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守亭|新绿(报告文学)

 夏德明 2024-02-29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李守亭,男,汉族,《寿光日报》高级编辑、副总编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编辑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寿光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兼报告文学分会会长。在《人民日报》等各级平台发表新闻、文学、摄影等作品3000余件,100余件获省级以上奖项,出版纪实文学作品集《我和我的寿光》(上下)。被授予全国百佳优秀报人、山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寿光市优秀文化工作者、寿光文化之星、首届“圣都文化奖”十佳编辑等荣誉称号。


新疆之绿,新生之绿。逐绿中国,走进新疆,一路追逐昆仑山下,戈壁滩上,荒漠之中,那一片片诱人的新绿!
——题记

 
在菜果飘香的丰收时节,很想走进那个遥远的地方。
它的名字叫——新疆。
新疆,雄踞祖国西北,占陆地国土面积约1/6,古往今来战略位置举足轻重。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其特殊地位和历史渊源更是不容忽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疆重新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
新疆,三山夹两盆,有着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有着美丽怡人的自然风光。巍峨雄伟的天山,神秘莫测的喀纳斯湖,水草丰美的伊犁河谷,宛如童话世界的那拉提草原,有“九个太阳”奇观的巴音布鲁克湿地……大美新疆,让人心驰神往,留连忘返。这里也有浩瀚无垠的大沙漠,乱石遍布的戈壁滩,千奇百怪的魔鬼城,干旱少雨,风沙肆虐,满目荒寂,令人望而却步。
然而,就是在这样贫瘠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竟奇迹般地“冒”出了一座座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智能温室,建起了一个个蔬菜基地、农业园区,死气沉沉的不毛之地成为生机勃勃的生命绿洲。
这片片新绿,为新疆人民带来新希望!
为祖国边疆播撒这份绿色希望,有着山东寿光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到喀什,不算来过新疆。
几经辗转,我们关于山东援疆的采访调研,就是从祖国最晚日落的城市喀什拉开序幕的。
1300多年前,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时没有经过喀什,却在公元644年东归时,沿着丝绸之路南道跨过帕米尔高原,抵达丝路重镇喀什,他在《大唐西域记》中详细记载了这里的地理、气候、物种、信仰等情况。他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后传经弘法,普渡众生,至于这些“真经”是否远泽西域,我未做过考证。
令人振奋的是,千年之后的新时代,这些人却送经上门——一批又一批山东人来到喀什对口援疆,传“经”送宝,至今已有11批。另外,北京支援和田,湖南支援吐鲁番……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80余个县。潍坊、寿光虽未在援疆名单之上,但此处却不乏潍坊、寿光人的身影,他们源源不断地为边疆人民传授设施蔬菜等产业“真经”,输送“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

 和田地区和田县 :沙漠飘出果蔬香
 
为赶到和田报道将于次日一早举行的和田产业园民族共建华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揭牌仪式,日落时分,我们由喀什启程,连夜奔驰500公里,于凌晨到达和田。久候的寿光老乡张东升,陪我们匆匆吃了一顿真正的“晚餐”。
朝阳初升,民族共建华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揭牌仪式,在昆仑山北麓和田县的一片棚区举行。仪式现场与在内陆不同的是,大家的脚下是一片荒漠,踩上去软软的,滑滑的。
这处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作为山东潍坊—第八师石河子市兵地融合发展和田产业园民族共建的“重头戏”,由积极参加“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的寿光华耕农业集团负责建设运营。
棚外黄沙遍地,满目荒凉;棚内却青枝绿叶,生机勃发。脚下细软的沙子,也许来自北面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听当地人讲,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世界流沙面积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眼前这片沙漠是不是从北面的大本营“跑”过来的呢?
我小心翼翼地踩着金色的沙子走到棚后,沿北墙外侧近乎垂直的铁梯爬到棚顶拍照,竟然灌了一鞋沙子。我正纳闷,这铁梯高处的台阶上怎么也挂满了沙子?棚顶呼呼作响的风声给了我答案:风吹来的沙。
望着这片沙海里冒出来的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仪式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寿光华耕农业集团董事长张东升一探究竟——
“你好老乡!你们是怎么在沙漠里种出蔬菜来的?”
