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家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子女30岁,还在做三件事!

 tjboyue 2024-03-04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常言道:“人贫多苦难,家贫百事哀。”

 钱,是一个家庭生活的基本的保障,也是帮助实现一个家庭幸福美满的推动力。

然而,物质上的匮乏从不是贫穷之家最大的软肋。

古时候智叟讥笑愚公移山之事,嘲笑他年老体弱,又能将山石如何。

愚公却说:“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后有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怎能不平?”

所以只要没有倒下,子孙后辈足够努力,前路就永远都有希望。

一个家最大的悲哀,永远不是没钱,而是子女而立之年,却依然做这让人心寒的这三件事,

压榨父母,不担责任

《诗经》上说:“哀哀父母,生我勋劳。”

父母的爱,无私而又伟大。

因为只有生养我们的父母,才会无条件的为你付出,才会不计结果的忙碌奔波于你的幸福。

但许多子女,为了轻松自己,往往扯着孝顺的遮羞布,压榨父母最后的剩余价值。

人到晚年,被子女操控的父母,一点也不能活得舒心,自在。

在网上看见这样一则采访:

老阿姨早早丧夫,退休后,儿子“诚恳”的对她说,要把她带进城里,呆在身边好尽孝道。

原本,老阿姨不愿离开故土,但又是不忍拂了儿子好意,便只好答应。

结果等到老阿姨到了城里,不仅每日要帮他洗衣、买菜做饭、整理家务,还要带孩子,用自己的养老金给他买礼物。

因为儿子对自己的孩子说:“奶奶最疼你了,有什么想要的就和她说。”

这样的生活,老阿姨一点都不觉得顺心。

后来老阿姨几次想回乡下,可是儿子却不耐烦:“妈,你就别折腾了,我好心给你养老你怎么就不领情呢。”

那一刻,老阿姨心中有苦难言。

《礼记》上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真正的孝道,是不违逆父母的意愿,不强行安排父母的晚年生活。

但很少有子女能真正关注到父母内心的想法,只是把自己的责任强套在了他们的身上。

而父母,为了孩子,也常甘咽苦果,自愿牺牲所有,背负所有。

含饴弄孙,乐享天伦,本该是世间难有的幸福,却在子女轻松的背后,硬生生活成了老人的负担。

那些把自己父母掏空的子女,就像吸血鬼。他们不停地压榨父母,让父母无法安然享受自己的晚年。

这样的行为,既苦了年迈的父母,也耗尽了家庭的福气,

父母不是我们理所应当的生活保姆,也不是我们用之不竭的取款机器。

从我们出生,到结婚,最后生子,父母不断把汗水和力气卖给土地,弯了脊背,也老了容颜,有的,只剩粗糙地连手机的指纹也解不开的手。

父亲从没有因钱难赚就不赚了,母亲也没有因孩子不听话就不想要了。

他们,给了我能给的最好的生活,幸福的生活,自己,却颤颤地走向了暮年。

作为子女,就算不能回之与等量的报答,也该学着去疼惜。

常言道:“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那替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也该让他们歇息歇息了。

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拾起操碎了的心,挺起弯久了的脊梁,安安稳稳静享岁月祥和。

图片

依赖父母,不能自立

孔子有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人到三十,应有自己独立处世的能力。

但人天性中,往往自带着喜爱安逸、沉醉享受的惰性,故而许多人年过三十,依旧依赖父母,不能自立。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13亿青年人中,约有2.67亿的生活起居和经济支出,需要依赖父母的照顾和支援。

国内也有媒体曾对“啃老”现象立过一项调查,10万份数据中70%以上都认为身边存在“啃老”现象。

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中,有人,只是视作临时的退路,也有人,毫无愧疚的享受着“有父母兜底”的生活。

他们并非没有谋生能力,只是仍未“断奶”。他们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

有这样一段话再现了这些“嗷嗷待哺大子女们”的的生活状态:

