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嘉玲:手机之困,困住了谁?如何脱困?

 sun918 2024-03-0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01

“手机之困”的由来

(1)“手机之困”不是最近几年涌现的新名词
在智能手机诞生之初就有关于手机依赖的讨论,近年来,数字经济、多媒体技术及各类手机APP的蓬勃发展,让手机的作用越来越丰富完善,我们可以只用一部手机学习、消费、娱乐。
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让所有人逐渐被网络俘获,逐渐脱离现实。有人在社交网站上谈天说地,却在现实聚会中面面相觑;有人在海量短视频织成的信息茧房中自得其乐,却不肯面对缤纷的现实世界;有人在游戏世界里深度探索,却不愿翻开放置已久的书本,或者是出去走一走…
(2)“手机之困”不是农村未成年人面临的独有困境
“手机之困”是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与家庭教育不断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时代病”,并不是农村未成年人特有的问题,也不是他们面临的独有困境,国际国内,城市乡村,各个年龄层,各类职业,过度使用手机的低头族随处可见。不建议给“手机之困”加上“农村未成年人”或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刻板标签。
数据显示,近8成日本青少年患有手机依赖症,有57.5%的用户会在闲得无聊时拿起手机等移动终端阅览。美国成年人花费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也从2010年的每天0.4小时,上升到2022年的4.5小时,13年来提升了10倍。
(3)“农村未成年人”的手机之困,困住了谁?
手机之困,困住了被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裹挟的农村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中,城市未成年人和农村未成年人面对的虚拟世界是同质的,他们所生活的的现实世界、接受的教育却千差万别。城市未成年人和农村未成年人在抖音上刷到了同一所博物馆的介绍视频;城市未成年人有可能马上和父母去订票体验、观察,而乡村未成年人只能看完后独自继续刷着下一个热点。
手机之困,困住了农村未成年人生活的学校和家庭。学校被困于教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和担忧他们接触到不良信息间的纠结;父母被困于对孩子教育的无奈缺席,以及对“电子保姆”造成后果的惧怕。
手机之困,也困住了政策制定者、社区和第三方企业。政策制定者被困于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找到什么样的路径,引导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真正参与到数字时代;社区被困于设计什么样的服务,将这些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吸引到户外;第三方企业则被困于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才能让这些孩子在享受到优质内容的同时获得满足感。
同样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我们不希望农村未成年人被特别看待,在此讨论“农村未成年人”的手机之困,则是希望尝试分析造成农村未成年人手机之困的因素,为家庭教育缺位和现实资源相对匮乏的孩子们探索一些可以改变的方向。

02

为何农村未成年人手机成瘾愈演愈烈?

(1)数字经济的带动,提升了农村用户智能手机的普及率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从2018年5.4%缩小到22年的1%。自媒体、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兴模式发展迅猛,新媒体迅速走进千万家,智能移动设备的软硬件配置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也给农村未成年人接触到智能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提供了便利。
(2)疫情的发展,催化了农村未成年用户大量使用移动互联网络
疫情的发展,也催化了农村未成年人的手机之困。疫情三年“停课不停学”让青少年有能够在家里就上课,各式各样的在线课程、作业、考试、打卡,给了孩子们名正言顺使用移动通讯设备的理由,家庭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未成年人深陷移动互联网。
(3)家庭教育缺失,朋辈攀比也加剧了农村未成年人的手机之困
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时长和次数均有增加,且移动网络设备发展迅猛。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有92.7%的农村未成年网民会使用手机上网。
家庭作为未成年人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场景,为他们提供了相应的设备与网络条件,也需要提供与之配套的引导和规范,这对家庭教育和主要照料者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是我国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父母或因生计原因远离家乡,由祖父母辈隔代抚养,或留母亲独留在家。
朋辈是家庭成员以外对农村未成年人影响最大的群体,朋辈间的攀比也可能会加剧未成年人的手机沉迷问题。以手机游戏为例,随着移动通信进入4G时代,手游迎来爆发式发展,让人眼花缭乱,孩子们也深受影响,他们一起玩的不再玩跳绳、捉迷藏,转而研究起游戏装备、等级、成就及排名等,想要超越朋友,就需要不断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来获得游戏中的虚拟奖励,进而获得现实中的满足感。
(4)多元丰富的信息和在地资源缺乏的落差,导致农村未成年人沉迷虚拟世界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内容经过算法处理,能够投其所好,为这些亟需了解世界的未成年人创造了一个“乌托邦”,让他们看到自己以前接触不到的世界,并为之深深着迷。面对现实世界里父母陪伴的缺失与课余活动的匮乏,他们容易沉迷在虚拟世界。
对于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而言,他们周围缺少博物馆、科技馆这类探索和了解世界的便捷场所,所在的农村社区也缺少可以开展丰富课后服务的资源和能力,手机成为他们了解世界最便捷和成本最低的方式。

