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管见为经络溯源

 田桥芙 2024-02-29 发布于湖南

用管见为经络溯源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  谢超伦 

古人发现了人体内的经络,却因历史的局限,无法对这一发现作出解剖学的呈现和生物学的解释,给后人留下了“经络是什么、经络在哪里”的悬念。

近半个世纪来,有众多学者和追经族,就经络本质,纷纷提出掷地有声的论述和假设,笔者认可其中的“组织液论”。本文试图沿着组织液论的思路,用管见寻根溯源,借闲聊引真知灼见。但愿拙文的假设和求证,不会成为背离真实的瞎忙活。

一、经络是什么

经络是人体内以组织液为载体的运行脏腑气液的生理系统,是具有改善气、液、血运行状态、理顺脏腑生克关系、调理身心阴阳平衡等生理潜质的功能系统,是只需在体表相应点位施加物理刺激就能将潜质转化为生理正效应的调节系统。

经络是人体组织液“流”内,由脏腑气液担当行为主体并提供负熵流,借物理刺激促进大涨落,通过非线性机制制造大突变,依靠自组织能力恢复生理状态和功能的“气液二相”型耗散结构。

经络是以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为特征的流体型复合系统,既不是眼见为实的器官,也不是柳叶刀能探查到的实体。经络是只在组织间质内或器官间隙中穿行的脉外运行系统,就像汁液沿树干木质渗透、雨水在土壤颗粒间浸润那样,无须专门的管路。

二、经络在哪里

人体结构包含五个层级,层级越低结构越简单,处于“组织”层级的构件,只有细胞和组织间质两种。

组织间质由蛋白纤维编织而成,它在给细胞提供居所的同时也构建了致密的组织。组织间质内的粘多糖基质,以超强的吸水性能,把尽可能多的细胞外液据为已有,使安居其内的细胞能享受到组织液的浸浴式呵护。

攀附在组织间质上的毛细血管,用自己动脉端的滤过力量,把血循环系统中的血浆成分滤过到组织液内;用自己静脉端的重吸收力量,把组织液中的废物回收至血循环系统。血循环系统向组织液系统提供的“供给加回收”双向服务,使浸浴其中的人体细胞能够足不出户地完成代谢,既不会因“纳新”无源而欠养,也不会因“吐故”无门而失洁。

组织间质上还攀附了许多神经末梢,它们用感受器感受刺激,用效应器支配收缩或分泌,用生物电与神经递质传递感应,用有效反应回对外来刺激,用协同方式实施“神经与体液”共同调节,使物质型组织液体系平添了“灵气”、产生了“感传”。

组织液属于粘滞性半流态的生理流体,除富含营养素外,还有来自血浆滤过液的平衡对和缓冲对,以及细胞、脏腑经合成代谢而生成的激素与抗体,它们都是组织液对付不良因素的克星,都能起到维护组织液体系健康和稳定的作用。

组织液因组织间质的多寡而有“池”和“流”的区别。上皮、肌肉和神经组织都是以细胞为主体的组织,欠发达的组织间质只能让所含的组织液委屈成“池”,只能容纳经络中纤细的络脉。但结缔组织不同,它是四大组织中唯一以组织间质为主体的组织,它那发达的间质能把分布于全身的结缔组织“一网打尽”,能将全身的脏腑、四肢和百骸互连到一起,能使星罗棋布的各结缔组织的组织液“池”连通为全身性的组织液“流”,并用“液”以贯之的组织液“流”承担起运行脏腑气液、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重任。

组织液“池”的区块性和组织液“流”的系统性,并非是“池”与“流”的唯一区别,真正使它们产生天壤之别的是两者内容物的不同。组织液“池”只能从血循环系统获得血浆滤过液的补充,但组织液“流”除了能享有组织液“池”的便利和所得外,还能额外享受脏腑气液的“充值”,也正是这种久经不衰的额外充值,使组织液“流”成功孕育出了十二正经并彰显出经络的功能与特质。

