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云翔 | 长江万里图创作始未

 HJ弘一墨子 2024-02-2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尽在宏思佳构中
中国画学研究·双月论坛
罗缋沅/文
施云翔早年就以善画峨眉云海而著称于画坛,后客居岭南,则以扎实的绘画功力引人青睐,尔后北上京城,受聘于清华大学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作导师,饮誉著著,追随者众。

为山河立传,自宋起,宫廷的画家们大多奉诏画过《千里江山图》《潇湘奇观图》《清明上河图》《溪山清远图》……那些周密不苟,不遗细节的对穷形尽相的追求,谱写着一种山水与人为生命共同体的精神。以后,明人周臣、近代张大千、吴冠中都画过《长江万里图》,进入当代,更有多人合作,画出过150米与200米的同名《长江万里图》,似乎应了各人心中有各自的哈姆雷特。云翔擅作大画,天命之年时,他用十六通景屏形式,以浅绛法绘百米《长江万里图》,幅高193厘米,为一美籍华人收藏,被人称之为“前长卷”。以后又应邀以泼墨泼彩法,画三十米“后长卷”,亦为香港某文化机构收藏。

为了画长江,他去过长江源头,跑过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岷江及嘉陵江、峡江,一路东行至东海长江出口,获写生速写稿和水墨画稿数百张。前《长江万里图》从2000年开笔到完成,花了八年时间,再加上前期采风写生收集素材查阅资料,历时两年,可谓十年磨一剑。作为通景组画,序为,《西岭晴雪》《岷江源远》《嘉陵江畔》《奉节新城》《白帝朝晖》《夔门雄峰》《宁河清远》《巫山祥云》《神女观景》《神农溪口》《巴东古城》《西陵回望》《高峡平湖》《三峡大坝》《大江东去》《东海之晨》计16段组成。
图片
施云翔 · 巫山十二峰
图片
施云翔 · 西江月
图片
施云翔 · 神女峰
图片
施云翔 · 巫山云起

云翔移居北京后,以近代绘画大师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等前辈艺术思想为学术导向,研习张大千先生的青绿山水和泼墨泼彩,进而再次创作了《长江万里图》。他以传统青绿山水技法和现代泼墨泼彩技法相结合,“取元人笔墨,借宋人丘壑,接唐人气象”,以“大唐雄风”古典精神为发力点,脱离写生状态,断开时空,剪切视向,以幅长30余米的长卷完成斯图,可称是十年前创作的百米长江图卷的“精缩版”。
万里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其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全长计6397公里。在众多万里长江图式与新的文化语境中,云翔是用什么样的审美视野与表达方式写照出他的画图?
在施云翔的笔下,从来就有一种大写的使命担当。他创作的《长江万里图》铿锵华美,在解衣磐礴中,巡礼般地建构出一幅崇高广阔的视象。崇高是对理想的尊崇,它不是笔墨的比拼,而是背后那颗仰望的心灵;崇高不是浅陋的优美,而是一种对伟大与神圣的崇敬与对至善至美的渴望。云翔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绘画品质,似乎比他的那些笔墨皴法更具备表达的意义。那些磅礴蓬勃气韵建构出的大情景、大气象、大视野,把一种“好去长江千万里,雄风飞腾上龙门”的气势与劲道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文本意义看过去,意象之气流淌于笔墨间,虽然仍以叙述的方式附着于物象上,但弥漫出的深邃气息,却彰显出独有的审美价值及生命力。星云大师言:“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云翔的画作,当然是他对壮丽河山的由衷肯定与流光溢彩的精神光照,必然成为他的心灵图式与个人生命体验的物证。
图片
施云翔 · 川江云岭
图片
施云翔 · 长江云水(局部1)
图片
施云翔 · 长江云水(局部2)
图片
施云翔 · 长江云水(局部3)
图片
施云翔 · 长江云水(局部4)
也许,长卷才是真正的散点透视。那缓慢的轴式叙述,好像用一种移动焦点在远景、中景、近景间铺陈物象与故事。那缓慢的轴式叙述,似如以一种展卷流观的阅读方式,让你在移形换相的游动间或者在由空间流动带来的时间感中去体验审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云翔笔下的《长江万里图》以俯视、平视为主,而备显慈和仁爱与尊崇。山的高远、深远、平远所构成的景层,横空出世,元气淋漓,在山峦叠嶂,云遮雾锁中,构建出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况味。不时又将视距贴近物象,以营造出钟情的重心,甚至放低视角,有意地把崇敬写在了纸上。还常常把岚光瑞云画入画面,让祥和之气荡漾在整个画境里,从而在莽莽苍苍间高扬起主体的生命情调与时代精神的内核。
从主观方面讲,中国画泼墨法在中唐兴使,近现代泼彩为大千先生始发,无论在实景前泼洒还是虚实兼用,都追寻着一种生命流动与灵气往还。也许,泼彩为用笔找寻到大块吞吐胸臆的渠道,技艺服从于心境,而成为一种自由奔放的表达。云翔的绘画看重对主观心象的审美体察与笔墨再现,多向度研习使他的画作充满一种饱满的自由基。曾经,范宽潜心于终南山麓而创立雨点皴法,倾情谱写出大自然雄强博伟的至境;倪赞醉心高洁,反反复复地洗石洗树洗地洗自己心爱的女人;宾翁善积墨之法,于一纸上反复积染,以求浑厚华滋之胜景……一流的艺术家,无不见他人之未见,得他人之难得,言他人之未言。依心游艺,物我相悦,寄己之情于自然的大化中去悟对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情怀,而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态度与生命哲学的认知。在云翔的画作中,笔精色胜,墨彩腾发,自有一种宏大叙事礼赞山河的意蕴,而焕发出奇妙的神采。
清代美学家刘熙载的《艺概》以为:“文有仰视,有俯视,有平视。仰视者,其言恭;俯视者,其言慈;平视者,其言直。”施云翔融通大风堂、金陵画派、岭南画风及北宗技法,那雄健的用笔,质朴的皴法,撼人的气魄,从不止于再现山重水复,而是从中撷取物象精神,在构建中植入诗意,在笔墨中托付梦想,把一种从历史中走过来,识见过富足繁华,沾染过唐诗宋词,在情感的淘洗历练中,创造出主体表达的艺术符号,重铸伟构,自成范式,于当今山水画坛间,岂能不称雄?
当下,正是他创作的井喷期。每朝山拜水必有佳作问世,大有见山见水必有题咏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气派。真乃谓:画笔无疆,山川有幸。时光不老,岁月吉祥。大江东去,浩浩荡荡。
《长江万里图》长卷全景
图片
图片
一、西岭晴雪
图片
二、岷江入川
图片
三、嘉陵江畔
图片
四、奉节新城
图片
五、白帝朝晖
图片
六、夔门雄峰
图片
七、宁河清远
图片
八、巫山祥云
图片
九、神女观景
图片
十、神农溪口
图片
十一、巴东古城
图片
十二、西陵回望
图片
十三、高峡平湖
图片
十四、三峡大坝
图片
十五、大江东去
图片
十六、东海之晨

施云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北京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家》杂志原副主编、中国徐悲鸿画院原副院长、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特聘教授、原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授、大风堂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画研究会大风堂画院院长、深圳现代丹青画院院长、徽州金碧山水画院名誉院长、四川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理论系研究生毕业。
著有《中国画学谱·云雾山水卷》《山水画导学范本》等,其论文《论中国画的意象道学观》《中国画的立意与美学思想》收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文艺年志》,部分学术文章多有发表于国内各类报刊。

图片

声明:本平台是用于欣赏与学术交流,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