张东升娓娓道来,言语间充满着自信:“在沙漠里种蔬菜是世界性难题。去年以来,和田产业园日光温室建设项目克服了新冠疫情、沙漠气候、地区差异、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建设采用自有棚型结构专利技术,我们自主设计、建设、生产运营,开展技术管理输送、种苗专业生产、生产物资配备、农产品销售等。为改良沙质土壤环境,提高有机质含量,我们虚心向乐义书记等权威专家请教,学习实用技术。借助咱们的'寿光模式’,升级改造了大棚保温等结构,封闭式种植,达到蔬菜的最佳生长条件,我们终于在这里种植成功了,而且品质非常好!因为新疆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以咱们农产品的口感杠杠的!”
   张东升指着用貌似帆布的保温材料包裹的大棚向我们介绍,难掩满脸自豪:“我们改一层墙体为两层,棚温提高了五六摄氏度,这是我们的专利技术。”
  “我看到园区里的工人多是少数民族,咱们是如何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呢?”我又问。
“从园区工程建设到种植管理,我们一直与当地少数民族农民打成一片,尤其是到了后期种植管理阶段,寿光的技术人员更是来到田间地头,理论联系实际,手把手、一对一地教他们苗期管理、采花坐果等种植技术,完全是复制'寿光模式’。
“种菜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如阿卜杜·艾力一家四口,原来靠低保艰难度日,去年一家三口来到园区就业,每年收入4万多元。阿卜杜有时采摘蔬菜水果拿回家给上学的小儿子尝鲜解馋,很有自豪感。像阿卜杜这样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在园区每年都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采访一结束,张东升便一头扎进一座长茄大棚,与寿光蔬菜技术员老赵交流起秋季大棚管理来。示范园区建成揭牌,是华耕农业的一个节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展望未来,张东升信心满满:“我们一定要把华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运营好,提高和田蔬菜的种植效益,在沙漠戈壁创造奇迹,在祖国边疆打造民族共建现代农业的'寿光样板’!”
 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戈壁滩菜绿花红
 
“热情”的阳光下,两辆“长城炮”疾驰在吐和高速上,好长时间碰不上一辆车,好长距离看不到一棵树。目之所及,沙漠、戈壁、骆驼草……除了荒凉,还是荒凉。
我们从和田驱车500公里,来到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这里由山东济宁对口援疆。
英吉沙系维吾尔语,意为“新城”,自古就是叶尔羌与喀什噶尔之间的重镇,位于新疆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是著名的“中国小刀之乡”“中国达瓦孜之乡”,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的驿站,南疆八大重镇之一。  
太阳的余晖在戈壁滩上洒下一片金黄,座座大棚也披上了“金装”。
我们抵达英吉沙县戈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这里由来自寿光的百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建运营。一个大棚入口处竖有一块宣传牌,“踔厉奋发谱华章 倾情援疆惠民生”两行大字赫然入目,左上角的“山东援疆”标识格外抢眼。
老总李志红早已在示范园大棚边等候我们这些来自家乡的访客了。万里之外,老乡见老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来自寿光市孙家集街道潘家村,百誉农业的“掌门人”,2021年与丈夫袁强带领团队来到这里,男主内,女主外,在龙甫乡3000多亩的戈壁滩上“玩”大棚,既种蔬菜、生姜,又种花卉,多元发展。
我们走进了一座长约200米的现代化蔬菜日光温室大棚,里面宽敞明亮,生机盎然,一个个红彤彤、圆润润的西红柿,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青翠欲滴的枝叶间,煞是好看。红绿之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西红柿,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放眼望去,我看到一株株西红柿生长在沙培环境中,一根根黑色的吊喷装置均匀地悬于植株上空,正在静静地喷洒水雾。在棚外戈壁滩乱石遍地、干旱荒凉的映衬下,这滴滴甘泉、浓浓绿意和累累硕果,显得弥足珍贵。
我们走进一座生姜大棚,像进了一片芦苇丛,满目苍翠,生机勃勃。维吾尔族小伙子斯迪克·伊敏从沙土中刨出几株,发达的根系与秸秆之间,是一块块金黄色的水灵饱满的生姜,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还有沙漠中难得的泥土芬芳……李志红不无骄傲地说,戈壁滩上成功种出生姜,在南疆地区尚属首例,开启了美好“姜”来。
北面棚里,一枝枝粉红、大红的“高原红”玫瑰花,或含苞待放,或怒放争艳,芳香扑鼻……
“从2022年6月份开始,我们就地取材,用戈壁石做墙,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建成233座标准化智能戈壁日光温室大棚。利用降温系统、自动智能放风机、臭氧杀菌机等新技术新设施,采取沙培种植和节水灌溉技术,种植草莓、西红柿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让戈壁变良田。”李志红说。
要想在环境恶劣的戈壁上发展设施农业,抗风保暖是首先要攻克的难关。李志红说:“不用一砖一瓦,就地取材,用戈壁石做墙,做装配式的大棚,不仅建设速度比较快,操作比较简单,保暖抗风效果也很好!”
