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中见真知 | 这三本书写尽了人生苦难

 新用户6821qQ7i 2024-02-26 发布于安徽
人生是苦的,所以人们不断追求美好。
世间苍生百态,各有各的苦和甜。
人是不断修行精进的,不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都是在积累,在积累中质变。同时,我们看人,要分两个角度,一种是个体的人,一种是群体的人。个体的行为永远无法摆脱群体特征,群体也影响着个体。所以,我们要热爱群体的人,而从个体的角度不断修行。
有三本书,把人世的苦难写到了极致。
第一本:《悲惨世界》 作者:雨果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杰作和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冉·阿让的个人经历展开,通过他的命运变迁,展示了从拿破仑战争到法国七月王朝期间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和宗教信仰。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丰富的主题和情节,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苦难和命运。
冉·阿让是一个苦刑犯,因为偷窃一块面包而被判刑,加上越狱,共坐了十九年的牢。出狱后,他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斥,发誓要报复社会。然而,在善良的主教米里哀的感化下,他化名马德拉,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努力工作,最终成为了一个富翁和市长,并且乐善好施,被选为市长。在他的生活中,他认领了孤女柯赛特为义女,并为了救一个无辜者而承认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落入了警察沙威的手中。然而,他设法逃脱了,并在多年后救了沙威,后者因此感动而投河自尽。最终,柯赛特嫁给了马吕斯,而冉·阿让则在柯赛特的怀中死去。
《悲惨世界》的创作背景来自于多个事实,包括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面包而判苦役的故事,以及雨果自己的好友维克多年轻时的逃亡生活。雨果在创作过程中还搜集了大量有关苦役犯和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并参观了苦役犯监狱,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这些经历都为他创作《悲惨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悲惨世界》通过主人公冉·阿让的命运变迁和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苦难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苦难,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这本书以其充满激情的文笔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第二本:《追风筝的人》 作者:卡勒德.胡塞尼
《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所著的一部小说,以阿富汗的历史变迁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关于友情、家庭、忏悔和救赎的感人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与他的忠实朋友哈桑一同在阿富汗的喀布尔市长大。两人情同手足,共同经历了许多快乐的时光,尤其是在追风筝的比赛中,他们配合默契,总能赢得比赛的胜利。然而,在一次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帮助阿米尔赢得比赛,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和侮辱。阿米尔因为软弱和自私,没有站出来保护哈桑,这导致哈桑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一事件让阿米尔深感愧疚,也使他与哈桑之间的友情出现了裂痕。
随着故事的推进,阿米尔因为家庭变故和战争爆发等原因,被迫离开了阿富汗,前往美国生活。然而,他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中,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愧疚和痛苦。多年后,阿米尔得知哈桑已经死去,而他的儿子索拉卜正生活在苦难之中。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阿米尔决定回到阿富汗,寻找索拉卜,并为他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在阿富汗,阿米尔经历了种种艰辛和危险,最终找到了索拉卜。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救赎,也重新找回了与哈桑之间的友情。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深刻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良知、懦弱和勇敢等问题,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具有强烈人文关怀和深刻思考的小说。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阿富汗人民的苦难和痛楚,也启示我们要珍爱亲情、友情和爱情,向往和平与理解,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三本:《活着》 作者:余华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这部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可捉摸。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可捉摸。
《活着》是一部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作品,其内容层面的多重阐释、叙事手法的别具一格、语言风格的简洁纯净,都使得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小说通过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描绘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以及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并在苦难中磨砺生命的坚强。
《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它揭示了人性的温暖和坚韧,以及人们在面对苦难时的顽强生命力。
《活着》出版后,打动了无数读者,经过时间的沉淀,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已被译介至英、法、德、意、日、韩、俄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获得国内外多个文学大奖,余华也凭借这部作品于2004年获得法兰西艺术和骑士文化勋章。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深刻反映人性、命运和生活哲理的小说,它以简洁纯净的语言风格和独特多样的叙事手法,展现了人在面对苦难时的坚韧和顽强,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这三本书,我以各种方式读过多遍。好的作品,给人以力量。这些平凡人的生活苦难中蕴含了巨大的奋斗力量,鼓励人们奋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