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风云 51】管仲如何开展与别国的对外贸易?

 襄子的箱子 2024-03-03 发布于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春秋三百年,风云际会,尽在其中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了解的春秋史

这是【中国大通史

春秋风云】第 51 篇文章



在管仲一系列的政策下,齐国变得越来越富裕,国内物资达到了空前的增长。根据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当市场供大于求的时候,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市场求大于供的时候,商品价格会上涨。
在古代齐国,占据商品大头的是粮食。在市场急速发展的齐国,粮食的价格必然会因为市场的供需而产生暴涨或暴跌的可能。管仲深谙此理,推出了轻重理论,在市场上粮食较多的时候,政府出面收购,在市场上粮食较稀缺的时候,政府再以低价抛售,以平衡物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管仲明白粮食对于一国的重要性,认为粮食的价格应由政府控制,而不能交给市场。
在此前,平衡市场物价的有关部门叫贾正,只是用单纯的行政手段作为管理,这种管理办法非常粗糙,具有很大的摩擦力,执行起来未必有效,也无法阻止因供求变化而出现的商品价格的自发涨跌。管仲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用价格管理市场。
比如齐国出现了丰收年,市场上的粮食较多,价格也就相应较低,政府便会先收购走其中一部分,拉高粮食价格,让大家都有钱赚,不至于亏惨。若是齐国出现了灾荒年,市场上的粮食稀缺,价格也就相应升高,甚至高到一部分人买不起。人可以没有书看,但绝不能没有饭吃,这个时候政府就会向市场抛售出大量的粮食,以拉低粮食价格,保证了人人都能吃得饱饭。
这种办法看起来稀松平常,但与当时市场管理局只是口号般的“不能降价,不能降价”相比,着实明智了不少。
除了轻重理论外,管仲也非常重视货币政策。尽管他主张将铸币权收归为齐王所有,但他坚决反对政府滥发货币,含铜量必须要达标,不能滥竽充数,借此搜刮民间财富。若是币上物下,则会造成商品价格下跌,反之,若是币下物上,则商品价格上涨。当钱币还在政府手中时,也就是币在上,商品在民间,物在下,市场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物价则会下跌。然后政府通过手上的货币购买市场上的商品,币不断下流,物不断上升,商品价格就会上升。
简而言之,当市场物价下跌到一定程度,国家投放钱币,以拉高物价,此为“以重射轻”。当物价不断上涨,上涨到一定高度后,政府再以较低价格出售屯在手中的商品,从市场回笼资金,物价就会下跌,此为“以贱泄平”。
如此,定价权就收归政府所有。要想有效实行这样的货币政策,政府就不能滥发钱币,要有一定的信用,这也是为什么齐桓公称霸的时候,管仲一再强调,大国要讲信用信用,不仅仅是给国外看,也是给国内看。
政府一旦失去信用,离败亡也就不远了,就算是十个管仲也拉不回来。
齐国国内经济发达,自然也会开展国际贸易,管仲也非常希望能和天下人做生意。为了鼓励出口,管仲下令,鱼盐两类商品可以自由出入而不上税,其他物品要过境,税收得也相当低。
除了减免政策外,管仲也鼓励天下商人都来齐国做生意。比如,若是有外国人拉着一车货来到了齐国,可以获得免费的食物,拉来三车的商人,还可以获得马的饲料,拉来五车的商人,更有齐国专门的服务人员陪伴左右。
同时,利用齐国在国际上的威望,管仲经常借机召开国际峰会,除了商讨如何“尊王攘夷”之外,还与各国签订了各类互惠条款,条款包括降低关税,统一度量衡等,皆有助于货物在国际间顺畅流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原大地以齐国为核心,建立了一个繁荣发达的东亚共荣圈,甚至还出现了几个“自贸区”。我们如今玩的,都是管仲他老人家玩剩下的。
在国际贸易中,管仲强调,对于粮食之类的刚需,一定要使得其在本国的价格高于外国,如此,天下的粮食就皆入齐。他说:“彼诸侯之谷十,使吾国谷二十,则诸侯谷归吾矣……诸侯谷二十,吾国谷十,则吾国谷归于诸侯矣。”(《管子·轻重丁》)
简单来讲,对于粮食这种必需品,他国卖二十,我国卖十块,他国的粮食就流入了我国,反之,若是我国的价格低于他国,则我国的粮食就会流入他国。
对于一些非刚需商品,管仲则采取相反的态度,搞对外倾销,以此来稳定在其他诸侯国的地位。
在管仲时期,齐国就已经有意使用商战了。齐鲁是邻居,齐梁也是邻居,这两个邻居与齐国的关系甚为微妙,大多数时候是处于竞争状态。
有一次,齐桓公问计于管仲,想减弱两国的实力。管仲就告诉了国君一条计策,因为鲁梁两国的人擅长织绨,因此齐桓公需要做个样子给邻居看,让大家都知道他非常喜欢这样的衣服,并让齐国上下仿效,并下令,齐国内部不能织绨,全靠鲁梁两国。齐桓公照做了,鲁梁两国的人见状,纷纷投身于织绨行业,荒废了田地。一年多后,管仲又让齐桓公下令该穿其他衣服,让百姓们都不要穿绨制衣服。一时之间,鲁梁两国内织绨行业的订单量急速减少。
又过了一阵子,鲁梁两国出现了灾荒,粮食价格飞涨。齐国的粮食价格则平易近人,但齐桓公不允许出口。于是,鲁梁两地的人纷纷跑来归附。甚至,就连鲁梁两国的国君都归附了齐国。
《管子》这本书虽是管仲后人所述,其中也夹杂了战国时代的一些私货,但就其整体性来讲,还是可以作为管子思想的延续。上面这个故事放在战国时代来讲,很正常,但放到春秋时期,显得有些过于奸诈,因此水分较多。但管仲活着的时候,以他的聪明才智以及超前的经济学思想,通过商战玩弄其他诸侯国,断然不在话下,只是程度轻重的区别而已。
毋宁说,在齐桓公九合诸侯,称霸中原的幕后,管仲无疑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管仲的这一套理论,就算是放在今天来看,也依然不过时,甚至比西方的经济学思想都要早了近千年。
写到这,不得不佩服管仲。
在这里,襄子也想呼吁一下,古代中国不缺乏先进的思想与魅力,只不过我们这些后人,一直在糟蹋自己的历史,写来写去就是王侯将相,以及大众喜闻乐见的办公室政治与宫斗剧等等。希望大家尊重自己的历史,尊重自己的文化,不要站在民族立场褒中贬外,也不要妄自菲薄,认为咱古代的中国一无是处。
如此,也不枉我跑东跑西的一番苦心矣。


西方大通史系列

▲ 【希腊神话】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 【文艺复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