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方集(精品)

 中医无敌 2024-02-27 发布于广东

1)葛根50克,白芍、黄芪30克,炙甘草、苍术、威灵仙15克,桂枝、附片、羌活、生姜、大枣各10克,麻黄5克。

2)桃仁、红花、当归、羌活、秦艽各12克,地龙、牛膝各20克,五灵脂、川芎、没药、香附各9克,生甘草、全虫各6克。

3)龙胆草15g,山栀15g,黄连15g,土茯苓30g,蒲公英25g,生石膏30g,知母15g,虎杖30g,薏苡仁50g,白茯苓30g,车前子30g,甘草6g,白芥子30g,浙贝母15g,秦艽20g,羌活15g,独活20g,苦参15g,赤芍30g,川芎25g

4)苍术15克,川牛膝20克,独活15克,车前子20克(包煎),当归15克,黄芪20克,防己20克,秦艽15克,薏苡仁30克,木瓜20克,桑寄生30克,甘草6克5)黄茋50克,妊娠、附子、制半夏、羌活、白芍、仙灵脾、萆薢、当归、枣仁、茯苓各9克,防风、细辛、独活、肉桂、炙甘草各6克,川芎4.5克。

5)土茯苓30 g,萆薢15 g,薏苡仁20 g,木瓜10 g,山慈菇10 g,泽泻15 g,泽兰15 g,王不留行30 g,牛膝15 g,蒲黄10 g,车前草10 g,覆盆子15 g,金樱子15 g,甘草5

6)当归9g,羌活9g,防风6g,天麻6g,猪苓30g,泽泻30g,茵陈15g,黄芩9g,葛根15g,苦参9g,生白术15g,炙甘草15g,威灵仙30g,秦皮15g,秦艽15g,土茯苓30g,萆薢15g,黄芪30g,生姜9g,大枣9g

7)萆薢20 g,泽泻15 g,车前子10 g,玉米须15 g,秦艽10 g,土茯苓15 g,豨莶草15 g,防己10 g,山慈菇15 g,苍术、白术各10 g,丹参15 g,郁金10 g,六一散15 g

8)患者未诉明显不适,诊其脉细,舌体胖大,苔白厚,大便溏,日一次。门老师施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 党参9 g,白术12 g,茯苓15 g,山药15 g,桔梗6 g,甘草6 g,薏苡仁12 g,砂仁6 g,怀牛膝9 g,枳实6 g,生姜9 g,大枣4 枚

9)左膝关节及左大拇趾跖趾关节处红肿疼痛加重,服药后无缓解,口干、口苦不欲饮。纳差,大便干,小便黄。睡眠一般。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数。辅检: 血尿酸: 705μmol /L,ESR: 30mm/h,CRP: 25mg /L。诊断: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痹阻) 。治法: 清热利湿,健脾益肾。处方: 苍术15g,黄柏10g,薏苡仁40g,怀牛膝20g,泽泻15g,土茯苓30g,车前子10g,茯苓15g,炒白术20g,虎仗20g,萆薢15g,玄胡20g,川楝子10g,山茱萸20g,女贞子20g 全蝎15g,僵蚕10g,生甘草6g

10)大黄10g,土茯苓30g,赤芍、白芍各30g,丝瓜络15g,青风藤30g,生甘草6g。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11)苍术12 g,薏苡仁15 g,黄柏10 g,川牛膝20 g,土茯苓20 g,肿节风20 g,制半夏12 g(先煎),赤芍15g,泽兰、泻各15 g,蒲公英20 g,延胡索20 g,滑石20 g,淫羊藿15 g,制首乌15 g

12)土茯苓150g,忍冬藤60g,金银花30g,玄参30g,当归15g,葛根30g,车前子30g,薏苡仁60g,滑石30g,淡竹叶10g,苍术10g,黄柏10g,川牛膝20g,山慈菇10g,威灵仙30g,甘草10g。