温室大棚建成了,关键还要能种出蔬菜,产出效益。针对戈壁特点,他们用创新技术着力解决土壤、用水等难题。“我们利用沙培技术代替土壤来种植,采用吊喷,从开机到关机两分钟就能完成,减轻了工作强度。同时,通过技术攻关减少用水量,每个棚用水量从50立方降至不足1立方,把渗到地里的水也循环利用起来。”李志红说。
公司吊喷降温系统、自动智能放风机、臭氧杀菌机等新技术、新设施的应用,不仅让戈壁滩成为群众的“菜篮子”,也为当地培养出了种植管理能手。
山东省济宁市援疆工作指挥部干部张宏卫告诉我,英吉沙县耕地少、土壤盐碱化严重,为破解这一难题,他们积极引进来自菜乡寿光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科技人才,嫁接“寿光模式”,成立新疆百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实现当地农业提质增效。戈壁现代化日光温室项目就是济宁援疆指挥部重点打造的现代设施农业的代表,在此带动下,英吉沙县已建成标准化新型蔬菜产业示范园2个,建设现代化日光温室568座,吸纳当地近1000人通过承包大棚、务工就业等实现稳定增收。
李志红告诉我们,她的百誉农业是南疆第一个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海外仓的企业,并获批新疆第一家鲜花出口备案基地。“我们现在试运行,接下来将大量发货。”言谈间,她的笑容灿若玫瑰,“我马上要再赴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就推进蔬菜和鲜花等农产品出口、海外仓建设等业务继续洽谈和落地,让包含咱'寿光元素’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次日,结束在示范园的采访,时近中午,一直陪同我们钻棚下地的斯迪克,逐渐同我们熟络起来,连连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一如棚外强烈的阳光般热情。盛情难却,也缘于对维吾尔族风俗的好奇,我们欣然应允,用“长城炮”拉上他一起去他家。
“你今年多大?能介绍一下你们家乡的情况吗?”
“我是1996年的,今年27岁。我的家乡英吉沙在雄伟的昆仑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边,这里到处都是沙漠戈壁,只能生长骆驼吃的野草。耕地只有1/10,以种玉米、小麦为主,以前冬天很难吃上新鲜蔬菜。”
“你是怎么来这里工作的?感觉怎么样?”
