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长统《昌言》卷4德教篇诗解5先古制休王政不平詐僞獨售節義難復洁士见贵論道必求高明之士幹事必使良能之人

 琴诗书画情 2024-02-27 发布于山东

仲长统昌言卷4德教诗解5先古制休王政不平詐僞獨售節義難復洁士见贵論道必求高明之士幹事必使良能之人

题文诗:

在位之人,有乘柴馬,弊車者有,食菽藿者,

有親飮食,之蒸烹者,有過客不,敢沽酒市,

脯者矣有,妻子不到,官舍者矣,有還奉祿,

者矣有辭,爵賞者矣,莫不稱述,以爲淸邵.

非不淸邵,而不可以,言中.好節之士,

有遇君子,而不食其,食者矣有,妻子凍餧,

而不納善,人之施者,有茅茨蒿,屏而上漏,

下濕者矣,有窮居僻,處求而不,可得見者,

莫不歎美,以爲高潔.此非不高,潔而不可,

以言中也.夫世之所,以高此者,亦有由然.

先古之制,休廢時王,之政不平,直正不行,

詐僞獨售,於是世俗,同共知節,義之難復,

持也乃舍,正從邪背,道而馳姧;彼獨能介,

然不爲故,見貴如使,王度昭明,祿除從古,

服章不中,法則詰之,以典制貨,財不及禮,

則間之以,志故向所,稱淸邵者,將欲何矯?

向所歎云.高潔者欲,以何厲哉?故人主,

能使違時,詭俗行無,所復剴摩;困苦難爲,

之約無所,復激切;歩驟乎,平夷之塗,

偃息乎,大中之居;人享其宜,物安其所,

然後足以,稱賢聖之,王公中和,君子矣.

古君於臣,無不答拜.雖王有變,不必相因,

猶存大者.御史大夫,三公之列,今不爲起,

非也爲太,子時太傅,卽位之後,宜常答拜.

少傅可比,三公爲起.周禮王爲,三公六卿,

錫衰,諸侯緦衰,爲大夫士,疑衰及於,

其病時,皆自問焉.古禮雖難,悉奉行,

師傅三公,所不宜闕.凡在京師,大夫以上,

疾者可遣,使修賜問,之恩州牧,郡守遠者,

其死然後,有弔贈禮.坐而論道,謂之三公;

作而行之,謂士大夫.論道必求,高明之士,

幹事必使,良能之人,非獨三太,三少可與,

言也凡,在列位者,皆宜及焉.故士不與,

其言何知,其術淺深?不試之事,何以知其,

能之高下?與羣臣言,議者又非,但用觀彼,

志行察彼,之才能也,乃所以自,天德,

益聖性猶,十五志學,朋友講習,自強不息,

德與年進,至于七十,然後心從,而不踰矩,

況於不及,中規者乎?而不自勉?至道真情.

【原文】

在位之人,有乘柴馬弊車者矣,有食菽藿者矣,有親飮食之蒸烹者矣,有過客不敢沽酒市脯者矣,有妻子不到官舍者矣,有還奉祿者矣,有辭爵賞者矣,莫不稱述以爲淸邵。非不淸邵,而不可以言中也。好節之士,有遇君子而不食其食者矣,有妻子凍餧而不納善人之施者矣,有茅茨蒿屏而上漏下濕者矣,有窮居僻處求而不可得見者矣,莫不歎美以爲高潔。此非不高潔,而不可以言中也。

文】

在位为官的人,有坐瘦马破车的,有吃粗茶淡饭的,有亲自烹饪饮食的,有来了宾客也不敢从市场上买酒买肉的,有妻子不随同住在官舍的,有退还俸禄的,有不受封爵赏赐的。没有不称说这是清高美好之行的。美好固然美好,只是不能够说这合乎中正。喜好名节的士子,有遇到君子也不享用其所给的饭食的,有妻子受冻挨饿也不接受善人施舍的,有住着茅草为屋顶、蒿草做门墙的房子而上漏雨、下潮湿的,有困居偏僻之处访求也难以见到的。没有谁不感叹赞美他们的高洁。这些人确实高洁,却不能说这合乎中道。

