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好惹”的人,都在发狠重塑自己的“三层结构”

 z55j03b55 2024-03-02 发布于江西
结构世界的能力,被定义为秩序逻辑。结构个体自身的能力,则被定义为突破秩序逻辑的奇点。
秩序逻辑,试图给世界建立某种“确定性”。而在确定性之下,必然是消解其中要素的独特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任何一种具备了相对确定性的秩序逻辑之下,个体往往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某些具有确定性的路径之中。
只有路径化,结构化,才能获得某种“确定性”。
而个体执着于结构自身的初始动因,便是意识到了由这种“确定性”,所带来的困境。
似乎一切以善意开始的计划,最终都将进入反面。因此,个体结构自身的行为,不过是对当初“确定性”善意的一种质疑。质疑,而后才能成长。
那些成为真正的强者的个体,便是触碰到了“确定性”的某些隐晦逻辑,因而进入到了更加智慧的“内观”之中。我们称之为对自身结构的发现和重塑。

01
第一层结构:认知。
认知,即个体结构世界的认识和觉知能力。因此,个体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其对世界的结构水准。
所谓结构,包含三个层次:
其一是宏观框架层次,即个体是否具备站在宏观层面,俯看整体框架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基于对秩序逻辑,这种世间法范畴的宏观了然,以及对于出世法的觉知。也就是,在看清整体框架逻辑的时候,具备“进”的底气和“退”的定力与智慧。
对世间法的了然,就像做学问,也是有一个结构化的过程的。比如制度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法学、物理学、化学等等,本质是以不同的视角来洞察世界的结构。
因此,做学问,就是一种结构自身的有效方式。而有效的认知,并不只是知识,要进入到行,才能成为有效认知。用阳明心学讲,就是“良知”,是知行合一。
因此,结构的第二个层次就是进入到框架路径之中。也就是,用路径实践,去验证自身的认知。当认知与路径实践发生冲撞,那么,要么是路径出问题了,要么就是自身的认知出问题了。
其三,因为路径实践的冲撞,个体必然产生对路径的质疑,或者,对自身的质疑。因此,结构的第三个层次,便是进入到微观层面的自我修正,也即进入有效认知的生成过程。
这个层面,是个体与框架,与路径之间的博弈层面,也是个体认知获得重塑的节点。
认知不够强,就被框架,被路径的“确定性”所捕获;认知够强,就进入个体认知结构的自我剧烈重塑之中,一切的智慧与进步,皆从这样的缝隙中生成。

02
第二层结构:行动力。
行动力,即上面提到的认知践行力。但是,有什么样的认知,并不意味着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力。就像哈姆雷特,是思想的巨人,但是行动的矮子。
一切听起来高明的认知,如果没有匹配的行动力,这个认知就没有价值。一如纸上谈兵,可能不成事,反而带来惨烈的败事。
因此,只有有效的行动力匹配,才能给个体的认知结构给出真实的评价。否则,认知结构的存在,并不具备实际的价值。
有些人,之所以成为强者,正在于其强悍的行动力,匹配了其认知结构。这种匹配,必然是在个体结构,与框架结构和路径结构发生冲撞之后,个体进入到了非常明确的自我结构的重塑之中。
很多人把这种“重塑”,称为是“偏离”,或者“逃逸”。
于是,强者,总是在行动,而不是陷入逻辑式的循环辩证。毕竟,实际的路径实践,常常会显示出不符逻辑的情况。
这或许也是“学院派”,为什么越来越“束之高阁”的底层原因。他们把认知用重重不食人间烟火的“术语”包裹,成为与尘世的隔离屏障,然后,他们陷入到了“独角戏”式的逻辑辩证狂欢。
也正因为此,他们必须以可能的沉默,保持自身的怡然自得。

03
第三层结构:观人观己。
如果说,第一层框架结构是处理了人类社会的秩序逻辑,以及可以观察秩序逻辑的法门,那么,第二层行动力结构,则是进入到了对秩序逻辑的践行之中。
只有真正的践行,才能了然路径结构,与自身从框架结构而来的个体结构,是否存在统一性。而“不统一”的出现,则是促使个体结构变更的节点。
于是,重塑个体结构,本质上是对结构世界视角的变更。
这个变更过程,成功了的,叫“创新”,叫“突破”;不成功的,进入“驯化”,或者“异质化”。
而变更的过程中,实际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观人观己”之心法的变更。
入世,必然是处理人的事。因此,在个体与框架和路径出现冲撞的地方,如果框架路径在逻辑秩序上没有问题,那么,一定是人出问题了。要么是执行路径的人,出了问题;要么是个体自身,出了问题。
这里的“观人观己”,即观人,而后观己。观察别人而得到的反馈,实际上就是个体自身内心的反射。于是,佛家言,一切出现在你生命里的人,都是来渡你的
讨厌一个人,说明自身不同意对方的某些属性。喜欢一个人,一定是对方的某些属性,迎合了自己。妒忌污蔑一个人,很大程度是自己匮乏了对方的某些东西。而仇恨一个人,那么,大概率就是对方的做法,没有满足自身的欲望。
因此,强者,总是在别人身上,反观自己。当哪一天,能够皆容观点,能够对他人的喜怒哀乐一视同仁,那么,也就意味着,自身在入世“观人观己”之法中,已经进入到了强大的自控之中。
于是,一切的情绪,不能摆布自己,而会成为自己入世的一味良药。
任何个体,要达到这种“观人观己”之法,必须有俯看框架的能力,也必须有强悍的行动力,见得泥污,滚过泥污,然后以狠绝的姿态,重塑自身。

04
从框架秩序逻辑到路径践行,是从所谓的“知”到“真知”的过程。任何个体,但凡进入到这个过程,基本已经扒掉了几层皮。
那些痛定思痛后剩下的“知”,往往有两个部分,一大部分是“被框架路径说服”,而成为融合度高的个体;另一小部分是“进入逻辑,远观逻辑,然后找出逻辑破绽”,这就是重塑认知结构。
只有俯视过,只有介入过,才能洞察到彼此结构的空隙。外在结构,强调确定性。内在结构,却往往在善意的“确定性”下,遭遇了不可预料的“不确定性”。
这也是有些个体,即使寸步难行,也要走向山巅的底层动因。
于是,只有敢于绝望的人,才能走向深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