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睡觉打鼾

 醒真 2024-03-04 发布于广东

~~~~~~~~~~~~~~

【桔梗甘草汤】(《伤寒论》)

桔梗 一两,甘草 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分温再服。
[方解]:桔梗排痰、排脓并亦止痛,合于甘草汤,故治甘草汤证,排痰困难、或有肿脓而痛较剧者。
《伤寒论》——甘草汤,甘草桔梗汤
33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1味
甘草 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金匮要略·7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12条: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 2味 亦治血痹。
桔梗 一两,甘草 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注家方论]: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桔梗辛温以散寒,甘草味甘平以除热,甘梗相合,以调寒热。
2.许宏《金镜内台方议》:
少阴咽痛者,与甘草汤,若不差者,是邪气结甚,甘草不能下也。故用桔梗为君,桔梗能浮而治上焦,利肺痿,为众药之舟楫也,以甘草为臣佐,合而治之,其气自下也。
3.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桔梗味苦平,苦主于降,辛主于散,功专开提足少阴之热邪,佐以甘草,载之于上,则能从肾上入肺中,循喉咙而清利咽嗌。张元素谓其为舟楫之剂者,譬之铁石,入水本沉,以舟载之,则浮于上也。
4.陈修园《长沙方歌括》:甘草生用,能清上焦之火而调经脉。若不差,与桔梗汤以开提肺气,不使火气壅遏于会厌狭隘之地也。
[治则方解]:
病机:邪客少阴咽痛,风热壅肺。
治则:宣肺清热,利咽止痛。
[方义]:生甘草清热解毒,利咽缓痛。加桔梗辛开苦泄,利咽止痛。
[辨证要点]:
桔梗汤多用以治疗风热客于咽喉,而见咽喉疼痛,红肿较甚者,在甘草汤的基础上加桔梗开提肺气,以利咽喉。
本方与甘草汤皆治热邪侵及少阴经输所致咽痛证。两者在程度上有轻重不同。甘草汤证感邪轻微,故咽部肿痛较轻。桔梗汤证热邪较盛,故部红肿痛明显,甚则热毒深人,犯及肺脏而出现咳嗽胸满,咯脓痰,味腥臭,发热振寒等。
本方与【麻杏石甘汤】均有清热之功。但【麻杏甘石汤】重在宣肺气,以疗气分热证;而【桔梗汤】重在清泻肺热,用于治疗邪热迫及血分之脓血脓痰证,有解毒排脓之功。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疗热证咽痛的基础方,也是肺痈脓热证的基础方。临证以咽痛喉痹,或咳吐脓痰为用方要点。
2.临证加减:
若阴虚火旺,虚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肿痛,加玄参、麦冬以滋阴清热,为【玄麦甘桔茶】;若素有气阴两虚,合【生脉散】益气养阴。
3.现代应用:
常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大叶性肺炎等。
急慢性咽喉炎:【桔梗汤】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疗效良好。
治疗急性咽喉炎,常与玄参、马勃、射干、牛蒡子等解毒利咽药物配伍使用;
治疗慢性咽喉炎,多与半夏、厚朴、陈皮等化痰行气药或麦冬、地黄等养阴清热药配伍使用。
4.使用注意:
虚寒者忌用,阴虚燥咳不宜用。
[现代研究]:
甘草皂苷与桔梗皂苷合用在抗炎、祛痰方面有协同作用;能抑制酪氨酸酶合成,减少黑色素形成。桔梗汤对常见致龋菌和牙周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效果优于单味药。
[吴鞠通医案]:
1、王氏 五十六岁 癸亥三月初八日 初起喉痹,为快利药所伤,致成肺痈。胸中痛,口中燥,喉痹仍未痊,不食不寐。痰气腥臭。已有成脓之象。脉短而数,寒热,且移热于大肠而泄泻,难愈之证。勉与急急开提肺气,议千金苇茎汤,与甘桔合法。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 桃仁(五钱) 冬瓜仁(五钱) 苡仁(一两) 鲜苇根(四两)
水八碗,煮三碗,二煎再煎一碗,分四次服。
2、堂伯兄 饮火酒,坐热炕,昼夜不寐,喜出汗。误服枇杷叶、麻黄等利肺药,致伤津液,遂成肺痈,臭不可当,日吐脓二升许。用【千金苇茎汤】合【甘桔汤】。
芦根(八两) 苡仁(二两) 桃仁(两半) 冬瓜仁(两半)桔梗(三两) 生甘草(一两)
煎成两大菜碗,昼夜服过碗半,脓去十之七八,尽剂脓去八九,又服半剂,毫无臭气,调理脾胃收功。
~~~~~~~
【原文】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诠释】太阳与少阳合病,所谓合病者,是指两经症状同时俱见。自下利者,就是不用任何攻下药物,邪热内郁于里,下迫肠道而自动下利,其性质为热利,当与黄芩汤治。原文论证过简,从方药组成不难看出,虽言太少合病,必以少阳证为主,何况方中又以黄芩为主药,太阳证兼之。所以症候除下利者外,少阳里热证之口苦咽干目眩,下利灼肛,苔黄脉弦等症皆随之出现。如果伴见呕吐的表现,是为热郁少阳,旁射于胃,胃失和降,故呕吐下利兼而有之,治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清热止利,和胃降逆。
《伤寒论》中论及合病下利者有三条:证治不同,严予区分,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者用【葛根汤】;少阳与阳明合病下利者【大柴胡汤】;本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用【黄芩汤】,可见仲景对合病下利的辨证施治是非常有讲究的。
治法:清胆和胃,清热止利。
【黄芩汤】方
方药组成:黄芩3两,芍药2两,甘草2两(炙),大枣12枚(擘)。
