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奇文《素书》

 dxdr大写的人 2024-02-26 发布于陕西

       《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

有一个典故大概大家都知道,黄石公故意把鞋子弄到桥下,张良毕恭毕敬的为老人拾鞋穿鞋,后来老人又几次考验张良,张良终于通过了考验,于是黄石公就把自己的一本书传授给了张良,这部书的名字有传说叫做《太公兵法》,其实是以讹传讹,这部书的名字应该叫做《素书》。张良却没有把这部书传给后人,而是将书埋进了自己的坟墓。   

张良死后大约五百年,盗墓人从张良墓里偷了这本书,才在民间流传开来。这段故事记载于宋朝人张商英为《素书》写的序里。张良虽然用这部书里的知识帮助刘邦取得了天下,但是张良也没有完全领悟书中的奥义。此典故正式名曰“圯桥授书”。
    《素书》全书一百三十二句,共六章: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和安礼。但这本书的内容可非同寻常,不仅包含治国安邦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值得我们每个人读上一读。

第一章 原始【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使,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第二章 正道【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第三章 求人之志【原文】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肃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为人尽量宽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动乱;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采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第四章 本德宗道【原文】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译文】

欲始志向坚定,笃实力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深思多谋;最安全的方式,莫过于安于忍辱;最优先的要务,莫过于进德修业;最快乐的态度,莫过于乐于好善;最神奇的效验,莫过于用心至诚;最高明的做法,莫过于明察秋毫;最吉祥的想法,莫过于安分知足;最痛苦的缺点,莫过于欲求太多;最悲哀的情形,莫过于心神离散;最麻烦的病态,莫过于反覆无常;最无聊的妄念,莫过于不劳而获;最愚昧的观念,莫过于贪婪卑鄙;最孤独的念头,莫过于目空一切;最危险的举措,莫过于任人而疑;最失败的行径;莫过于自私自利;

第五章 道义【原文】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译文】

在部下面前显示高明,一定会遭到愚弄。有过错而不能自知,一定会受到蒙蔽。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一定是神志惑乱。因为语言招致怨恨,一定会有祸患。思想与政令矛盾,一定会坏事。政令前后不一,一定会失败。发怒却无人畏惧,一定会受到侵犯。喜欢当众侮辱别人,一定会有灾难。对手下的大将罚之过当,一定会有危险。怠慢应受尊重的人,一定会招致不幸。表面上关系密切,实际上心怀异志的,一定会陷于孤独。亲近谗慝,远离忠良,一定会灭亡。亲近女色,疏远贤人,必是昏瞆目盲。女子干涉大政,一定会有动乱。随便将官职到处乱送,政治就会出现乱相。欺凌下属而获得胜利的,自己也一定会受到下属的侵犯。所享受的名声超过自己的实际才能,即使耗尽精力也治理不好事务。对自己马虎,对别人求全责备的,无法处理事务。对自己宽厚,对别人刻薄的,一定被众人遗弃。因为小过失便取消别人的功劳的,一定会大失人心。部下纷纷有离异之心,必定沦亡。既然用了人却不给予信任,必定导致关系疏远。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形于颜色,必定使人感到沮丧。承诺多,兑现少,必招致怨恨。起初竭诚欢迎,末了又拒于门外,一定会恩断义绝。给予别人很少,却希望得到厚报的,一定会大失所望。富贵之后就忘却贫贱时候的情状,一定不会长久。念及别人旧恶,忘记其所立新功的,一定遭来大凶。任用邪恶之徒,一定会有危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人。用人无法摆脱人情纠结,政事必越理越乱。失去自己的优势,力量必然削弱。处理问题、制定决策时向不仁之人问计,必有危险。秘密的计划泄露出去,一定会失败。横征暴敛、薄施寡恩,一定会衰落。奋勇征战的将士生活贫穷,鼓舌摇唇的游士安享富贵,国势一定会衰落。贿赂政府官员的事到处可见,政治必定十分昏暗。知道别人的优点长处却不重视,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反而耿耿于怀的,则是作风粗暴。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胜任其职,这样的政治一定很混浊。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人民,人民就会团结;若一味地依靠刑法来维持统治,则人民将离散而去。小的功劳不奖赏,便不会建立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大的怨恨便会产生。奖赏不能服人,处罚不能让人甘心,必定引起叛乱;赏及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就是所谓的残酷。听到谗佞之言就十分高兴,听到忠谏之言便心生怨恨,一定灭亡。藏富于民,以百姓的富有作为本身的富有,这样才会安定;欲壑难填,总是贪求别人所有的,必然残民以逞。

第六章 安礼【原文】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国、理家,可也!

