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楹联史略》|| 四、清代陕西楹联(一)

 晚风阁 2024-02-28 发布于陕西

四、清代陕西楹联

(一)
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临)率兵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亚洲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衰败。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手工业继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楹联的发展成为楹联的鼎盛时期。“鼎盛”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楹联学家余德泉先生认为清代楹联:(一)、越写越长;(二)、越写越巧,艺术手法多样;(三)、使用越来越普遍;(四)、对联独有的格律——马蹄韵形成日臻完善;(五)、联书出版繁多,已有好几百种;(六)、楹联数量,见诸文字者不下数十万副。
清代楹联在全国是鼎盛时期,陕西情况如何?赘述于后:
(一)清代陕西有众多人物,留下楹联五千多副(含集句联三千五百多副)。
这些人物是:孙髯、康乃心、陈大纲、井勿幕、刘古愚、宋伯鲁、王杰、王鼎、阎敬铭、张井、张芾、路德、吉同鈞、白遇道、徐法绩、周元鼎、李联芳、李文敏、张鹏翔、屈复、李因笃、柏景伟、严雁峰、冀宣明、霍勤燡、李启讷、伍生辉、高鸿逵、张恩轩、刘华、温肃庵、郭葆华、薛澜、卫希骏、同化鹏、党之学、张鼎铨、师彦公、刘荫枢、邹鲁、解兰芳、师俊公、曹邦彦、程仲昭、解作哲、陈宗海、王笃、王骘、高学山、冯其筮、郭均、卜廷栋、孟师孔、鱼献珍、李天荫、陈五典、张绲、尚五岳、赵梦兰、高如崧、高维岳(长武)、张元勋、叶桂、雷学谦、雷振远、安秉介、许秉简、冯拱宸、孙维曾、贾云书、郝念隆、王世镗、何炯若、高骏烈、何省三、徐怀章、王朴、陈綬、王步瀛、周爰诹、路慎庄、王禹堂、任肇新、孟兰亭、王宏撰、李芳桂、梁惟一、梁寿山、潘矩墉、党维新、张大有、王又旦、范光宗、秦休、秦泾、许奉简、李雍、雷豫、王凤翔、杨永义、杨永仁、康嵘、李全、曹景鼎、鲁尔斌、康百川、聂凤德、张星耀、杨维蕃、雷立夫、杨和声、杨念锡、车采风、赵毓秀、雷鸣道、王蒨、印光、杨风晴、王汉武、王孝忠、杨葆华、雷保谦等。

(二)在陕西清代人流传的楹联中上乘之作不少,有的堪称是联苑奇葩,联海明珠。
1、名联为名楼增色
在清代陕西有陈大纲、李联芳、李文敏、周元鼎等名士曾为海内名楼名阁题联,其中陈大纲题岳阳楼一联尤为历代学者所推崇。
陈大纲,字福臣,陕西高陵县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历任湖南桑植、湘阴、巴陵知县。他所题岳阳楼联,联文为: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在湖南洞庭湖畔,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唐,宋滕子京重修,并请范仲淹撰写了《岳阳楼记》,楼以文名,岳阳楼因之声名益盛。陈大纲此联是名文《岳阳楼记》的概括,历来被人们视为经典名联悬挂、镌刻在岳阳楼中。
清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收录了此联并赞曰:“颇壮阔”。民国初年胡君复所编《古今联语汇选》也收有此联。当代联书以此联为名联多有收录,并加以推崇赞美。上海辞书出版的《名联鉴赏辞典》中评论此联说:“上联写景,说四面八方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下联抒情,化用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说千家万户忧愁和欢乐都涌上了心头,情景交融,词约意丰,极富韵味。”当代联家谢作文先生以《实起虚落立意高远》为题在《对联》上发表评论说此联“是古楼文化之主题”“传统文化之精髓”“修身文化之范畴”并赞扬此联“语言朴实,易懂易记,一目了然,它不仅牢牢刻在这座古楼上,而且实实在在刻在广大人民的心目中。”
2、蒲案联为联史争光
“蒲案”,是指190810月陕西蒲城县令李体仁同劣绅原烈镇压该县小学师生反腐败、争自由的革命行动并导致学生原斯建殒命的惨案。
惨案发生后,消息很快传开,引起各界群众及省内各校师生极大愤慨,纷纷集会声讨。同年118日,省教育总分会召开总分会成立周年纪念会,会上群情激愤,与会者一致声讨李体仁、原烈的罪行。省城各学堂闻讯后一致罢课,声援蒲案师生,推选代表向巡抚衙门情愿,要求清政府严惩凶手,释放在押师生。
1117日,蒲城各界为“蒲案”死难学生原斯建举行追悼大会。同盟会会员蒲小教习常铭卿的挽联是:
立志慕三闾大夫,劳我招魂,何殊于古;
著论骂四朝宰相,知君血性,固当有今。
“三闾大夫”指爱国诗人屈原,“四朝宰相”指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明朝的严嵩和清朝的穆彰阿等奸相。蒲城地方人士的联语是:
直道难行,原乃德之贼;
臣罪当诛,烈如彼其卑。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小人体仁,足以杀人,宦途中有此魔官,偏为蒲城留纪念;
古之直臣,忠而且烈,今之直臣,忠而不烈,儒林内生斯败类,忍教桑梓起风潮。
劣绅原烈字直臣。联语指名道姓,嵌入李体仁、原烈的名字。