服法与禁忌:右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方药组成:黄芩3两,芍药3两,甘草3两(炙),大枣12枚(擘),半夏半升,生姜1两(切)。
服法与禁忌: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经方方论]:
【黄芩汤】是由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四味组成。方治太少合病而自下利者。方中黄芩苦寒,清少阳之热,泄肝胆之火,又可坚阴止利;配芍药柔肝平木,对肝胆侮脾,中土失健之下利者宜;与甘草相合,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甘草与大枣相伍,甘温补中,和肠胃而止下利也。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以和胃止呕,消痞除噫为其功效,在自下利的同时又增恶心呕吐一症,证属肠热下利,胃气上逆。配半夏、生姜和胃止呕,与黄芩配伍,辛苦相合,引胃气下行,呕利自愈。
[经方新用]:
(1)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加柴胡12克,茵陈20克,郁金18克,大黄12克,芒硝4克(冲),枳实15克,金银花30克。
——治疗胆囊炎伴恶心呕吐者。
(2)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配胆南星12克,广郁金15克,枳实15克,莲子心10克,石菖蒲12克,白矾4克。
——治疗热郁肝胆,痰热扰心之“抑郁”证。
(3)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配黄连8克,公英30克,青木香15克,虎杖18克。——治疗肝胃不和型的“胃窦炎”。
(4)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配黄连6克,干姜12克,吴萸8克,秦皮30克,马齿苋30克。
——治疗肠鸣呕利的结肠炎。
[新用方义]:
(1)急性胆囊炎
除有急性胆绞痛发作外,就是胆腑饱胀,口苦呕吐,舌红苔黄,左脉弦数。胆者,中清之腑,恶污染,六腑之一,以通为用。治疗胆囊炎当以通便催肠,扩张胆管,清热解毒,导胆汁以畅利下行为顺。故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配伍【四金一黄汤】(金钱草、郁金、鸡内金、海金沙、大黄、芒硝、柴胡)外加金银花40克,虎杖30克,赤芍20克,枳实15克,消炎利胆。然胆依附于肝,行胆汁必赖肝,肝疏胆汁下注于肠协助消化。改变大便灰白,其质松散,如呃逆嗳气胁背撑胀厌油泛恶,依本方配柴胡疏肝散,和胃止呕,疏肝利胆。
(2)抑郁症
多为长期烦闷不快,心中不爽,肝胆郁热,痰热扰心为患。表现神志痴呆,寡言少语,情绪沉闷,恶心少食,口苦头眩,左脉弦滑。治宜疏肝泄胆,凉心豁痰,降浊和胃,温胆除烦,方取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配胆南星9克,天竺黄10克,白矾5克,郁金15克,枳实15克,栀子10克,石葛蒲12克,莲子心12克。
(3)胃窦炎
常见,民以食为天,恶心欲吐,口苦口黏,呃逆心烦,此肝胃不和,毒热扰膈。方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稳肝安胃,配加虎杖20克,青木香15克,苦楝子15克,公英30克,白芨15克,枳实15克,数剂即痊。
(4)肠胃不和之结肠炎
症见上呕,中痞,下利,肠不安,胃不和,相互激惹,治当寒热调和虚实并施以平为期,方取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佐干姜10克,吴茱萸9克,黄连8克,暖胃降浊,以除痞利。
[医寨举例]:
例1李某,女,52岁。宴席之余,突发右上腹绞痛,肢冷汗出,后背沉重,胆囊饱满,疼痛拒按,莫菲氏征阳性。二日后,寒热交作,口苦呕恶。B超示:胆囊增大,有泥砂样结石;血检:白细胞16800/立方毫米,中性细胞82%。既往有胆囊炎病史多年。
刻诊:痛苦面容,膝下四寸胆囊压疼点阳性,视舌深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酒肉肥甘,油腻滞胆,疏泄不利,郁积成石。
治法:清热解毒,利胆排石。
方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化裁。
组成:黄芩15克,柴胡15克,半夏12克,生姜10克,赤白芍各8克,甘草12克,郁金18克,茵陈30克,金钱草30克,海金沙30克,大黄15克,金银花30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温服。
复诊:药服5剂,胆囊绞痛停止,寒热已退,口苦呕恶尽失,莫非氏征阳性转阴,复查B超示:胆囊回复正常,结石少许。继服原方加元明粉5克(冲),鸡内金30克,4剂痊愈。
例2孙某,女31岁。自幼孤僻,厌见于人,婚后婆媳不睦,忧郁烦闷,彻夜不眠。夜卧惊恐,白日欲悲,喜呵欠,背冷肢麻,头皮发炸。经多医诊治,意见不一,有的诊为癔病,有的说恐惧症,还有的说神经官能症、痴呆症等,治疗药物,基本一致。虽当时有效,过后反弹。
刻诊:面痴寡言,心情忧郁,容悲沉默,喃喃呓语,观舌红苔薄,按脉左弦右涩,忽大忽小,节律不稳。
辨证:忧郁伤肝,胆热忧心,神不守舍,虚烦不宁。
治法:疏肝解郁,温胆除烦,安神定志,甘以缓急。
方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加味。
组成:黄芩15克,白芍15克,甘草30克,大枣10枚,淮小麦40克,(先煎30分钟,开花后内诸药),竹茹30克,枳实15克,半夏12克,茯苓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石菖蒲12克,郁金15克。每日1剂,分早晚二次煎服。
复诊:药服7剂,呵欠消失,惊恐神安,夜寝入寐,梦少,面见悦色,背寒肢麻消失,继服上方10剂,病痛若失。后服逍遥丸,天王补心丹调治而安。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