“我2021年毕业于新疆财经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2022年回到家乡,听说山东寿光人要来我们这里的戈壁滩种菜,很感兴趣,想学习种植技术,4月份就来了这个示范园上班,负责园区233个大棚的管理工作。寿光来的团队竟然在戈壁滩上建起了成片的高标准大棚,成功种出了西红柿、草莓、生姜,还有娇艳的玫瑰花、百合花,冬天棚内还不用加热,我感觉太不可思议了!我的寿光师傅跟我说,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现在我们园区已经开始向周边辐射,很多地方正在发展大棚,所以我想好好跟着寿光师傅学习大棚种植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员,自己种大棚,种更多的大棚,让戈壁荒漠上长出更多的新鲜蔬菜和花卉,让更多的乡亲过上好日子。
“我很向往寿光,很想去逛逛菜博会,亲眼看看菜乡的模样,走进那片'棚海’。”
“好啊,寿光欢迎你!说走就走,这次直接跟着我们回寿光吧!哈哈哈……”
  “长城炮”上的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他家在英吉沙县依格孜牙乡三村,约半小时的车程,我们一路说笑间,很快就到了。
这是一个传统的维吾尔族村落,湛蓝苍穹之下,民居掩映在盎然绿意之间,一个田园般的美丽家园。他家门前搭有葡萄架,紧临公路,交通便利。
迈过彰显少数民族风格的黄色大门,三面有房,院落不大,几株长势正旺的无花果树,枝叶延伸到屋门前,为整洁的小院平添几分生气。进得屋来,豁然开朗,这是一座有中央天井的四合院式建筑,红黄绿花纹相间的地砖,每间屋门口挂有枣红吊穗的帘布;北面长廊高于地面,铺有地毯,是重大节日或喜庆宴会时族人唱歌跳舞的地方;南屋外间是客厅,天花板和窗帘上饰有漂亮的民族图案,宽宽的沙发,长长的茶几,足以围坐十几个人;自家地里种的玉米、甜瓜、西梅、桃子,自家做的馕和酸奶,早已摆放桌上,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一进屋门的厨房里,与面板一体的碗橱前,站着斯迪克的母亲和两个嫂子,正在熟练地包着牛肉馄饨,说着我们听不懂的维语,但我们能看到她们热情友善的微笑和眼神。
斯迪克的父亲,是村里的一名电焊工,被伤害的右眼,是辛勤劳作的岁月留给他的印记。他指着天井处的一根根铁质梁架说,那是他亲手焊接制作的。正是凭借这一手艺,他家建成了这栋大房子,供应子女们上学,两个儿子娶妻成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挑动味蕾的新疆大盘鸡,米肉飘香的手抓饭,热气腾腾的牛肉馄饨,依次被端上桌来,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主人和远道而来的汉族客人,有缘相会,济济一堂,以茶代酒,频频举杯,表达欢迎与谢意,以点头与微笑这种最好的肢体语言,传递着亲如一家的民族情感。我们的摄影师不失时机地按动快门,定格一个个温暖的瞬间……  
在新疆多地,随处可见“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在喀什地区,也经常看到“泰山天山根连根 鲁疆人民心连心”的山东援疆宣传标语。其精神内涵,今天在斯迪克的家中,进行了生动演绎!

 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寿光技术亚克西!”
 
恰逢周日,我们从喀什英吉沙县奔赴岳普湖县,看看由山东泰安对口援疆的这里,究竟有什么“寿光元素”。
岳普湖县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喀什半小时经济圈中心位置,17多万人,是中国沙漠风光旅游之乡、中国毛驴之乡、中国优质甜瓜之乡、中国小尾寒羊之乡、中国高产棉之乡。
在泰安援疆工作指挥部干部郑建伟的陪同下,我们来到岳普湖县艾西曼镇设施蔬菜大棚基地采访。这里共有大棚100座,占地134亩。近年来,艾西曼镇借鉴山东寿光的先进经验,积极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结构,不断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抓好反季节蔬菜生产,邀请寿光蔬菜种植专家积极开展蔬菜种植技术、管理培训,引导农民种植蔬菜,实现规模化生产,保障蔬菜市场供应,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这次不凑巧,我们没有见到寿光来的技术员,但见到了蔬菜种植户库尔班·艾散,他向我们娓娓道来:“我从2019年开始种植小拱棚蔬菜,当时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从2022年开始,我在八村蔬菜种植基地又承包了10座大棚,不仅妻子也参与到蔬菜种植上来,我们还雇用了5个工人。镇上聘请了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专家,给我们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现在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茄子和芹菜,2022年收入达7万元。靠种菜,儿子不仅买了车,还在喀什买了房。可以说,我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通过种植蔬菜获得的,感谢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专家,寿光技术亚克西!”
