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跟汉献帝不相上下的死局,崇祯帝怎么样做才能破局?

 宋安之 2024-03-01 发布于山西

历史没有假如。

不过基于史实的适当假设,可以更加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更可以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明朝末年崇祯帝朱由检面对的死局有多难呢?

简单来说,就是两线作战内忧外患,内有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各路农民起义军,外有关外以清太宗皇太极为首的大清政权。

更要命的是,他接手的还是一个烂摊子,国库空虚,财政崩溃,边关军队长期没有军饷可发,像西北边军在明末是长达30多个月都没有发饷银。

军队无饷,导致军队战斗力大幅下滑,毕竟军饷都不发,谁愿意替你卖命呢,更是造成军队经常性哗变,甚至是面对敌人不战而降。

庞大的官僚系统也是烂透了,“高效廉洁”4个字是一字不沾,取而代之的是内斗为先,贪污腐败常见,结私营党是常事,军国大事面对个人的利欲熏天是不值一提。

在这种情况下,军队是屡战屡败,使得关外后金(大清)攻城略地越做越大,皇太极是统一了关外,降服了漠南蒙古,最终称帝。内部李自成更是直捣黄龙,是攻破北京逼死崇祯帝,而抛弃了崇祯帝的官绅阶级并没有如想象中成为新朝的“从龙功臣”,反而是享受了“追赃助饷”的待遇,是被大规模的查抄家产。

崇祯帝面对的局面,是近乎无解的死局,堪称地狱难度级别的。

他翻盘的难度,可以说是仅次于汉献帝,毕竟汉献帝在位时东汉已经名存实亡,从登基开始就被架空,面对的又是曹操这种不世出的枭雄。

可以说谁坐在他的位置上都翻不了盘,即使使出斩首行动都没用,因为即使曹操被杀,背后的利益集团也不会善罢甘休,而连权臣都解决不了,更不用说有其他作为。

当然汉献帝对比崇祯帝,还是有着明显的优势,那便是他虽然没有翻盘成功,做了亡国之君,但汉朝灭亡,只是意味着他的政治生命结束,他还是能保全性命,能得以善终的。

而崇祯帝就不一样了,他失败了就是死。因为汉献帝那个时代,大家都讲点礼仪,即使夺了你的江山,也不会杀你,会给你封个王爵、公爵什么的,还会给你一小块封地,让你余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而自南朝第一帝宋武帝杀死让位的晋恭帝司马德以后,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多是不得善终,新的皇帝往往是要斩草除根,所以崇祯帝如果破不了死局,即使不自缢,也没有活路可言。

不过崇祯帝面对的虽然是死局,但还好的是,相对汉献帝来说难度低一些,因为虽然局面糟糕至极,但是崇祯帝还是有着一定的实权,有着一定的自主权。

所以综合来看,崇祯帝与汉献帝面对的局面是不相上下,汉献帝虽然翻盘无望,但能保住性命。崇祯帝虽然拥有一定实权,但没有力挽狂澜,只要国亡,那么肯定死路一条,只不过区别在于,自己可以选择死法,所以他选择有风骨的自缢殉国。

那么崇祯帝怎么样做才能破解死局呢?

客观来说,崇祯帝面对的可谓是一个无解的死局,明末之所以有着那般局面,重点在于王朝经过200多年时间,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局面,可谓是积重难返,是覆水难收,那种死局没有那么好解决,真那么容易力挽狂澜的话,那就没有那么多改朝换代了。

不过崇祯帝倒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缓解这种局面,使明朝再延续个几十年,这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崇祯帝面对的难题其实有3点:一是国库空虚,财政崩溃,是没钱发军饷,使得军心不稳,并且对军队的控制也明显减弱。二是庞大的官僚系统腐败至极,结党营私,个人利益为先,导致很多政令实施不到位,反而起到反作用,往往是弄巧成拙,使得局面越来越糟糕。

可能有人会说小冰河时期的天灾不是个大难题吗?

诚然小冰河时期的破坏力的确不小,甚至可以说是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的关键所在,但旱蝗这种天灾,可以发生一年、两年、三年,但不至于延续十几年吧?

