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是怎么读历史的

 dawn的图书馆 2024-03-01 发布于贵州

毛主席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主席一生与书为伴,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读书,在主席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主席读的最多的就是史书。

毛主席是怎么读历史的

首先说说主席对待历史的态度。毛主席曾在一次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说:我们为什么要通古今?“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了解古今,就好像牛马穿了衣服,足见毛主席对通古今的重视。那么什么“古”?古就是历史。但凡过去的都叫“古”,今就是指当下,之前我们讲过,毛主席是一位辩证法大师,善于全面的、发展的有联系的去看待问题,所以要想看清楚现在,甚至能预测到未来,就必须要深入的了解过去,就好像我们看到一朵花,就得知道它以前是一个花蕾,以后会是果实,这就是辩证法的魅力,让我们能够发现实实在在的规律。

毛主席酷爱历史,并非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现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寻找智慧和经验。

毛主席是怎么读历史的

毛主席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因为毛主席从马克思那里获得了立场、观点和方法,然后立足于这些,辩证地去分析历史,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

如果说历史是一座金山,那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挖掘这座金山的工具,毛主席曾说: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有独有的特点,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这其实就是一种求知若渴的状态,所以主席才不能一日不读书,不能一日不读史,才能把资治通鉴这种大读本读了17遍。在强大的求知欲和兴趣的驱使下完成了蜕变。

毛主席是怎么读历史的

毛主席不光重视对中国的历史的研究,也研究世界历史,所以才能成为人类的导师,对于人类过去的事情,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主席知道的更多,在汲取了历史中经验之后,再和现在融汇贯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造性的发展了辩证法。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毛主席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