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子初二,从没报过辅导班,我后悔了吗?

 墨遥在成长 2024-03-03 发布于山东

你好呀,我是墨遥,自学家庭教育的二胎妈妈,前大号签约作者,家有高敏感青春期男孩,专注于解决厌学休学、抑郁焦虑、沉迷手机、对抗父母等青春期教育难题。

家老大今年上初二,班里孩子们都挺卷的,几乎没几个孩子不报辅导班,尤其是成绩在前半段的孩子。

有的周末一天也不闲着,几乎是连轴转,有的寒暑假早上都要6点起床,跟上学一样辛苦。

而我家的呢,从小到大一个学科的辅导班都没报过,作业我也没有辅导过,周末除了写作业就是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寒暑假更是如此,自己把作业做好就行了,然后会带他出去旅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想去的地方会带他去。

成绩呢,目前看来还不错,有家长跟我说,你们可以啊,不报班还能到这个程度,看来学得不错嘛。我笑笑说,你们才厉害呢,这么努力的孩子,又主动又自觉,真让人羡慕。

这位家长说,哎呀,我也想让孩子玩,可她自己非要报班学习,真的都是她自己报的,我一点都没逼她。

我相信就是有这样的孩子,但我一点都不羡慕,真的。

一个人的生活中不该只有一件事,哪怕他是孩子,学习也不应该占据他所有的时间。

儿子的好朋友,周五晚上跟妈妈商量,明天去公园玩会儿,妈妈眼睛一瞪:玩什么玩?你有时间玩吗?多大了还玩,有什么好玩的?天天想着玩,就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吗?

其实这孩子成绩很好了,周末也是上着好几个辅导班,但妈妈一点都不让玩。

我家蕞珍贵的一点就是,他仍然有好奇心。初中的孩子依然能有好奇心,这很难得了。他对什么都好奇,都感兴趣,外面的世界都想去看一看,每次出去玩都特别兴奋,不但出去之前要提前做攻略,玩的时候还要仔细看,回来之后再回顾和总结。不知不觉中,他完成了一个学习的闭环。

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体验,那他会不爱学习吗?当然不会。就算成绩不是拔尖的,他也是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孩子。

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会厌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学习体验不好。

在学习中,他感受到的都是挫败感,他被打击,被嘲笑,被指责,被逼迫,学习对他来说是痛苦的,所以他就想逃避。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因为家长灌输给他的观念就是,学习是痛苦的,是需要遭罪的,没有快乐可言,你必须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你要去和别人比较,你要超过别人才有可能上好的高中和好的大学。

当孩子对外界好奇的时候,家长一句话就给堵回来了:问那么多干嘛,跟你有什么关系?

一个失去了好奇心的孩子,他可能会好好学习,会考上名校,但他找不到学习的意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努力。

我问孩子报不报辅导班,他说不报,除非哪门课学得很吃力,需要补课,那样他会主动跟我说的。目前来看他没有这样的苦恼,想到上了高中只能选三门他就很难过,因为每门课他都很喜欢,尤其是理科类的。我说他想太多了,等上了高中自然就知道了。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好的学习体验,这样的孩子肯定不会厌学,就算成绩不好,也会一直喜欢学习。

所以,我从不后悔没给孩子报辅导班,真正的学习是从生活中来的,甚至是玩出来的,而不是刷题刷出来的。

我加入了一个【100天写作打卡】挑战活动,将持续写作100天,今天是第19天~

下面是重磅广告,关于我的【年度社群】

墨遥青春期教育年度社群,加入即赠送《青春期父母成长修炼手册》,这是我自己整理的手册,里面都是我学习的精华和总结,你看了绝对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除此之外,还会赠送一套大咖课程,跟青春期教育有关的,特别好,听得非常过瘾,对我的认知触动很大。

我学过很多课程,基本也有个大概的了解,这个课程是我学过的家庭教育课程里面最好的,强烈建议所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都来听听。

当然了,孩子越小,家长听了越好,因为青春期的问题,只是过去问题的爆发而已。

建议所有的家长都能从怀孕的那一刻,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

这个课你要是认真听完了,并且去践行,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社群从加入之日起为期一年,每个月一次直播答疑,每个月共读一本书。

现在赠送1个小时的语音咨询,为你一对一定制解决方案,需要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啦

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有且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家长改变。

只要你是真心爱孩子,想真的为孩子好,那就从自己改变开始做起吧。

新的一年,让我们彼此赋能,彼此支持,给孩子更好的爱和支持~


我的原生家庭不好,所以才学习心理学,想给那些和我当初一样的孩子以力量,想帮助那些和我父母一样的家长,我知道我的力量很有限,但我会尽力去做,能帮一个是一个。

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干货,你看懂了,或许就能发生巨大的改变。


小时候得到的爱,是孩子未来生活中的光。愿你能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心怀幸福,奔赴山海。

我坚信,家长改变一点点,孩子改变一大步,所以,最关键的那个人,是父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