设的经济性、后续阶段建设的实施难度及进度把控、未来扩建对现状陆侧交通、飞行区、航站楼运营等影响以及各阶段航站区的整体景观。统筹经济性、合理性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中的平稳过渡。

2)动态性:要求改扩建方案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由于交通量发展的可变因素、科技飞速发展交通模式变化,航空业务量预测目标变化很大,要充分兼顾远期或未来的发展需求。针对未来发展的不同可能,不同设施空间的规模需求的变化性随之加大,航站楼各功能空间最大限度的相对独立结构体系的选择上具有几个不同方向扩展的可能性。

3)弹性:随着航空业务量增加,旅客数量和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航站楼空间的功能及旅客对空间的需求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应考虑可能的空间组合形式满足不同空间功能的转换、相互拓展以及一室多用的需求。结构形式、空间高度等应充分考虑改扩建需求。航站楼的室内分隔和工艺流程的安排应满足流线完整而又能够拆卸和组装。楼内旅客服务、安检设施、专业设备等为发展预留弹性。

4)统一的模数体系:将航站楼复杂的功能都统一在模数体系下,实现视觉上和逻辑上的和谐统一建造、施工可操作性。模数体系的落地是通过不同层面分级实现的。大尺度行李系统、自动步道大的功能块和柱网都在这样的逻辑下生成,使得整个空间更具序列感和可读性。小尺度的划分往往与材料的功能工艺有关,受到材料加工的限制使得视觉上更加协调。

2、分期建设模式

兼顾远期或未来的发展需求,以近期旅客容量目标为依据,确定扩容现有航站楼,还是新建航站楼

1)航站楼集中式扩容预留航站楼设施、容量、空间、规模等,后期适度改造满足旅客量专场的设施需求。优点机场运营单位、航空公司、查验单位等集中管理国际业务、中转业、行李处理、陆侧交通设施以及商业、贵宾等服务设施集中设置。缺点是航空业务量提高有限,集中式扩容对现有航站楼及楼前交通运营的干扰大实施难。大主楼模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构型集中的主楼运营模式更为集约和高效,预留空间可暂时作为商业开发的配套功能利用。

2)航站楼单元式扩容,按照预测需求进行航站楼建设,通过新建航站楼解决各项设施需求。优点是旅客流程设施布置不受限制,旅客步行距离短;对现有航站楼及楼前交通设施运营干扰很小,实施难度小;适合不同航空公司或联盟独立运作、适应旅客容量大幅度增长的场景缺点是未来扩容投资较大;不同单元航站楼需要机场运营单位、航空公司、联检单位相对独立团队,设施设备独立建设,增加建设、管理成本;不同单元之间有中转需求,难度与要求更高。航站主楼向两侧延伸候机指廊,衔接未来新建的航站楼,形成陆侧的环抱态势,能够有效解决近远期各航站楼空侧中转问题。

上述模式并不是非此即彼,往往是混合式。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关键在于航空业务量的发展。

3航站楼分期建设流程

1)分析业务需求、服务品质提升需求、运行需求,预测定航站区年旅客量、高峰小时年旅客量,计算车道边、停机岸线、楼内设施基本数据:

2)综合研究航站楼空、陆侧资源的优势和不足,引入时间要素和经济要素,模拟航站区分期建设序列。

3)兼顾空侧、陆侧和航站楼,按照节约用地、节省投资原则,便于机场运营单位、航空公司、联验单位等管理运营、合理利用现存的设施,形成改扩建的概念方案,明确集中式还是单位式航站楼,选择前置廊型、指廊型、卫星厅式等

4)综合考虑与飞机滑行效率、旅客步行距离、近机位数量的平衡,得出基本平面和剖面。

需要结合预测选择最优的发展序列,使得航站楼不至于太过拥挤,也不至于太过空置。亚特兰大机场是很好的案例,其分阶段发展序列逻辑非常清晰,对应业务量规模,分期加建卫星厅。

4、分期建设策略

主楼涉及办票、安检及联检、行李处理设施及及空间等的扩容。候机区主要为了增加登机口及近机位。其处理策略包括:

1)主楼一侧或两侧设置未来拓展条件机电设备容量。由于工艺流程的特殊性,主楼侧面扩容可能影响现有航站楼功能流程如将安检或行李处理空间分几处设置等。陆侧拓展更加合理,不影响空侧的正常运行。

2)设置预留夹层(完成土建楼板)、预留机电设备容量,未来将预留夹层扩容为功能空间用于局部功能区域的扩容改造。由于夹层一般不在旅客主要流程上,往往将非必要功能置换于夹层上满足功能空间的扩容。

3)设置室外天井庭院、预留机电设备容量,未来将室外天井庭院扩容为室内功能空间。建议基础部分一次完成,施工尽量采用钢结构及工厂预制构件。

4)安检区周边多为办公和机房等小房间,可在原有位置前后排扩容。如果安检区扩容量较大,可进行功能置换,布置在空间较宽阔的位置。办票设施扩容应该综合考虑现有办票岛结构、原有行李系统服务柜台数量等因素。

5)行李机房具有运行不间断性火灾高危险性车辆行人共用较高的空间高度特点改造和扩展需要综合考虑运行、流程、消防等要求。

6)延伸候机长廊旅客步行距离是控制的指标。

7)增加候机指廊,要考虑扩建指廊(特别是中指廊)对空侧机坪的影响。

8)老航站楼贵宾区域往往分散在楼内多个区域,面积有限、服务单调。采用集中化、规模化、立体叠加的模式代替分散的,扁平的贵宾区设计,既为旅客提供的丰富、高品质的服务,同时也减少了贵宾区改造对航站楼运行的影响。

9)航站楼预留拓展空间往往位于办票大厅及候机厅等区域,本期进行商业开发,以购物模块或贵宾设施模块等加以利用,未来在旅客量提升后,再改造为功能设施。特别关注机电设备容量及管线进行预留。

10)国际服务功能的机场,应充分考虑国际功能设施的整合以及国内国际可转化候机区及机位的切换中转空间及设施的预留设置等。

11)竖向叠加扩展,分为屋顶增层和地下空间拓展。屋顶增层用于楼顶或采用柱网结构的灵活空间的改扩建,要处理好结构的加固和建筑局部不均匀沉降问题。地下空间拓展则是依托原有建筑的地下空间,在建筑周围增加建筑空间的方法,往往难度较大,涉及结构加固、托换、防水、管线保护、不停航施工等等。(上海机场王晓鸿)

参考文献
1.刘武君著,浦东国际机场规划故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2.郭建祥著,当代交通建筑设计多维诠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