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最顶级的活法,不是独处,不是养生,不是聚会,只有2个字

 餐意院 2024-03-03 发布于福建

唐诗之美:

美在情韵,发自本心,不造作;

美在风骨,千姿百态,不盲从;

美在音节,清和流亮,不拗口。

沉浸诗中,忍不住问:

这些动人心扉的诗,是如何写出的?

诗人经历了什么?

这一本《枕上诗词·唐诗里的岁月山河》(青年作家李志英著),穿过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将28位有名的诗人,用诗歌和故事共同阐释,在赏诗中读人,在读人中读历史、读生活。

如孟子说: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诗意,来自心态。

诗意,是豁达待事

有人说:

吞下生活的硬,炼就生命的柔。

世势波谲,命运多舛。

前秒艳阳高照,人在坦途,可是下一秒却下起了倾盆大雨,跌入泥坑。

但人在路上,边走边思,就变得豁达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的这首送别诗,境界高旷。

王勃,15岁便被授予朝散郎,入沛王府侍读。

可他戏作的《檄英王鸡》,触怒了唐高宗,被认为有挑拨兄弟情谊之嫌。

他被赶出了京城。

不久,因沸沸扬扬的官奴案,他被判死刑。

虽大赦免死,他的父亲却被牵连贬官。

遭受了各种打击,但是诗人愈加豁达。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

他最后的《滕王阁》诗,有滕王阁的壮阔气势,又有昂扬壮大的情怀。

王勃以笼罩天地的胸襟,写出了气势刚健的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的诗,宁静空寂。

王维9岁时,便成了诗、书、画、乐的行家。

15岁入京城,受到岐王的欣赏,并以琵琶曲受到玉真公主赏识,一举成名。

21岁高中进士,仿佛要飞黄腾达。

却不曾想先是“”舞狮子”案他被皇帝外放出京。

接着安史之乱,被迫做了安禄山的伪官,内心忧愤,饮下哑药,装病不朝。

后唐肃宗开始清算。

王维以诗,救了自己一命,但他看透了纷争。

此后,王维半仕半隐,在山水中寻清净。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一首《辛夷坞》诗歌写出了生命的随缘任性,无生之愉悦,无死之悲哀,自然而然。

如“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王绩,“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的卢照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孟浩然等,都是这类人。

作者说:

即便无人懂,但依然盛开过;然后,他却悄然凋落。

但在浩瀚的宇宙,他依然还在,在他的一首首诗里。

放下功名之念,转向田园山林,在自然中,澄澈宁静。

人生如修行,有得意有失意。

路不止一条,豁达看待,寻得内心安宁的路。

诗意,是热爱待世

有人说,诗意可达人生荒芜,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唐代诗人大都仕途不顺,半生蹉跎半生坎坷。

但他们都未曾改变对世事的热爱,对国计民生的关心。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青春空对月。”

飘逸绝尘,浪漫洒脱。

25岁时,李白出蜀东游。

出身商人之家的他,只能四处漫游,结交人物,等待举荐。

直到42岁,李白才被唐玄宗召入宫。

激情难抑下,他写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踌躇满志。

然而,三年后,李白因狂傲触怒权贵,被“赐金放还”。

他浪迹天下,诗酒自娱。

安史之乱,57岁的李白再次满怀豪情,怀着消灭叛乱的想法,入永王李璘幕府。

然不久,李璘被以叛乱的名义消灭。

李白获罪下狱,在流放到夜郞的途中遇到大赦。

59岁的他,激动地写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1岁时,他听闻李光弼讨伐安史叛军,立刻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

第二年,他病逝于当涂县的从叔家中。

李白,虽屡遭挫折,但终其一生,都怀抱热诚报国的志向。

道家与儒家思想的交汇,让他的作品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气质。

“从居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一腔爱国之心,半生凄苦。

落魄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杜甫,却不肯离开,只是为等待“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唐肃宗时,他做过左拾遗,每天都可见到皇帝。

但因为直言,被疏远贬官。

最终他弃官漂泊,四处流离中,以“三吏”“三别”写尽民情,唱出了时代最强音。

作者说:

余光中诗云,李白是“'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我们还要补上,杜甫眉头一蹙,又补全了半个乱世。

杜甫用一生,诠释生命的意义,苦难是底色,热爱是本色。

他们渴望居庙堂之高,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渴望着做江湖侠客,却放不下对天下黎民百姓的忧虑。

陈子昂、杨炯、高适、韩愈等诗人,莫不如此。

诗意,是慈悲待人

张爱玲说过: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人行一世,或会有不堪过往,难以被世人所容。

所行,不合士人的节操,或是依附权势,或是流连花丛。

吟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初唐诗人宋之问,此句情真意切。

但宋之问在品节上颇有争议。

他擅长写诗,却依附于权贵。

先是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

神龙元年,张易之被杀,宋之问被贬官。

后偷偷回京,藏在驸马王同皎家中,却告发王同皎准备政变。

最终,他被免罪。

此后,他再依附太平公主,又转而依于安乐公主。

这遭到太平公主的忌恨,被进言贬官。

看他这一生,缺乏骨气,没有品节。

作者却说:

出身寒门,去寻找所谓的政治依靠也许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选择。

他的一生都被权力掌握着命运,无论升迁,荣辱、甚至生死,他的一生是可悲的,却也是值得同情的。

“取自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情深意重,中唐诗人元稹的诗。

年轻的元稹,有过一段美好的初恋。

后被他写进《莺莺传》。

科举及第,他抛弃了初恋,娶了高官之女韦丛。

韦丛体贴陪伴,照顾五个孩子,辛苦操劳七年后,生病离去。

元稹悲痛地写下悼亡诗: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然而妻子重病时,他在蜀地与薛涛相见恨晚,歌赋往来。

随后,他离开蜀地,此去后无消息。

之后,他又有了三段恋情。

看似痴情又无情,引人诟病。

作者说:

年少时遇到双文姑娘,也的确想与之白头的,只是他的心太大,大到爱情在便微不足道了。

也只有在失去后,才会吟咏着清词丽句,以此来怀念那个曾经错过的姑娘。

身有恶名,承受斥责。

再如夹在牛李党争中的李商隐,“只用其策,不用其人”的杜牧,玩世不恭的温庭筠等人,在时代的动荡中,他们活得不易。

读他们的诗,让我们多了慈悲之心。

他们的诗让后人,更全方位地了解、客观地看待他们的一生,也更包容地看这个世界。

有说:

有了诗歌的参与,人生才变得华美而有格调,丰富而有质量。

28位唐诗人用诗,叩响我们的心扉。

用他们的行路难,告诉我们,以豁达待事,热爱待世,慈悲待人。

终会如作者所言:

在自己的世界里,随着自己的一次次抉择,抓住自己的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