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再读书

 新用户86028838 2024-02-27 发布于内蒙古
航空探索调查局
航空探索调查局
2024-02-02 20:04

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一些阅历后,越发地觉得读书是属于个人的事情。

古人讲,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不管所得深浅如何,只为自己的读书,和因为因此而产生的思考,是个人生活中最有意思和价值的生命活动。

这样的生命活动是属于一个人的,自在与寂寞的乐事。

人到中年再读书

所以张岱在《快园道古》,这样说:

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

唯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 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

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人到中年再读书

在阅读中,常常思索有所得,心有窃喜。

然而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所摸索出的结果,所思考得来的内容,或许已有前人在前行道路的某个拐弯处,给你亮了一盏明灯,留一行字迹。

与这样的文字相遇,是读书过程中最有意思的相逢。

如此来说,寂寞读书路上,其实也并不十分孤独。

最近继续读王教授的书,America against America,摘录几段:

在过去的年代,人们从教条主义的观念出发,把美国仅仅看成是“剥削剩余价值”,“资产阶级专政”、看得一无是处,那么现实的美国便会反对这样的“美国”、僵化观念中的美国。如今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有的人把美国想象成富丽天堂,十全十美,那么现实的美国同样反对这样的“美国”、理想化的美国。包括美国社会本身,它有它的肯定性力量,也有它的否定性力量,凡是在能发现肯定性力量的地方,都能发现否定性的力量。

但凡只要是人类社会,就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就不能也不可能把一个社会都归于一个既定的概念之下。

我是作为一名观察者而非考察者来分析美国社会的,对不少事物均属于走马观花,有些数据及材料虽有来源,但达不到严格的统计学水准。恐怕对有些问题的论述,会是主观判断,甚或谬误。因此我希望人们从宏观社会学的角度来读这本书,而不要把它当做微生物学。

从日本民族的发展,人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经济实力是决定一个民族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基本力量;二是一个民族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实力。

这表明这个世界上的公民都想在联合国得到一种声誉,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国家信奉联合国的原则呢?这似乎与一个人的团体一样,每个人都想加入它,并显示自己对它的热爱,但实际上处处违背它。

商品,依然是这个社会的基本因素,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人成为商品。这种大规模的全面的商品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趋向,不是人们主观意志可以主导的。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高度商品化带来的光怪陆离的现象比比皆是。人的肉体、性、知识、政治、权力、法律,都可能成为商品化的目标。纽约四十二街上的黄色文化,大概也是商品化的一个重要产物。商品化,在不少方面腐蚀着社会,引出不少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也会增加政治和行政系统的压力。

亚美尼亚人觉得他们这种生活方式提供了最安全的环境,如果改变它就会是危机和动乱。这种心理恐惧也是他们拒绝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化过程自然是改造旧社会结构的过程,也是某种安全感消失的过程。如果人们均对安全环境的消失感到害怕,现代化乃至任何社会变革都会遇到强大无比的阻力。

人到中年再读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