13)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防风10g,当归10g,红花10g,丹参3g,桂枝10g,灵仙10g,元胡10g,香附10g,全虫10g,蜈蚣3条,乌蛇1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14)当归、黄芪、白晒参、红藤、桃仁、红花、土茯苓、泽泻、蕲蛇、乌梢蛇各60克,全蝎、牡丹皮、海马、白豆蔻、砂仁各40克薏苡仁100克黄柏50克蜈蚣8条炒白术、生甘草各20克;制成蜜丸,每次2丸每天3次

15)息痛汤  土茯苓30克 赤芍15克 川牛膝15克 金钱草15克 萆薢15克 苍术10克 汉防已10克 威灵仙10克 山慈菇12克 黄柏9克 红花6克  发热口干喜冷饮者,加石膏、生地、丹皮; 关节肿胀明显者,加虎杖、海藻、两面针  关节剧痛难忍者,加蜂房、白芷、穿山甲、皂角刺 大便干结难解者,加大黄、瓜蒌仁  血沉偏高者,加豨莶草、鸡血藤、海桐皮 局部形成结节者,加莪术、海藻、琥珀  

16)五土五金汤  金钱草30克 土茯苓20克 金银花20克 金刚刺20克 土牛膝20克 土大黄20克 海金沙15克 土黄连10克 土鳖虫10克 金莲花10克 伴全身发热者,加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 湿重而关节肿甚者,加萆薢15克,防已10克  关节色深而瘀重显著者,加穿山甲10克、赤芍10克 关节灼热明显者,加蒲公英20克、七叶一枝花15克 

17)川乌头、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细辛3克,土茯苓30克,生姜3片寒湿痹阻型:寒湿痹阻型痛风的症状主要有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

18)白术、川牛膝、石韦各20克,猪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麦、蓄、车前子(包煎)、熟大黄、红花、穿山甲、当归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土茯苓50克.脾虚湿阻型:关节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关节畸形、僵硬,有痛风石,自觉气短,纳呆不饥,舌淡红苔白腻,泄浊通络,运脾渗湿汤(经验方)加减。

19)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灵仙、萆、泽泻各15克,山栀、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湿热痹阻型:此类型的痛风主要症状有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汤加减。

20)独活、防风、川芎各10克,秦艽、当归、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鸡血藤各15克,细辛3克,肉桂、人参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肝肾亏虚型:痛风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腰膝酸软,肢体活动不便,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治以补益肝肾,除湿通络,独活寄生汤加减

21)

桂枝 12g ,白芍15g,知母 30g ,防己 30g ,苍术 12g ,制附子
6g,麻黄 10g ,生甘草 15g ,土茯苓 100g ,猪苓15g,泽泻 30g ,滑石 30g.

川萆薢 30g疼痛加制乳香、制没药各 10g,丹参 30g ,体虚高龄加黄芪

22)三金排石汤治疗,组方为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苇、滑石、土茯苓、虎杖、泽泻、川牛膝、车前子、白芍、延胡索、威灵仙,水煎温服,早中晚各一次,连续治疗一周。

23)黄柏 15克,苍术 15克,薏仁 30克,萆薢 15克,地肤子 15克 松节 15克,秦艽 15克,赤芍 12克,丹皮 12克,川牛膝 10克,紫草 10克,甘草 6克。

24)南星(姜制)、苍术(泔浸)、黄柏(酒炒)各60克,川芎30克,白芷15克,神曲(炒)30克,桃仁15克,威灵仙(酒拌)9克,羌活9克,防己15克,桂枝9克,红花(酒洗)4.5克,草龙胆1.5克。上为末,曲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痛风,上、中、下一身尽痛。

25)萆薢15土茯苓15威灵仙15桃仁10红花5泽泻10泽兰10薏米30车前子15苍术10山慈姑5水煎服每次150毫升日三次

 26) 黄茋20克,茵陈、附子、制半夏、羌活、白芍、仙灵脾、萆薢、当归、枣仁、茯苓各9克,防风、细辛、独活、肉桂、炙甘草各6克,川芎4.5克。

27麻黄15g 连翘30g 杏仁15g  赤小豆60g 大枣12枚 生姜 30g桑白皮15克,炙甘草10克 乳香 15g 没药 15g   银花藤120g   薏米80g  苍术 20g 2丑 30g  生地 60g  大黄[后下]15g。同时外敷用药 , 生乳香生没药各15g大黄50g生栀子60g硫酸镁150g冰片6g芒硝150g。