“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这样的家庭,不堪重负。

常言道:“养儿防老。”

当我们呱呱坠地,手中便已不知觉握住了一根无形的“拐杖”,那是父母对我们永久的关爱和挂念。

而当我们长大,也应把这爱的拐杖送还父母。

他们的身体不似当年灵便,需要在子女的搀扶下,才能过上温暖、温馨的晚年生活。

而啃老的子女,父母的晚年很难幸福,你拥有的越多,他们啃得越是舒坦,越是厉害。

古人云:“三十不立,四十见恶,五十相将寻死路。”

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安逸的环境看似养人,但只是一个“大鱼缸”,只有一潭死水,无波无澜之下,潜藏着更大的危机。

一堵不过两米的墙,许多人需要借助梯子才能过去,而跳高运动员却能轻松地翻越,这正是源于他们在严寒酷暑下的反复训练。

每一个子女,都要拥有自己的火焰,人生存于世,总要去寻找自己的意义。

年轻人,与其做一个受保护的“襁褓”青年,不如迈出家门。

 三十岁的子女,应努力伸出自己坚实的臂膀,给自己年迈的父母一份真实的依靠。

怨恨父母,不懂感恩

在《父亲写的散文诗》下的评论中看到这样一句话:

“他在你的出生证明上签字,你在他的死亡证明上落款;

他庆祝你的新生,你祭奠他的离去;

他给你住宽敞的屋子,你给他躺小小的坟墓。”

读罢,泪眼婆娑,心中激荡难以言表。

人生,有三次真正的成长,发现自己是平凡的,理解父辈的平凡,接受孩子的平凡。

我们的父母,其实都很平凡,什么都给不了你,但是却又,什么都给了你。

然而生活中,有许多子女,看着别人的生活,总是抱怨起自己父母的无能。

他们将生活中自己遭遇到的所有困苦,所有不能满足的欲望,都归咎于父母不能为自己铺平道路。

遇到这样的子女,就算你掏出全部的积蓄,最后,他也顾不上你的死活。

《劝孝歌》上说:“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一个家庭的灾难,是有不懂感恩的子女,将父母对他们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

他们心里面记得的永远是父母的拒绝,从来看不见,父母萎缩下去的身体,日渐白了的头。

走投无路,不过如此。

小时候总是抱怨父母古板,不懂自己,故而带着些许怨恨长大,直到自己真正长大,才明白:

“中年人的孤独,是因为当他们一睁眼身边都是需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纵观历史上的孝子,他们之中不分贫富,也没有长幼之别,只在于一种美德,只生于一颗孝心。

看着父母走路有点僵的脚,看着他们染黑到不想让任何人看出的白发,回想起幼时躺在他们怀中看太阳,突然发觉他们雄健的一生,不知何时竟已悄悄凋落在我们的面前。

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怎么也不敢想象,有一天,爸爸妈妈会老的像爷爷奶奶那样,有一天,这个世界上就剩我们独自一人。

生而为人,需饮水思源,知恩回报。

不要等到隐约明白之际,才发现为时晚矣,而代价,却是他们不可挽回的年华。

图片

曾有个孩子懵懂的问自己父亲:

“爸爸,一生是多久呢?”

“一生啊...就是从我见到我的妈妈那一天起,到我再也见不到你的妈妈那一天为止。”

我们的一生,从睁开眼看见父母的那一眼开始,父母一但离去,人生便没了来去。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父母,曾是家庭的顶梁柱,长大后,父母仍康健在旁,幸福和祥的家庭,乃是一切底气和力量的根源。

这样的家中,承载着我们宝贵的亲情,还有应当担起的责任。

而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便是上一代的接力缺了传承,三十的子女,仍要依赖父母,抱怨父母,逃避应有的重担。

每个成熟的成年人,都该懂得孝亲敬长。

而三十岁后,唯有立好业,照顾好父母,才能让家庭和谐温馨,兴旺发达。

作者:逍遥子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