据介绍,岳普湖县正在建设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万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园区计划分三期建设完成,着力打造集设施农业瓜菜基地、特色林果种植基地、高效畜牧养殖基地于一体的综合大型产业园区。目前,产业园一期已建设完成日光温室150座,大拱棚2000座,种植南瓜、西兰花、辣椒等,年产值1700余万元,年长期就业人员234人,季节性就业人员420余人;二期2000座拱棚已接近完工,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我们又来到由山东泰安援疆重点支持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岳普湖乡喀拉玉吉买村,在硕果累累的无花果种植园里,见证了一个    甜蜜的无花果“丰收季”。该村是整乡推进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中心村和山东援疆“乡村振兴·齐鲁示范”示范村,建设无花果采摘园280亩,年可创收120余万元。    
在山东援疆的倾情扶持下,这里的百姓生活,一如枝头上熟透金黄的无花果那样香甜!
我们还到全国唯一嵌入沙漠的县,素有“刀郎之乡”“瀚海绿洲”美称的喀什麦盖提县,在叶尔羌河畔,采访了由山东日照援建的澳洲龙虾养殖基地等项目,一探边疆内陆破天荒地养出网红“海鲜”的奥秘……


 师市皮山农场、二二四团:不毛之地起绿洲
 
“军垦新城”第十四师昆玉市(以下简称师市)皮山农场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以西96公里处,与皮山县接壤,始建于1955年,当时名为皮山县示范农场。恢复后,隶属兵团管辖,是第十四师所辖的5个农牧团场之一。皮山农场党委书记、政委胡明武,便是从寿光走出的干部。
在酒店附近路口的小饭馆匆匆吃过早餐,恒蔬无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蔬无疆)项目经理孙晓雷带领我们来到皮山农场菜博园采访。
菜博园一进大门右侧的一处大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面有一排平房,“恒蔬无疆皮山农场园区服务中心”红字牌匾与“恒蔬无疆人的天职——种好菜”“恒蔬无疆人的梦——打造智慧农业产业集群”两条横幅,昭示这里便是恒蔬无疆的皮山总部。
而水泥地面、屋顶、门窗、汽车等处覆盖的一层黄沙,则向我们展示了此地的环境。
“这里地处'风头水尾’,风沙大,雨水少,乍来直接呛不了!”孙晓雷说。
在对面的皮山农场菜博园游客服务中心,一个类似寿光菜博会展厅的地方,我发现了“寿光元素”——有寿光蔬菜logo的“寿光市贾思勰·新农人工作站 十四师皮山农场”铜牌,“寿光—十四师皮山农场跨区域党建联建基地”“寿光—十四师皮山农场流动党员党支部”铜牌,校企合作单位(和田职业技术学院与寿光恒蔬无疆)铜牌,写有“恒蔬无疆 专注蔬菜 永无止境”的多块吊牌……
孙晓雷介绍,他们的1-4期项目已建成占地3000多亩的大棚共101座,5、6期正在规划中。他带领我们来到建于沙漠中的3、4期项目——第十四师皮山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B1号大棚入口处有一块宣传牌,告诉我们这些信息:建设期为2022年,设计、施工单位为寿光恒蔬无疆;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全部来自中央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建设13座沙漠地区专用大跨度日光温室以及数字节水总控室等配套设施。
我流连于棚区,发现每个大棚入口处都贴着这样一个醒目的白色小牌,写有恒蔬无疆总经理的手机号和郑重承诺:“在园区,您是主人,是合伙人;在园区,我们是服务员,是店小二。为了您的发家致富,我们竭尽所能!”恒蔬无疆就是以这种“合伙人”的合作形式,让当地农民承包大棚,他们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及种苗、药肥等支持,手把手地教他们“玩”大棚,与种植户打成一片,结成利益共同体,“像石榴籽那样牢牢地抱在一起”。
   孙晓雷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创新了运营管理模式,当前采用投资商+运营商+产业合伙人的运营模式,当地政府主导投资,咱们寿光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来运营企业,当地的民族乡亲和我们从山东、河南等地招募前来落户的汉族同志一起从事现代设施农业,通过寿光技术员的精心指导,已培养了一批种植技术能手,成为十四师首批通过种菜致富的农场职工。”
进得棚来,我看到长势正旺的西红柿在接受滴灌,已经成熟的红果点缀在青枝绿叶间,几位维族女工边采摘边说笑,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丰收图”。
“我们通过土壤改良,种出来的瓜菜口感好、品质高,远销济南、上海、嘉兴等地,供不应求!”孙晓雷难掩自豪的神色。
夜里,下了一场久违的小雨,沙尘消停了不少,一种“久旱逢甘霖”的畅快之感涌遍全身。
我们终于穿越了期待已久的沙漠公路。除了散布其中的胡杨树和路上偶遇的车辆带来些许生机外,满目皆是大漠荒凉,这也许就是传说中无水、无电、无油、无信号的“无人区”吧?