28)桂枝12g,白芍15g,知母30g,防己30g,苍术12g,制附子6g,麻黄10g,生甘草15g,土茯苓100g,猪苓15g,泽泻30g,滑石30g, 川草薢30g。

疼痛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0g,丹参30g,体虚高龄加黄芪

29)痛风断根汤:苍术9,黄柏9,川牛膝9,薏米30,泽泻15,萆薢18,土茯苓15,苏木9,大黄15,蜈蚣一条,全蝎6,制马钱子0.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禁食啤酒海鲜辛辣,注意:大黄性寒泻热通便,不宜久服,年轻人可以前七天服用,七天后去掉大黄,其它药继续用,年老体弱者可以不用大黄。

30)土茯苓、川萆解、徐长卿各20克、忍冬藤、连翘、赤芍、白芍、秦艽、威灵仙、干地龙、虎杖、白芥子各15克、白僵蚕10克。每曰一剂,水煎分3次服

31)薏苡仁30克,忍冬藤15克,玄参15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木瓜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独活10克,金银花10克,细辛3克,甘草6克

32)苍术15克、黄柏15克、知母12克、生石膏30克、金银花15克、忍冬藤20克、连翘12克、木瓜20克、地龙15克、薏苡仁20克、老鹳草15克、川牛膝15克、威灵仙15克、秦艽12克等。水煎服,一天一剂,15剂一个疗程。减少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禽肉、豆类等,多饮水,促进体内尿酸的排出

33)苍术9g、黄柏9g、川牛漆9g、薏米30g、萆薢18g、泽泻15g、土茯苓15g、泽兰9g、苏木9g、大黄5g(后下)

34)生葛根50g,苍术。白术各10g,薏苡仁30g,豨莶草15g,怀牛膝12g,黄柏10g,丹参20g,地龙15g,秦艽15g,独活12g,防己12g。

35) 黑附子6g(先煎1小时) 麻黄10g 防风10g 桂枝10g 白术10g 知母10~25g 白芍30~180g 土茯苓30~60g 羚羊角丝3~9g(单煎) 忍冬藤30 甲珠10g 蜈蚣3条 炙甘草10g 水煎服。可同时配合西药秋水仙碱口服治疗,效果会更好

36)葛根30g,柴胡9g,黄芩、山慈菇、金果榄、两头尖12g,木贼15g,大黄6g,甘草10g,发作期,,关节疼痛,皮肤发红发张,加生石膏,重用大黄,慢性迁延期,关节发紫发暗,皮肤组织发硬,去金果榄,黄芩,加茜草,泽兰,桃仁,出现痛风石,加陈皮,蛤蚧,浙贝母,间歇期,关节痛减轻,肌肉僵硬,合八珍汤。

37)

丹参12 g  山慈菇 20 g   牛膝15 g   制南星 10g  苍术12 g   丹皮12 g  桂枝10g   薏米30 g   蚕沙10 g 

土茯苓30 g  黄柏12g   威灵仙20g   萆薢20 g   秦艽15g     白芍10 g  地龙10 克   山茱萸10 g 百合10 g

鸡血藤20g
关节 热 红肿 :加 三七   忍冬藤   石膏 各10 g
痛风石 :加 金钱草   海金沙 各30 g  
疼痛加      炮山甲5 克   全蝎3 克   蜈蚣 2 条



 38)碳酸氢钠片、醋酸泼尼松片、吡罗昔康片
            用法:
            以上三种药,痛风发作时,也就是脚趾、手指或关节疼痛时服用,三种药各服两片。
            轻微疼痛者,一天服一次就能见效