【译文】

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作仔细的谋画;幸福在于积善累德;灾难在于多行不义。轻视农业,必招致饥馑;惰于蚕桑,必挨冷受冻。得人必安,失士则危。招来远客即富,荒废农时则贫。上位者反覆无常,言行不一,部属必生猜疑之心,以求自保。对上官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侮辱傲慢,必定失去亲附。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关系疏远之臣必不安其位。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信任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邪恶之士决无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没有公正刚直的部下。行将灭亡的国家,决不会有贤人辅政;陷于混乱的政治,决不会有善人参与。爱人深者,一定急于求贤才,乐得于贤才者,待人一定丰厚。国家即将称霸,人才都会聚集来归;邦国即将败亡,贤者先行隐避。土地贫瘠,大物不产;水浅之处,大鱼不游;秃树之上,大禽不栖;疏林之中,大兽不居。山势过于陡峭,则容易崩塌;沼泽蓄水过满,则会漫溢出来。弃玉抱石者目光如盲,羊质虎皮者虚于矫饰。拿衣服时不提领子,势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的一定会跌倒。

房屋梁柱软弱,屋子会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国家会倾覆。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怀恨,国家受伤。大山将要崩塌,土质会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民先受损害。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国家将受伤害。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的车,也会倾覆;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也会灭亡。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预见险恶的人事,应事先回避。害怕危险,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行事之道则吉,不符合行事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处都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恶运灾祸都向他袭来。这并不是什么奥妙的事,而是自然之理。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同忧,同恶相党,同爱同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似,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窥,同巧相胜。以上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凡人类有所举措,均应遵守这些规律,不可与理相抗。把自己放在一边,单纯去教育别人,别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去感化别人,别人就会顺服。违反常理,部属则难以顺从;合乎常理,则办事容易。部属难以顺从,则容易产生动乱;办事容易,则能得到畅通的治理。

   “本德宗道”一章的5句话,鞭辟入里,言简意赅,读懂受用不尽。

一、先莫先于修德

东汉经学大师王符说: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

一个人没有学识,最多是个愚人,但若是德行不好,举止不端,就会为祸一方。所以人这一生,唯有先修得好品行,才能安稳立世而不倒。

《史记·留候传》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天,张良路过一座桥,迎面走来一位胡须尽白的老人。就在此时,老人突然停下脚步,将自己的鞋子脱下,丢到桥底。老人当即喝道:“小子,你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张良顿时一愣,虽有不解,但看到对方年纪很大,就依他照做。他不仅捡回了鞋,还恭敬地将鞋捡回来穿在了老人脚上。谁料,老人又把鞋丢了下去,并再次唤他捡鞋。

张良苦笑一声,但仍旧照做。如此反复三次之后,老人大赞他“孺子可教”,并传授给他《素书》。

这就是,黄石公三试张良的故事。正是张良始终恭敬有礼,德才兼备,黄石公这才决定倾囊相授。古人常说:厚德载物,好人有好福。

只有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世间万物,才能为自己迎来福气。

但一个人若德行不够,就无法成就大事。哪怕侥幸获得一些成绩,福缘也是浅薄的。

《菜根谭》中有言: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

世间的财富、地位和名声,如果是通过提高品行和修养所得,那么就像生长在山野的花草自然会繁茂昌盛、绵延不断。

没有厚德,仅靠功名、机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就会像插在花瓶中的花,因为缺乏生长的土壤,马上就会枯萎。

孔子也说,子欲为事,先为人圣。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之前,先得把人做好。才华可以让人走得很快,但唯有深厚的品行,才能让人走得更远。无论何时,修一个好德行,才能拥有好福气。

二、安莫安于忍辱

秦汉时期,战火纷飞,国无法度,民不聊生。很多人因为一点小小的争执,便会大打出手,甚至丧命于此。但黄石公却一生平安无事,并且活到86岁的高龄。在他看来,人活着想要平平安安,与外界环境无关,而在于自己能忍让。很多人因为咽不下一口气,常常与人发生口角。可是在愤怒之时,不经意间,他们自己就会遭到伤害。只有捺住脾气,忍下委屈,才能大事化小,保全自己。

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国的名士。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后,用重金悬赏捉拿这两人。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改名换姓逃到陈国,做起了一个小官吏的家丁。

一天,那个小官因为一点小事就用皮鞭抽打陈馀。陈馀身居高位多年,哪里受过这样的侮辱,怒不可遏,当即想起来反抗。张耳却在旁边一把拽住了陈馀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发作。陈馀只好忍受着鞭打,直到小官离去。张耳见到他满脸的不服气,就直言道:受到一点小小的侮辱,就去和一个小吏以性命相搏,太不值得了。

听了这话,陈馀这才幡然醒悟。就这样,二人耐着性子和脾气,隐姓埋名地活了下去。直到楚汉相争两人才出山,发挥才能,最后各自封侯拜将。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争强好胜,却不知你的针锋相对只会与人结下仇怨,结果将自己置于险地。而真正有智慧的人,都能屈能伸,及时退让认怂。正如《易经》所言:“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人活于世,少一点计较,多一些忍让,才是保全自己最好的方式。

