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德《伪币制造者》:用“纹心术”勾勒出人间的幻象与荒诞

 在山清泉水 2024-02-28 发布于北京

安德烈.纪德(法国,1869-195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这部鸿篇巨制是他生涯中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其中运用的“纹心术”的创作技巧,让这部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纹心术”简而言之,戏中戏,故事中有故事。

其实,这种创作技巧非纪德首创,但被他发挥到了极致。随之,纪德也被盛赞为现代小说之父,元宇宙小说的开山鼻祖。

《伪币制造者》中,没有绝对的主角,只有一个中心人物——作家爱德华。其他十个主要人物,都与他有着紧密的关系:亲戚、朋友、同行、死对头,爱慕者……

故事以小裴奈尔发现自己是私生子而愤然离家,到外闯荡为开头。接着,十多个人物逐渐登场。

在叙事慢慢铺陈中,纪德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而是让这十个人物都成为故事的中心,相互渗透、相互关联。

萝拉因爱德华拒绝与之结婚,而与杜维哀结婚,但婚后出轨文桑怀孕后惨遭抛弃,最后被丈夫原谅。

爱德华的朋友,法官普罗费当第正在经办一起,青少年贩卖伪币和犯流氓罪案件。

这些恶少年中,就有乔治,小波利等人。文桑、乔治、俄理维的母亲,是爱德华同父异母的姐姐。爱德华又为拉贝鲁斯到波兰寻觅孙子小波利,而波利又被那群恶少年捉弄致死……

纪德采用散文化的叙述,将这些单幅的人物“素描画”联结在一起,一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巴黎中上层社会生活长卷跃然纸上。生动、舒展、悠长。

其中,最体现“纹心术”技巧的是,在所有故事的进展中,作家爱德华正在写一部名为《伪币制造者》的小说,他记录自己的构思,创作理念。同时,爱德华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着自己与其他十个人交往的日常。

甚至,纪德还化身为整个故事的叙述者,对事件、人物进行辛辣的点评。

这意味着,同一件事情,读者可以从不同场景看到:十个人自身的演绎/转述、爱德华的日记、以及纪德的点评。

纪德用文字与读者玩着捉迷藏的游戏,让你看得到开头,但却猜不到接下来的情节及结尾。的确有些烧脑,但也把人性的善与恶提炼得淋漓尽致:

人物的每一丝动机、谎言,为达目的而伪装的虚假表象。内心的反抗、困惑、疑问,在道德与沦丧之间不断徘徊,纠结,反思及忏悔。

文笔精湛、思想深邃、视野宏大,人物内心刻画细腻。

纪德精心策划的一切,让读者看到《伪币制造者》中所构建世界的三大板块:家庭、文学、宗教,并揭示了“伪币”的寓意:既是指法官在追查的伪币,也指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戴的面具。

在面具与面具的“交往”中,又组成一个荒诞的世界。何为真?

纪德在日记中坦言,他是用了毕生的积累创作了这部作品,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使命,写成之后,死而无憾。

有人说,这是一部纪德的半自传小说;有人说这是一部伦理小说,还有人说,这是一部心理小说。

我说,这部小说并不能局限于定为哪一类小说。因为,这完全取决于读者所处的时代,当下阅读的心境,以及在文学上的积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