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2 流动性的组成与衡量流动性的大小

 老徐乱收 2024-02-25 发布于北京

流动性的组成结构——载体,加上持续的活动。也可以称为:活动的载体。

换言之,流动性的组成,有两个核心要素。

第一是:载体,价值论当中,流动性的载体是人。

第二是:载体必须持续地活动。这点该如何理解呢?就像流动的水一样:当水静止的时候,就不具备能量;只有流动的时候,水才具备动能。

流动性同理:持续活动的人,才具备流动性。

根据流动性的组成,还可以作进一步推导。

推导一:流动性的大小,与人口数量、以及人口活动量成正比关系。

此处原理就和影响流水动能的大小原理一样:流水的动能,与水量、水流速度皆成正比。

图片

衡量流动性的大小,意义何在呢?

两个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或比较,其最终结果,必定是流动性更大的一方取胜。

比如当年的大清和日本,大清人口、国土面积、资源、GDP都远超邻国日本,然而,甲午中日战争,清军一败涂地。其中,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打了一仗之后,就因为维修、弹药等后勤补给跟不上,再也无法出海迎敌了——当中的根本原因,用价值论的角度来解释:就是日本的流动性远超大清。

首先,大清虽然地大物博,人口是日本的5倍多,但绝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民,成人识字率不足15%,毫无疑问是个农业国。同时,大清时期,我国的农村依旧处于自然经济模式——即农户们自给自足,无需与人交易,村与村、村与镇之间,几乎没有商业活动。这就导致了:大清虽有4亿人口,然而,绝大部分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他们的活动量非常低,劳动产出也非常低,几乎只能够养活自己的家庭,无法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比如纳税、购买国债、股票等可以支持国家工业发展的投资)。

再看看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开始了“脱亚入欧”的变革,他们大肆聘请欧美的顾问、专家,到日本指导工业化、近代化建设。倾尽全国之力,建立了大量的工厂、大学,又大范围铺设铁路、电灯、电报等交通通讯网络,还有港口、码头等基建设施,以促进对外贸易......这些基建相关的建设,可以让国内的人口活动量大幅度提升。

以电灯为例:如果电灯没有普及,那么,晚上照明只能用煤油灯、蜡烛,后者除了成本高,普通人烧不起以外,还容易发生火灾。因此,没有普及电灯的地区,其人口的生活方式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电灯普及之后,这个地区的人口自然不再“日落而息”,而是在夜幕降临之后,打开电灯照明,继续学习、劳动、娱乐等,而无论他们夜间从事什么活动,都能大幅度增加活动量。因此,通了电灯的地区,其流动性会比没通电灯之前,出现大幅度的提升。

再对比工厂的生产力和自然经济下的农村生产力水平。工厂的生产力,由工人加上厂内的机械组成,两者合一之后,产出工业品,比如汽车、轮船,或者枪炮、棉衣等,这些商品除了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以外,还能出口,换取外汇。而自然经济下的农村生产力,主要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主要产出粮食、衣物,他们产出的大部分,都只能是家庭自用,难以创造外汇。外汇的作用有多大呢?作为后起的国家,不管是大清还是日本,要想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人才,或者采购舰船,都必须依靠外汇。

图片

毫无疑问,工厂中的工人,其活动量远超耕地中的农民——因为工人的生产与机械相结合,而机械依靠燃料运作,其生产效率是普通人的数百倍。因此,农业国的主要劳动人口,其流动性远低于工业国的主要劳动人口。当年,大清和日本的流动性比较结果,最终体现在两国的外汇增长上。而双方的最终较量,则体现在甲午中日战争当中。

可见,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实力,其决定性因素,就是流动性的大小。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思考的是:我国目前的状况,究竟是怎么样的状况?这个问题,看GDP这种经济数据,是很难得到完整的信息的,必须对比一下,我国人口与竞争国人口之间的活动量、产出水平——也就是要作流动性比较,才可以有更准确的自我认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