03

改变农村未成年人的“手机之困”现状面临哪些挑战?

(1)家庭教育缺位短期无法根本改变
数据显示,42.1%的农村儿童不与父母双方共同居住。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有54.4%与父母中的一方一起居住,27.1%父母均不在家、与祖父母一起居住,5.6%与其他成年人一起居住;此外还有12.9%单独留守或与其他儿童一起居住。
父母作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在未成年人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地区的现状却是大部分儿童由父母一方或由祖父母一代照顾,他们缺少对于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监管和引导,这种缺位是社会发展的原因造成的,在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和调和。
(2)学校对学生手机使用的引导和规范有限
据了解,学校对于未成年人的手机管理相对较为严格,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机会不多。走读制学校会要求学生将手机放在家里,如果发现学生私带手机,会由老师收上来集中管理,统一发放;寄宿制学校则会由老师统一管理。
值得思考的是,学校对手机使用的严格管理,有可能导致学生信息查询和娱乐需求无法满足,回到相对宽松的家里后,会更多的使用手机。学校是学生行为管理和塑造的最佳场所,应该进一步进行疏导,引导孩子规范使用,而不是一味地将手机阻拦在校门之外。
(3)第三方企业的内容设计与防沉迷仍然有绕行的空间
调查显示,在家庭中,学生使用数字设备往往以娱乐放松为首要目的(66.7%),其次是查阅感兴趣的事件或信息(50.1%),以及完成学习或与学习相关的任务(47.7%)。看视频和玩游戏是农村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主要娱乐方式。
以快手、抖音和火山小视频等为主要平台的短视频,是这些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些平台基于算法投送,精准抓住未成年人的眼球,并且投其所好,让他们可以简单、短平快的获取自己喜欢的丰富信息。
游戏公司有专业的用户研究、游戏设计与运营团队,他们会深入研究,做出哪些设计会更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性,并利用多元的奖励方式与多样的游戏模式,让使用者不断沉迷,获得自我满足和群体内的满足感。
2019年,在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下,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该系统对于青少年使用时长和浏览内容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但目前仍依赖用户自主选择,且退出登陆游客身份登陆后仍可正常浏览,未成年人有机会不开启“青少年模式”随意浏览,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防沉迷系统效果会大打折扣。
在游戏领域,大部分游戏仅需身份证号和手机号便可注册,未成年人可以轻易使用成年人身份证信息绕过未成年人保护系统,游戏企业也没有面向未成年人的特别有针对性的认证环节。部分企业有一定的辅助认证机制,但也仅会在满足特定条件后触发。
当未成年人通过各种手段绕过防沉迷系统之后,大量不适合他们的内容会呈现在孩子面前,可能包括与色情、暴力相关的影像,某些类型的广告,含有宣扬自残、自杀、厌食等不健康行为或危险行为的网站等,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充满好奇心,但缺乏判断能力,尤其是农村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在学校之外作用有限,他们缺乏及时恰当的引导与管理,对这些孩子而言,不良信息带来的内容风险、接触风险和行为风险很高,他们也更容易沉迷在虚拟世界。

04

长期来看,农村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手机之困,会产生哪些危害?

