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SN

 书画320 2024-02-29 发布于重庆
一画馆2024-01-18 23:54北京

自谢赫在六法中提出气韵生动一说之后,几千年来,气韵成为中国画领域中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究竟何为气韵?可谓众说不一,就像诗歌中的意境一样,几千年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除此之外,气韵存在于一幅画中的什么地方?也是众说纷纭,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近代山水画家中,黄宾虹先生与陆俨少先生等都对气韵存在于一幅画中的何处,有过精彩的论述。

中,陆俨少认为:气韵存在一幅画中抽象的部分。在一幅画中去掉具象的部分,即为抽象的部分。当然。陆先生的说法过于含糊,不是那么容易理解。推究他论述的语境可以得出结论,他所谓的一幅画中抽象的部分既是指用笔,也即主要指用笔的点画线条。

而黄宾虹先生对于气韵的论述则更加独到全面。黄先生认为:气韵存在于笔墨之中。其中,气在笔力,韵在墨彩。在这里,黄先生把气和韵分开而谈,似乎气和韵存在于不同的地方,气存在于用笔,而韵存在于用墨。这其实只是表面的理解,如果详细考察,黄先生对于笔墨的论述将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也就是气韵存在用笔之中。那么这个结论恰恰和陆俨少先生的观点是不谋而合,殊途同归,高度一致。因为黄先生虽然认为韵在墨彩,但是他同时又认为“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笔力有亏,墨无光采。”

可见用墨精彩之处仍在用笔。所以韵在墨彩,归根结底,还在于用笔。

当然,黄宾虹先生和陆俨少先生的山水画风格是是有很大不同的。黄宾虹先生以学养深厚为世所称道,而陆俨少先生也是一位具有自己独家面貌的山水画大家。前几年,曾有人传出这样一则消息,说陆俨少批黄宾虹的画为垃圾桶。此说法不知真假。但陆俨少对黄宾虹晚年的画确实有过中肯的评价,他认为黄宾虹先生五六十岁时的画尚无可观,但晚年一变,墨法神奇。可见,陆俨少对黄宾虹晚年的画还是比较认可和欣赏的。而两位先生对气韵的认识竟不谋而合,都认为气韵存在用笔,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当然论见解的深刻,还是黄宾虹先生要高出一筹。

以下为正文:

谢赫六法首云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庶几为衡量中国画之最高标准。

然而何为气韵,数千年来众说不一,莫衷一是,卒与意境诸说一并蹈入可意会不可言谈之玄虚之境。

陆俨少论画,于气韵尝有阐说焉,云:

“气韵一辞,后世解释不一,颇难说明。予以为:“中国画贵在拟与不拟之间,拟乃具象,不拟为抽象。一图之中除去具象之外,其余皆在抽象范围之内,易言之,即气韵是也,其要在生动,不生动不足以言气韵,生动而后气韵生焉,大之通幅神采,小之笔墨点拂,虽附丽于物象,而自有独立之价值,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学者得其玄珠,思过半矣。”

又云:

“何者为气韵。中国画主张在拟与不拟之间,所以一幅画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具象部分,即所谓〈拟〉摄取形象,令观者看懂所描写者为何物;另外一个是抽象部分,即除去具象部分以外,其他一切,都包括在抽象部分范围之内。

复云:

“自古以来,中国画中“气韵生动”四字,众说纷纭,解释不易,一时也说不清。我认为先要搞清“气韵”的概念,即何为“气韵”。我认为在一图之中,除去具象之外,其余即属于气韵范围。”

由以上论述可知,陆俨少认为气韵存在于一幅画中之抽象部分。

然而于画而言,具象易于理解,抽象却难以明定。夫传统国画,虽有工写之分,然应物象形,率守其法,尠乎有类于西方纯抽象画形式之作品出现。即以山水而论,山云水木,舟车桥梁,屋宇,鞍马人物,见诸笔墨,形于图画,大抵皆具象之所属也,不识夫除此之外,抽象云何?岂留白虚空之谓乎?

