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图说伤寒论之第37条:太阳表证之血气衰微之变

 秦楚古方 2024-03-04 发布于陕西
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关注公众号
中医治早泄的方法/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310篇原创文章

伤寒论第37条首次出现小柴胡汤证,从太阳表证的气血由盛入衰的阶段性辨证,来展示小柴胡汤的应用,典型的柴胡四证在本条并未出现。

逐字逐句解析及思维导图见下图:

PS:图片压缩的非常厉害,如有需要,可以微信私信(zhongyinanshan)交流。

病机此条仍然是从表至里,辨析太阳证、少阳证、少阴证的一个过程。脉浮细而嗜卧,说明正气已衰,营血以虚,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可以看做表已解;如果同时呈现胸满肋疼,说明病以从表而入少阳,所以需要用小柴胡汤治疗;如果脉浮而不细,说明病仍在表,可以考虑用麻黄汤等适合的方剂治疗。

1、太阳病十日已去:太阳病七日为太阳主病之期,十日已过太阳主病之期。


2、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脉浮细:脉浮为太阳,细为少阴,寒水之藏,属足少阴所以呈现脉细之象。浮为卫阳浮散,细为营血虚弱,此为太阳兼有少阳之脉象。


而嗜卧:同时呈现嗜卧,此为病后的气血虚衰状态。(外虽已解,但需查内)


唐容川解析“脉细嗜卧"为病及少阴,呈现出太阳之表元阳衰微,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振奋少阴之气出表。但本人认为不够准确:一是少阴表证之脉为脉微细,少阴里证为沉细之脉,而此处为脉浮细,显然阳气虚衰程度还不甚;二是少阴之证有恶寒之象。


虽然此处元阳之虚衰尚未达到少阴表证的虚衰的程度,但营卫俱虚,需要关注邪气是否入里。以上为一个单独的段落,与下节没有关系。

2、设胸满肋疼者,与小柴胡汤。

如果因为外泄未尽,邪热水气留于心下而见胸满,邪热水气结于肾膀之上而见胁痛,可见为太阳水气未尽,所以可用小柴胡汤以解外。

与小柴胡汤证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博,战于肋下的柴胡证,所表述的意义相同。

但此处的与小柴胡汤,显然需要有小柴胡汤的症状,有邪热入里的发热症状。如果呈现无热的里虚证,显然不能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正气虽然虚弱,但还能与邪气相博于少阳三焦部位,可见正气尚存,所以小柴胡汤用人参补元阳之气,因为还未入少阴,所以并不用附子之类的少阴虚寒药振奋肾气,只用人参大补肺脾之阴精以生元阳。

所以有注解说:小柴胡汤用人参,是小柴胡汤的眼目。日本经方家更是极端的认为,人参只能用于“心下痞硬”这一个特定的症状,其他的都不需要用人参。

此处需要注意小柴胡汤证与里虚证的区别:

①虚劳发寒热,为卫虚恶寒、营虚则发热。需要缓调营卫。若误用小柴胡,则会导致汗多而卫伤于外,便溏营伤于内,虚热转加。


②若阳气虚寒,面赤发热,脉沉足冷者,服之立危。及内有虚寒,大便不实,妇人新产发热(血虚),皆不可用。

3、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如果仅有”浮脉“,没有“细””嗜卧“”胸满肋疼”,说明表证比较厉害,那么你就需要关注是否有麻黄汤证。如果呈现无汗恶寒的表证,可用麻黄汤。


这里的“与”,也是临证辨证选用的意思,不是“主之”,不是说明你只看到脉浮,就用麻黄汤,那肯定是不对的。

4、小柴胡汤方解

 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12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此方柴胡为君,引清气上行,透热出表;黄芩、半夏为臣,黄芩清邪热,半夏降逆除水气;人参补元气、炙甘草补胃气为佐,生姜大枣生津血为使。少阳证虽在半表半里,而胸膈痞满,实兼心肺上焦之邪;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又兼脾胃中焦之证。故用黄芩以治手、足少阳相火。


徐忠可曰:小柴胡能引清气而行阳道,能引胃气上行而行春令,能散诸经血凝气聚。故凡邪在表里混杂者,俱籍之以提出少阳,俾循经而散,以柴、甘、生姜为定药,余则加减随证耳。


陶节庵曰:本经证心下饱闷,未经下者,非结胸也。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于腑,尚为在表,只须小柴胡加枳、桔。不效,就以本方对小陷胸加枳、桔,一服豁然。


喻嘉言:伤寒分表、里、中三治。表里之邪俱盛,则从中而和之,故有小柴胡之和法,用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助脾和中,柴胡一味透表,黄芩一味透里。

秦岭中医 | 扫描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