三、吉莫吉于知足

黄石公在《素书》中说:给人带来最多吉祥的,是知道满足;给人造成最大苦难的,是太多欲望。人想要活得幸福顺遂,靠的不是物质的堆积,而是依赖于一颗懂得满足的心。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张良的辅佐下建立汉朝。刘邦当即尊张良为“帝师”,并在最富庶的齐地,封地三万户,让他功居百官之首。张良却推辞不受,而是选择了贫瘠的留地,食邑万户。当时满朝文武都不理解,认为他放弃了荣华富贵实在太傻。但张良却只是摇摇头道:我有口饭吃就够了。后来他更是辞去朝廷的官职,主动退隐山林,成为一名闲散道人。每天就是云游四方,读书论道,活得十分逍遥自在。

而那些开国功臣虽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却陷入权力的争斗中无法自拔。短短十几年间,他们被刘邦屠戮殆尽。众人之中,唯有张良功成身退,就连他的儿子也能安然继承爵位。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总想着要更多的票子,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车子。可一旦被欲望捆绑,最终就会在无穷无尽地物欲追求中,变得精疲力竭。

庄子说,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生在世,三千繁华,终归一日三餐,一粥一饭。活着真的不必追求太多,只要能够吃饱穿暖,生活无忧,就是人生最大的吉祥与幸运。

四、败莫败于多私

公元前203年,韩信攻破齐国后,当即给刘邦写信邀功,请封“假齐王”。当时刘邦身处荥阳,战事十分危急。他读完来信,愤怒不已,正要写信呵斥,张良立马劝道:“如若反对,韩信必反。不如借此机会成全韩信,让他镇守齐国。”正是张良的劝告,刘邦这才安抚住了韩信,得以全力击败项羽。要知道,人的本性就是逐利的,总是为财而聚,因财而散。一个有私心之人,只肯独享利益,结局就是众叛亲离,无利可图。刘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有魄力,在关键时刻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

曾国藩在创建湘军之初,战斗力很弱,谋士们纷纷责怪兵士无能。

但曾国藩却一言不发,而是张贴一封公告:湘军的俸禄是国家正规军的三倍。兵士一听如此丰厚的待遇,内心很是感激,战场上个个奋勇杀敌。每次打完胜仗,曾国藩也不贪功,而是豪气地对部下论功行赏,加官晋爵。于是,越来越多的好汉能人,申请加入曾国藩的军队。

就这样,一支地方组建的散兵游勇,短短三两年间,就成为清军第一战力。最终湘军多次平定叛乱,曾国藩也立下丰功伟业,成为清末第一名臣。

《省心录》中云:“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总想把利益攥在自己手上,不肯让利于人,久而久之,身边的人也会渐渐疏远。而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分享利益,善于谋求更大的发展。

当你能够让利于人,聚拢了人心,到最后赚到的还是自己。

五、孤莫孤于自恃

《史记》中记载,张良一生立功无数,深得刘邦器重,却从不自恃清高。无论是文臣武将,都能与他交好。就如张良自己所说,不伐其功,不矜其能。一个人若是自视甚高,遭人嫌弃不说,还会招来祸患。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自幼神武有力,好骑射。19岁那年,他第一次独自出征,一夜之间便夺取安楚拉库、内河的20多处屯寨,掠获人畜万余,战果赫赫。一时之间,部落中诸多将领谋士,纷纷向他示好。褚英的威名盛至极点,努尔哈赤封他为贝勒,授命他执掌国政。主意。

而此时,褚英也志得意满。他开始轻视那些部落重臣,并肆意凌辱他们,久而久之,就让那些心腹怀恨在心。后来,面对皇太极等兄弟的示好,他又直言对方不配与自己相比,一下子激怒了皇太极。

很快,努尔哈赤的其他子嗣与心腹大臣就联合起来对付他。褚英孤立无援,一再落入众人设计的圈套,渐渐失去了努尔哈赤的信任。

他本可以收敛自己,等待东山再起。谁知他仍旧自以为是,想要率军谋反,结果失败后,被努尔哈赤下令处死。

古训有言,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一个人为人太过傲气,目中无人,无意间就会招致他人的怨恨。时间一久,朋友弃你而去不说,还四处树敌,最终受人孤立。王阳明说,处朋友,相下得益,相上则损。

与人交往,你只有放得下身段,压得住傲气,才能得人帮受人助,成就一番事业。

史学教授刘泗曾说,《素书》可谓为人处世之范本,中华智谋之瑰宝。原本的张良有勇无谋,独自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只得东躲西藏。

可在得到《素书》之后,他一改往日的鲁莽愚笨,变得谦逊聪慧。

后来,张良归隐山林,将此书广散于天下。

千百年来,有人通过它,悟透了人生哲理;也有人通过它,窥见了普通人成长的秘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