组织间质具有良好的线性结构、柔韧品质和亲水性能,组织液具有独特的生理流体性能和气液承载能力,两者还共同享有吐故、纳新和感传的便利与优势,这些近乎完美的内外因素,为经络的产生与存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结缔组织的组织间质具备通达全身、网联所有的覆盖能力,结缔组织的组织液“流”则有高能态脏腑气液的持续灌注,二者共同为十二经脉的运行、滋养、联络、调理、感传等功能的发挥,创造了要素齐备的条件。

三、经络的本质

脏腑是人体代谢的操作工。五脏六腑用分解代谢的方式,把食物、氧气和水加工成营养型气液,使组织液“池”与“流”,在任何时候都能“池”满“流”丰。五脏六腑还用合成代谢的方式,生产个性突出的高能态气液,并将自产的气液交给擦身而过的组织液“流”运送至全身。组织液“流”在循行途中,每流经一个脏腑就要接受一次脏腑气液的灌注,就会呈现该脏腑经脉的特质与功能。组织液“流”每循行一周,要流经十二个脏腑,要接受十二次脏腑气液的灌注,要经历十二次经脉特质与功能的转换,要发生十二次角色与身份的改变。

多数情形下,组织液“流”内的高能态脏腑气液,都是以分散质的形态均匀分布在组织液中,由脏腑气液孕育的经脉也处于蛰伏状态。静默态的经脉如果受到刺激,分散在组织液“流”内的高能型脏腑气液,就会被激活而从母液中馏出,并沿着组织间质内低流阻无定型路径,以弥散方式向着综合压力趋小的方向运动,此时的经脉会呈现激活状态并彰显经络本色。物理刺激一旦解除,弥散态的脏腑气液又会回归组织液“流”,激活态的经脉也会恢复平静。

平常状态下的经脉,类似于大气层的平直气流或大洋内的平静水域。激活态的经脉,相当于大气层平直气流内出现的热带气旋或大洋平静水域中产生的赤道暖流。

组织液“流”是远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脏腑气液既是该系统内经络行为的主体,又是从系统外持续引进的负熵流。作为系统内行为主体的脏腑气液,能够为系统远平衡态、非线性机制和自组织能力作出贡献;作为系统外负熵流的脏腑气液,能够为系统维持高质量有序结构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支撑。

不同脏腑的气液,含有不同属性的物质和不同量级的能量,脏腑气液质的不同和量的差异,会集中表现在十二经脉的交接处。组织液“流”系统内的非线性动力机制,会把每一交接处参数的微涨落放大为巨涨落,自组织能力则会把参数的巨涨落转变为经络形态与功能的大突变。组织液“流”在体内每循行一周,要越过十二个热力学临界点,其参数要经历十二次大涨落,耗散结构分支要发生十二次大改变。

当人们用针灸去刺激穴位时,系统内被激活的非线性动力机制,会将穴位所在经脉的控制参数提升至阈值,从而把该经脉推送至离热力学平衡态更远的耗散结构分支上,并使其发挥出与新分支结构相适应的作用与功能。人们用针灸治病,其实就是用针刺手段去制造涨落和突变,让远离平衡态的系统释放出更多的自组织能力,去把已经跑偏的生理状态拉回到正常。

四、经络的主干 

十二经脉是脏腑气液在组织液“流”特定环境内的生成式系统,由十二段属性和功能各异的经脉串连而成,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干。

1、十二经脉的称谓和循行顺序:

十二经脉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古人在给十二经脉命名时,采用了“定中短语”式的语言格式,短语中的中心词表示所属脏腑,前定语表现循行部位,后定语区分阴阳多寡。上述名列,既是十二经脉的称谓,又是十二经脉在体内循行的顺次。