首先是对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危害。长期使用手机会导致农村未成年人视力下降,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智能手机的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是导致视力下降最重要的原因;智能手机也会剥夺孩子们的睡眠时间,导致未成年人睡眠不足;大量的未成年人因为沉迷手机成为“宅家族”,宁愿在由于缺少户外活动,身体素质也会缺乏锻炼的空间。
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沉迷虚拟世界,减少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增加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与家人的沟通减少,会导致家庭关系变得疏远,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减少,进而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与朋友的沟通减少,会导致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减弱,不擅长与人交流、合作和解决冲突。
其次是对学业的影响。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他们可能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手机上,而不是完成家庭作业或者进行其他有益的学习活动,电子屏幕会对未成年人的专注力有一定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手机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与学习期间的注意力分散以及参加其他的非学习活动有关,该项研究提出,学生在参加非学术活动后,可能需要长达20分钟的时间才能重新专注于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
最后是安全隐患,长期沉迷于手机可能使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警觉性降低,增加遭遇危险的风险,例如被网络诈骗、色情信息侵害等;网络平台注册需要详细信息,在日常的使用中也有信息泄露的风险,农村未成年人防范意识淡薄,周围也缺乏成年人的监管,因此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安全隐患较大。

05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1)家庭:理性看待手机使用现象,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纾解
数字时代,无法完全隔离未成年人与互联网,也不能将他们与互联网的链接切断,否则这些孩子会因为数字素养的缺乏而不适应时代。
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应正确看待未成年人上网,不要孩子一拿起手机就如临大敌,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纾解。
对于父母一方或双方无奈缺席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未成年人长时间由祖父母隔代抚养,需要引导老人多纾解和陪伴孩子,降低对老人的期待,否则会给老人带来更多照料上的压力,起到相反的作用;农村儿童父母可以在离家之前对手机进行设置,限制使用时间与使用内容,让孩子可以接触到的内容都是经过父母或老师预先筛选的,祖父母只需要做好手机管理即可。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即使外出工作,农村未成年人父母也需要认识到,应该多创造机会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有时间就多陪伴孩子,带孩子走出房门,创造机会带他们亲近自然、了解世界,找到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能够从亲人和现实生活中获得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感。
(2)学校:家校联动,带领和规范未成年人正确使用
信息本身是中性的,如何筛选、解读使用这些信息是关键所在。在新型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和创作媒介信息的媒介素养逐渐受到关注。对于农村未成年人而言,学校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引导学生大量的信息中正确的选择和理解,并学会评估和质疑,教导孩子们学会创作健康向上的媒介信息。
学校应基于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合理规划小打卡、线上作业的频次,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参与现实生活、喜欢现实生活。
学校还应与家庭积极沟通,家长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学校引导学生将学校中养成的良好使用习惯带到家中,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家庭和学校间的闭环。
(3)第三方企业:持续完善内容筛选和未成年人监管,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短视频和游戏等第三方企业应该以农村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和特征为基础,不断完善优质内容池,为未成年人设计和精选更多有品质、有趣的内容,践行引导、教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
此外,还应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的监管体系设计,将防沉迷措施落到实处,让未成年人能够真正在筛选后的模式下获取更多的优质信息。
(4)地方政府:以文化振兴为方向,为农村未成年人构建丰富的课外生活
乡土生活长期浸润和滋养着乡村儿童,他们无法也不应该脱离自己的家乡,地方政府和社区应深入挖掘在地资源,将乡土文化发展起来,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儿童服务体系,用孩子们最熟悉的乡土文化充实农村未成年人的课余,用劳动教育、生活教育将他们从虚拟世界中吸引出来。
作者:
韩嘉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   欣(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注:为公众号排版需求,删除参考文献。

图片

风雨廿载,感恩每一份支持与陪伴,感恩每一份付出与收获。下一个二十年,未来更多个二十年,我们仍将勇敢前行,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我们一起参与到教育问题的解决中,遇见教育的美好未来。

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你成为研究院的月捐伙伴,用长期的信任与陪伴,支持研究院独立、专业、持续的行动,共同呵护孩子的童年和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