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丧致乎哀而止(19-14)

 经义工坊 2024-02-27 发布于重庆

子游对孔子所提倡的丧礼有正确领悟,认为在丧礼中要注重内心真诚的情感,而不应追求表面的丧礼仪式。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注释】
丧:居丧。
致:达到。
:悲戚。
止:足,足够、停止。
【译文】
子游说:“居丧达到悲戚的程度就可以了。”
本章有两种理解。
一种认为是劝人节哀,不要因为过于悲伤哀痛而伤神伤身。《孝经》讲,“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孝道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的基础、根本在于爱护自己的身体、性命,进而爱护自己的道德、名节。孝子尽孝不能没有节制,所以要“三日而食”,孝子为孝尽到哀戚、哀思就可以了,三天之后一定要吃饭。圣人为政首先就要“教民无以死伤生”,不要因为死去的亲人而伤害在生的人。
一种认为是教人尽哀,居丧时应注重内心尽哀,而不是过于追求表面形式。《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孔子说“丧,与其易也,宁戚”。礼的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真实、真诚、真心才是关键所在治丧与其在仪式上面面俱到,不如内心真正悲痛。
孔子特别讲求人内心对已故亲人的哀戚,可见后一种理解应更合孔子本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