2、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遵循以下规律:(1)、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身躯左右两侧,各自单独循行,依靠任、督二脉联成整体。(2)、凡属脏的阴经都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腔,凡属腑的阳经都循行于四肢外侧及头面和躯干。(3)、循行于手的三阴经都由胸走手,三阳经都由手走头。从胸走手的阴经与从手回胸的阳经,在指尖处交接并共同完成一次手循行。(4)、循行于足的三阳经都从头走足,三阴经都由足走腹(胸)。从头走足的阳经与从足回腹的阴经,在趾尖处交接并共同完成一次足循行。(5)、循行于人体前线的手循行对和足循行对,共同组成了人体前立面循环。循行于人体后线的手循行对和足循行对,共同组成了人体后立面循环。循行于人体侧线的手循行对和足循行对,共同组成了人体侧立面循环。(6)、循行于人体前立面的四条经脉与循行于人体后立面的四条经脉以及循行于人体侧立面的四条经脉,共同组成了如环无端的可重复运行的十二经脉。

3、十二经脉的属络关系:

脏腑气液是十二经脉存在的物质基础,十二经脉是脏腑气液属性与功能的表征,脏腑与经脉之间天然的属络关系是十二经脉全部认知的核心。初入行的追经者,若要记住二者间的生身关系,不妨先从把握以下三条规律入手:(1)属脏的经脉必络腑,属腑的经脉必络脏。(2)、循行于手的三条阴经都属胸中之脏、络“腔”状之腑,三条阳经都属“腔”状之腑、络胸中之脏。(3)、循行于足的三条阴经都属腹中之脏、络“囊”状之腑,三条阳经都属“囊”状之腑、络腹中之脏。

脏腑气液有多寡之分,脏腑阴阳有盛衰之别,脏腑此特质也必然会反映在经脉身上。古人把经脉能量的差异量化为三级,并用太阴、少阴和厥阴这三个词汇来区分阴之多、中、少,用阳明、太阳和少阳这三个词汇来区分阳之多、中、少。脏腑气液能量的差异还反应在经脉循行的路径里:阴阳量级偏高的太阴经和阳明经,循行于人体前立面。阴阳量级稍次的少阴经和太阳经,循行于人体的后立面。阴阳量级偏少的厥阴经和少阳经,循行于人体的侧立面。上述三个循环圈首尾相连,就构成了十二经脉可不断重复运行的循环单元。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除了与所属脏腑保持着同阴阳、共属性的天然关系外,还遵循阴阳配对、表里成双的循行结构和规律。十二经脉共有六个“表里对”,分别是: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每个表里对会在同一只手上(或足上)循行一个往返。基于同一表里对的二支经脉相互络属于同一对脏腑,因而使构成表里关系的这对脏腑,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互为用。

5、十二经脉的子午流注:

日有阴晴,月有圆缺,人有作息,周而复始,亘古不变。十二经脉的循行,也遵从与日月同步、与自然比象的原则。脏腑一日之内有盛衰的交替,十二经脉也有逢时刻开阖、应时辰充盛的规律。古人把十二经脉气液最盛的时辰标注在《子午流注图》上,方便人们在补泄脏腑气液时,选准相应的时间,找准对应的经脉。看过《子午流注图》的读者也许会发现,十二经脉的子午流注顺序和十二经脉的循行顺序事实上是完全一致的。

6十二经脉的穴位:

穴位是脏腑气液的集散地,是十二经脉的对外窗口,是内生疾病的表征点和外在病源的潜入处,是物理剌激的感应区和经络治疗的操作点。人们对穴位施以针灸、推拉、按摩、拔罐等刺激手段,就是在组织液“流”内,制造大涨落、形成大突变,以激发非线性机制和自组织能力去调理跑偏的生理状态,恢复原装的生理机制。

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行于肌肤,贯通于上下,网络至全身,具有良好的通达性、感应性和传导性。十二经脉能够改善人体的气液循环,防止淤滞和妄行;能够激发内生动力,促进新陈代谢;能够激活免疫细胞,提高免疫能力;能够调整神经自律,感应传导信息;能够调节阴阳平衡,恢复功能协调。十二经脉是上帝赐给人类最实惠、最便捷、最速效的生理康复系统和养生保健系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