根本原因在于刚开始的天灾,在明末那种官僚系统腐败,政治黑暗的情况下,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是愈演愈烈。

因此小冰河时期的天灾归根结底,还是跟庞大官僚系统腐败有很大的关系,是官僚系统极度腐败下衍生的一种恶劣局面。

这也是为什么说“天灾人祸”会连在一起呢,因为往往是天灾只是一个起因,而人为的因素,会使局面恶化,会演变成人祸。

崇祯帝朱由检其实有3种方式可以尝试一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燃眉之急。

一是刷新吏治,并以此加强对朝廷的控制。二是与关外讲和。三是放弃糟糕到极点的局面,提前南迁,另起炉灶。

这样一来,可以通过查抄贪官污吏的家产,来应对国库空虚的难题,不至于接连加征辽饷、练饷、剿饷,使得老百姓没有活路,因此是纷纷揭竿而起。

同时还能使官僚系统通过这种大力反腐方式进行自我调节,使得政治清明一些,可以使天灾范围变小。

更不会出现在内斗为先之下,导致没背景的名将卢象升被自己这方的大臣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联手坑死的荒唐事情。

而关外的清太宗皇太极,虽然兵锋正盛,但他一直是主张讲和的,只不过很多人先入为主的认为明朝之后是清朝,而且清朝在明亡后入关夺取的天下,认为清朝很强大,不会主动议和。

其实在皇太极刚接手后金政权的时候,后金连关外都没有统一,根本没有蛇吞象的想法,即使之后统一关外并且称帝,但面对庞大的明帝国,依旧是有着讲和的想法,想通过和平贸易的方式,来慢慢提升自身实力,只不过崇祯帝碍于面子,不想背锅,不想背负骂名,所以只能不了了之。

如果崇祯帝务实为先,不讲究面子,同意讲和,稳住关外大清政权,再一心对内刷新吏治,并且镇压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话,还是可以使明朝多延续个几十年的。

即使做不到以上这些,也可以提前南迁,是另起炉灶,自己重新培养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像崇祯帝最后被迫自缢,就是因为对于军队没什么控制力,结果是号召天下兵马勤王,结果只到了唐通的八千人,如果崇祯帝有死忠于自己的军队,可以死守京城,不是一触即溃,不是望风而降,那么说不定又是另一种结局。

当然以上只是纸上谈兵的看法,只是一种假设罢了,旨在为大家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毕竟事后诸葛亮谁都可以当,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崇祯帝也不是傻子,刷新吏治,通过查抄贪官的家产来补充国库,他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但问题是他对朝廷根本没有那样的控制力,如果真刷新吏治,估计都不用等李自成打进北京,他就莫名其妙暴毙了,所以即使后来李自成打到北京,火烧眉毛了,军队却发不出军饷,崇祯帝也没有查抄官员的家,而是让百官捐款,结果百官只是捐了区区20万两。

至于南迁也不是那么容易,明末军队已经开始军阀化,崇祯帝在京城都控制不了局面,去了南京就那么容易好起来吗,不一定的,反而很可能局势会更加恶劣。

而且即使崇祯帝去了南京,之前面对的问题也不会得到根本性解决,王朝末年的各种矛盾问题依旧会如影相随,会继续影响他。

也就是与皇太极议和方面来说,崇祯帝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结果是自食恶果。

不过再怎么说,崇祯帝能做到如此也是很不错了,换做另一个十七岁,并且没有接受过帝王心术培训之人,接手一个一团糟的腐朽帝国,别说面对各种内忧外患了,恐怕连一个魏忠贤都搞不定,至于能做到比崇祯帝更好,那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想要在王朝末年力挽狂澜,让一个王朝起死回生,不夸张的说,那难度比开国打天下还要难。

因为开国打天下是自己组建势力,自己带领新兴的集团打天下和治天下,有着足够的利益分配。

而王朝末年的力挽狂澜,不是分配利益,而是要虎口夺食,是要在一个庞大官僚系统上下烂透了的局势中收拾局面,是要带领一个内部变质,问题多多,并且死气沉沉的集团去平定各种大乱,而且你偏偏还跳不出来,做不到直接去另起炉灶,这种情况真不如白手起家打天下的局势好。

所以文章的假设和分析,大家看一看笑一笑就好。

谢观看,我叫宋安之,换个角度看历史,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