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境的负面对孩子的危害

 天雷教育 2011-07-26
                                                                      环境的负面对孩子的危害
                                                                                          作者:朱 汉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年龄都偏低,且犯罪性质恶劣,犯罪手段残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人就将矛头指向了教育,这是有失公正的。

众所周知一个孩子的堕落也绝非是偶然的和单一的因素造成的。那么,近年的哪些因素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呢?归纳起来看大多还是环境的负面影响、危害了孩子。

大家都知道,任何动、植的生长都离不开环境。离开了环境,可以说就没了生命。但环境也有好坏之分,孟母三迁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择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在国外有小孩从小就生活在狼群中,就养成了狼的习性,既使回到了人间,还是无法适应人的生活而死亡。其实中国很早以前也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总结出了许多这方面的经验、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农谚说:跟好人学好人,跟了私孃跳大神。淮南为桔,淮北为枳等都说明环境决定一切的道理。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之重。

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就有不同的环境,但总体上来说,人的成长必定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比较大。那么在这些环境中,究竟那有哪些东西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呢?可分述如下:

一、社会教育的空白性

1、社会教育设施的空白

茫茫中国,举目一看,针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公共设施有几处呢?在社区、农村、大家都会听到“老年委”或什么协会等。可有谁听到过有个“未成年教育委员会或协会”?也许有人会说,不是建得有少年宫、青少年宫、青少年基地等吗?对!不错,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仅靠城市里的几座宫和几个基地就能覆盖近14亿人口的中国吗?九牛一毛之举,怎能以一概十,以点盖面?

2、社会监管的空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已明确规定不准许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酒。可谁家不是叫孩子去买烟、买酒?又有谁对孩子买烟买酒拒绝过呢?仅此一例,就可窥对未成年人的监管程度。影剧院的海报上大多会赤然写着“儿童不宜”或“未满18周岁不准入内”等字,可谁家又将未成年人拒之门外了呢?这样一着,倒不是拿来拒绝儿童入内的,反而是拿来招客的。其真正的用意还是男女老少皆来,财源滚滚向我滚来。对未成年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网吧。许多网吧的门口都会写着“未成年人不得入内”或“未满18周岁不得入内”的告示。可是进入网吧就会发现小孩,少年比比皆是。虽说,媒体天天报道说,某处、某处怎样突击检查网吧,清查了多少,查封了多少等。但现实要反问我们中国的网吧为什么会越开越火红,越开越多,总有那么多的孩子沉溺于那些网吧中的凶杀,色情,暴力,魔幻中。谁敢坦言:我们的社会监管到位了!部分落后山村赌博成风,有的可将妻子作为赌资,有的村里可以公开播放黄色录像,且全家老小同在一处观看,连放映的人都惊叹:现代的农村人比外国人还开放。面对这一切,你能不承认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几乎等于空白吗?唯一能起点震慑作用的就是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

二、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中国经济的发展比较快,然而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却始终跟不上经济的发展的步伐。社会发展中相对滞后的又是人们的认识和观念的转变始终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家又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强的社会转型期,许多人往往总是“口令”过后转不过弯来,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大家都好像在一种无依无凭无所适从中盲目地生活,教育似乎也没了标准,于是对子女的教育也自然而然地盲目了。

吃教育专业饭的老师,还有许多赶不上社会发展的趟儿的,何况非教育专业的家长呢?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成长目的、成长特点、成长的要求,成长的价值认同等都非常混乱。许多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要求未成年人,不懂因才而施教为何物。许多家长又误认为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求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殊不知孩子越吃越谗,越耍越懒,重欲之下,失去了奋斗的雄心壮志,反而养成了懒得、贪心、吝色的坏习惯。另一类家长,纯属是人类的败类,吃喝嫖赌,五毒俱全,搞什么都不避孩子,甚至还唆使孩子参与其中。小小年级耳闻目睹身处其中,你还能指望他们不变坏吗?广大农村的家庭教育要么打骂交加,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溺爱有加,要么弃之不管。千千万万的中国儿童生活在这些各等不一的环境之中,能不受其影响吗?纵观中国近年的家庭教育大多都是盲目的家庭教育。

三、学校教育的功利性

中国的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让大家有饭吃、有衣穿、有居所是对的。但并不是说什么建设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许多意识领域里的东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不出来的,诸如:教育、信仰、哲学、宗教等都是不能以经济为中心来抓的。但无形中以经济为中心,这个观念已无孔不入。许多人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找更多的钱,谋求利益的最大化,金钱至上,有奶便是娘。无形中社会上的经济规律潜入教育之中,教育这个培养人的东西退化成了灌输功利的场地,大家都只好将教育狭隘化、功利化、师生皆以分数是举,学生以分数得以升学,老师以分数得以获奖。至于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兴趣、个性差异、人格成长等都不在评价、考核范围内,大家自然而然把它们放在功利之外,丢了教育的本真——成人与成才并举、德才兼备。

那么,究竟要怎样的环境才适宜孩子的成长呢?唯一的是和谐环境才会有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无论是穷、还是富,都不做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事。而学校、家庭又能按教育规律办事,每个公民人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孩子成长负责,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优良的环境,祖国的花朵才会茁壮成长,越开越鲜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