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如何做一名青年中医(一)

 德寿堂图书馆 2024-02-26 发布于黑龙江

一直以来,公众号都用来记录个人验案,这次就不写医案了,来闲言碎语说点别的,说起这个话题,是因为自从出来体制以来,时不时的有人问我,出来体制之后的生活怎样,也有一些同行投来羡慕的目光,说我终于自由了,相比于之前医院做住院医的生活,我确实是自由了,然而有得必有失,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

其实,体制外的生活相比于医院,是更加的残酷,对于年轻医生出来体制做中医,我并不看好,但也不要想的那么悲观,我这也不是慢慢走出来了么。

那么,如何在体制外做一个被患者认可并能养活自己的中医呢。首先,不管任何医学,都是充满着实践性的,从古至今,中医学的医案可谓是数不胜数,如果你想学习某名医之医案,在现在这个年代,可谓是唾手可得,而且在80.90年代,国内可是有一批响当当的名中医,如焦树德、赵绍琴、蒲辅周、刘渡舟,王绵之等等等等,然中医界到了今天,却又为何如此之凋零,纵观以上诸多名医,莫不是在很年轻之时即开始行医生涯,在我读到的书中,有十几岁即开始挂牌行医者,当然这放到当今之社会可以说是不可能之事,犹记得我在本科毕业后于重庆市长寿区某医院工作时,因当时刚刚毕业,还无法考取执业医师证,却也陆陆续续的治好了一些病人,故时有患者来求诊,后被相关领导知道,即对我破口大骂,并言语中透露着满满的嘲讽(具体内容已不记得),后来考上研究生,也一直未停止中医临床。

以上所谈,并不是要说明什么,从个人的经历而言,行医实践要趁早,因为要有不断的实践,才能让你有临危不乱的能力,才能在临证之时,胸有成竹;况且,现在中医院校的教育是非常失败的,按照正常流程来说,本科五年加上硕士研究生三年,学医八年,殊为不易,人生又有多少个八年,然而许多同学在硕士毕业时,却仍是方剂都背不出几首,就更别说运用中医看病了,毕业了之后,绝大部分同学进的是住院部,不管是西医院或者是中医院,都是以西医为主,想着出来体制,又没病人,都养不活自己,因此并没有这个勇气出来体制。

如果做到了较早实践,那么便迈出了以后走出体制的第一步,我仍然清晰的记得我治疗的第一个患者,是一个闭经的女性,没想到经过三包中药之后即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后我对中医便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来在实习期间及在重庆工作期间也陆续治好了一些病人,临床验证,如果辨证准确,中医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因此,中医也是一门医学,也照样的可以治病救人。

对于实践,可以说我是有点先天条件,因父亲在我们当地是名中医,在世时患者可是络绎不绝,尤以治疗脱发而闻名十里八乡,本人最近治疗一斑秃男性,亦取得良好疗效,皆在于学习父亲之经验,这个医案在这里就不说了。可以说家庭的环境对我是有点熏陶的,虽说有点耳濡目染,但是长期在外地上学,故此影响也不是很大。

所以说,实践是第一要素,但是在实践之前,也是需要有一定的中医知识储备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记得在考研笔试之后,我得到一个机会能跟诊全国名老中医王德祖老先生,由于个人较好的中医基础,先生对我十分欣赏,可以说对我是倾囊相授,对我于中医治病上的思路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正是有了不断实践的机会,因此在临床上可以说是有得有失,因为总是会有治的好的病人和不好的病人,对于疗效好的患者,可以记录下来,这也是我创建公众号的原因之一,临床疗效欠佳的患者,也可以及时的反思,所以说半日临证半日读书是作为一个中医提高自己所必备的。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