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告诉你最佳治疗方法

 微信用户qr521q 2024-02-28 发布于河北
图片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图片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供应视神经的动脉血供急性障碍引起视神经缺血、缺氧,造成视神经的损害,分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后部缺血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发病,双眼发病时间可有间隔。临床上将其统称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多见于老年人,超过60岁,女较男多见。

图片
图片

早     期

图片

一般视力下降不严重,早期视盘轻度肿胀呈淡红色,乃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所致,更多见灰白色,多局限于视盘某象限,和视野缺损相符。

图片

晚     期

图片

发生视神经萎缩,可呈杯状如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继发于巨细胞动脉炎或动脉硬化等所引起,视网膜血管一般正常。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者可相应呈视网膜动脉硬化改变。

图片
图片

中医解读

图片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中医“暴盲”类别,本病辨证初期多为气滞,后期多为气血两亏,肝肾不足。中医认为,所有外感、内伤、饮食疲劳等原因都食疲劳等原因都会导致脏腑功能障碍、气血产生运行障碍、眼部供血不足。本病发病快,常累及眼睛,可先后发病。长期失治会导致眼部萎缩。

图片

气滞络阻证候

图片

 辨证要点是眼症伴胸胁胀痛,舌暗红有瘀点,脉弦涩。

       治疗:行气活血通络。

       方药:逍遥散加减。

图片

气血两亏证候

图片

辨证要点是视力下降、乳头色淡白、心悸、乏力、舌淡脉细弱。

       治疗:益气养血通络。

       方药:桃四物汤加减。

图片

肝肾不足证候

图片

辨证要点是视力下降、乳头色淡红、腰酸痛。

       治疗:补肝肾,理气通络。

       方剂:益阴肾气丸加减。

图片
图片

医案分享

图片

胡某某,男,65岁。患者自诉,2023年突然右眼视力下降,模糊不清,经某医院诊断为右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近两年治疗效果不明显。随来我院就诊,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伴有头晕耳鸣、腰酸。心慌气短,口苦,烦热自汗,肩背不适。检查视盘色淡,近视盘部位血管变细,边界不清。视野右眼颞下方呈扇形缺损,视力右眼0.15,左眼正常。右眼平均神经纤维膜厚度61,平均杯盘比0.83,脑ct未见异常。舌脉,舌苔白腻,舌下络脉瘀阻和瘀点,脉沉涩。

图片

西医诊断: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中医诊断,目系暴盲   

证型;气滞血瘀。

治则,补益肝肾,活血散瘀。药用当归,菟丝子,丹参,红花。

图片

1

中医治疗

图片
图片

二至五诊,视物稍清,仍有黑朦状,心烦,口苦,气短减轻,舌苔白腻,舌下络脉瘀阻,脉沉涩。

。守方继续治疗。

六到八诊,视力右眼0.3,视物较以前清晰,烦热自汗缓解,气短,口苦,减轻,舌淡苔白,舌下络脉瘀阻减轻,脉沉涩。

九到十诊检查视力右眼0.5,视盘色淡,边界清晰。平均神经纤维膜厚度恢复到85,平均杯盘比62,舌淡苔白,舌下络脉正常,脉沉涩。

原方减去红花,加肉苁蓉,白芍。

图片
图片

调   护

调护:第一避免头部及眼外伤。

第二,定期检查,注意视力,视野变。

第三,减少眼疲劳。慎用对视神经有害的药物,如乙胺丁醇、奎宁等。

图片

刘  树  生,主  任  医  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医 生 简 介

出身于中医世家,传承家技,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受益于北京中医研究院王永炎院士和国医大师任继学的亲自培教。中国针灸学会会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

从事中医临床与科研近40年,熟研中医药典籍,深谙家技精髓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究,发掘传承提高,诊治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特别是在视神经萎缩、葡萄膜炎、眼底出血、青光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混浊、黄斑水肿、干眼症、黄斑前膜、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及高血压眼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和方药,医术精良,医德高尚,深受患者的信懒。不断总结科研教学与临床经验,先后在国家省中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专著两部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并获奖三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