【原文】

夫世之所以高此者,亦有由然。先古之制休廢,時王之政不平,直正不行,詐僞獨售,於是世俗同共知節義之難復持也,乃舍正從邪,背道而馳姧;彼獨能介然不爲,故見貴也。如使王度昭明,祿除從古,服章不中法,則詰之以典制,貨財不及禮,則間之以志故,向所稱以淸邵者,將欲何矯哉?向所歎云高潔者,欲以何厲哉?故人主能使違時詭俗之行,無所復剴摩;困苦難爲之約,無所復激切;歩驟乎平夷之塗,偃息乎大中之居;人享其宜,物安其所,然後足以稱賢聖之王公,中和人(《全後漢文》注:当作「之」)君子矣。(《羣書治要》卷四十五)

文】

世人赞美这些人,是有来由的。先古的制度被废弃,现今君主的政令不公平,正直端正行不通,巧诈虚伪处处畅行。于是世俗之人都知道气节正义难以保持了,就抛弃正义,追随邪恶,背叛正道,投奔奸佞。那些坚贞而不从流俗的人,就更显得可敬。如果君主法度昭明,授禄任官依照古代典制,凡服饰色泽图案不合等级规定,就根据典章制度去责问,财用不合礼制,就查对有关记述的先例。如此,则往昔所称为清高的人,还有什么要通过他们( 与众不同的行为)来纠正的呢?此前所称为高洁的人,还要通过他们去劝勉什么呢?所以,君主若能让违反时俗的行为不再有纠正、劝勉(社会颓废风气)的必要,让困苦难当的贫困生活不再有激励气节的对象,从而缓急适度地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安卧于很适中的居室,使人各享其当享,使物各安其所在,之后才称得上是圣贤之主、中和之君。

【原文】

古者君之於臣,無不答拜也。雖王者有變,不必相因,猶宜存其大者。御史大夫,三公之列也,今不爲起,非也。爲太子時太傅,卽位之後,宜常答其拜。少傅可比三公,爲之起。《周禮》:王爲三公六卿錫衰,爲諸侯緦衰,爲大夫士疑衰。及於其病時,皆自問焉。古禮雖難悉奉行,師傅三公,所不宜闕者也。凡在京師,大夫以上疾者,可遣使修賜問之恩。州牧郡守遠者,其死然後有弔贈之禮也。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士大夫。論道必求高明之士,幹事必使良能之人,非獨三太三少可與言也。凡在列位者,皆宜及焉。故士不與其言,何以知其術之淺深?不試之事,何以知其能之高下?與羣臣言議者,又非但用觀彼之志行,察彼之才能也,乃所以自弘天德,益聖性也。猶十五志學,朋友講習,自強不息,德與年進,至于七十,然後心從而不踰矩,況於不及中規者乎?而不自勉也?

文】

古时候,君主对臣子没有不行回拜之礼的。即使皇帝更替,不一定沿用旧例,还是应保留那些重要的礼节。御史大夫,位属三公。现在御史大夫行叩拜礼而君不起身,这不妥当。太子继皇位后,对做太子时的太傅应时常回拜,对少傅的礼节可比照三公起身答礼。周朝的礼制是,周王为逝去的三公六卿穿锡衰,为逝去的诸侯穿缌麻,为逝去的大夫穿疑衰。他们患病时,君主亲自慰问。古代的礼制虽难全部遵行,但对太师、太傅、少师、少傅及三公的礼节不应有缺失。京城之中,大夫以上官员患病,可派专使去赏赐慰问以示君恩。州牧郡守离京都远,在他们去世后应有吊唁馈赠的礼仪。陪侍帝王议论政事者,是三公所为。办理实施,是士大夫所为。出谋划策要选用见识卓越的人,具体执行要选任有才干、能力强的人。君主不只应和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商谈,凡在官位的人都应与之接触。不与卿士谈议,怎么知道他才能的深浅?不拿具体事务去检验,怎知他能力的高低?与群臣一起商讨国事, 不光是用来观察臣下的志行,了解臣下的才能,还可借以扩大圣上的德性、广益圣上的灵性。圣人尚且十五岁立志学习,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切磋学问,自强不息,品德随年龄增长而完善,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而不会超越规范。何况尚不能言行合乎规范者,能不自我勉励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