在沙漠公路的尽头,恒蔬无疆的车早已等候在路旁,径直把我们带到了昆玉市恒蔬无疆数字农业科创园,走进由恒蔬无疆承建的第十四师二二四团种植养殖基地配套建设项目。该项目新建沙漠专用日光温室30座,日光温室配套精准水肥管控系统、育苗系统、数字识别管控、数字传感系统及其他配套设备。
走进长240米、宽17米的现代化大棚,只见一排排绿油油的西红柿整齐排列、藤蔓垂吊,技术员正在认真观察长势,根据传感器数据为西红柿补充养分。抬眼望去,温湿度显示屏、感应器、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高温物理杀菌仪等设施一应俱全,只需一部手机,技术员就可以线上操作,给作物施肥、浇水、补光。
“蔬菜'渴’了、'饿’了、'冷’了、'热’了,通过传感器,我们可以随时掌握。通过技术控制,西红柿能实现同时成熟、成色一致、大小均匀,这就是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项目负责人何瑞法介绍说,作为师市二二四团招商引资龙头企业,他们目前已建成30座沙漠专用型日光温室大棚,每座大棚种植面积约2.8亩,亩产果蔬1万公斤,亩均效益9万元以上。2022年,公司累计销售各类果蔬2000余吨,产品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远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走进恒蔬无疆合伙人布阿依谢姆的螺丝椒大棚,她和丈夫正置身翠绿的植株间,娴熟地进行日常管理。
面对我们的镜头,布阿依谢姆略显腼腆,用还算流利的汉语说:“我今年30岁,2022年来恒蔬无疆承包了两个棚,一个种螺丝椒,一个种西红柿。这边的大棚非常好,山东寿光来的师傅上门教我们种植技术,长势很好,去年每公斤螺丝椒卖到14元,有一次采摘一茬赚了3万多,一个棚当年就收入20万。今年我们种了4个棚,收入会更高,日子也会越过越好,我们很开心!”
她丈夫的汉语则显得生硬,只告诉我们他的名字叫米热艾合麦提,今年32岁。由于皮肤黝黑,身材瘦削,他的年龄看上去还要大一些。
无独有偶,在辣椒棚中劳作的另一对维族夫妇,也有着他们的致富故事。
“我是1992年的,我们原来在策勒县开饭馆,2022年来这里承包了俩大棚,挣了十几万,买了我们的第一辆汽车。”帅气的麦提亚库普·麦提库尔班手指棚外路边的白色轿车,满怀信心地说,“今年我们再加把劲儿,争取挣到20万!”