陆俨少又云:“这个气韵从何而来,全要靠你在用笔上面、积点线之总和,形成一图之气韵,如果点线不美,则气韵不生。所以不是每一图成,都有气韵。”

“中国画应和书法一样,点画要能独立存在,画上一点画,除了为形象之外,要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气韵之高下,大部分是通过点画显示出来的。点画用笔必须活,如书法讲求一波三折,以及龙飞凤舞、高空坠石、渴骥奔泉等等,简言之,也不外一个活字,都是要达到生动的境界。”

“优美的点、线,不论其用笔、用墨,一定是力内满,精神外露,纯任自然,毫不造作,流行顿止,生意具足,自是由生动而气韵,所以既有气韵,一定生动,世上决无不生动的气韵,也就是说点线生动了,才能有气韵。换句话说,先要生动,然后气韵自会随之而来。”

“有些画画得不太像,甚至很稚拙,但是韵味无穷,使人久看不厌,究其妙处,全在抽象部分,抽象要顺手自然,发乎性灵,从笔端而来。如果依靠外物,运用特殊技法,终究为第二义,最好要靠笔锋写出,得到抽象的效果,这是从作者的感情流露而出,与借重外物,偶然取巧所得完全不同的。”

审之以上说辞,始知陆俨少所谓气韵存在于一幅画中除具象外之抽象部分,此抽象部分非虚空留白之谓也,乃用笔之谓也。

所谓“这个气韵从何而来,全要靠你在用笔上面、积点线之总和,形成一图之气韵,如果点线不美,则气韵不生。”

“气韵之高下,大部分是通过点画显示出来的。点画用笔必须活,如书法讲求一波三折,以及龙飞凤舞、高空坠石、渴骥奔泉等等,…”

“但是韵味无穷,使人久看不厌,究其妙处,全在抽象部分,抽象要顺手自然,发乎性灵,从笔端而来。”

等等。

韵味无穷,究其妙处在抽象部分,而抽象部分发乎性灵,从笔端而来。可知陆之所谓气韵存在于抽象部分,即是云气韵从笔端而来,也即存在于运笔之中。

盖陆俨少所谓具象,即笔墨整体所绘之造型形象,所谓抽象,即笔墨由局部视之,书法运笔之点画线条也,也即石涛所谓'法立于一画’之一画者,而非画面留白虚空之谓。

近代山水画,有“黄傅陆李”之说,也即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李可染诸人并称。

于气韵,黄宾虹亦有独家论述:

气在笔力,韵在墨彩。

乍看之下,似与陆俨少所主不同,宾翁云'韵在墨彩’,似乎韵非由运笔所出,此与陆俨少所少异。

且气韵分而言之,气出于笔力,韵出于墨彩。此陆俨少所不曾道者。

然则黄陆二人之主张截然不同乎?非也。

宾翁又云:

'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笔力有亏,墨无光采。’

可知欲达墨彩之神化,仍在笔力(即运笔),笔力有亏,墨无光采,反之,欲使墨采有光,笔力不可有亏。

概言之,墨釆之运用仍在于运笔。

如此,则宾翁前言所云'韵在墨彩’,易言之,即可谓之'韵在运笔’,因'墨彩之神化,仍在笔力’。

而宾翁之八字决亦可易言为'气在笔力,韵在运笔’,因笔力即运笔之谓,是亦可谓之以'气在运笔,韵在运笔’,也即气韵在于运笔。

此正与陆俨少所主张别无二致,殊途同归也。

据云陆俨少曾以'垃圾桶’三字冠讽宾翁之画,不意关于气韵,二子皆主张其在于运笔,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也。

如前所述,宾翁云'气在笔力,韵在墨彩’,此将气韵分而言之也,有分则有合,合而言之,则气韵在于笔力墨彩,笔力墨彩,也即笔墨一一运笔用墨之谓也。易言之,也即气韵在于笔墨。

果不其然,宾翁又云:

“气韵二字,全归功力,既赖于笔墨,更在于性灵,非刻画可以求工。”

“何谓气韵?气韵之生,由于笔墨,用笔墨,未得其法,则气韵为难言。”

“气韵在笔墨之中……真气韵须由笔墨出之”,

更云:

“气韵生机,舍笔墨无由知之矣。”

唯陆俨少所主,气韵似只偏重于运笔,用墨似不与也。而宾翁合笔墨为一体,明确指出'气韵在笔墨之中’,此英雄所见略同之外,见识有过于陆子者。

而陆俨少评宾翁晚年之作,曰:

墨法神奇。

此又惺惺相惜者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