高等学堂挽联
贼民最失民心,倘国法犹存,应请李体仁入瓮;
杀士忧伤士气,岂斯文将丧,特从蒲城县发端。
健本学堂挽联
官绅朋比为奸,仇新政,戕学生,相彼李贼,竟供强权施毒手;
师弟无辜罹祸,受非刑,入黑狱,哀我原君,独因负痛殒残躯。
甘园学堂挽联
官县可畏,封学堂,杀学生,赖有爪牙施毒手;
童子何知,号同声,哭同泪,痛彻肌肤共灰心。
蒲城省同人挽联
痛斯人冤被酷刑,竟致英才弱一个;
愿吾辈同伸义愤,莫教遗祸遍三秦。
蒲城旅省学生挽联
人各有心,已视同胞维桑吾朋如草芥;
君何不幸,而为中国陕西蒲城之学生。
汉中同人挽联
无罪而杀士,史传中罕此酷吏;
何心再读书,学界外早觅生机。
商州同人挽联
吾君抱满腹热肠,明自治义,存竞争心,决不料平地风波,一旦含冤归泉下;
我辈具数行血泪,就前途观,作退步想,最堪叹漫天雾翳,百年遗恨在人间。
白河同人挽联
二百里凶讣飞来,兹以求学热心,竟遭惨祸;
十七年英才抱负,竟致沉冤终古,能勿伤心。
(联据《对联》李福荣文)
常铭卿、李桐轩等人以原斯健亲属名义,书写冤状,把凶手李体仁、原烈告到北京清政府。此时,光绪帝已死,宣统新立。摄政王载沣,深恐事态扩大即令同州知府、白水知县和新派的蒲城知县会同处理:将李体仁革职,教习、学生全部释放。蒲案就此了结。
蒲案能够取得胜利,楹联,功不可没。(1)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楹联旗帜鲜明,始终把矛头指向封建官僚及其帮凶,呼名道姓,使凶手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起到了鼓舞群众,威慑敌人的作用。(2)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群众撰写楹联之多,代表地区之广为陕西联史所罕见。因此,我认为蒲案联是陕西联史的创举,是为陕西联史争了光。

3、联海明珠
康乃心(16431707)字孟谋,号太乙,陕西合阳人,是清代初期著名诗人。在他的传世联作中,有些联作堪称联海明珠:
1)他的对联,贴近生活,贴近人民。
他有一副春联是这样写的:
米贵常怜厨冷;
家贫苦畏客来。
这副春联写得不落俗套,没有违心地去歌颂虚假的“康熙盛世”,而是如实地反映社会现实,艺术地抒发了人民对贫穷的无奈和不满,用现在的话说,这副对联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特别是联中的一个“常怜”,一个“苦畏”,把穷苦人民的心里写活了,读之令人唏嘘。
我们再看他的另一副春联:
深巷客来,帝世不妨犬吠;
柴门耕后,山阳姑听驴鸣。
这副春联读后给人的感受不同,前联读后令人心酸,这副联读了却给人以安逸祥和的感觉。大概是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收成好一些,农村有了一些生气。你看:在山村小巷里拜年的客人来了,引起了阵阵狗叫;在阳坡的禾场上,耕罢的人们,晒着太阳,在闲谈着,在听着驴棚里传出毛驴的叫声。——这是一幅渭北农村早春图。这副对联同样不落俗套。
在封建社会里,一个举人出身的知识分子,能写出如此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的好联作,真令人敬佩得五体投地。

2)他有胆有识,在对联中把矛头指向封建社会。
康乃心有一副题孙真人祠联:
财匮民贫,嗷嗷鸿雁,听愁叹于中原,此病千金不载;
风頑俗弊,落落辰星,望凋残之三辅,其方海上难寻。
孙真人即孙思邈,隋唐时期陕西耀州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群众誉他为药王。祠在陕西耀县药王山。“真人”是后人对他的尊称。
联中的“千金”、“海上”即他传世的主要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海上方》。“三辅”即关中地区。“中原”泛指黄河流域。
作者面对妙手回春的药王,面对供奉药王的肃穆殿堂,他没有歌颂药王的医德医术,丰功伟绩,而是借题发挥,把矛头指向封建社会。在他眼前沃野千里的中原,民贫财尽,千万饥民,嗷嗷待哺;富饶美丽的八百里秦川是凋零破败如落落辰星。这病药王能治吗?他在联中作了肯定的回答:“此病千金不载”、“其方海上难寻”。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能有如此的认识,能有如此的胆量,在清初能有几人?
4、联圣无俦
孙髯(16881722)字髯翁,号颐庵,陕西三原人,少时随父寄居云南昆明。髯翁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因不愿受入场搜身之辱,愤然离去,以后即终身不仕。晚年穷困潦倒,以卖卜为生。他学识渊博,长于诗联,著有《永言堂诗文集》、《金沙诗草》等,但现已不存,只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尚有诗百余首传世。他撰写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脍炙人口,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由于《大观楼长联》对楹联创作的历史性贡献,人们尊称孙髯翁为联圣。髯翁晚年寓居弥勒,卒后葬于该县城西。墓地有后人挽联数副是对髯翁一生的评价和歌颂。
清代王运谦为髯翁墓题联
古冢城西留傲骨;
名士滇南一布衣。
当代著名联家、中南大学教授余德泉题联为:
峨山有极;
联圣无俦。
注见《孙髯翁墓联》
(未完待续)
摄影:陕北路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