28岁的妻子阿曼古丽不但人长得漂亮,汉字也写得漂亮,她用两种文字在我的采访本上认真地写下了他俩的名字。
即将结束在恒蔬无疆的采访,他们在职工餐厅为我们“饯行”。在离家4200公里的地方,来自老家的师傅为我们做了一桌地道的寿光菜,让离家大半月的我们,尝到了久违的家乡味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寿光模式’的辐射推广,在新疆喀什、伊犁等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我们还要走出国门,走向中亚五国,目前正在进行外贸口岸等的对接,如咱们寿光的'网红’彩椒,正在洽谈订单……”放眼未来,陈晓雷信心满满。
恒蔬无疆是师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师市不断壮大提升蔬菜产业,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引进恒蔬无疆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目前,师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17万亩,比上年增长46.8%;现有设施大棚1654座,设施大棚蔬菜供应量占市场蔬菜供应总量的65%。
 

巴州若羌县:不“绿”楼兰终不还
 
我们从和田出发,向东驱车八个半小时,来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的若羌县。这里不但有楼兰古国的历史遗迹,还有千年不腐的楼兰美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踏足神秘的若羌大地的那一刻,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句,自然而然涌上我的心头。
丝路楼兰,秘境若羌。若羌别名楼兰,著名的楼兰古城、罗布泊便在此地。该县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县(约相当于2个浙江省、近1个半山东省)。若羌是内陆通往中亚和新疆通往内陆的第二条战略通道,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
我们来到西和高速若羌东收费站不远处的若羌县盛世羌农农业科技示范园,采访由寿光人参与建设运营的智慧农业展示中心项目。
沙海边,“丰”景这边独好。这是一座智能化的日光玻璃温室,建筑面积8987平方米,项目承建负责人刘勇来自寿光纪台,潍坊鼎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一直致力于提供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综合解决方案。他带领我们从1号入口进入展示中心参观。走进智能温室,绿意扑面而来。一排排水培架上,各种绿植、蔬菜一片翠绿,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让棚内环境达到最适宜的条件。休闲旅游观光大棚内,鱼菜共生、漂浮栽培、气雾栽培等10余种蔬菜栽培模式尽显科技感。黄沙栽培、高架草莓等基质栽培模式,均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果菜标准化生产栽培系统。
“休闲旅游观光项目已开始接待游客,这里有热带植物、瓜果以及恐龙、菜篮雕塑、舞台、凉亭等景观,很受研学及参观者欢迎,有的新人还来这里拍摄婚纱照呢!”刘勇边引领我们走向温室深处,边介绍项目的布局规划等情况,“那边种植区主要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这里是新品种试验区,旁边是水培种植区,那边是南果北种试验区……”
我们看到智能温室内配有先进的智慧物联系统,控温、通风、遮阳系统确保阳光、水分、营养的有效供给。这里安装了空气、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等设施,工作人员可利用手机或者电脑端实时监测室内情况,远程控制启停风机、湿帘、水肥机等设备,通过及时调整,使室内始终保持适温状态。
我们在基地温室内见到了正在忙着指导当地工人的高级农艺师姜思宝,他来自寿光市古城街道庵头村。他黑黑的脸庞,淡然告诉我:“这边太忙了,自从2022年10月份来到若羌,从11月8号开始育苗,将近一年一直没回过家。”
绿丛中,他直起腰来,抬起头来,看向棚外的东方。那里,有他魂牵梦萦的家乡……
刘勇告诉我们,若羌县地处远离海洋的亚洲大陆深处,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干旱少雨,位置偏远,仅有的露地蔬菜和大棚蔬菜已不能满足群众消费需求,一些时令果蔬需要从远在500公里以外的库尔勒市等地运回。全县60%的果蔬需要从外地采购,解决群众的菜篮子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若羌县盛世羌农农业科技示范园智能温室项目的落地,为该县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解决若羌“菜篮子”问题,促进民族群众就业增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23年10月25日,我在同刘勇的微信交流中得知,他正要从新疆飞往武汉参加农业装备展,为发展新疆现代农业寻求新契机……
为更好地支援新疆、建设新疆,发展蔬菜产业,许许多多像刘勇这样的寿光人,永远在路上,甘做播绿者,不“绿”楼兰终不还!
巍巍天山,壮美昆仑,见证了新疆历史巨变,见证了国家援疆战略,见证了山东援疆故事,也见证了“寿光模式”的新疆贡献。
援疆故事,像玉龙喀什河的玉石一样数不完;真情输送,像塔里木河的流水一样源源不断;援疆精神,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胡杨一样生生不息!
你看,雪山之下,沙漠之上,园区之中,一片片新绿又在悄然萌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