39)九藤酒

  【原料配方】青藤(青风藤)、钩钩藤(钩藤)、红藤(即理省藤)、丁公藤(即风藤)、桑络藤(络石藤)、菟丝藤(即无根藤)、天仙藤(即青木香),阴地蕨(名地菜、取根)各120克,五味子藤(俗名红内消),忍冬藤各60克,白酒3000毫升。
  【制作方法】将前10味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不可泄气,浸泡5-7日后即可取用。酒至半添酒,味薄即止。
  【功效主治】疏风通络。主治远年痛风及中风左瘫右痪,筋脉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等症,其功甚速。

  【服用方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3次。病在上食后及卧后服,病在下空腹食前服之。



40)处方:红花12、白芷15、防风12、威灵仙12、木瓜15、海桐皮12、豨莶草12、透骨草12。(用量:克)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剂。

功效:用于缓解痛风四肢、关节、肌肉疼痛症状。

上方药可视症情加减:

① 风邪偏盛加五加皮、寻骨风;

②寒邪偏盛加制附子、细辛、桂枝;③湿邪偏盛加萆薢、苍术;

④ 湿热偏盛加栀子、黄柏、忍冬藤;

⑤ 关节疼痛麻木加莪术、全蝎、白花蛇、徐长卿;

⑥ 关节肿甚加防己、泽泻、车前子;

⑦ 关节冷痛加细辛、干姜、制附子;

⑧ 肌肤麻木加穿山龙、海风藤、蜈蚣、络石藤;

⑨ 阳虚甚加干姜巴戟天、肉苁蓉;

11、阴虚甚加生地、石斛、鳖甲;

12、下肢关节痛加牛膝、独活、青风藤;

13、上肢关节痛加桑枝、姜黄、威灵仙;

14、腰膝酸软加川续断、鹿衔草、鹿角胶;

15、血瘀明显加赤芍、红景天、生蒲黄;

16、皮下结节或痛风石加僵蚕、全蝎、白芥子、胆南星等;

17、小便不利加鲜竹叶、白茅根有利尿、防止痛风合并症。

禁忌:血虚者不宜服,疼痛非风湿者不宜用。


41)

大黄、栀子各60g,三七、红花各15g,桃仁、蓖麻各30g,冰片5g,樟脑10g,芒硝180g。

用法:先把前四味药研末,再加入后五味药研成油腻之药散。

使用时取适量蜂蜜调和,外敷患处,用塑料薄膜盖上包扎,每八小时换药一次。

方解:该方止痛消肿迅速,六小时后,红肿开始消退





42)苍术12g,酒黄柏9g,牛膝9g,猫须草30g,车前草30g,桃仁9g,酒地龙9g,神曲15g,桂枝3g。

加减:痛风急性发作,症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苔黄浊腻、舌质红、脉滑数者,重在清热毒,加用防己、忍冬藤、紫花地丁;关节红肿刺痛、肿胀变形、屈伸不利,局部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者,当清热、行瘀并重,在加用防己、忍冬藤、紫花地丁清热毒的基础上,再加用炒蒲黄、酒川芎活血行瘀;肥胖、高血脂者痛风发作期,症见关节肿胀、胸脘痞满、苔白腻、脉弦滑者,加用羌活、胆南星、薏苡仁;痛风反复发作,症见关节变形、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者,加用生地、生白芍、百合。此外,对于痛风急性发作、肿痛明显者,施仁潮常嘱患者配合透骨凝膏(胶)类产品外用,主要原料有龙胆草、黄柏、土茯苓、透骨草、羌活、威灵仙、皂角刺、薄荷等;对于痛风高尿酸者,可取百合、薏苡仁、栀子、木瓜、山楂、桃仁、金银花、槐花等原料适量代茶饮,对降尿酸、控制发病有帮助,痛风发作时还能辅助消除炎症、减轻病痛。

豆类及蔬菜类:黄豆、黄豆芽、绿豆芽、豆苗、扁豆、紫菜、菜花、香菇等。

肉类:各种肉类、动物内脏、肉脯以及鸡汤、鸭汤、肉汤等。

水产类:海产类(墨鱼、鱿鱼、带鱼、鲍鱼、蟹、龙虾、鱼卵、鱼干等)、贝壳类、虾类、海参等。

其他:酵母粉、各类酒,尤其是啤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